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3-10-07 19:23:5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

  前言: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村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飞轮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飞轮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xx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飞轮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飞轮村已经有近二十多年的磨珠历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也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一跃成为镇里的生活富裕村。并且被确立为岩头镇的“示范村”。据村民反映,我们村生产的各类珠子享誉全省,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村民增加许多收入。可以说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也对他们有如此不菲的收入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村中的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是一些经济强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诸如运输、能源和其他的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飞轮村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洲岭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虽然乡里积极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还较为普遍存在。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洲岭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 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难以保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 “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2

  xx镇地处xx三县交界处,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余亩,森林面积xx亩。共有xx个行政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达到xx元,比xx年增加xx元。xx个省级扶贫村。

  二、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镇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逐步优化。优质粮油、蔬菜、三元杂交猪、肉羊新品种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比xx年增加xx元;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从李桥镇的镇情出发“夯基础,增后劲”围绕“修路、治水、改网、建集镇、兴旅游”的思路,完成了xx余万元的公路硬化和xx万元的渠系配套设施和投资近xx万元的光纤电视工程,农网改造xx个村,新增变压器xx台,改井打井xx多口,xx自然风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xx镇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全镇负债总额xx万元,仅村级债务就多达xx万元,大部分村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产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但是,现在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为民服务的小型加工房。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四、对策和建议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个别村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结合本镇实际,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好笋材两用竹、黑山羊、生猪生产。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岩区为重点,认真做好中药材xx亩、姜黄xx亩、香樟xx亩的栽植。以坝区村为重点的蔬菜基地xx亩、青蒿种植xx亩,撑绿竹种植xx亩,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油、饲、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3、要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积极发挥xx种猪场,xx养场的带动优势,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xx村、xx村两个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5、要转移农民,拓宽增收领域。近几年,xx镇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况看,xx年全镇县内外转移输出已达一万人,农民在县内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左右,县外务工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万元。因此,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注重加强同县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为农民工提供及时的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三是大力提高农民工素质。通过“阳光培训”和扶贫培训工程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竞争能力。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一部分,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一部分,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一部分,大力提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3

  一、基本情景

  xx镇地处xxx三县交界处,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余亩,森林面积xx亩。共有xx个行政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到达xxx元,比xx年增加xx元。xx个省级扶贫村。

  二、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镇农村经济出现四大变化: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二三产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二是农作物品种结构逐步优化。优质粮油、蔬菜、三元杂交猪、肉羊新品种改良率逐年增加,林果业高接换优等新技术全面推广;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比xx年增加xx元;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从李桥镇的镇情出发“夯基础,增后劲”围绕“修路、治水、改网、建集镇、兴旅游”的思路,完成了xx余万元的公路硬化和xx万元的渠系配套设施和投资近xx万元的光纤电视工程,农网改造xx个村,新增变压器xx台,改井打井xx多口,xx自然风景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景看,xx镇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部分农民比较富裕,房子比较漂亮,农村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村级经济实力薄弱,牵引力不大。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全镇负债总额xx万元,仅村级债务就多达xx万元,大部分村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构成牵引力、向心力。

  2、传统农业难以拓展,支撑力不强。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林业大镇,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产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可是,此刻由于受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除了进一步调优、调精、提高单产外,发展的潜力似乎不大。同时,传统农业还受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处在一种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的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十分有限。

  3、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足。近年来,各村都相继建设了一批为民服务的小型加工房。但由于资金有限、投资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经济效益差,这些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还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在深入基层调研中,我深深地感到:农民增收门路狭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期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四、对策和提议

  1、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尽管“十五”期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xx元,个别村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天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要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着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示范带动。结合本镇实际,在稳定种植业的基础上,巩固发展好笋材两用竹、黑山羊、生猪生产。二是要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岩区为重点,认真做好中药材xx亩、姜黄xx亩、香樟xx亩的栽植。以坝区村为重点的蔬菜基地xx亩、青蒿种植xx亩,撑绿竹种植xx亩,着力推进种植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向粮、油、饲、林、果、蔬多元结构转变。

