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导游词

时间:2021-07-14 13:20:00 导游词 我要投稿

苏州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州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苏州导游词1

列位贵客,列位伴侣:

  各位早上好,很兴奋熟悉各位,并由我陪同各位去我国的闻名汗青文假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抚玩园林,到人世天国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各位先容苏州园林的根基环境。“上有天国,下有苏杭。”苏州为典范的江南水乡都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虽然,也请各位留意情形卫生,做一个文明旅客。

  我们顿时到了今天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比拟伎俩。各位好好抚玩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幻化莫测,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此刻各位苏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各位天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僧人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此刻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

  辞别寒山寺,各位还恋恋不舍。但愿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柔美的回想。

  列位伴侣,本日我们在人世天国——苏州渡过了柔美的一天。感谢列位!愿各位旅途安全舒畅,再会!

苏州导游词2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20xx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下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联上联仿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则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与“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引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法作点缀,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书法了园主的情怀。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闲庭别院,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当我们步步走近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穿过门洞后,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黄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从月洞门外向南看,嘉实亭掩映于枇杷丛中;入洞门回首北望,掩映于烟波林木中的雪香云蔚亭与月洞门、嘉实亭同在一条视线内,收到了隐蔽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把空间分为3个小院,而小院既隔又连,相叠穿插,空间和景物处理上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而“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余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各种

苏州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参观,我姓陈,您们叫我陈导就行了。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之后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和。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保护文物,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紫禁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在中天,故宫正好对着北极星,天人对应;第二种是:因为故宫是紫色的,又是禁城,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开始营造这座宫殿,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在之后五百多年里,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居住。紫禁城周围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万?。故宫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两侧展开,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太和殿是皇帝召集大臣上朝和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自1420年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看到的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相当于50个课室,高35。05m,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装饰十分豪华,殿内金砖铺地,设有宝座。说是金砖,可是金砖不是用金子做的,金砖是专供宫殿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产自苏州、松江等地,选料精良,制作工艺复杂。因其质地坚细,敲起来发出金属般声音,故名金砖。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大家往太和殿两侧看,是不是有很多个大水缸?它是干什么的呢,对了,是灭火的。大水缸的下面有一个凹槽,是因为冬天水会结冰,往凹槽里放火把就能不让水结冰。

  太和殿是故宫里最总要重要的宫殿,许多历史决策都是从这里出去的。 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是皇帝上朝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是殿试的地方。考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称为磅眼,第三名是探花。不知皇帝端坐在上上面,考生是不是会紧张的发抖。皇帝把殿试安排在宫殿内,可见皇帝是多莫重视殿试。故宫后半部分是皇帝和妃子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宫是后宫最大的宫殿,是皇帝的寝宫。

  宫内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据传皇帝把自己立的太子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用这种方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减少为争夺皇位自相惨杀。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它是唯一一座在中轴线上的妃子的寝宫,也是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体现了皇后在后宫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印证。在坤宁宫前有个小的宫殿——交泰殿,它是皇后在千秋节日收贺礼的地方。我们参观的只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宫殿,中轴线的后面是御花园,两旁还有一些宫殿,前半部分是以太和殿为中心,后半部分是一些妃子和宫女的寝宫。现在解说完毕,请大家自由参观。

苏州导游词4

  穹隆山位于光福镇南,高竣挺拔,山高林密,其间的茅蓬坞有苏州地区唯一的天然次生森林,有楠木等217种名贵树木、151种药用植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批准建立为东吴国家森林公园。穹隆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据传为中国大军事家孙武隐居写作《孙子兵法》处,现保留有孙武苑。同时还有苏州地区最古老的寺庙穹窿寺、韩世忠隐居的宁邦寺、江南道教中心上真观、中国五大名台之一的朱买臣读书台,于右任题写的蕲王韩世忠玩月台、号称露天书法艺术馆的小王山摩崖石刻、中国国防教育基地等景点。

