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1-02-28 11:01:22 考试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六篇

高考作文 篇1

  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高考作文 篇2

  再逢高考

  对于每个拥有完整学业的人来说,高考必不陌生。记得我的上一个高考距今已有整整五年。在那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在五年后的今天我又踏进了高考。这次高考与上次的最大不同,应该可以说成是角色的改变。我已经从一名普通的考生变成了一名更普通的监考员。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不同……

  上一次,我是考生,满怀着紧张是在试卷上的每个角落,同时挂念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甚至连钟表滴答的声音,都可以让我的心跳再在自己主观感觉中加速。而今,我是监考员,同样是满怀着紧张。手里掐着《考务工作手册》,详细看着每一个五分钟自己应该做什么,生怕自己失责影响到考生考试。

  上一次,也是雨天。淅淅沥沥的雨并不大,那雨让天多了几分清爽,那雨夜减了几分暑热。当时的雨落在的是梨树城的街上,淋漓的是“少年听雨歌楼上”。当时的自己似乎是看到了盼头,知道那考试过后会有的轻松与喜悦。五年过去了,这一次我成了一名普通中学教员,承担着监考的任务。而这次也下着雨,雨落在距家500多公里外的临潢府,真是有些“壮年听雨客舟中”情味,却似乎少了“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辽阔与豪迈。

  我记得自己是考生的时候的样子。当时我是听话的:去考试时没有扎腰带、没有带钥匙、没有戴手表。此三者是我平时必须装备的物品,而今亦然。当时的我又是烦躁的,心烦于路那么长,还没能到;心烦在考场上时间总是显得那么的不遂人意:你希望它快些时候,它偏偏过不完;你希冀它多些的时候,它却跑得很快。当时的我又是惆怅的,十二年的辛苦就要在此时流露出来,到底会有怎么样的结果?一切未知。当时的我又是开心的,咬牙结束这么两天,我就是自由的……不再会有老师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灌输,不再会有无尽的题海,不再会有父母一声声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的叮咛。当然事实证明上面的确没有了,我也同步地失去了一生中最纯美的一段年光。

  这次,我站在前面,看着考生们的笔走龙蛇,真是有些当年自己的影子。但终归物非人亦非,这影子是找不清的。我很不解语文科考试时为什么很多人十一点才写到作文,还有些作文最后去写题目。数学科我也不解为什么只有十几道选择填空题,很多人却最后去在答题卡上填涂。我还不解综合科考试时候明明时间紧张,大家却不慌不忙,直到答不完卷也看不出慌张。我最不解的是英语考试时全考场集体放弃听力。是它不算分?还是平时老师教导蒙的比做的准?也不知道是情随境迁,这里的风情不同于我那里。还是我老了,已经迎合不了年轻人。亦或是我和他们今天已经站在了不同的地方,从不同角度观察,都有不同的解读。也许最后一种才是真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飘忽的往事似乎就飘在了上个梦醒之前,可仔细琢磨竟然已经过了很多年。当时的小伙伴今天已经多不联系,甚至不知道彼此身在何方。一次次考试划分着一次次的别离。与人别离,与年龄别离,与身份别离……也许最后是与自己别离。不知道自己以后会逢着多少次高考,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慢慢麻木。不过此时、此刻、此日,我的心尚温,颤动着连接着这个特殊的节日。

高考作文 篇3

  纵观近年来高考优秀作文,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教材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尤其是教材中的古典文学部分更为我们从语言、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写作的范例。深入学习教材中的古典文学,细致揣摩其语言、技巧、思想和感情,无疑会对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教材中的古典文学内容在高考优秀作文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引用诗文展示阅读广度

  广博的积累尤其是古典文学的丰富积淀在文章中展示的是创作者的阅读的广度,恰当地引用诗文不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而且可以发挥古典文学言简意赅的特点而表达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如,20xx年四川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昭示着遭遇挫折,但正因为有“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精神,才吟唱出千古绝唱。本段诗文的引用既深刻阐述了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这样才能走出痛苦,创造辉煌的道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积累。

  再如,20xx陕西优秀作文《情与理》大量选取古典素材:屈原因性情而铸就英明,李白因真情而不朽,这是真情的表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范仲淹驾驭感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是理智地用情。这些古事的引用,显示了作者比较丰富的文史知识,也充实了论点,深化了主题。

  化用名言展现写作才情

  化用是将名言融入或融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这样既是对名言的一种委婉引用,更是写作者才情的一种展现。

  当我们被外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自己的品性。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20xx年广东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一出手就让人看到厚重的文学积累,一落笔则文采飞扬,不仅准确表达了思想,而且使人感到语言的多姿,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才情。

