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

时间:2020-03-21 12:00: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

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1

  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

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

  我在寒假期间阅读了有关学生心理学的一些著作,其中对我影响最深,而又有很强针对性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这本书试图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此书首先解释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因为只有对心理问题的正确界定才能实施对心理问题的探究。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介绍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几种倾向,其次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

  该书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该书立论的动因和出发点,也是从事研究的前提。我通过两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该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原因。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该书的核心部分,这是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做了针对性的社会调查,认为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该书的第三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该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作者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根据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从现象罗列到揭示本质,最后展现具体措施这是本书的特色。由于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和相应的操作方法,因此有很强的教育性和指导性,给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以前自己对生活和教学中的现象只停留在表面,一般只是就事论事,缺少对隐含在表面之下问题的深入分析。每天与学生相处,可对学生还是不甚了解。每天都在处理一些没完没了的琐碎事情,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比较的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剪不断理还乱,花了大量时间,做了大量工作,但却把握不住中心。此书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

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2

  为了进一步研究课题,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其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让我爱不释手,感觉它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这本书从“学生的需求---教育者的责任”,“学生的成长---需要每位教师的呵护”,“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八章组成。里面记录了许多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

  经常听说现在的学生因不堪忍受学业负荷而自杀的案件。透过这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异常心理倾向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通过阅读此书,我好像找到了一个教育法宝。

  一、相信自己的学生。正如皮革马利翁效应。一个人在不被重视甚至充满否定的环境中,会得到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好。就算是普通的话语,只要是来自老师的笔端,它也一定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抑或是差生,只要我们不抛弃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因此,各位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笔墨,也不要珍惜你的鼓励。

  2、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级。作为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温暖的教室气氛,让学生保持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给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每一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尊重他们的意愿。同时,尊重学生更需要我们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3

  寒假里阅读了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刘晓明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测评》一书,这本书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标准、特征、含义及类型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书中的几个案例,更是给出了许多重要的提示:如果我们遇到有着这些心理困惑的学生应如何更好的处理。

  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成为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完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促进因素。据调查,在我国中学生中,约2/3左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和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

  这本书中从中学生的认知、情绪、个性、学习、交往等几方面深刻的剖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问题和有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书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列举了教育教学中许多老师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采用的解决办法。当然书中还介绍了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推荐的一些方法,给我们这些阅读的老师提供了许多鲜明的案例。例如有一则案例是说一个好发脾气的小女孩,遇事不顺就大吵大闹,人际关系欠佳,不愿过集体生活,情绪极不稳定。她的班主任通过了解她的家庭情况了解到她的家庭比较富裕,家长比较宠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女孩任性的脾气。专家的推荐办法就是个别谈话,动员一些班干部进行帮助,但是还需要她的自我改变。主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同学融洽相处。对于她的家长,也要转变她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老师还列举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对我们读者真的是受益匪浅。至少让我学会了,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应该采用如何的`方法更加有效,可以使这个孩子更快的走出人际交往的死角。

  据心理学的研究报告,13-18岁的青少年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易发期和多发期。虽然,在中学生中像精神失常这类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不多见,神经衰弱,焦虑症,优郁症等也不是很多,可是像老是怀疑自己有这种病,那种病,担心自己不安全或怕家里出事等不健康心理现象,却为数不少。至于有一般性的心理脆弱,心理障碍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人数更是大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躁,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第二, 意志品质方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缺乏毅力,容易动摇,畏惧困难,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第三, 性格方面,狭隘自私,孤独自卑,同学间因小事闹矛盾,长时间难以解脱,人际交往困难。

  第四,自我意识方面,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缺少自我解剖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强。

  第五,社会适应方面,在家任性,在校不合群,面对生人和陌生环境表现怯懦,对家庭依赖性强。

  可见,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和指导他们逐步地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实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紧迫性。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可能会存在许多情绪不稳定的孩子。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明白,如果一个孩子突然之间成绩下降,作业不做,那么有可能是他的家庭对他产生了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那么有可能是他的人际交往上产生了困惑;如果一个孩子突然意志消沉,终日郁郁寡欢,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是生理上生病了……在过去许多年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得到过很大的重视,现在书里所提供的许多材料都是一些老师学习心理学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方法。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作为新老师学习了这些书上的内容,可以使自己可以更快的去了解孩子们,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东校的图书馆里有着很多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书籍,目前孩子们与老师的关系结构不再仅仅是学与教的简单关系,如何走入孩子们的心理,更好的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将更加有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推荐其他感兴趣的老师阅读这些书籍,一些有意思的心理小游戏也会成为课堂上开展互动小活动的素材哦。

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4

  育人如“林”,为师“崇德”,这是一位网友对北师大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的评价,的确如此,44年前,林崇德就以这样的诗行抒发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我愿坚守三尽讲台,让学生遍布四面八方;我们总会两鬓斑白,青春却会延续在学生身上”。他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直到今天,每当他有新著出版,总是在扉页上写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北师大,每当有林崇德的讲课或讲座,教室里总是满满当当的,连外系来的学生也说:“听林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20xx年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林崇德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填上“师范”,毕业后仍当教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感谢于书记,带领我们走进林先生的《中学生心理学》这部专著,从中细细体味一位大师对学生心理的细腻而又深刻的探寻和理解。

  目前,中学生存在的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和加强心理育。乍看起来,中学生和小学生一样,都是在上学,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但是和小学生相比,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上、集体生活的关系要求上,还是自身的生理发育的变化上,都有着本质不同的特点。1、学习活动的变化。2、集体关系的变化。3、生理的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构成了他们深刻而又丰富的心理内容。在这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影响品德发展上的缺点和性格发展上的偏畸,这类儿童青少年在中小学里,较多地表现出纪律松驰、品德不良、情绪消沉、焦虑紧张,甚至于闹学、混学和逃学等等。所谓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通常指智能潜能正常,但在学校中处于低下地位,实际上被剥夺了基本学习权利与学习可能的学生,也指本身发展能力迟滞、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学生和从较低水平的学校转到较高水平学校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学生。如何通过学校创造条件,教师与家长的关心以及本人的努力,改变这种“问题”和“处境不利”的地位,使这部分儿童青少年在中小学里健康成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必然成为主要的途径。而学校心理学家正是这种学校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怎样处理这样的一些问题,林教授提出要协调好这样的六种关系:

  1、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我的关系,提高自我修养。

  2、处理和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提高群体意识,确立关爱他人的理念,应该把“孝道”和团队合作精神放在人际关系的首位。

  3、处理和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注意青少年社会化,把爱国作为核心,促进爱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4、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天人合一”的教育,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培养其爱护生命,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品质。

  5、处理和协调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

  6、处理和协调好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以及辨别是非的理智爱国品质。

【中学生心理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1.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2.《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3.《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4.中学生天地优秀读后感

5.《销售中的心理学》读后感

6.管理懂点心理学读后感

7.《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

8.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