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时间:2021-01-18 22:50: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

  孟子曰:“扬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是孟子对杨朱的评价,也侧面体现了杨朱的基本思想之一:“轻物重生”。那么,我们是否要做到轻物重生呢?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想我们得讨论一下“物”与“生”。“物”即为物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物质的影子,如:金钱、名利、地位、珍贵的物品等,他们都是物质。物质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能否行驶更大的权力,能否满足自我的虚荣心等这些都与物质息息相关。假设说,物质消失了,那么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寸步难行。于是,“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生”。“生”很好理解,那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没了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就仿佛是失去水源的鱼,失掉了一切,自然也包括“物”。

  由此可见,“生”的确比“物”更重要。那么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是从何而来了。只是,我对此仍有点异议。我认为,还有比“生”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顾患有所不辟也”,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还有比生命更贵重的东西,所以有些灾祸我不躲避。这里孟子所说的比生更贵重的东西,就是指“义”。“义”的解释繁杂多样,每个人的心中都不尽相同,但肯定会有相同的一点——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假使让一位有“义”的人去为了生命而做一些卑微苟且,违背他们内心的事,那么他们一定会觉得生不如死。故此,在这种情形中,“义”更重于生。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热爱,都应该是心中的道德底线。国家的耻辱,灭亡,使得屈原纵身投入汨罗江,这也是屈原“义”的体现。所以,我对于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并不认同。

  当“生”与“物”出现了碰撞时,“生”比“物”更加贵重,那些因钱财的短暂失去,偏激之下自杀了断的人,死的并不值得;而当“生”与“义”擦出了火花,那么“义”要更领先于“生”,那些因更好的物质生活而背叛了自己的灵魂的人,也不值得!

  我们应该做到“轻物重生”,但更应该做到“轻生重义”!这就是我的观点。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2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过去听人说这是哲学里的三大问题。然后还看过的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一些理论。而在看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哲学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哲学是个说太深奥不懂得也能理解皮毛,说简单却绝对不简单的东西。我觉得它更像是你思想的过程中的各种深究,特别特别深刻的那种,深刻到我们这些人懒得去思考,只能留给专门思考这些的人去思考了。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包含知识众多的哲学读物。涉及古今中外、文化、思想、宗教、精神等多个方面。从古代的各种学说到西方哲学的影响,无一不说,内容虽然多,看起来却一点都不觉讲得笼统。

  众多说法中总是会有许些相驳的,可是谁说的都有道理。就像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人性本善也好人性本恶也罢,只要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懂得哪些是应该做到的,哪些是不应该去做的就好了。在这个基础之上,你才可以努力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向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进发。

  这本书我原本就陆陆续续,反反复复看了很长时间,搁置了好多一段时间,昨日突然拿起来,把后面的一部分草草的看完。虽然每一章讲的是一种学说的哲学看法与理解,可章章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只能承认我没怎么用心去看,之前看过的那些,也没记得多少。

  再者我对于文言文太不感冒,大多找白话文看。好在这本书里白话文很多,文言文也有不少令我理解的。就像看诗词一样,小时候学习的时候觉得特别费力,现在再看,有的默默一想便知道就是这个意思,想记住也不是那么难了。其实终归是那会没成长,不理解不懂的'原因。于这本书里的一些道理,也是这样,该懂的懂了,不懂的还是不懂,也有一些东西自己是知道的,却还是做不到。修行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啊。修到了就得道了。

  故,这样的一本书是适合看很多遍的。要慢慢的反复的去读,去思考,才能明白更深处的东西。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这是书里的最后一句话,我理解为,人生在世,必须要去寻找一些答案,必要的不必要的,我们会在逐渐的知晓中成长,获得一些感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强大。要经过了这些沉淀的过程,心才算是真正的安静平和起来了。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3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实际上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连续两遍阅读了本书,精神境界有没提高,不敢肯定,只是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有了浅显的记忆,也只能是记忆,因为还不能通透地去了解各家的哲学思想,从而做为现世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