  如果有一座山可以称之为藏龙卧虎的话,那么我想非穹隆莫属了。单单《孙子兵法》这四个字的份量便足以令这座不过341米高的苏州第一“高”山仰为观止了。当年曾是齐人的孙武为避战乱而居吴地,就在这穹隆山茅蓬坞写下了十三篇奠定其兵圣之位的《孙子兵法》,也从此,穹隆成为了兵家圣地。秋天的穹隆,层林虽未曾尽染,金桂却正飘香,“哇!有桂香!”我兴奋地叫,环顾四下却不见桂影。碍于窄而陡的车道无法久留,只得直驶至峰顶望湖处体味乾隆的诗境去了——“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而此刻,秋风肆虐,吹在身上竟有些凛冽之感。与那些名川大岳相较,这穹隆山实在是算不上什么,然据说,那位爱南巡的皇帝六次下江南,次次上穹隆。有望湖亭的御碑为证。天气爽朗的日子里,在望湖处可将八百里太湖、七十二诸峰尽收眼底,只是在这样的阴霾天气,我并不能将太湖看得太过真切,稍远处即是天水一色的白,但是,往近处看,却可以看到层峦叠翠、阡陌纵横之江南田园风光。坐在峰顶,除了喝茶,遐思或是回忆,人似乎也就无事可干了。于是,再转到上真观去。而倘若是从山脚往上爬的话,那么沿着乾隆当年的登山御道便可直达这上贞观了,我现在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穹隆山海拔340多米,气势雄伟,山色秀美。人文景观丰富,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于一山。乾隆帝六次临山;大军事家孙子隐居于此,写下了中国兵书第一部《孙子兵法十三篇》;西汉大臣朱买臣曾在此读书.

苏州导游词5

  苏和盛珍珠博物馆,即华东淡水珍珠研究院,地处古城苏州,与著名的寒山寺隔水相望,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是国内唯一以“淡水珍珠”为主题展示的专业化博物馆。

  苏和盛博物馆前身为“苏和盛堂”珍珠老铺,始创于1886年,因其人工培育的太湖珍珠“满月浑圆、七彩虹光、无裂无瑕、刀刮无痕、富养无核”,而被慈禧太后册封为“五品御珠”,专供朝廷使用,苏和盛堂因此名噪一时。

  改革开放后,随着苏州珍珠业再次兴起。而所用所传依旧是“苏和盛堂”的育珠技术。一个因技艺传世的老商号,其价值是无形并且无价的。

  20xx年,由华程集团出资,在“苏和盛堂”老铺原址附近兴建了国内唯一一家以淡水珍珠为主题的工业博物馆——“苏和盛珍珠博物馆”,即“华东淡水珍珠研究院”。张氏后人提供了大量的苏和盛堂历史、技术资料及珍贵藏品。以溯源、传承、复兴、发展的精神向“苏和盛堂”老商号致敬。

  “苏和盛珍珠博物馆”全程免费讲解,部分再现了“苏和盛堂”老铺御供宫廷之荣耀,繁华姑苏之盛景;情景化展示太湖淡水珍珠养殖特色;互动化普及珍珠真假优劣的鉴别;现场体验太湖淡水珍珠护肤品的天然养护功能等。并拥有现场选购PICC认证的正宗太湖珍珠护肤品、饰品、工艺品的展厅,供参观者放心选购。

  以博物馆为根基,再建后的苏和盛,先后荣获“江苏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旅游局重点扶持单位”、“苏州市旅游商品协会副会长单位”,及“苏州市知名字号”等荣誉。产品经由“中国人保PICC”质量承保,已经代表苏州市旅游局连续第四年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企业加大了“苏和盛”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并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不断给品牌注入新鲜血液。“苏和盛”珍珠开始被销往世界各地。

苏州导游词6

尊敬的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参观苏州古典园林。现在,我们将做几个小时的车到达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现在我们到达了古典园林大家可以下车了,请有各位游客朋友们注意:进了古典园林之后,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谢谢。

  我们现在已经进了古典园林的第一站——留园。留园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我们现在到了狮子林,狮子林中从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现在自由活动,下午三点钟在这集合。

  现在,我们要去寒山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当然,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一诗。好了,今天的游园活动到此结束,愿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苏州导游词7

  苏州留园是中外旅游胜地,里面的三绝是赫赫有名的冠云峰、楠木殿和鱼化石。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它是5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我准备去留园“探宝”。