  再如,20xx年海南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徐徐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将原作自然融入文中,成为作者表达思想的一部分内容,读来十分自然,丝毫不露雕琢的痕迹而又富有情致。

  故事改写营造古典情韵

  改写类似于故事新编,它把现代故事或思想意识借助于古代人物来表达,以富于古典情韵的情节或语言传递现代思想,古为今用。如,20xx年山东一考生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文中为表达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听取别人意见这一观点时,以古人讨论会的形式行文。贾谊、杜牧、苏洵、魏征、孟子、项羽、孔子等人分别以《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等大家熟知的文章中的语言阐述观点,整篇文章人物语言摇曳生姿,古典气息十分浓重。再如,20xx年陕西考生《昭君行》一文通过昭君离开宫廷而奔赴塞外途中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了“忧伤能变成快乐,苦难也能变成幸福——全看你怎么想”的主题,文中浓墨重彩的宫廷生活描写和个人际遇的叙说,无—不沉浸在秦砖汉瓦的古典氛围中。

  改写类还可把现代人物置于古代氛围,以古文形式写今事。如,20xx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一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进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借古诗《孔雀东南飞》的形式来表现当代青年立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理想。全文句式整齐,韵律和谐,人物生动,既有浓郁的古典情韵,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不失为一篇古文改写的佳作。

  古今对话凸显创作机智

  在高考作文中,有些文章以古今对话的形式打破时空界限,思接千载,情联古今,体现了鲜明的构思机智和创意。

  20xx年甘肃一考生在《致和珅的一封信》一文中,以书信的形式直接和和珅“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真亦幻、亦庄亦谐地剖析了和珅“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的肮脏灵魂,将历史和现实巧妙交融,给人以启迪。

  以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与古人进行的独白,也可视为古今对话的一种样式。如,20xx年江苏满分作文《水边的女人》,文章通篇以对“汝”——林黛玉的倾诉行文,全文感情浓烈,读来似姐妹间的亲切交流,又像好友的深情诉说。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

  这段话让我们感到的是不断涌动的强烈的个人情感:对黛玉的赞美、惋惜、慨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缘于亲切的对话形式。

  形式创新彰显求异思维

  形式服务于内容,而恰当的形式又能促进内容的表现。从什么角度来写,往往就决定了构思的成败。会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首先考虑的就是写作的角度问题和内容的表现形式问题。近年来,有不少作品将古典材料融于新颖的形式中而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20xx年重庆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一文就运用了独幕剧的形式来表现。紧凑的情节、集中的冲突、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使该剧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古典材料和新颖形式的结合赋予了文章内容和视觉以强烈的'感染力,在大量的“似曾相识”的规范文面前,这样的表现形式自然会令读者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再如,20xx甘肃考生的《吊屈原赋》、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广东考生的《把握感情,认识事物》等文分别以赋、人物传记、电影分镜头等形式体现出了新颖的思维和创意。

  纵览高考优秀作文,我们深感其中的古典语言、材料、背景等都服务于作文话题,服务于写作主题,都是现代人表达思想的一个媒介。取于古典而不囿于古典是其共同的特点。

  只要把根深扎于古典文学的沃土中去汲取不尽的营养,写作的百花园就是一个永远的春天

高考作文 篇4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但抄袭的作文就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了。从高考抄袭作文来看教学,我们来看看。

  " 参加今年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赞叹众多文质兼美的佳作之余,也被抄袭作文的普遍存在深深震撼了。整个阅卷过程仅被发现的就有31篇文章被不同考生抄袭(其中涉及的考生绝对不仅仅是31人),其中包括《盲人与导盲犬的故事》《心田上的百合花》《历史从那一夜开始》《生命的化妆》《在等你说谢谢》《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等等。应该说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高考的成败又直接关系着考生的前途命运。这么多考生何以甘冒一败涂地的风险剽窃他人作品?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笔者谨就此谈以下几点思考。

  反思一:作文教育与做人教育严重脱节

  综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尽管“文以载道”的口号几乎人人在喊,但教学中真正传给学生“道”的又有几人?或许有些老师也在跟学生提“有好品行才能写出好作文”,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平时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良现象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教师打着“作文反对抄袭,但绝对不反对模仿”的旗号鼓励学生模仿,但对模仿的尺度缺少把关。一时间学生对“模仿”之说颇感兴趣,纷纷响应号召。一方面由于老师阅读面的局限,抄袭作文未能发现,另一方面发现了又怕指出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未加指出,于是大量的抄袭作文涌入语文课堂,剽窃作品被当成范文的不乏其作,这不能不在某种程度上助长抄袭之风,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学生好逸恶劳、喜走捷径、甚至荣辱不分的不良习性。这种品质必然带来形形色色的不良现象,高考剽窃不过是豹之一斑而已。事实上,我们并不怕学生出现问题,因为这正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契机,所谓“教室因为出错而美丽”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关键是我们能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捕捉这些契机,适时地引导教育学生,教育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如果不能这样,“错误”只能永远是错误。

