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0-06-19 08:01:03 散文 我要投稿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散文》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1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盛夏午后,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我独自坐在书房,双手托住脑袋,思考着该用什么东西来打发点儿时间。忽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爸爸晚餐后爱不释手的那本书——《朱自清散文》。

  书很快就被找到了,我翻开它,随意阅读起来。当我翻阅到《背影》这篇文章时,我被文中的内容深深打动了。这篇文章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着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文章内容看似平淡如水,却意昧深刻,耐人回味。

  我们从小都是听着赞美伟大母爱的诗篇与歌曲长大的,却忽视了父亲对我们的爱。也许是因为父亲的爱太过深沉,难以找到;也许是父亲的爱太过朴实,细微到我们无法察觉。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体会到其实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一样温暖。父爱就像一棵大树,能遮风挡雨,却寡言少语。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始,也是作者对父亲浓郁情感的表达。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亲失业了,这正是家境最困难,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时候。但父亲还是一定要为即将离别的儿子送上一程,并处处为儿子着想,去买了橘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读到这里,我瞬间被那深深的父爱所打动。朱自清的父亲为了给孩子买一些小小的橘子,竟拖着肥胖的身躯,艰难地去穿越铁道。虽然当时的作者已经20岁了,但在父亲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尽管在后来的生活中,父亲因老境的颓唐而每每迁怒于家人,但对儿子的爱却从未发生改变。

  读完《背影》整篇文章之后,我感受到父爱也许不如母爱明显,但这爱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传递他对我们深深的爱。

  记得去年寒假的时候,由于我平时表现比较好,因此,妈妈同意给我买那传说中的高科技产品——六轴陀螺仪飞行器。自从拿到它以后,我就不管天气如何,每天总是要带着它“遨游”一下子。连去奶奶家,我都带着它。可天有不测风云,那天,正当我在妹妹面前炫耀时,一个不小心,飞行器掉到了高高的围墙顶上。就在那一瞬间,欢笑声戛然而止了。围墙实在太高了,很难爬上去。爷爷拿出了家里所有的梯子,都试了个遍,可是还是没能爬上去。因此,那几天,我总是高兴不起来。过了一星期以后,突然有一天,爸爸静静地走到我身边,默默地把飞行器放到了我的手掌上。“哇!”当时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赶紧帮心爱的陀螺仪擦去身上的灰尘,充上了电,满心期待着它能再一次“展翅高飞”。此时的我根本没有想到去关心一下爸爸,去帮他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拍打一下他身上的尘土,去感激地问他一声:“爸爸,你是怎么它拿来下来的?”现在想想,不免有些惭愧……

  一个背影,让我们知道了,爱,在不经意间。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2

  大凡喜爱和熟悉朱自清散文的读者,都无法忘怀他那洋溢着诚挚而又深沉的父子之情的《背影》,以及他那淡雅清新,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

  这位浙江才子善于应用质朴,鲜活,细腻的文字,为文或缜密,或含蓄,或绮丽,或洗练。他曾经写过不少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散文,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但他最为读者所熟悉的要数那类绮丽纤裕,美景美意,细腻温婉的佳作了,读后感《《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800字》。《绿》便属于这类!本文着眼于梅雨潭的绿,通过一系列精心雕刻的意象和“人化”的意象,应用对比实描手法,将梅雨潭鲜润活泼的绿呈现于读者眼前!首先,在行文中,作者细描出梅雨瀑的有声有色:“花花花花的声音”,“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还有那“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的梅雨亭,以及“晶莹而多芒”,“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的水花。作者用这些精美的意象酝酿着,在一个潭清瀑美,亭奇水魁的意境中引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梅雨潭的绿。那醉人的绿,那奇异的绿,那厚积的绿,在作者细腻的感情里就如“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少女的处女的心”,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又如“温润的碧玉”,构成了一种鲜活灵动的美质,以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使读者享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作者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与梅雨潭的绿相比,不是太淡就是太浓;再让西湖的和秦淮河的绿与之相比,则不是太明就是太暗。四次的对比,四次的升华,将梅雨潭的绿活脱脱的呈现。然后,作者是这样活化梅雨潭“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但你却看不透她”,“可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我送你个名字,我从此就叫你‘女儿绿’好么?”。这哪里是和梅雨潭对话,分明是和心仪已久,貌美心慧,娇柔可爱,但又不可及的少女呢喃啊!情话般的言语,轻煽读者之情,让人沉醉在这动人动心的意境中,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真挚的喜爱之情一览无遗。再者,不可忽略的是开篇独成一段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和与其呼应的结尾自成段“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近乎重复的一句话,本已强调了梅雨潭醉人,奇异,厚积的绿的无以比拟的美感了,一个“不禁”更将此情升华,把梅雨潭的绿的情韵推上最高境界!