  这天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蝉在树上大声地嘶喊着。我迈着轻快而喜悦的步伐走进了留园。一进园,我发现这里空气清新,室内阴凉无比,墙壁的每一扇漏窗镶嵌着各种各样的花纹。走着走着,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大池塘边,这里游人如织,荷叶像一个个小娃娃挤在一起,拼命争夺着自己的空间。小鱼儿在荷叶间游过,似乎在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我还发现一只千年老龟,它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悠哉悠哉,好快活啊!每一条鱼都不敢侵犯它。

  我沿着池塘里的回廊曲折前进,忽然,看见草丛中竖着一块大石头,原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名石冠云峰。果真,它具备“瘦、漏、皱、透”的太湖石特色。它就像一尊雅典娜的雕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并注视着我。据说这块太湖石是宋代遗留下来的呢!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有乡村田园风味。

苏州导游词8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陪同您游览苏州园林的小导游——戴云舒。

  游北京,导游给您讲帝王将相,游杭州,导游讲才子佳人,游苏州园林呢,我来给您说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有文人墨客的典故传说。

  苏州园林是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对大自然的再创作。在2520x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深得自然之精髓。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太湖西山以三千六百万顷湖水为池,以七十二峰四十八岛为山建造了苏州最早的园林。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造园活动绵延不绝,造园艺术日臻完美,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小桥流水,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若天成。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种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艺术,融汇在历代的苏州园林精品中,现存的宋代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网师园,清代的环秀山庄、留园,在理念上一脉相承,保留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华。

  下面就请您伴随着我的讲解,在诗情画意中慢慢品味苏州园林吧!

苏州导游词9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了富有古典气息的苏州园林。皇家园林以规模宏大,风格华丽而著称,富有帝王气息,而私家园林则小巧玲珑、精致淡雅,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情趣。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的历史悠久,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最早建于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狮子林最早是大僧人惟则所建,原来是作为禅园所用,后来才作为私家园林,在我国,它是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禅园。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狮子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就到狮子林中看一看吧!

  狮子林中最奇特的就要数有假山王国之称的太湖石了。这些太湖石有看“瘦、透、漏、皱”的美感,而且个个都很像狮子,它们神态各异,有的站立起来,有的卧在地上,还有的像在吼叫着……它们简直就像活了一样!在一座座雅致的亭台、楼、榭之间,有着一个个池塘,池塘周围的假山三面环水,湖水清澈见底,湖底有一条条可爱的金黄鱼。林中还有一条长廊,廊中有着著名的将领文天祥的提碑。林中的小路幽深远,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最后一个狮子林的主人叫贝仁元,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建了湖心亭,荷花厅,九狮峰等建筑。

  狮子林不光有着禅园气息,还有着文人学士的雅致风格,下面请游客自已观赏,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涂乱画。

苏州导游词10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抗战胜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眷住在拙政园内。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内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拙政园的园名是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根据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提供的资料,王献臣于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升为御史,但仕途不顺利,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诬陷,动过刑,下过狱,被贬为广东驿丞,后任永嘉知县,罢官后居家,心里的痛楚无法言表。他对文征明讲:“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园”这个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样隐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这个园名,反映了王献臣当时那种既无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许多人来到这里,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许多来宾都看过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书中描写的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过了假山,来宾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毛泽东主席诗词中“芙蓉国里尽朝晖”,指的是水芙蓉。“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参照了这个设计,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墙,很有苏州古典园林的味道。

  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如果您走过去再看看仔细,又可以发现这个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两岸桃红柳绿,把人引入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中去。这是苏州园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园主想通过这种手法,把来宾们的视线集中到最佳角度,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体型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树旁,有一处池岛假山小品。这座湖石假山上顶着一块大石头,外形很像一只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开阔,四周灌木丛生,不远处有几株芦苇,正像太湖边上一个小小的港湾。古代苏州园林的园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县,也曾经“安邦济世”,劳碌了一阵子,因为种种原因卸任还乡,在远离京都的苏州,他们找到了安静的“港湾”。这里风俗清雅,物产丰富,既可以享尽清福,又可以避开政敌,成了达官贵人隐退后选择的最佳地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对佛教的“空无学说”、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隐逸主张”特别欣赏,就以“避世、淡泊”为主题,营造山林野趣,想在独立的小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谓,“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

  当我们打开复廊里的黑漆大门,就来到了中部花园。来宾们站在倚虹轩旁,向西眺望时,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里池面宽广,景色秀丽。细心的朋友们还可以发现,在亭台楼阁之旁,在小桥流水之上,在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是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每一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极佳的观景点,而每一个建筑物也都是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拙政园的中部花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区。来宾们通过游览三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游兴可逐步达到高潮。

