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1-02-01 12:35:49 日记 我要投稿

《最后的日记》读后感

  一天又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后的日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的日记》读后感

《最后的日记》读后感1

  我最喜欢《最后的日记》里的一句话: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有时候我们跟全世界都没有任何关系,除了极少的、真正把我们当成心肝宝贝的人,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谁会在意我们的心情好坏、健康与否、坚强或脆弱,或者,活着还是死了。谁又会牺牲自己照亮我们呢?再说了,借来的光,终究还是得还回去的,更何况还不知道能不能借得到光。这句话是真的抚慰了我哈。

  看,一句话就能让我伪装起来。何必要看见心灵呢?但是终归还是心灵最要紧,我们穷极一生,都在躲避自己的心灵,都要隐藏着不允许真我见光。可是内心深处总有些地方照不进光亮。《最后的日记》是这样的一本书,企图让我们收获内心的解脱和静谧。透过作者克里希那穆提的眼睛,他给我们描述身边的自然环境,树叶、露珠,生命,一切都是那样的从容真切,安静下来,遇见心灵。“我研究过宗教和科学上的各种合理化的解释和信仰,他们对事实进行了各种假定!其中有一些是符合逻辑、抚慰人心的,事实上对未知的恐惧却一如既往的存在着。”

  是的,我们恐惧。恐惧的时候我们甚至能相信灵媒。被他带进生死,预想未知的未来生命及消失。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后的日记》记录了作作者在最后的日子里的表现,他没有任何恐惧,没有任何不安。他可以在繁茂的森林和松鼠对视,他可以温柔看蚂蚁在他身边吵架,他可以和一条眼镜蛇默默观望,他也可以和老虎擦肩而过……他如此放松了下来,如此的接近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生命认真而敬畏。一切随心。作者说,面对这些事物,你必须格外敏感才能听到这些声音。这声音并非来自这世界的噪声,并非思想喋喋不休的喧哗,也不是人们在争吵和战争中的粗鄙杂音,而是作为宇宙的一部分的声音。

  他温暖的遇见大自然里的一切,让人更加向往他眼里的自然诗意;他也不会刻意放大失意生命里的不堪表现,不刻意引导你什么,却可以让你相信你有这份力量。他用安静唯美诗一样的句子来引出枯燥的心灵哲学,却让你从中洞察出你自己的真相。认识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听从自我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他做到了。每每看着作者的'大眼睛,也会想起一个人,李承鹏。他们的大眼透着不一样的神光,克里希那穆提的眼神更安定、淡定和从容。

《最后的日记》读后感2

  对于这本书我的第一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是一本适合去安静冥想的素材,作者对于自然万物描绘的非常细致,或者说克里希那穆提是一个具有高深思想境界的催眠大师,他用他的智慧和阅历催眠自己和他人,也给了自己和他人一个心灵的放松和歇息。

  与所有生命建立关系

  科学已经证明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还有思维,但是与所有的生命建立关系是因为他们有生命更有思维吗?是,但不仅仅是。与所有生命建立关系不需要科学给什么理由,科学也不过只是人类在一定阶段对自己所在世界的认知,绝对不是真理,我们掌握的科学跟原始人对世界的认知理念从本质上没有任何的不同。人类之于宇宙犹如尘埃,生命的长度之于宇宙的概念竟然是无法用人类的毫秒概念来理解的。人类有着太多太多的未知。人类却借着科学,那对世界和宇宙仅有的认知来解释一切、权威化一切,完全是一种自卑的强加与掩盖,掩盖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掩盖那原始性的野蛮与粗暴。同时这一切也在表现着人类狂妄、自大,狂妄和自大是无知的结果也是无知的起因,不管人类怎么样用科学去解释自己的所谓进步。

  神灵和鬼魂,我们说没有就没有吗?我们是有理由,但是谁又能证实我们的理由是绝对真理呢!就象我们去解释古人对神灵崇拜的时候一样,换位思考,古人当时不也有着自己的不可亵渎和怀疑的理由吗!在那个时候,这种理由也一样被认为是真理!但是现在却受到我们在嘲笑,既如此,那谁又能保证很多年以后我们不会被同样嘲笑呢!对所有的这一切保持一颗平静和敬畏的心态吧,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可以更接近于一些真实的东西。

  无知让我们远去、远去让我们陌生、陌生让我们背离、背离让我们堕落和毁灭与所有生命、我们生活的宇宙,我们应该用一颗干净的心去理解和接触,敬畏和感恩。

《最后的日记》读后感3

  在生命的最后,那时的你会做什么呢?也许身体不错,在某个睡梦里悄然离开;也许疾病缠身、意识模糊,无奈的等待最后一刻的到来;也许身体健朗,每日依然能够散步晒太阳,思索过往的几十年,重新回味一遍人生,留下关于生活、生命、人生的最深感悟。《最后的日记》,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弥留之际,用录音形式留下的日记:关怀心灵,感悟生命与死亡。

  人一生几十年的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跌宕起伏那么久,每个人都会有关于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不同的在于,普通人的感悟可能会比较浅显直白,留下的大道理是普通和寻常的。思考家、心灵导师关于生命的思考,关注是更深层次、更深刻。在《最后的日记》,克里希那穆提大师就对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想,阅读名家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关于生命生活的各种思考和回顾,更受启发和启迪。生活中的我们有时缺乏思考和感悟,现在跟随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记,一起感悟一下生命的种种。

  阅读这本书,内心是宁静和宽广的。在克里希那穆提的老年生活里,他居住的周边环境很好,日记常有他散步、登山的记载以及站在高处的感想。读着他登到高处、独自散步时的文字,内心安详而安静。“爬到山顶最高处,俯瞰宽阔的山谷”,成片的树木森林映入眼里,河流蜿蜒,远处群山叠翠,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个人处于其中,渺小又独立。万物属于自然属于地球,但不属于任何人,个体的生命独特存在,放在天地间却是微小的存在。

  生命的逝去不可避免、时间总是分秒不停的流逝,这两样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是你无论如何、无论用多少人力物力财力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坦然的面对生死、接纳无可改变的,珍惜那些不能再回的时光,在既有的时间里珍惜当下、过好现在,是我们对生命的不辜负,也是我们在很久之后生命的最后留给自己的不后悔:没有虚度光阴浪费生命,那么这一生便没有白白度过。

  在《最后的日记》里,一起聆听克里希那穆提关于生命的独白。随着他的日记、他的感悟去体会生命、修行心灵。

【《最后的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1.《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2.最后与等待心情日记

3.最后一天的军训日记

4.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

5.《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感

6.《最后的獒王》读后感

7.军训日记最后一天

8.最后一次彩排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