  对策:作文与做人相辅相成,所谓文如其人是也。我们应当明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无论是讲课文还是讲作文,都应该把“人”字放到第一位;以“人”作为重要标准。在“育智”与“育人”之间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的方向。我想,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的人格健全的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作文抄袭现象。但我想这些问题并不只是语文一门学科的任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应伸出扶助之手。

  反思二:功利主义使学生写作个性严重沦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作文重在“有个性的表达”,然而现行高中作文教学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指导思想。写作在很多师生眼里不是为了说真话、抒真情,而是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高考考什么就练什么,近几年围绕着话题作文穷追猛打,无止无休;更有甚者,指导学生大背范文,并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使作文教学陷入机械操作的程式化之中:认为只要练熟几种基本的格式,作文自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于是老师将各式文体抽象概括为各种基本套路,按起承转合等基本技巧亦步亦趋,不容许丝毫的旁逸斜出,多情善感、富于幻想的青少年在这种作文教学现状中被捆缚住手脚,畏首畏尾,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题材仓库空空如也,想象天地逼仄狭小,语言形式呆板贫乏。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无疑,在高考的巨大压力面前,我们语文教师面对各个方面巨大期望,把写作知识的讲解传授及“印证性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也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忽视了“生活的感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熏陶”,把作文当成“纯工具训练”,使本应最具个性品质,饱含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的作文,被当成一种庸俗的文字游戏,使学生在学习写作中学会了迎合别人,不会依照自己的真实感情来说话,这不但不能写出好的作文,而且还严重销蚀着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灵本真;这不但严重束缚学生思想,扼杀着学生个性,甚至还误导着虚伪。那么高考作文中出现众多的抄袭现象便也不足为怪。我们不得不沉痛地承认,作文教学陷入如此境地,语文教师难辞其咎。尽管我们也有很多无奈。

  对策:“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那么,由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产生出来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既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思想,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角度,创设一个尊重个性、崇尚个性的文化环境,更需要语文教师以开放的胸襟和前卫的人文理念,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张扬个性。多类型、多样化地扩大学生视野,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不同活动中获取不同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放开内容,拓宽渠道,强调关爱生活、亲近自然。使其自由联想,敏捷地展开思路,流畅地表情达意,体现生命各异的风采。又有谁敢说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高考中写不出好作文呢?

  反思三:社会文化环境对作文教学的严重冲击

  人既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社会大环境不可能不对所有的人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对思想尚未成熟的学生。时下,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浮华、躁动的文化市场等等,无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和文化品质。学生最青睐的图书是武侠类、侦探类、漫画类……,学生最爱去的地方是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学生最爱说的话是小品、影视剧戏谑调侃的台词、娱乐节目搞笑的口头语……,那些具有深沉文化内涵的书籍,有良好教益的各种展览馆,励志类名人传记、名言名句……被打入冷宫。试想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我们的学校教育怎能不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学生怎能拥有深刻而健康的思想?又怎能写出内容充实、文采飞扬的文章?教育工作者苦苦奋战在教育前线,而我们的奋斗结果可能轻易就被社会的大潮冲垮。更何况教师也是人,自己也面临着种种冲击和考验,想独善其身谈何容易!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冲击着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受到的影响反映到作文中就必然是空洞干瘪,甚至低俗浅薄、无话可说,那么高考中出现抄袭现象便在所难免。

  对策:为人师者尽管有许多无奈,但毕竟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自身修养势在必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唯有如此,才能给学生以巨大的榜样力量。适时适度地布置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采,可以长才”,使学生在书籍的和风细雨中变得深沉而有内涵。对学生实行切实有效的诚信教育,只有诚信的回归才能铲除弄虚作假的土壤。然而教育工作者毕竟不是救世主,他们的孤军奋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梁启超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此每一个成年人,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人,都应该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愿这不是空想。

高考作文 篇5

  近几年的发展态势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大事、关注人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能撰写出具有“五性”的素质佳作,即“时代性、社会性、应用性、思辩性、哲理性”。

  假如你是,希望自己在明年高考作文得分上有较大突破,那么从现在起应该做好以下三件实事:

