《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

时间:2020-04-24 23:21: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1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的确是一本好书,书中所提到的一些教学的方法,不仅仅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而是从这些优秀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希望,对学生的希望,尤其是对那些所谓“差生”的希望和期待。而往往正是由于这种积极的心态才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结果。看似散文的漫谈,却透着许多教育规律和真知灼见,好比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我感叹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和睿智。 从书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

  一、真正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就要真正使学生对自己、对明天、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心中有希望,因为希望只能靠希望来引领。其次,要求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希望期许学生。为许多人所共知的罗森塔尔效应恰切说明了积极的期许对于人的成长具有的“神奇的力量”。尽管学生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学生间各不相同的差异才构成了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学生千人一面的话,我们的工作会是多么的单调、乏味和无法想象。其实说到底,怎样看待学生中的差异特别是能否自然地接受学生中的不尽人意的行为和表现,是教师是否具有积极心态的一个标志。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教师总是将问题视为机遇;相反,具有消极心态的教师常常将问题视为困惑,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最终以不理想的结果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不是真的在故意违反纪律规则,即使真的有意为之,现在也一定处于一种痛苦悔过的心理情感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内心深处那“成为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助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从而使其处于“良心的自我责备”状态,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这种不良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集体的荣誉以及对他人所带来的损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责”心理。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优秀”将不再是梦想。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2

  有人说一本好书可以给人一个世界,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的《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则使我受益匪浅。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了《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书稿。刚开始我不以为然,当我连续读了几遍后,回味无穷,有豁然开朗的愉悦体验。《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其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信息性、可读性、趣味性兼备。如果你正在奋斗着,憧憬着,它能助你一臂之力。开卷有益,朋友请随我一起走进托德·威特克尔先生为我们描述的教育新理念中吧。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在其著作《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中以“为什么要向优秀者看齐”作为引子。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懂得,感觉有时也能变成现实。如果有人说‘这是最差的一拨学生’,那他很快就会相信这句话。然后,他们就开始把学生当成最差的一拨学生来对待。不幸的是学生们也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相应的行动”就是学生会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想法,以成为最差的学生的实际表现验证老师“永远是正确的”。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同时指出:“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知道,改变感觉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其他感觉取而代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即为我们头脑中经常出现的对学生的消极的期望而感到羞愧,惟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育人的人。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在其著作《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中指出:“优秀的教师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但对自己的期许更高。拙劣的教师对学生期望很高,对自己却没有什么高标准的要求,他们只是一味地希望校长完美无瑕,家长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同辈都对自己五体投地。”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尖刻,它可能会使一些教师产生芒刺在背的不自在感。当我们初读这段文字时,目光竟如凝固一般地停留在了这几行字上,反复地品味着、思考着。品味和思考的结果是托德·威特克尔先生所言不虚。

  作为教师,大都会经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即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每当此时,教师以何种方式和方法来处理是衡量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智慧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优秀教师面对这些行为时的一般处理原则是什么呢?《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一书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师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为目标,而不成功的教师以在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之后实施惩罚为目标。

  当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时,优秀教师的选择总是考虑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这种行为的再度发生。既然不良行为已经发生,就是既成事实。此时,若是对学生实施惩罚,非但于事无补,相反还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将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苏霍姆林斯基语)。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避免不良行为的再度发生呢?

  首先,要使错误成为教育的资源。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不是真的在故意违反纪律规则,即使真的有意为之,现在也一定处于一种痛苦悔过的心理情感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内心深处那“成为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助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从而使其处于“良心的自我责备”状态,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这种不良行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对集体的荣誉以及对他人所带来的损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责”心理。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控制不良行为的策略。⑴、启发学生反思发生不良行为之前的心理过程,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出现这种心理状态时,就必须以某种信号——如反问自己“同样的错误还会重返吗?”“我曾经做出的保证失效了吗?”等——来警示自己,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不良行为的再发生。⑵、为“不良行为发生者”安排一位值得其信赖且品行端正的朋友和伙伴作为监督人,以便于在关键的时刻能给与提醒和帮助。⑶、“让庄稼长好是铲出野草的最好办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发现和强化学生的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并不断帮助其品尝进取和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光明面,减少头脑中的阴暗面,并且要用学生自己头脑中的光明去照亮自己头脑中的阴暗。⑷、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出现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特别是经常出现不良行为者,大多是因精神空虚所致。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这种精神空虚的状况。而充实精神的首选办法当推阅读,靠阅读去滋养学生的心灵。读一本好书就是同心灵高尚的人在对话。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应该无限相信书籍在教育中的力量。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多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付出高尚中体验高尚的情感。⑸、有计划地对学生予以激励性评价。所谓有计划,即在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之后,要在与学生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先短后长的时间段为学生安排一个控制不良行为的周期表,每在一个周期内学生未出现不良行为,就要给学生以相应的激励性评价。