  此番美感与意境,此种写作技巧。不禁叹之:妙哉!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3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先略写了沿着荷塘小路的景色,再分别详写了荷塘四面的景色,最后写的是作者的联想。我最喜欢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了荷叶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第五自然段则着力写月色。

  第四自然段中的荷花与荷叶正如一幅典雅的水彩画,浓浓淡淡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先是写荷叶的密,“田田”一词形象地勾画出了叶子生长的繁茂;又写荷叶的美,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生动地写出了叶子的大和它优雅的姿态。随后注意力转移到叶子间的花,“零星”一词显示出花是疏散地开着的,和茂密的叶子形成对比,疏密结合,使画面更具体。之后用了两个拟人的词语,“袅娜”一词写出荷花柔弱、亭亭玉立的样子;“羞涩”一词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样子。又用了三个比喻句,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和出浴的美人。明珠的特点是璀璨珍贵的,星星的特点是明亮疏散的,出浴的美人是美丽清新的,作者的三个比喻写出了荷花的珍贵、疏散和清新。

  接下来作者写了荷叶与荷花的动态美。微风吹过,接天的莲叶漾出了碧绿色的波浪。“像闪电般”突出了这道绿色的波浪动得很快,同时也说明荷叶只是微微颤动了一下。微微的颤动就会有一道绿色的波痕,足见荷叶的多和密。作者通过这一动态描写巧妙的和前述荷叶静态描写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在这一段中,作者还写了荷花的清香,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花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让人感到这缕香气是深远、幽静、飘渺、高雅的,符合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荷塘里有荷花,荷塘上有月光。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把月光比作流水,突出了月光清柔、明澈的特点。“泻”字写出了月光照在叶子和花上,仿佛是一汪泉水在缓缓流动,把月光点活了。池塘里,层层的荷叶、薄薄的青雾、皎皎的明月,交相杂糅形成了朦胧的景象,这是实写。“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句写出了月光的润泽,而牛乳是白色的,也可以想象到月光洒在叶子和花上散发出的淡淡乳白色的光芒。作者又把这个美景比作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写,和前面的实写相对照,虚实结合,可以读出这幅景象的轻盈,梦幻,空灵。“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一句十分生动地写出树影投在荷叶上参差斑驳的样子。之后,作者再次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光与影比作乐曲,写出了月光和树影的错落有致。这里着力写月色,但处处又不忘荷塘。

  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处处紧扣主题,用动静、虚实、修辞、通感等手法,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色彩均匀悦目。文章中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4

  春天是一个温馨浪漫的季节,它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的惊喜。在众多赞美春天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散文《春》。它那淡雅的风格、清新的文字,令我深深地陶醉,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我的眼前。

  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从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开始了,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儿醒了,还有和风、细雨和城里乡下的老老少少,组成出一幅幅美妙的春景——春草报春、春华闹春、春风鸣春、春雨润春,春人迎春描绘得淋漓至尽,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中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散文中我最欣赏的句段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热爱春天,赞美春天,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丰收的果实。小学生的时代就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春天,同学们,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的读书吧!迎着春天的朝阳,走向人生的灿烂辉煌。

