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度读后感

时间:2019-11-08 20:01: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民国风度读后感

  这是一本太轻太轻又太重太重的书。

民国风度读后感

  合上书,有一句话在我脑中不停地回响:“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从两千多年前传来的话,轻盈而浪漫,一如书中描写的那些长袍的袍角,在历史的风尘与炮火中,亭亭而立,却又飘得潇洒而轻盈。

  书中描写的大多是民国时期的文人雅士,初次遇见这些陌生的名字,加上每篇一千多字的叙述,这些人的身影仅能在文字后留下的大片思想的飞白中隐约呈现。他们所处的年代,离我们并不远,但那些身影却仿如隔世。并且,在那些如磐石般墨黑的身影里,有什么,已经或许永远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人们永远的怀念和无法企及的优雅。但,不知为什么,初见这些沉默的背影,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居然是:轻盈。

  是的,“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眼中,这群老先生最美最优雅的地方,正是在于,在那样一个沉重的`年代,他们能用思想漫步云端,在阳光下,专心地吹着自己心爱的泡泡,像孩子追赶风筝般,用纯粹的“喜欢”,去追逐一项常人看来无比沉重的事业。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吧,在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年代,“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能像孩子一样用心追逐、保护自己的学问,能像孩子一样,用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眼去环视天下,能像孩子一样固执、坚持,与“权势”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把生命置之度外,只为那份正直与纯净,没有世故,没有做作,那种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文人风骨”,慷慨,正直,自由,纯净,执著……美得让人无所适从。

  那个纷乱的年代,用自由两字,孕育出了这样一代人:他们用骨子里的“士”字,让那个年代升腾旋转到一个让人无比向往的高度,与春秋战国魏晋遥相呼应;也用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力量,汇成一片没有杂质的自由天空,让文化的鸟儿自由飞翔,不受伤害。鲍鹏山评价庄子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守护心灵的树”,而这些百年前的身影却足以让我感觉到,庄子并不孤独。他们执著守着的,都同样是,中国人最原始的纯真与轻盈。

  而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让人心发狂”,在这样一个“五光十色”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战车上奋力拼杀,我们不知道在追逐什么,也渴望找回那份纯真。但那些背影化成鲜血淋漓紧攥着的拳头,化成一声重重的叹息,化成遥不可及的距离,让我们在黑暗中迷茫无措,只好一次又一次眺望那些守着月亮的遥远的树,叹息着在寻求生存的道路上与他们越走越远。我们是失去翅膀的孩子,我们在黑夜里,在迷乱的霓虹灯中找不到月亮的方向,我们太重太重,这个时代因为金钱和欲望也在不断下沉,只有千百年前这些自由的灵魂,用同样固执的手,死死钩住这个沉重民族的灵魂。

  这一刻,不知为何,那份轻盈,忽然重得让我想落泪。

  历史,同样给这些轻盈的灵魂开了个可怕的玩笑。“反右”,“文革”,让这些轻盈的灵魂从此掉入万丈深渊,无辜地承担比死亡更可怕的惩罚——遗忘。今天,当我从历史的风尘中重新凝望这些模糊的、本该大放异彩的脸庞,我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那段太突然、太残酷的历史,让我只好呆立颤抖,连泪水都无法落下。

  同样轻盈的一批人,却因一步之差天各一方。这是太重太深的一步,重得让满天星斗一瞬间化为灰暗,重得,直至今天,它深深地痕迹仍横亘在这个民族心中,一触便是惊心的痛,毕竟,那是斩断灵魂的一刀。

  我望着那些珍宝在火中烧成灰烬,血与泪什么也留不住。或许,这就是上天给这个太重的民族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吧,那些珍宝,即使留下,在今天能有多少,真正深入人心?

  回答我的,只有沉沉的叹息。

  闭上眼,千百年来那些轻盈的灵魂都褪下了血与泪的痕迹,穿上新做的春服,在沂水边重复那两千多年前的美好故事。

  愿这份轻盈,真的能钩起这个太沉太沉的民族,钩起那么多沉没的心灵,但谁又能知道,这些名字,还有多久,才能被人从历史的泥淖中真正钩起?

【民国风度读后感】相关文章:

1.《从晚清到民国》的读后感

2.读后感

3.领主读后感

4.皮囊读后感

5.《青鸟》读后感

6.穷人读后感

7.穷人读后感

8.《争吵》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