  还有那贴近师生教学生活的《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和《如何维护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能打开我们创新教学的思路,充满亲和力与人文关怀的文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谁是课堂的主导者》和《什么是可以视而不见的问题》给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如何掌控你的课堂》《什么造就了积极的课堂》……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后又给了一个个精彩的回答,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行为研究工作的学者,威克尔教授总结出了优秀教师所持的14个重要的信念,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对大量日常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以生动、耿直的语言对比了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不成功教师的差别。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阐述了构成最佳课堂和最佳学校之灵魂支柱的信念、行为、态度和互动,并集中展示了优秀教师做到而其他教师没有做到的事情,回答了一些本质性问题。

  教育教学中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以积极地期许面对好学生几乎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做到的,但是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则另当别论了。而这些所谓的“差生”,所缺少的恰恰是人们的积极地期许,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过多地接受了人们的消极的期许,才使其成为“差生”。怎样看待学生中的差异特别是能否自然地接受学生中的不尽人意的行为和表现,是教师是否具有积极心态的一个标志。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教师总是将问题视为机遇;相反,具有消极心态的教师常常将问题视为困惑,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最终以不理想的结果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无奈。在书中,威特克尔先生指出要解决这种困境的办法是——他说:“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知道,改变感觉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其他感觉取而代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即为我们头脑中经常出现的对孩子的消极的期望而感到羞愧,惟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是教育人的人。人们称我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应该无愧于这一称号。

  教师“灵魂的工程师”,教师 “辛勤的园丁”。《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威特克尔先生在书中用了小小的14件事,再次敲打着每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的心灵。

  时时勤拂试,莫使染尘埃。让我们每天都想想自己应该奉行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在教育的同时先感动自己的心灵,然后再教育孩子吧!

  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真如一个挚友在给我们娓娓道来。古今中外,历史名人,旁征博引剖析透彻,真的为我们点燃了一盏心灯!托德·威特克尔先生是来自我们教育第一线的教育专家,他写出的新教育新感受,完全植根于我们教师的实际生活中,解答我们的疑惑,不是闭门造车的空想,托德·威特克尔先生身体力行地组织了新教育的实践活动,还和同行们探讨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汲取营养,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责任是重大的,使命是光荣的,教师有教师的压力,教师的痛苦,但也有教师的乐趣、教师的意义。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良的心、美丽的心,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教育眼光,全面的教育技能,崇高的教育理想,阳光的教育行动。

  在这金秋的季节,让我们踏着教育的新节奏,同在追求自己的岁月中无悔;同在教育的热土上播种着希望;同在蓝天下奏响美妙的音符……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3

  我看了《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感觉收获很多,尤其是课堂管理这一点,给我很多启示。本学期我教的是二年级的思品。很多学生对思品课不以为然,课堂纪律不如人意。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对我课堂教学的一项挑战。

  托德.维特克尔先生在谈到优秀教师是如何管理课堂时,言简意赅地指出:“优秀的教师关注期望,另一些教师关注规则,而最差劲的教师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教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关键是坚持不懈地使“期望与学生之间建立联系,并让学生想要实现这一期望。”

  我认为这是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

  积极课堂的出现在于在规则中不断增加对孩子们的期望,时间能够证明:规则破坏后的惩罚措施只能是亡羊补牢,为什么不在规则破坏前就慢慢引导,并使得学生逐渐在老师的期望中得到进步呢。的确,最差劲的教师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

  因此说,要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关键是教师要确立对学生的积极期望。那么怎样才能确立对学生的积极的期望呢?