  第一个景区,以池岛假山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点。池岛假山,也称为水陆假山,是中部的主体假山。这“一池三岛”基本上是苏州假山的传统格局,其要领是:“池岸曲折,水绕山转”。这座假山设计极佳,确实是“大手笔”,完全符合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用绘画术语来讲,分别是“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面,同“倚虹亭”相邻。“倚虹亭”是因为靠在形似长虹的复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造型非常别致,四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联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这四个圆洞门又恰似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面桃红柳绿,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梧竹幽居”的楹额。

  梧桐,是圣洁高昂的树;翠竹,是刚柔忠义之物。正所谓:“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两旁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眼前似乎出现了两幅山水图画:一幅是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清风徐来,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动水动,心静山静。用心琢磨一下园主此时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张大千讲的“心似闲蛩无一事,细看贝叶立多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来宾读过孔子《论语》,看了这副对联,可能有另外一种心得。孔子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那么,是否可以讲,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来宾们才会逐步领悟到苏州古典园林既要模拟自然山水之美景,以达到“悦耳悦目”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诗情画意的韵味,以追求“悦心悦意”的心理感觉,再升华到“悦志悦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会到了这种韵味,那么您就开始入门了。

  当我们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缓步登山时,迎面见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当来宾们在第一景区游览,游兴到达高潮时,园主又及时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角度,从山上移到了池塘。这就是中部花园的第二个景区。第二个景区是以荷花池水为中心,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香洲”“见山楼”“小飞虹”“小沧浪”“倚玉轩”“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有“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真是绝佳的风景点。“荷风四面亭”上挂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几笔,勾画出了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色。其妙处还有,联中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这副对联的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的下联,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诗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内容略作改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香洲”同“荷风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实际上,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几乎都建有石舫。从地理原因来讲,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在花园里建石舫以应景。从建筑角度来讲苏州园林建筑的种类有亭台楼阁,厅堂馆斋,轩榭廊桥,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状多样,多姿多彩。再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园主想借此表白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来到了“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三面环水,似乎苍龙嬉水。“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明式桌椅茶几,梁上悬挂小方什景灯,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古色古香的风貌。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见山楼”位于第二景区的北部,是主景区,视野开阔,“疏可走马”。而“小沧浪”、“小飞虹”、“得真亭”这一带是第二景区的南部,是次景区,空间窄小,“密不透风”。“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父》,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隐退逍遥自在。

  “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一种余味未尽的感觉。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的要领,可称一绝。

  拙政园中部花园的第三个景区是“枇杷园”。“枇杷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是拙政园中部花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枇杷园”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来宾们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了。真没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随着人们一步一步走近,门洞就一点点扩大。到了门口,才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过门洞后再往前走,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着月洞门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闭月羞花”的典故。这个月洞门又像一个巨大的宝镜,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园主巧妙地选择了辟月洞门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门”“嘉实亭”三点同处在一条视线上,并通过月洞门联系前后佳景,从而组成一组对景。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撷取画面,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第三个景区是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物又把空间分割为三个小院。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隔景”,以便丰富园景,掩藏新景。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

  “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劈里啪啦”的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这里似乎是中部花园交响乐的第三乐章。第一乐章,可称为“高山之颠”;第二乐章,可称之为“沧海之滨”;第三乐章,可称之为“天伦之乐”。“嘉实亭”里有一副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这里,惟妙惟肖。

  当来宾们从中部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部花园。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边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进门时,圆洞门上方有四个砖雕的篆体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说,进得门来,才能渐入佳境,稍得乐趣。这个大厅建于清代,精雕细刻,摆设考究,气派非凡。北厅的楹额“卅六鸳鸯馆”是清代状元洪钧墨宝,南厅的楹额“十八曼陀罗花馆”,是清代状元陆润庠佳作。

