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

时间:2023-04-24 08:13:25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1

  暑假里,我参观了6000年前的直立人———半坡人的遗址,因其发觉于半坡村而得名半坡遗址。

  我们先来到第一站———半坡人展馆。展馆里摆放着半坡人制造的生活用品和各种陶罐。半坡人奇怪地观看着整个世界,并把他们所看到的雕刻在了陶罐上。有的像鱼,有的像鹿,还有的像树叶。

  我最喜爱的陶罐是尖底瓶,它是用来装水的。先把麻绳绑在柄上,“扑通”一声把瓶子投入水中,大约装了三分之一的水之后,瓶子会自动立起来。这时候把它拉向岸边就装好水了。6000年前的半坡人就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而我这个现代人,却想不出这种方法,古人真是金点子多多啊!

  看完了陶罐,我们转身到了遗址大厅。一进大门,我就见到一个高度到我小腿的陶罐,我左看看右瞧瞧,正面再端详端详,怎么也没想出来它是干什么的?原来,它是用来盛装死去的孩子,这一举动表达了半坡人对孩子的疼惜。

  假如让你造一间小房子,怎样才能既省材料又结实耐用呢?半坡人是这样做的:先从地面对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土坑,用坑壁做墙壁,然后在地面上搭一些一米多高的'木棍,上面捆在一起,再披上草皮,就大功告成啦!

  半坡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制造了陶罐,用他们的才智制造了房屋。我鄙视半坡人的才华和才智。我带不走陶罐,也带不走房屋,就让我把半坡人的才智藏在心里带走吧!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2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觉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觉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觉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贮存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呈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富强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2个陈设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觉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其次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创造制造。

  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特别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奇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详细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由于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简单漫出。

  先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发觉水蒸汽可以熟食,于是制作了陶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蒸汽的范例。

  半坡小孩实行瓮棺葬。小孩死后,大人先在房屋四周地上挖个坑,放个大陶瓮或罐,把小孩尸体放在里面,上面盖个陶钵或陶盆,并在当中凿个洞,可能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较大的孩子则用两个陶瓮对起来埋。孩子掩埋在房屋四周,这充分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眷恋之情。半坡出土的小孩瓮棺共有73个。由于当时自然条件很差,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加之疾病流行,小孩死亡率很高。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3

  在西安的其次天早晨,我们就去了半坡母系氏族遗址馆观看。在第一个场馆里,我见到了原始人的生活用具,也听导游说到了原始人的风俗习惯。有原始人放食物的窑洞;有原始人装水的尖底瓶(尖底瓶它的瓶口小,底瓶尖这样水不会洒);还有原始人的骨灰(原始人认为,人走后上西天,所以就把头面对西)。

  而进入其次个场馆,更是令我们赞叹不已,这里有许很多多的'假造的原始人,这些原始人有的拿着弓箭在捕获食物;有的拿着棍子在打果子;有的在织衣服;有的正在抱着孩子在哄孩子睡觉……

  不仅有这些,还有一些原始人还吃的生物,有鹿、竹鼠、鸟儿……还有一些原始人的饰品

  走出半坡遗址馆,我思绪万千:6000年前的人们就这么聪慧,可见,我们人类是多么的聪慧啊!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4

  今日的第一站我们先参观位于西安东部浐河沿岸的半坡,这里有一座大型的考古发掘遗址——半坡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进入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荷花池。荷花池里有一座雕像,是一个妇女拿着一只瓶子正在舀水。她手里拿着的瓶子可不是现在咱们平常用的瓶子,那是只尖底瓶。尖底瓶瓶头很小,两边有两个把儿能穿线,底也很尖,所以称之为“尖底瓶”。尖底瓶不但简单打水,而且水不简单溢出,所以这个尖底瓶的制作特别令我们现代人惊异,谁都不会想到古人竟然有那么大的才智。再看一下那拿着尖底瓶的是一位妇女,说明那时是母系社会,妇女地位特别重要。

  连续往前走,我们进入了进入发掘遗址现场,远远就看到大门的上端“半坡遗趾”四个字,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趾”偏旁不是土,而是足,为什么呢?写错了吗?后来经导游介绍才知道,原来不是写错了,而是表示这是古人在这留下了脚印的意思。

  步入这座建于考古发掘遗址,好像穿过奇异的时间隧道,回到了距今6000多年以前,我们可以近距离、直观地一窥史前时代先人们的生活。往里面看,当时那些房子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些地基。房子分为三类:一类是小圆形的,一类是小方形的,还有一类是大圆形的。大圆形的房子一般是用竹竿和草编织而成的,有点像地窖,这是穴居人从地窖渐渐进化成房子的一种过渡。在小方形房子里,还有门槛,那是为了防止动物进家来偷食东西而建筑的。

  我还看到一个瓶罐,瓶罐上有盖子,盖子上穿着一个洞,这不是用来保存食物的,也不是用来盛水的。而这是他们的孩子在不幸夭折后,母亲对孩子的二次掩埋,那么二次掩埋是什么呢?就是把孩子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等皮肉腐烂,留下骨头摆整齐,塞进罐子里。那上面的盖子为什么留一个孔呢?据说是让孩子的灵魂升上天堂,所以这个孔叫做出魂孔。这个瓶子也是尖底瓶,尖底瓶既可用来装水,也可以用来掩埋孩子的尸骨。在门槛的后面,看到了一个锅灶,它只有边框,说明那时候人们能用火来取暖了。再往前走,有一个墓葬,这是两人合葬。你确定会猜想是夫妻合葬,不过那时候是不会有夫妻合葬的,由于那时妇女的地位更优先些,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于男女地位不一样,掩埋就自然不能再一起了。一般都是姐妹、兄弟一起合葬。我再往中间看,有很多尖底瓶摆放在一起,那就是早夭孩子们的尸骨。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做呢?由于为了代表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想孩子永久陪伴在身边,她就把孩子放进瓶子里,每天都去看一下。再往前走一走,这是一个特别特别的墓葬,墓仆人是一位族长的小女儿,她特别小,不幸夭折了就葬在这里。在出土墓葬时,发觉了一些玉坠、玉镯等特别宝贵的陪葬品,说明这个小女孩的地位特别高。再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展厅,展现了墓葬中的骨头。我看到了一副骨架,她的手是弯曲的,脚也是弯曲的,似乎是被捆绑着,这说明她可能触犯了族里的法规,从而被捆绑活埋了。我往旁边看,看到一位女性的尸骨,她的膝盖上有几件随葬品。在新石器时期,母系都有六至七件随葬品,而男性只有三至四件随葬品。

  半坡遗趾向世人展现了古代妇女地位的重要性。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5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觉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觉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觉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贮存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呈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富强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2个陈设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觉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其次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创造制造。

  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特别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奇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详细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由于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简单漫出。

【半坡遗址导游词介绍】相关文章:

半坡遗址导游词04-28

皇城根遗址公园导游词06-13

遗址作文600字6篇10-05

介绍长城导游词07-13

介绍苏州的导游词02-08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03-29

黄山介绍导游词04-02

介绍黄山导游词04-08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