  首先,教师应该真诚的认为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情感心理需求。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小心呵护并不断强化这种情感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让不少教师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更要发自内心的认为,成为“问题学生”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是一种痛苦不堪的“结果”。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好孩子”的愿望的火花并未熄灭,作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引燃这并未熄灭的.愿望火花,并使其熊熊燃烧起来。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在教育实践中有一条原则:孩子心灵里的邪恶不管有多么可怕,也要在这个畸形化了的心灵里首先看到人,一个期待着有人帮助他摆脱邪恶的人。我响应的不是邪恶的呼叫,而是人性美的呼唤,孩子身上必定会有这种美,而且无论什么也无法磨灭它。”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走进课堂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无知而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是为了寻求知识的宝藏、为了获得个性的发展、为了培养健全的情感、为了实现人格的完善而富有生命活力的青(少)年一代。否则,如果教师把思维的起点定位在学生是无知的和总要犯错的消极的期望上,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正如着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那样:教育中最具破坏性和浪费性的是教师的消极的期望,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先生也说:“不相信学生的教师,一辈子只用一种方法教育学生,因为首先是他觉得学生教不会,所以教的结果是学生果然不会。消极的期望使教师从来不会去想要改变自己的方法,它的教学水平也就愈来愈差。真正的好教师一定相信学生能够提高,所以当第一种方法效果不好时,就会继续探索用新的方法教学生。”

  第三,教师还必须做到让这种期望转化为学生对自身的积极的期望。不只是教师的期望在牵引,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期望在牵引自己。唯有如此,学生的求知和发展才算真正找到了原动力,也才算实现了“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良性目标。

  当然,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有许多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也是能够创造可持续良性发展态势的因素是教师要“目中有人”,即课堂应该并且必须是基于人的特点、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的“人”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过程。当课堂教学的状态不理想时,需要改变的不是方法,而是人,是教师自己。

  是方法,而是人,是教师自己。

  在我的工作中,我将会用以上的观点知道自己的行为,争取营造出一个积极有效的课堂。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4

  这本书虽然是利用零星的时间读完的,但是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感受。虽然这篇读后感是领导留的作业,但是我不想当做作业来完成,只想在这里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做一下梳理,和“同窗”工作的姐妹们来聊一聊。

  开始读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点读不下去,倒不是因为书无趣,只是最近除了读育儿书籍以外,很久没有读其他的书,提不起兴趣。逐渐地,从开始的强迫阅读,到后面的闲下来就翻看翻看,再到后来便读出了点味道。

  书中的具体内容我不想给大家多介绍,给大家留一点神秘感,免得以后读起来没有新鲜的感觉。在这里只想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我觉得他这本书中所强调的是“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而不是教给我们一些所谓的“好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他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审美情趣、人文交际等等,各个方面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书中并没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只是给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无论是“爱心妈妈”式的教育,或是“放手”式的教育,都不是他提倡或是批评的教育方式,他只看重结果。

  我觉得这个校长挺“酷”~其实本来一些所谓的“方法”、“经验”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道理”,都有着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很多教师就是在这些“硬道理”的推广中迷失了自我,偏离了自己的“轨迹”。如果你还在寻求一种“灵丹妙药”来拯救你的教育和你的学生,那么你错了;如果你找到了,那么我错了。

  我只是想说“灵丹妙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体会一下他的精髓,如若不然这个世界岂不是太单调了?天下的老师都是一个样,替孩子们想想也挺无趣的。

  第二,这本书和我从前读过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有所不同,以前读的无非或是从教师角度,或是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的工作,而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他是从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本书的。这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他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比如:“行为表现比内心想法更具有实际意义”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员工,你们不必喜欢学生,只要做出喜欢的样子就行了。这个建议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其实不仅仅是做一名教师需要,做人有时也需要。人们常常说不喜欢虚伪的人,可是虚伪的人又常常是最受欢迎的人。这正说明了人其实是需要欺骗和谎言的,所以才有了“善意的谎言。这一自相矛盾的词语出现。我们都学过辩证法,其实用辩证法的原理也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存在着两面性的,只是我们如何去运用。具有良好的素质的人运用它,可以突出“善意”,发挥其长处;而素质不高者,却往往只能突出“谎言”的部分,东施效颦。

  他还有一个观点:忽略也是一种智慧。其实不仅仅是运用在学生身上,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乃至夫妻之间这也是一种智慧。忽略并不是不理或是冷淡,而是一种更高度的注意。学生有时候犯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个错误,而是想吸引我们的注意,如果这时候我们与之针锋相对,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所以我们就要无时不刻地使他们觉得我们在注意着他们,防患于未然。联想到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恋人之间……很多时候不也是因为我们不够注意才产生的矛盾、误会吗?我们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使周围的人对我们有了误解,我们也需要要用“忽略”的智慧来化解这些麻烦,而不要用一些“制止”、“反击”来解决,这只会让我们更加烦恼。所以我们要在产生矛盾、误会之前做好沟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使我们总是有着快乐、美好的心境,同时也感受者大家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与呵护。