  “留听阁”位于“卅六鸳鸯馆”的西面,楹额由清代湖南巡抚吴大澄所书。“留听阁”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留听阁”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龙)图案,据说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倒影楼”位于“卅六鸳鸯馆”的北面。之所以取名为“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幢楼阁的倒影。楼的下层,叫“拜文揖沈之斋”。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纪念馆”。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资料说,他参与了拙政园的规划设计。也有的资料说,他依照园景画了31幅图,各配以诗词,并作了《王氏拙政园记》,使名园增辉。沈石田先生曾经是文征明先生绘画方面的指导老师。他们对苏州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倒影楼”前面有一条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贴着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随水飘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组楼阁群,最近的是“与谁同坐轩”。轩,是形似车厢的建筑物,两头有门框而不上门,随意进出;两旁墙上开有窗口,以便观景。“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心情。园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细再看,“与谁同坐轩”,好像一把扇子,轩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简直连接得天衣无缝。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处处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时时是洋溢着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全园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们苦苦追求的“人间天堂”。

苏州导游词11

  枫桥始建年代不详。从《寒山寺志》的记载中,可以知道枫桥建造时间早于寒山寺(南朝梁代天监年间)。

  枫桥经过这么多年,当然历经沧桑。可能是人们太喜欢张继的这首诗了,所以历代都设法保护好它。唐代的桥一直传到今天,实属罕见。枫桥有记载可考的修建有明崇祯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同治六年(1867),最后一次整修是1985年。被国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旧作"封桥",因为这座桥晚上要关上木栅门封掉。宋代王郇公寄居在苏州时,将张继诗书刻在石碑上,也是《枫桥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枫",大家觉得桥名更有诗意了,从此就叫它枫桥,一直沿用到今天。

  现在大家看到的枫桥为单孔石拱桥,长39。6米,宽5。27米,跨度10米,南、北坡各有12级引桥。北面桥柱中间联刻:"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两旁对联为:"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恼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南面中间联:"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都是劝人为善的佛教精神。

  枫桥的有名,一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另一就是从张继诗里名声鹊起,尔后南来北往的文人都喜欢停泊在这里,体会《枫桥夜泊》的诗境;继尔,步张继后尘,作诗题咏。如:

  唐代张祜:"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北宋程师孟:"晚泊枫桥寺,迎风坐一轩。"

  南宋俞桂:"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旁边系小船。"

  元代释英:"晚泊枫桥寺,冥搜忆旧游。"

  明代徐源:"寒山钟尽便开船,来往枫桥共几年。"

  明代文肇祉:"此夜维舟不成寐,寒山依旧起钟声。"

  清代沈德潜:"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清代李绳:"寺钟渔火枫桥泊,已是思家第一程。"

苏州导游词12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苏州是一座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能把苏州城与这天堂相比,可见这座城市的非凡魅力了。

  其实早在春秋吴越时期,苏州就已经形成了城市的格局。可是,在苏州民间却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那么,这条平江路与古城苏州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呢?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这条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的老巷一探究竟。

  说到平江路,在苏州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的重要的啊。一位在平江路上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阿姨告诉我,早在宋、元时期,这苏州府原本叫做平江府。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就是800多年前苏州古城的城市地图。所以啊,在地道的苏州人心目中,平江路才是老大,这苏州城啊只能算得上是老二。

  走在平江路上,踏着一块块被苏州古老历史细细打磨的青石板,真不清楚这老街上的一砖一瓦到底留下了多少故事传奇,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啦。

  1、悬桥巷钱伯煊故居

  我最先来到的就是连接临顿路和平江路的悬桥巷。悬桥巷本是条极为普通的小巷子,却因为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宦官魏忠贤扯上了关系而被人们熟知。根据《吴县志》的记载,悬桥巷本名叫做迎春巷、员桥巷。后来,魏忠贤在巷内建了真馆,出于安全考虑修了座悬桥,小巷也就跟着更名为悬桥巷了。别看这悬桥巷只是短短的一段,这巷子里的建筑几乎都是以明清时期为主的。更值得称道的是,除了魏忠贤之外,悬桥巷的历史还与住在这里的另外几个名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先让我故弄一下玄虚,答案马上揭晓。