  朱自清散文学生读后感8

  “春”,一看到这个字,我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即便如此,在我没拜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之前,从未感悟的如此深刻,当我再次读这篇文章时,春天的诗情画意,犹如一个梦幻世界,那里充满了生机。小鸟在唱歌,春天的使者燕子来了,布谷鸟也来了,漫山遍野的花争奇斗艳,好不美丽!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朱自清先生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憧憬未来的欣赏之情。这是一首抒情的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我眼前一一展现,让我感受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我最喜欢这段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的、躺着的,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段话用了微观描绘,写人的感受,不直抒心情,而只写“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让我回味无穷。写小草,突出它的情态偷偷地,质地软绵绵的,色泽绿绿的,不是朱自清先生这样写,我还真没想到春天如此调皮可爱。

  春天是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一点儿也不错。正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也要从新开始,从新努力,从新奋斗。如一棵种子,在春天发芽代表我们有一个奋斗目标,在夏天长成一颗小树带来我们不断追求,在秋天结果带来我们梦想成功。加油吧!让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从春天汲取力量长成参天大树。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5

  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文章。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文章。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能力!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读了起来。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可以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就不可能这么灿烂。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

  朱自清大家因该都了解他,他是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写了许多有名的文章,都是以叙事的抒情为主。我读过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和《桨声中的秦淮河》。这些散文都有同样的特点,素朴,慎密,语言洗简,文笔清丽,读完以后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6

  这几天一直在看《朱自清散文集》,觉得有着很大收获,对于读书技巧方面,也有了新的感悟。

  散文集不似小说,传记,因此它的读后感,我只能从大致的角度来说。朱自清的文笔,我一向认为很好。他的文章,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有很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读来颇有清秀之气。《春》与《荷塘月色》即使如此,文中没有太多的华丽之词,而大多用的是拟人、比喻等普通常见的修辞手法,却能将眼前一排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栩栩如生,由此,朱自清的写作手法,也便可见一斑了。我本人的写景作文写得并不是特别好,但读了他的文后,便有很大收获。他的文章平淡质朴,有很浓烈的生活气息。而在他的所有文章相比,文笔风格也有很强的转变。

  朱自清早年的文章与后期的相比,其中早年文章的笔锋就颇有些文言文的味道,读来并不顺畅,大都让我半知半解,而后期的作品则有了许多白话文,更加贴近现代了。前言中说“语言风格是一个年代的特定产物”,此语不假,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追求,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改变。相声大家马季先生,的早、晚期作品相比较,其变化,不难看出来。人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任何人都是如此。

  文章是一个人思想方面的表达,有着独特思想、处事性格的人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读一本书,从而读出一个人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从表面现象,折射出更深一层的内涵,这才是真正用意。

  从朱自清的文字来看,他一定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文章,每一篇每一字,都喊着自己的真正思想,他平生视人平等,为人正直,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人”,想必,他做人处事之品质,一定高尚。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文末说到,“朱自清乃穷困潦倒而死”,此语我大不认同。可以说他是“贫困而死”,可以说他是“生活所迫而死”,而绝不可说是“贫困潦倒”而死。“穷困”虽与“潦倒”组成了“穷困潦倒”,但它们绝非一个意思。我以为,“穷困”仅是经济方面的落魄,金钱方面,生活水平方面的不足,然而“潦倒”就是精神上的缺憾,为人上的缺憾。唯有无所事事,蛮不讲理之人,才可称是“潦倒”。试问,一介爱国文人,怎会潦倒而死?朱自清,在《背影》中,是一个孝顺父亲的儿子;《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是一个爱国的文人墨客;《给亡妇》中,是一个爱妻、国家的好丈夫;《一封信》中,是一个飘游在外,思乡的赤子。试问一个爱国,孝顺,顾家,思想之人怎会“潦倒”而死?

