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

时间:2020-06-20 00:00: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1

  当我们爬上屋顶时,既可以抬头看天上的浮云,也可以低头看地上的人行走;可以流泪,更可以看清身上正在生长的节节疤痕,哪怕太阳会灼伤我们的皮肤……

  ——题记

  凉风习习,夕阳西斜。我手里捧着《屋顶上的小孩》,在屋顶上抱膝而坐。我也想体验下在屋顶上的感觉,体验下薇拉和她小妹的心情。

  《屋顶上的小孩》是美国作家奥黛莉·克伦毕斯写的,是她现实生活的写照。这本书写得既有趣又伤感,而且很真实,把薇拉一家失去亲人的痛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曾经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写得非常出色。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薇拉,主要讲述了自从薇拉最小的妹妹夭折后,薇拉一家陷入了痛苦,小妹也不再开口说话,家中一片混乱。派蒂姨妈决定把薇拉和小妹接到自己家,却不想两个孩子与她格格不入,这让她非常气恼。但在温和的霍伯姨夫的周旋下,派蒂姨妈终于读懂了两个孩子的心,而两个孩子也不再怨恨她们的姨妈。最后,小妹又开口说话了。姊妹俩盼望着早日回到妈妈的怀抱,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屋顶上的小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事。文中的薇拉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喜欢和小妹一起爬上屋顶去看日出,在最小的妹妹夭折后更是如此,有时还会在屋顶上待一整天。

  当派蒂姨妈问薇拉为什么喜欢坐在屋顶上看天空、太阳时。薇拉说,坐在屋顶上,是因为这样比较接近天堂和宝宝。屋顶离我们很近,可我们几乎从未爬上去过,看风景,唱歌,冲底下的人吐舌头……反而会想起屋顶上的骑兵,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热烈而又让人躁动。但在奥黛莉的小说《屋顶上的小孩》里,屋顶平常得就跟我们每一个人抬头看到的一样。它告诉我们一些很多人都经历着,却又不够珍视的片断。

  死亡带来了一个失衡的世界。妈妈不停的流泪、作画;小妹暗然失语;而薇拉在这样的环境中封闭了自我。大家各自圈定了自己的领地,在心灵上彼此隔绝,语言也无济于事。薇拉一家都不懂得爱与表达爱,只是一味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对我影响颇大:不论是痛苦还是欢乐,都一起分担,别埋在心里,那样会让你和身边的人都很痛苦的。那么,薇拉又是怎样回到地上的呢?

  这要感谢霍伯姨丈,这个温和高大的男人,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薇拉痛苦的时候,要适时地学会坦然无惧地流泪,否则就无法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痛苦与爱。

  就这样学会流泪,学会安慰,学会爱与表达爱。最后,坐在屋顶上等待太阳下山的,就是四个人了。离天空更近,仿佛离死者也更近,这种纪念也让我们与自己该有的样子更近……

  坐在屋顶上,离天堂更近,离死者更近。所以爬上屋顶,从鲜亮的日出时分,到炙热的正午,甚至暗淡的黄昏,更多的是为了遗忘。

  屋顶上,离天空的距离有多远呢?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2

  用瓦砾铺成的屋顶上,两个>孤独的身影被斜阳拉得很长很长,她们互相依偎着,静静地看着美丽的日落。就是在这两个孩子的身上,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

  大的孩子叫薇拉,小的孩子则是薇拉的妹妹。就在不久前,薇拉的最小的妹妹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全家人都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在妹妹出事的那段期间,日子真是想多苦有多苦。小妹也因此不再开口说话,让小妹“开金口”,似乎成了一件天大的难事。就在这个时候,派蒂姨妈利用假期,把两姐妹接到了她自己的家中。然而,这只是不幸的开始。两姐妹和姨妈相处得并不是很愉快,她们尝尝爬到屋顶上,就这样俯视着一切。其实,派蒂姨妈是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她很好强,什么事都想着给她自己管。但是,同样性格的薇拉却受不了姨妈这种全方面的“管理”。她觉得自己没有自由,处处都受到拘束。一次次地爬上屋顶,看着无限的`风光,从日出到日落,两姐妹的身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故事的结尾,出乎我们意料——两姐妹、霍伯姨夫以及派蒂姨妈,都坐在了屋顶上。他们一起看着日落,才发现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屋顶,离我们那么遥远,却又仿佛伸手就能触到。看这本书时,我想到了自己。我曾经也像派蒂姨妈那样,很好胜,因为每年都能在班上当个“官”,我慢慢开始喜欢管理别人,开始很享受那种指使别人的感觉。我总爱把一切都安排好,再让别人去完成。我从来都只是担任着“指使别人”的角色,从来没有感受过“被指使”的感觉。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总是生活在别人的指使下,是一件多么难受的事情!