  悬桥巷21号、23号、25号就是一代名医钱伯煊故居,25号门口悬挂的镏金招牌上赫然写着“钱宅”两个字。

  有人说:“苏州状元、御医多”,也有人说:“吴人疗病多神异”,这些赞美之词都说明了“吴门医派”如同“吴门画派”一样誉满天下。钱伯煊就是这样

  一位吴中名医。钱伯煊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妇科专家。据说这位钱大夫曾经治好了一位东欧某国外交官夫人的不孕症,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所在的这座钱宅历史悠久,确切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整个老屋都是在明代住宅基础上逐年改建而成的,其中最为古老的要算是主轴线上的第二进大厅了,无论是构架还是局部构件,至今仍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特征。厅前庭院敞亮,砖刻门楼古朴典雅,上面题写着“世德流芳”四个字。

  老宅当年曾经用作诊所。钱大夫在1982年离岗退休后,就回到了这间老屋颐养天年,直至去世。

  2、洪家大院

  从钱伯煊故居出来,接着往前溜达这就到了悬桥巷27、29号,这里被称为洪家大院,产权人正是清末状元洪钧。这位洪状元十分了得,曾经先后担任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成为中国古代状元中惟一的外交官。就是不知道咱这第一外交官的是不是精通四国外语的精英了。

  提起洪状元,知道的人可能少了点儿。但是说到他的夫人赛金花,知道的人那可就多了。当时的民间有一种非主流说法是:晚清中国的两个名女人,一个是慈禧,另一个就是赛金花。可见这位赛金花女士的人气。那绝对是人气排行榜上响当当的人物啊!

  话说当年洪钧在服孝期间结识了苏州名妓赛金花,据说,两人初遇之时,这洪钧已经四十九岁了,而赛金花呢才十三岁,还不是中国十大名妓的当选人。但就这样的一段忘年恋情,让赛金花摇身一变,从青楼名妓成了大清状元的第三房姨太太。这也称得上是麻雀变凤凰的一次成功转型了。这洪钧对赛金花也算得上的有情有义,不但没有嫌弃她的卑微出身,还带着她一同出使了欧洲,引得当年街头巷尾到处议论纷纷,各种报纸不惜长篇累牍登载此事,而这段故事也不断地出现在了小说、诗篇中。

  据说洪钧当年还专门给赛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传说中的“第七进”房,也就是现在的27号。当年的赛金花,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就是在大院里听听评弹,唱唱昆曲、京戏,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满耳的字正腔圆也是不错的享受。在下人的眼里,她是个温和善良的人,丝毫没有转型不成功女人的那种尖酸与刻薄。惟一让她觉得有些郁闷的,就是大夫人对她总是冷鼻子冷眼的。

  1890年的盛夏,周游完四国的洪钧带着已经声名大噪的赛金花回到了苏州,这次他们住进的是悬桥巷29号。

  这座29号状元府第是洪钧出使回国后所建的。占地3000平方米。祠堂在住宅东南部,有门屋,享堂及两庑,是四合院布局。享堂梁枋雕刻繁复。洪钧死后,赛金花就搬离了这座曾经给过她无数美梦的老宅院,去了上海,重操旧业,摇身成为一代晚清名妓,最终取得中国十大名妓排行榜上第九的位置。

  3、石桥

  走出悬桥巷,我又回到平江路的主街道上。这儿面街的老房子坐东朝西,二层楼房居多,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清一色的砖木结构,显得古朴典雅。

  由北往南,我逆着平江河的流向而行。平江路沿河而筑,路边全是石砌低栏。既然有河,那就少不了桥。平江路上的桥可真不少。打南边儿由苑桥起,到华阳桥落笔,中间还有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等等十多座石砌古桥。这些石桥造型古色古香,只是这名字多少透着些古怪。路边一位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乐呵呵,慢悠悠的跟我说,你别瞧这名字古怪,其实每个名字啊都是很有来历的,就说那座雪糕桥吧,就是因为“张孝子转雪为糕以奉亲”而得名的,再说那座思婆桥,原本是叫“师婆桥”,就是因为桥旁原来有一个尼姑庙,后来就被大家讹传为“思婆桥”了。

  4、卫道观前潘宅礼耕堂

  跟老大爷道别之后,我按照他的指点,来到了一条名为卫道观前的巷子。一开始,我很好奇,卫道观前?这是个什么名儿啊?后来才知道,苏州人喜欢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比如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卫道观前就是因为街道位于一座名叫卫道观的元朝道观前边儿而得名。

苏州导游词13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我姓黄,大家就叫我黄导游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今天我就先带大家参观沧浪亭。沧浪亭吧建于北宋时期,是苏舜钦所筑,可以说是苏州最最古老的园林。南宋初期曾为名将韩世忠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不信你们看!未进园门便看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这么美丽的沧浪亭,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拍照留念。

  参观完了沧浪亭,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狮子林和拙政园。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拙政园间。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游客们,置身于这样的优雅环境中,我们是不是会流连忘返?

