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阳拾遗散文

时间:2019-12-09 21:40:44 散文 我要投稿

抱阳拾遗散文

  “夫抱阳者,玉川之胜境也”,“三辅名山属抱阳”,抱阳山文化历史悠久,抱阳山是满城历史文化的名片。我们邀请区文管所雷所长、原抱阳村田书记,一同进山,寻找这条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

抱阳拾遗散文

  天公作美,风轻云薄,凉意袭人。田书记是抱阳山的赤子,他不仅对抱阳山一往情深,而且对抱阳山的风景了如指掌,他便是我们最好的向导。沿着曲曲折折的石级,在郁郁葱葱的灌木林的簇拥中,我们开始了拾遗之旅。

  先不卖关子,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在读书堂之前的景点:药王庙-爱莲池-钓鱼石-乳燕泉-观音山-祈蚕鼓-望禾台-燕窝堂-神龟石-青龙洞-南天门-莲花台-仙界-仙人桥-居仙岩-老君堂,够多吧,可谓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也让我这个自称上过好多次抱阳山的人汗颜。

  (一)

  药王庙重建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田书记为开发抱阳山,买来大小两对石狮子,大的一对立于庙门前,小的一对立于路旁。雷所长还给我们介绍了区分石狮子年代的要点:元代的石狮子是立着的,有气势;明代的是半卧着的,前脚底下有绣球或者小狮子;近代的也立起来了,但立的不高。

  刚一开始上山就有这么多收获,值了!

  下一个景点是乳燕泉系列,围绕着乳燕泉有钓鱼石、爱莲池和观音山。田书记说,90年代初开发时,他试图把乳燕泉再扩大点,以便有更多的水,可是没有效果,水就这么多。

  祈蚕鼓是一个鼓形的白石,“祈蚕鼓”三个大字已经风化的很厉害,没有人指点的话很难辨认了。望禾台位于祈蚕鼓的上边,据田书记推断是当年保州知府屠侨来满城视察农耕时驻足观望的地方。

  灌木成荫,山路弯弯,皂角、荆条、酸枣、楸子、黄栌……时不时拦住我们的去路,我们倍加珍惜山里难得的清凉,九曲回转,我们寻找着神秘的青龙洞。据《续夷坚志》(金?元好问)卷三记载,抱阳山寺潭中有大小二青龙,“庙曰‘显济’,碑说‘二青’见于隋、唐之间,有将军之目,官比刺史。”“乡人祈赛,与之酒,则直立,高二尺余,俯首就盏饮之。故前人诗有‘青蛇立饮祭神酒’之句”

  经过燕窝堂、神龟石,一洞豁然眼前。这是一个天然的石洞,为抱阳山诸洞之首,宽5米左右,深10米有余(目测),洞顶似一条巨龙昂首腾飞,洞的底部左右两侧各有一石隙,小孩子可以沿石隙而上,钻到石壁上的两个小洞里,洞里有洞,怪石嶙峋。洞的左侧石壁上有一石刻“绍圣二年七月十日钱公载游”,字刻精美,因位置较高保存完好。雷所长说是宋代遗迹,距今近千年了。

  之后我们登上南天门,观看了莲花台,攀上一段陡峭的山路,我们登上了“仙界”。仙人桥、居仙岩,一路攀登。田书记说,60年代这里水很大,在仙人桥旁的峭壁上是天然的水帘瀑布,溪水淙淙。居仙岩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大钟乳石,可现在已被人偷盗了。

  (二)

  走过居仙岩,我们到达了今天寻找的重点—读书堂。读书堂为唐燕国公张说“显贵”前刻苦读书的地方。前边的景点是天然的自然景观和美丽传说,而这里是有史为证的历史遗迹。读书堂是一天然石洞,宽13米,深5米(亲自测量的奥),坐西朝东。曾有文章说此洞“宽四米,深四米”“深一丈五尺,宽两丈有余”,与现状不同。古代遗留石凳、石桌、石床,现在已经被毁。史载洞崖有篆书“燕国公张说读书处”八个大字,现在也没有了痕迹。70多岁的'田书记和老人们也都没见过。

  遥想当年,唐人张说风餐露宿、秉烛夜读、听风伴雨、吟诵山林,是何等的毅力!在开元年间被武则天应诏对策,授太子校书,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据宋《抱阳山宝教院重修相公堂碑记》记载,为报寺恩,张说“遂自山足垒石为岸,以扩寺地。就山镌室…..”,其读书的地方是这样叙述的“今寺之东崖书院,乃其所也。院有三室:南而下着曰‘五经堂’,上者曰‘进士堂’,北而上者其名不传。”百步廊和相公堂的来源在这里也有明确记载“书院之上,因山南北,凿廊百步,石廊之下,又得三泉,皆镌石堂以蓄之。”“石廊之东,别构一堂…..因号曰‘相公堂’。”“熙宁三年…..而相公堂者,栋桡不支。乡中好事者……乃迁其堂于石廊之南,以避北岑风雨之圮”。另据清乾隆年间县志载,抱阳“山有石洞数十穴者….其得名者曰五经,曰进士,曰继志庵也。名之者唐相张燕公也。”不知道此“继志庵”是否东崖书院的一室—北而上者。

  根据史料和推测,本人认为,东崖书院应为张说书院,又称抱阳山书院、花阳山书院,其位置就在原读书堂的位置,未找到“三室”,但是现读书堂的宽度远远大于原史书记载的宽度,不知是否因年代久远,三室已经合一。

  (三)

  我们沿着当年张说修建的青石路拾级而上,见到了“千年古檀”,千年未必有,但2、300年尚可信,在崖壁顽强地枝繁叶茂,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来到了张说开辟的百步廊,见到了山崖上的“明珠窝”、“压山柏”、“麒麟柏”“托天树”,可惜托天树已毁,只能在田书记的描述中想象当年它高数丈,荫蔽大戏台和戏台下的百姓的场景。由于“职业病”,我想知道“托天树”的树种,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看了一篇当年县宣传部长写的文章,听一位老乡说是“白榆”。

  在雷所长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当年寺庙的“柱洞”,和宝教院的位置。还找到了被重点保护的滴水塘。

  百步廊的南端有陡峭的上天梯,登上去便到了“天堂”。而在上天梯的石壁上镶着一石刻,是明嘉靖五年保郡守屠侨巡视后所赋诗:省耕来陟抱阳颠,望见吾民尽种田。为祷山灵石雨日,莫孤太守重优先。”拳拳爱民之心寓于诗句之中。这也是田书记推断“望禾台”的依据。

  上天梯引着我们来到了山顶的华严寺。原名华严庵,始建于明崇祯8年,后毁于战乱,多次重修。现庙宇阔达气派,正如楹联所述:高映郎峰,俯临渝水,盘旋于九霄之上,缥缈于千仞之间。在这座仅高316.5米的山峰之上,从隋朝建宝教院开始,佛教文化便扎根传承,正如这山上的青檀、古柏,令人仰止。佛教文化站在抱阳山文化的巅峰,而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张说书院,则是励志的人文文化的精髓。抱阳山不仅是峰峦蔚绿、林麓苍葱的风景名胜,更是一座深邃的文化历史宝库,蕴育着无尽的文史精华,等待我们去保护、去挖掘、去探寻。

【抱阳拾遗散文】相关文章:

1.暑阳散文

2.向日葵暧阳散文

3.抱龙河上花灯美记叙文

4.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5.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制度规定

6.冬日暖阳初中作文

7.寒冬暖阳作文950字

8.冬日暖阳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