  我也曾像薇拉那样,有一段痛苦的回忆。薇拉的妹妹去世了,而我,我的姑父因白血病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个时候,家里乱成一团,每个人的眉头都是拧成一团的。奶奶、姑姑、表姐、我,都哭得不成样子。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让我根本来不及去思考,让我根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姑父的葬礼上,下着小雨,我们穿着雨衣,打着雨伞,每个人都故作坚强,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心里的悲痛,是完全掩盖不了的。穿上雨衣,打上雨伞,是不是就可以免受淋雨的灾害?如今,一切都已恢复了正常,那些悲痛,也渐渐被时间抚平了。我完全能理解薇拉她们的感受!是的,如果真的痛过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时间,来慢慢地把伤口愈合。

  吹着迎面的风,看着脚下的风景,四个人紧紧靠在一起,看着美丽的日落,慢慢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3

  《屋顶上的小孩》讲述了一个从日出到日落的故事:清晨,十三岁的薇拉坐在屋顶上,在日出光晕中,回想发生在她身上的种种痛。故事最后,书中四位主角齐踞屋顶,等候日落,暂时不想下来,因为“你绝对想象不到这里的景色有多美”。

  拂晓时分,静谧微凉,正是薇拉原来生活无忧快乐的底色;日上三竿后,炽热烫脚,是薇拉忆遭逢家变的热泪温度;直至黄昏,真爱与宽容是为灼痛散热的习习凉风。全书阅毕,才知道作者安排在一天中铺陈故事,原来是讲究天时天候,让读者在不同时辰中有激昂或低徊的背景衬乐。

  薇拉原来与单亲妈妈以及两个妹妹过着平静生活,一次意外,最小的妹妹急病死亡,从此,三人陷入无限悲痛中,颓废丧志。派蒂姨妈觉得最好的安排,是带走两姊妹,自己代职照料,好让妈妈试着重新站起。原是一番好意,却因无子女的派蒂姨妈缺乏经验,又太成人本位,导致薇拉与小妹不但没有疏解伤痛,反而又衍生更大难题;在一次次与姨妈沟通障碍中,薇拉觉得自己已然走投无路,忍无可忍,最后,爬上屋顶,不肯下来,度过生命中最特别的一天。

  故事尾声,姨妈“如果不能打败敌人,就加入他们”,困难地挪动矮胖身躯,和大家一起坐在屋顶。也许是危耸高度带来的不安感,让姨妈终于自承“我只是不想孤零零的一个人待在下面,我还是想和你们三个人在一起”。当大家在同一基线时,姨妈与薇拉也“化敌为友”,重新宽容看待彼此。

  这本书并没有太多的起伏情节,“死亡”虽为故事起点,却非重点。不论屋顶或地下室,我们只是需要某个秘密角落,可以在遭遇悲伤时安静一下;当然,如果有真心奉陪者更好——陪着就好,不必急着列出长串拯救方案。

  《屋顶上的小孩》写的是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在故事中,薇拉的妈妈在薇拉的爸爸不告而别后,一人独立照顾三个小孩。接着,又一件令人心碎的事发生了,因为一瓶不清洁的水,而夺走了宝宝的生命。妈妈因此自责,小妹因伤心过度而失去声音。好心的派蒂姨妈,把薇拉和小妹接去同住,希望给薇拉的妈妈一个振作的机会;但个性与妈妈不同的姨妈,逼得薇拉爬上屋顶,在那看着日出,也在屋顶理出了头绪,与妈妈、小妹一起度过这段伤痛期,重新出发。故事让我萦怀的那种伤痛是需要时间来冲淡的,日子虽然黑色,虽然阴雨,还是要穿上雨衣,撑着度过,才能享受阳光普照的温暖。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4

  我读过很多有益的书,《朝花夕拾》、《童年河》、《三十五公斤的希望》,读每一本好书,都像与一个好朋友在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但是,让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去读的,非《屋顶上的小孩》这本书非属了。

  刚刚买到书的时候,我很好奇,好奇这本书的题目,小孩为什么会在屋顶上?她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她们为什么要爬到屋顶上?带着这些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

  《屋顶上的小孩》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清晨,住在派蒂姨妈家的薇拉和她的小妹爬上了屋顶,两个女孩的心情沉闷,神情忧郁。自从薇拉最小的妹妹夭折后,他们全家就陷入了悲痛之中,而且难以自拔。小妹从此不再开口说话,家中一片混乱。热心的派蒂姨妈为了使她们全家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决定趁着假期将薇拉和小妹接到自己家住一段时间,好让她们心力交瘁的妈妈休息一下。派蒂姨妈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女孩居然与她格格不入,这令她感到非常气恼和无奈。好在有宽厚温和的霍伯姨丈巧妙地周旋在姨妈和两个孩子之间,才使得原已火药味儿十足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派蒂姨妈终于读懂了两个孩子的心,而这两个孩子也不再怨恨她们的姨妈了。小妹又开口说话了,姐妹俩又回归妈妈的怀抱了。

  看了这本书,我很同情薇拉两姐妹,她们爬到屋顶,只是想天天去看看宝宝,因为她们认为,屋顶离宝宝很近,在日出的一瞬间,她们能看见天堂,就能看见宝宝。这本书既有趣,又伤感,失去亲人的痛楚在这本书里被表现得淋漓精致。

  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人在遭遇痛苦和不幸的时候,亲情的重要性。因为那种关爱和帮助,可以让伤心的人出痛苦。故事中的小孩子虽然不太理解姨妈,姨妈也不太了解孩子,但是亲情战胜了一切,消除了误会,爱是伟大的!