  要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俩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义。

  笔者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中外名著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剪贴、人群交谈的收集、影视欣赏的采撷、信息的聆听、专题报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记等诸多中,去广泛积累储存,使自己在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科技、财经、文体的大文化、大文学、大艺术中快速升华,提高个人观察社会、感悟人生、阐发理念的。

  对音乐素材的人文积淀

  欣赏音乐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紧张的空闲时间里,细心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弗朗兹·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美妙音乐,阅读有关他们的人物传记及乐曲介绍,加以充实自己。

  对口头表述进行训练

  前苏联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论戏剧创作高中物理;剧本》中有这样一句精彩的话:“让你珍惜语言,让每一个字都像利箭一样,一直射到观众的心坎上!”笔者理解为:每个人要学会说话,并且要说出精彩的话。

  当今社会对“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不会说或说不好”的人,应该是“学能的畸型儿、人才的偏颇者”。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抓紧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课内外、校内外、家内外、社内外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地开口说话,让自己在问题的探究、群体的辩论、活动的、课间的谈说、师生的对话、双亲的交流、外人的接触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个人,让大家慢慢对你的口头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课前的“”活动中,自己要充分把握这一表现机遇,从素材、立论、语言、感情、评说、典例、层次等方面做好切实准备,把个人的作为一次口头作文训练的最佳途径,作为逻辑严格外显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场合的说话,都能采取类似“演讲”活动这样的态度的话,这对转化为文字的精彩撰写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人有云:“为文章”要“陶冶万物”,“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其言之意蕴是希望我们撰文要“去陈言”,务必创新。

  同学们在语文学习阶段,应更加注重动手动笔,要经常运用简洁明快的点评、阐述、补叙、概括、解说、描绘、赏析等技巧手段,对生活中的事、人、物、景、状、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记叙、说明、议论、描述、抒情。当然,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不论是遣字造句,还是表情达意,均该坚持求质不求量、求好不求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浅、求新不求俗的原则。比如例举对李白《赠汪伦》七绝诗的赏析表达,应该细细品味诗情真感、文字内意,力求写出精炼雅致的鉴赏简评。笔者试涂拙文如下:《赠汪伦》这首“离别诗”,有二大艺术特色:其一,将真挚情谊化无形为有形,寓意深厚浓烈;其二,巧妙设置送别场景,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显炽热眷恋!写好之后,反复默读,反复思索,反复修改。只要认真切实地好好写作,一定能让自己在文字表达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高考作文 篇6

  找呀,找呀,找到啦!春天在桃树上,在公园一角的几株桃树上,长出了红色的嫩叶,中心还有几颗火红的花蕾。爸爸告诉我:不久,桃花就要开啦!

  春天也在柳枝上。我发现一排柳树上,都挂着鹅黄色的枝条,风一吹,就悠悠地飘荡起来,像是披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薄纱。

  春天又在花圃里,长着刺的玫瑰枝上也出现了红色的花蕾,有些都快要绽开了,还有太阳花,开得更茂盛,有的粉红,有的朱红,有的金黄色花瓣周围镶着红的边,多美呀!更好看的是花圃被布置成各种图案,周围长满了柔软的、毯子般的草,中间种着许许多多的花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出来。忽然我瞧见喷水池四周的草坪上,停着无数只蝴蝶,我很奇怪,现在怎么已经有蝴蝶了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五颜六色的蝴蝶花。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也有黄里带青的。春风一吹,它们就摇晃着,像一只只蝴蝶在花草中飞舞。

  春天还在树林中。那冬青树暗绿色的叶子中间,长出了黄绿色的娇嫩的新叶;高大笔直的水杉树枝上也冒出了米粒大的新芽;更有趣的是法国梧桐的娅权上,吐出了半透明的青里带红的芽,就跟小小的佛手一般。原来,树木到了春天,都要“脱旧换新”了。

  我跟爸爸继续一路走,一路寻找。又找到啦!春天在儿童乐园里。天真活泼的小朋友穿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衣服,像盛开的百花一样,我觉得这是最美的人。再往前走,我又看到园林工人们正在清除杂草、整修草坪,以便人们更好地欣赏美好的春光。我想,春天也在工人阿姨们的心里。

  我望着这春天的美景,不禁心潮起伏:我们的祖国就像这春。

【关于高考作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关于高考作文合集五篇

2.关于面对高考作文合集8篇

3.关于我的高考作文合集九篇

4.关于我的高考作文合集9篇

5.关于我的高考作文合集10篇

6.关于高考作文

7.高考作文合集四篇

8.高考作文合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