  以上就是我读完《朱自清散文集》后的感想,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是我们的榜样;作为一名文人,他的文风格调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时,读一本书,可以读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可以读出一个人的性格思想。

  读书,读人,读你。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7

  生命里的每一段岁月,对于人来说,大多是匆忙的,匆匆而过,只留念想;世间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汪泉水,原本都是清澈的,静默流淌的,杂质永远都是外界的。

  ——题记

  (1)岁月匆忙

  相信每个读过朱自清散文集的读者,一定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是啊!匆匆的似水年华,匆匆的离愁别绪,总能引起人们心底的共鸣。谁没有这样的故事,谁没有这样的感叹,谁没有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的经历呢?他道八千日子已从手中溜去,可我算算,四千多日子已从我笔下消逝了。

  一棵青青的树若枯了,来年照常碧绿,可若一株垂败的老树枯了,来年不可能再碧玉妆成了。有如我们的时光,同他讲的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你拿什么来挡它也无用,什么样的东西都止不住它,它永不停息的匆匆流着。

  就算我们和他一样,感叹日子逃走如飞,我们只能彷徨失措,徘徊不及,却也只得好好利用时间吧!不浪费它,就对得起它来去时的匆匆了。

  “悟已往兮之不谏,知来者兮之可追”,人生短暂,时光如金,有志者不会让时间过得如此匆匆,不会虚度年华挥霍自己的生命。

  朋友,无论你是身着青衿的莘莘学子;弱冠之年的少年儿郎;而立之年的盛年男女;白发苍苍的古稀老者,都请别忘了,时间的教诲:岁月匆匆,唯有好好把握现在。当有一天你不再感叹岁月匆忙了,你,就不再是如今的你了。

  (2)水自清淌

  书中描写水的文章有许多,微风飘萧的白马湖,月色宁静的荷塘,灯影摇晃的秦淮河,异国他乡的莱茵河,绿意盎然的梅雨潭,世界闻名的威尼斯。我不知你们钟情于哪一景,我却是每处景色都喜欢,难以取舍。在此,我还是来解释一处吧——莱茵河。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千五百里。”这是《莱茵河》章节中朱自清先生开头的描述。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莱茵河的源头、流经的地方、最终汇入的江海。

  短短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了莱茵河周边的人文,建筑,以及莱茵河的美丽景色,神奇的传说……这篇只有两页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文章深厚的功底。

  文中描写景观的文字十分精致,我读着,仿佛身在莱茵河旁。“尖塔可以上去,玲珑剔透,有凌云之势。”“戈昔式要的是高而灵巧,让灵魂容易上通于天。这也是月光里看好。淡蓝的天干干净净的,只有两条尖尖的影子映在上面”莱茵河的文化使我们记住,莱茵河的景色使我们流连,莱茵河的传说使我们动容。

  在这本书中有怀念故人,描写景色,抒发感情,无论是哪一类文章,都是朗朗上口的,都是语言精致的,可令人受益匪浅。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8

  春夜喜雨,我独自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手捧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细细品味。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了。上小学的我并不能完全体味其中深意。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书中父亲提着橘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再向外看时,他已经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父亲那深深的爱所感动,情不自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

  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联想到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

  从咿呀学语,蹒跚迈步,到走进校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点进步中,不都蕴涵着父母的哺育之恩吗?现在细细回想起来,爸爸不知为我花了多少心血,而爸爸却不辞劳苦,从无怨言。忘不了,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爸爸悄悄地来到我的房间,帮我盖好被子,见我睡得那么香时,才放心地离去;忘不了,当我遇到难题时,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分析,一直到我弄懂了为止;忘不了,每天我上学离家时,爸爸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我要注意安全,路上小心;忘不了……

  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有气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四十度的高烧使

  我神志模糊,几天粒米未进,靠吊针熬了过来。爸爸和妈妈昼夜不停地看护我。在他们无微不至地照料下,我的病一天天好转,爸爸,却消瘦了。望着他那疲惫不堪的样子和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我感到了父爱的伟大,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爸爸的爱,犹如冬天的旭日温暖着我,更像是春雨般滋润着我!