  哲学是对人生系统反思的思想。中国哲学当是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大陆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人们不能离开土地。因此上农,家族伦理制度就成为中国哲学产生的基础。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分为六家 ? 阴阳 儒 ?墨 名 道 法。儒家是一些精通典籍的知识分子组成,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是第一个老师,主张仁,爱。推行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他的思想。孟子主张人性善,并把儒家对个人修为的要求上升到国家层面,说民为贵,社稷次之。王若不贤可推翻之。孟子是儒家理想主义,而荀子就儒家现实主义,主人性恶论,需用智才能到善。荀子的两个学生韩非子、李斯是法家代表,讲究势 法 术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墨家墨子主要是非儒非攻兼爱。爱无差别,混淆杀人和杀盗,是侠客的祖先。名家是著名的辨论家,公孙龙、惠施是代表 有 名与实 自马非马的理论。道家是隐者,代表是杨朱 老子 庄子。讲究无为,道可道非常道,认识自然规律,要想强大须先示弱,夫为不争而争天下。阴阳家代表邹衍宇宙阴阳五行构成对各家都有影响。秦国用法家思想统一六国但不施仁政而亡,汉初黄老之学兴盛,道家无为思想,使人民休养生息。后董仲舒独尊儒术,禁固人的思想,天下趋于保守,对妇人的贞操要求就从此始,并使儒家驱于正统。在后汉时期,佛教引入中国,对中国哲学产生刺激作用,促成本地宗教道教的产生,又和道家思想结合产生禅宗,既惠能六祖静默的哲学。唐朝韩愈为恢复儒家思想,进而形成道学,为阻止皇帝迎法门寺佛指舍利,而一朝被贬潮阳。到宋朝以程家兄弟为代表的称为新儒家。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西方哲学的引入,必使中西结合,而中国哲学的出世入世也会为世界哲学做出贡献。

  冯友兰先生写此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天下仍大乱,其比喻说当时形势和春秋战国的形势更为严峻,为避战乱也曾西南联大到昆明。他在书的最后说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下境界。唯有不断修行,才能到达更高境界。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4

  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传世名作。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哲学的了解大概就仅限于神秘、晦涩与深奥了——当时的我,甚至以为哲学是各门学科中最无用的一个。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中国哲学简史》。

  有人说,好书就是会让你在看后反思很长一段时间;有人说,好书就是会让你在看到中途时便大彻大悟;但这本书不一样,我在翻开它第一页的目录时,便醍醐灌顶了。

  “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的确!

  哲学,其实就是一个人过完一生后,想要对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总结时发现的规律总合。而由于一个人他不可能不活在生活中(或许有人会说庄子的“丧我丧耦”不活在生活中,但我认为其实那一种“人”已不再是人了,他只是大道的一种具象化的体现),因此,哲学离我们其实并不远,甚至无处不在。

  第一页的醍醐灌顶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很快,我便开始研究起了目录——于是我便知道了为什么这本书被历史学家陈来先生赞誉为“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盖因首先,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将所有的哲学学派、理论、观点都收集、理解、展示出来的书了,光是这点,便可以胜过其之前的任何古代哲学书;其次,它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将东西方的哲学观念进行比较、讨论、融会贯通的书了,这一点也同样使它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一座巨大的里程碑。

  翻开里页,我又一次震撼到了!如果说上面所述两点只能让冯友兰成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的一代宗师的话,那么现在,他可以说是开山鼻祖了。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清楚阐述了各个哲学观念,还对其进行了延伸探讨以及比较讨论,例如:在第九章介绍《老子》思想时,他不仅将《老子》所谓道解释为了哲学家们为了进一步解释“名”而所假设带来的结果,还与西方“形而上学”进行了比较分析,看完不禁觉受益匪浅。

  《中国哲学简史》,真好!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1.《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2.《时间简史》读后感

3.人类简史读后感

4.《人类简史》读后感

5.《宇宙简史》读后感

6.《今日简史》读后感

7.《人体简史》读后感

8.时间简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