  书中能与我产生共鸣的是霍伯姨丈说的一句话:“了解生命的短暂很重要,知道自己必须尽力而为,让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这很重要,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必须和他们说再见。”

  是呀,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人,可有些人却从来没对家人说过“我爱你”,到家人去世时,他们才开始后悔。我联想到了自己,爸爸、妈妈都很爱我,妈妈虽然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但是我知道她都是为我好,希望我能快快乐乐的成长,爸爸虽然对我几乎是有求必应,但是遇到我做不对的时候还是会批评我,我多想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谢谢你们对我的严格要求,使我变得这样优秀。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宽容、学会爱与表达爱。痛苦的时候,要学会坦然面对,反之就无法了解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祈祷和欢乐,无法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痛苦与爱。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5

  三月,我阅读了《屋顶上的小孩》,虽然故事很短,但是含义却很多。

  主人公薇拉是个十一岁的女孩子,她的妈妈因为刚出生的妹妹宝宝夭折后,伤心到底了,她的姨妈派蒂决定趁着假期,把两个孩子(薇拉和小妹)接到她家去住,好让她们的妈妈在家里好好休养一段时间。清晨,住在派蒂姨妈家的薇拉和小妹爬上了屋顶。此时此刻,两个女孩的心情沉闷。小妹从此不再说话。派蒂姨妈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女孩竟然与她格格不入,这令她非常气恼。好在有宽厚温和的霍伯姨丈巧妙地周旋在姨妈和两个孩子之间,才使得原已火药味儿十足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派蒂姨妈终于读懂了两个孩子的心,而这两个孩子也再不怨恨派蒂姨妈了。小没有开口说话了。姐妹俩盼望着早日回到妈妈的怀抱,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其实,书中的派蒂姨妈是个太过典型的角色,我们在真实世界中随处可见这类足以对照的大人。这种人热心肚肠,然而急公好义未必俱收实效,派蒂姨妈自认可以为孩子做最佳打算,不论选择玩伴、参加活动、衣着打扮,甚至饮料点心、每次吃饼干的片数,她都有完善规划与不紊不乱的前置作业。她忽视薇拉真实感受,比如崭新昂贵的皮制凉鞋,其实让两姐妹磨破脚踝,比如精心挑选的玩伴,其实私下对小妹的短暂失语百般嘲弄。姨妈的善意计划,从另一个角度看,充斥成人优越感与控制权,是强势者假“同情”之名行操弄之实。难怪最后,薇拉不得不攀上屋顶,远离尘嚣。

  故事尾声,姨妈“如果不能打败敌人,就加入他们”,困难地挪动矮胖身躯,和大家一起坐在屋顶。也许是危耸高度带来的不安感,让姨妈终于自承“我只是不想孤零零的一个人待在下面,我还是想和你们三个人在一起”。当大家在同一基线时,姨妈与薇拉也“化敌为友”,重新宽容看待彼此。

  这本书并没有太多的起伏情节,“死亡”虽为故事起点,却非重点。不论屋顶或地下室,我们只是需要某个秘密角落,可以在遭遇悲伤时安静一下;当然,如果有真心奉陪者更好——陪着就好,不必急着列出长串拯救方案。

  《屋顶上的小孩》写的是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在故事中,薇拉的妈妈在薇拉的爸爸不告而别后,一人独立照顾三个小孩。接着,又一件令人心碎的事发生了,因为一瓶不清洁的水,而夺走了宝宝的生命。妈妈因此自责,小妹因伤心过度而失去声音。好心的派蒂姨妈,把薇拉和小妹接去同住,希望给薇拉的妈妈一个振作的机会;但个性与妈妈不同的姨妈,逼得薇拉爬上屋顶,在那看着日出,也在屋顶理出了头绪,与妈妈、小妹一起度过这段伤痛期,重新出发。故事让我萦怀的那种伤痛是需要时间来冲淡的,日子虽然黑色,虽然阴雨,还是要穿上雨衣,撑着度过,才能享受阳光普照的温暖。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相关文章:

1.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

2.《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15篇

3.《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5篇

4.《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15篇)

5.《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6篇

6.塔顶上的猫读后感

7.《塔顶上的猫》读后感

8.《糖果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