  “容忍小错误”也是作者推崇的一个观点。如果自己回家辛辛苦苦做了一桌饭菜,却被人挑三拣四,不是说这个菜咸了,就是那个菜油放多了,你还会有兴趣在明天再做一桌吗?这位校长对于自己的员工尚能如此,那么我们对于学生呢?反思自己是不是以前对孩子们太过苛责?虽然有“爱之深责之切”之说,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大人还有时偷懒、得过且过,更何况是十岁不到的娃娃。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只要他在进步,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的走路呢?其实我们古人早有这样的教训,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可以容忍学生的小错误,不要被这些小错误羁绊住孩子们进步的脚步,打击了孩子们学习的激情,而乱了孩子的发展的“大谋”。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觉得意犹未尽,也许有人觉得根本是“沽名钓誉”,也许这样才更加有趣,有了争论这个世界才会有更多话题,有想法的人总要比没有想法的人活得更生动。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5

  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对学生发了一通脾气,因为个别学生总是不认真听讲,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小抠小摸不断,屁股像扎针一样坐不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开始了暴风骤雨似的批评。学生马上都精神起来,个个都抱臂坐端,腰板挺得直直的,像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这是我期望的状态,但不是需要我发脾气之后换来的。由此,我想到了书中的第4件事“应该对谁设立高远的期许”,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书中谈到“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待不是问题的关键,各种水平的教师都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自己有什么期许。优秀教师对学生怀有很高的期许,但对自己的期许更高。拙劣的教师对学生期望很高,对自己却没有高标准的要求,他们只是一味的希望校长完美无瑕,家长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同辈对自己五体投地。”这让我想起魏书生的话:“出现问题先找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抱怨,抱怨无济于事。”每次看到学生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就常常在心里抱怨,抱怨孩子不争气,抱怨家长不管教,但从没想到抱怨自己。孩子们虽不是我生我养的,但我是他的老师,我也有一定的责任呀!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我是不是应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沟通的方式,或是我做的不够好,还没取得孩子的信任,我似乎没有想过。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对学生有高的期望值,对自己则有更高的期望值。他们期望学生学得好,但更期望自己教得好,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是学生身边最具借鉴意义的模范和榜样。

  所以,我要不断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值,才有资格去期望我的学生学得更好、做得更好。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6

  最近,我精心阅读了《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思考三个问题:什么造就了积极的课堂、谁是课堂的主导者、如何全面掌控你的课堂。

  一、努力创设积极型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

  积极型的课堂氛围,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馈及时,教学效果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创设积极型课堂氛围。

  1、民主教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角色地位,容易使学生产生权威心理,这样,学生的知识接受就具有一种强迫性和压抑性,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角色意识,尤其是注意教态和语气问题,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面容和蔼、语气温和,富有情感,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威严感”、“距离感”;同时坚决不搞“一言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以便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成功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提问、设疑、练习时,问题内容的难度要尽量降低,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同时,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消除其紧张或怕答不出来而难为情的心理,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并及时予以评价、肯定。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间长了,就能形成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问题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3、灵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因前一节课是体育课,本节课不少学生较疲劳,没精打彩,精力分散;下午第一节课,有少数学生打瞌睡,思维处于低沉状态;试卷评讲课中一些学生因考得不好,情绪低落等等,导致授课效率很低,教学效果差。此时教师要注意运用非智力因素,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排除干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

  “反思”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但深深刺痛我内心的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反思的太少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实践更是寥寥无几。中国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内省。但仅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反思”在现实中的含义要丰富得多,反思教学做起来也并非易事,但反思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升的作用不可估量。不论自己的每一次否定和尝试是不是正确,首先要有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的对教育核心问题的逼近,可以称之为“反思的精神”;其次就是对教学事件进行反思的敏锐眼光——独特的思考角度,这是组成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部分。只有建立在反思精神之上的反思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有生命的,才是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而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是增强反思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登抵“金字塔塔尖”的秘密,就蕴藏在一次次的“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之中。

  教师不仅要实践,还要学理论,更要用理论对照实践进行反思,今后我将这样一个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看作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敢想、敢做、勤学、善思,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爷爷一定有办法》读后感

2.简爱读后感14篇

3.《围城》读后感14篇

4.《背影》读后感14篇

5.边城读后感14篇

6.《简爱》读后感14篇

7.野草读后感14篇

8.想起这件事我就感动作文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