  参观了三大名园,大家一定感到有些疲倦了吧。最后让我们去参观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好了,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活动,在参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请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不要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今天,我们参观了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的支持!欢迎再次来到苏州旅游观光,再见!祝大家旅途愉快!

苏州导游词14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隅,距古镇周庄8公里锦溪。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矾清湖、白莲湖,“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平”。故锦溪历来有“金波玉浪”之称。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史载,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病殁水葬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长达830年。1993年,恢复锦溪古名。古镇原有一溪,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所以得名锦溪。如今,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仍然以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都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二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蕴积所调集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动人心魄的绝妙画卷。沈从文喻她“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则称她"淡抹浓妆总相宜",已故大师刘海粟则赞誉她是"江南之最"。

  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殒地。史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赵昚宠妃因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中,为怀念陈妃,孝宗赵昚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陈妃诵经护坟,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00余年。

  锦溪,亦自古为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特别是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辈都为之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有着“36座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这些年,锦溪古镇又坚持走“旅游兴镇”之路,定位于“文化旅游”,在挖掘古镇自然景观与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建设中,努力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旅游品牌。如今,古镇众多的民间收藏的博物馆已经在周边水乡古镇中真正脱颖而出。“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功史文物价值而堪称“国内之最”,“紫砂馆”精集了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提梁壶,清代蜚声海内外的“曼生十八壶”以及当代世界工艺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器。还有古镇的“古董馆”、“张省美术馆”、“锦溪杰出人物馆”、“柿园”、“金石人家”、“马若特泥禅坊”、“中国锦溪宣卷艺术馆”等都深受了各地旅游界人士的喜爱和高度赞誉。

苏州导游词15

  灵岩山,主峰陡峭如削,上平如砥,远望似古代官印,方方正正,又称玉符山、方山。

  悬星岩位于灵岩山北崖最高处,俗称功德顶。其上有石龛,唐贞观年间开凿,名证明功德龛。平面呈椭圆形,内雕释迦牟尼坐像,高5米,体态丰盈,壮硕典雅。原旁祀四侍者菩萨,今剩其二。壁上多唐宋题刻。明嘉靖年间,在窟外增建献堂,墙涂红色,俗称红门。这里山色高远绝胜,如入云间天界。

  岩西为拂日岩,两峰夹径如雄关,俗称小天门。门西为积翠岩,北有饮虎池;门西南为巢鹤岩。清人于绍舜有《巢鹤岩》诗:“尘踪长是羡飞鸿,巢鹤岩巅恰御风。十里松荫晴亦雨,千里烟霭色还空。列屏山似居连舍,放眼人如鸟脱笼。不用凭虚更搔首,恐耽诗句负青葱。”

  巢鹤岩东谷口有云窝,南有观音洞,三门相通,内有石佛。东南麓多宋人题刻。西有香霏岩,俗呼绣球山。

  白云洞位于悬星岩东南转山之东,由红门南下,过转山东折而至。洞宽阔向阳,深暗莫测,乾隆帝题额并赋诗4首。下为小石厂,东南峭壁如削,有平台,名可公床。明僧真可在此崖上刻朗公传。东为大石厂,又名半室崖,可容数十人。

  小石厂南原有绝景亭,又名抱灵亭,宋僧仁钦建,后废。乾隆时建行宫,后废。东崖高耸似屏,水自崖下流出,伏行穿垣,逶迤而下,乾隆帝题“甘露泉”,人称灵岩第一名泉,俗呼清凉世界。相传金陈寿恺、元杜仁杰曾在此隐居。此地古木参差,青檀若虬,名千岁檀。

【苏州导游词】相关文章:

1.【精华】苏州导游词作文4篇

2.关于苏州导游词作文五篇

3.苏州导游词作文汇编6篇

4.游苏州日记

5.苏州游初中作文

6.苏州之行450字作文

7.苏州印象作文1600字

8.关于苏州梅雨的散文

9.苏州东山公园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