  爸爸的爱让我懂得了爱的伟大、无私和广博。使我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学会了感恩。

  永远我都会记得,在我肩上的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会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父亲的岁月换成我无忧的快乐!

  这里,我用一首小诗祝愿天底下所有的父亲一生平安,幸福,快乐!

  爱的背影

  那充满爱的背影,

  使我感动万分。

  那无私的精神,

  使我心怀崇敬。

  爱,深沉的爱,

  它滋润我的心田,

  给我甜美和温馨。

  爱,宽博的爱,

  它教给我道理,

  让我懂得世界多么美好。

  爱,激越的爱,

  它给予我力量,(.)

  让我在挫折面前重拾前进的勇气。

  父亲,

  谢谢您赐予我这许多,

  您的恩情我无以回报,

  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您,

  一生平安!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9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读了《匆匆》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时间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可见时间多么宝贵,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终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同学们,好好利用时间吧!

  还有《背影》这篇文章,它讲的是: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看见有买橘子的,就去买橘子,此时,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儿子一下子感觉到父亲的伟大。想想自己,妈妈每天送我去上学,我却感觉不到什么,现在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

  散文集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从一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于1898年,名字华,号秋实,后改名为自清。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这几篇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10

  朱自清可谓是众所周知,原籍绍兴人,从祖父一代起就长年在外这官,之后则居扬州,朱家本姓余,他曾祖父由朱氏收养,遂改姓朱。

  朱自清写的散文,读了文后,觉得蕴含在其中的刘很高的。

  从资料上来说,他的散文的核心突出突出了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来说是比较狭窄的,但是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中、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资料,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大作家赵景深就的: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谈疏影似的但是几笔一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感人的力量。

  记人记事的散文,像《背景》、《冬天》、《给亡妇》、《儿女》等,都是极平常的事件,却能从记写的真切,感情真挚打动读者,《让我们明白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写景状物一类,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日色》、《春》、《罗马》等,则能将描述的景物,真切的表达出来,都成为蜍炙人口的名篇,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陶冶了情操,对大自然的热爱注情油然而生。后期写的议论文,表现了他爱国的情怀。个性是《论气节》一文,更是作者的坦诚自白,晚年对待“美援和美国面粉”上,在拒绝宣言上签名,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使我们在从小就立志报效祖国。

  从艺术表现来说,朱自清有两个最让我敬佩的方面,第一散文中包含了情歌。

  散文不同与纯文学的诗歌,小说和戏剧,既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完整的故事,也不注重形象的塑造。散文好写,但写好却不容易。朱自清写景的文章经久不衰,我觉得就是写出其中的情致。

  情致,就是散文具有的带的各人风格的味道,读起有富于情趣,与别人不同的那种感人力量。对事物有独特见解,叶圣陶先生说过,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中偿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这是一位老朋友从感受方面说的,也许地就是对情致最好的注解。能够将一闪而逝的东西抓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如《背影》抓住细微六处体现父享受感动深,不论叙述、描述,还是议论,抒情,都能恰到好处!多么水容易!情致,就是那种恰好的情味,那种表现上的极致。“味道极正而且醇厚”叶先生用饮酒品茶作了比喻,这就是读好散文的艺术享受吧。

  第二,语言清香集永。

  朱自清的散文,被同代作家交口称赞,有人用“秀丽”有人用“清秀”但都离不开“清”字,在读他文章的同时,不知不觉启示人们敢于与黑暗势力斗争。

  朱自清的文章,告诉我们此刻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坚强的毅力,用它战胜一切困难。朱自清虽只活了五十岁,但他在散文领域留下的遗产值得我们学习。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1.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2.朱自清散文春读后感

3.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4.《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5.朱自清散文读后感15篇

6.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7.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8.关于朱自清散文《匆匆》的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