  3、要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积极发挥xx种猪场,xx养场的带动优势,经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他们不仅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并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的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团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本事。

  4、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xx村、xx村两个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5、要转移农民,拓宽增收领域。近几年,xx镇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速度呈加快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调查情景看,xx年全镇县内外转移输出已达一万人,农民在县内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左右,县外务工异常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年收入一般在xx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必须技能的农民,年收入超过万元。

  所以,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的组织引导。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主要依靠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就业的盲目性较大。要注重加强同县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的联系,为农民工供给及时的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民务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三是大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经过“阳光培训”和扶贫培训工程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竞争本事。经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一部分,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一部分,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一部分,大力提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率,为新农村建设供给人力和物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4

  霍家店村,地处梨树县城北郊,历史上曾是典型的农业大村。2018年来,霍家店人坚持“以工促农、以工兴村、以工富民”的发展道路,将一个村集体负债累累、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人居环境又脏又乱的落后村,建设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昭苏河畔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以能选人,抓住发展关键

  霍家店村是一个较大的行政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有耕地762公顷,10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1123户,3876口人。到1997年,村干部已经连续5年没有开工资,外欠债务近800万元。怎么办?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一致决定,推选一名全村信任、有能力、有魄力的当家人,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个人就是新党员、致富能人王福山。

  王福山是远近有名的“小老板”,不仅是一个实干家,更是一个热心人。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一些农民有了经营项目,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997年6月12日,经过全体党员大会投票表决,27岁的年轻党员王福山毫无争议地当选了。

  王福山接手的是个烂摊子,经过深思熟虑,他垫资120万元清还内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请求,合理化解了巨额债务;实行租赁承包,恢复砖厂生产,当年就为村里增收44万元;由村里担保,贷款50多万元,发展多种经营,村民当年收入就增加2倍多,这项扶助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有数百村民从中受益;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广泛宣传引导、责令限期整改、依法严厉打击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整顿社会秩序。

  在统一发展思路以后,1998年,霍家店村领导班子立即对全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盘活,把村里的蔬菜保鲜厂、农机队的产权以100多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当地能人创办企业,并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工业兴村、商业活村之路。

  筑巢引凤,集聚发展人才

  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霍家店村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软环境建设,在提供发展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和提高服务功能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集中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早在1998年,霍家店带头人就抓住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有利时机,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在不违背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对村集体土地进行调整,预留储备建设用地40公顷,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用集体积累投资500多万元,对村内12公里道路全部进行硬化,重新改造电力线路,安装路灯,铺设上下水管网,完善通讯设施等,村核心区域实现了路、水、电、气、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和土地的“七通一平”,为企业落户配备了完善的设施条件。

  创造软环境吸引客商。为了进一步创造安商、亲商的环境氛围,村里规定,凡是到霍家店投资兴业的客商均可落一人农村户口,享受村民待遇,子女上学免收一切费用;准许个人在村里购置资产,投资超千万元的客商可优惠安排居住别墅。村里还出资成立了社会治安联防队,24小时昼夜巡逻;建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确保村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等等。霍家店村通过一系列软硬环境条件建设,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栽得梧桐树,还得引凤来。吉林省正邦饲料有限公司老总李雨田,是霍家店村请来的第一位能人。1998年,他就看好了霍家店干事的氛围,投资兴建了村里第一座饲料厂,如今已形成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生产能力5万多吨的饲料生产基地,产品覆盖整个东北地区。辽宁开原的`家具业老板赵国栋,带着1000多万元来到这里建起了集设计、生产、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北方家居城,红红火火地做起了家具生意,吸引了方圆百里的客商用户。实力雄厚的建材商人孙大鹏,考察了霍家店吸引能人的优惠政策和发展前景后,立即带着全部资金来发展建材项目。

  像他们这样“后来加入”的霍家店人,还有很多很多,在霍家店摆放的大小项目就有近百个,带来的资金总共有40多亿元。

  园区带动,拓展发展道路

  霍家店村对村民给予了土地征用、供应红砖等政策性优惠,并通过5户联保、10户联保或村里直接担保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资金难题。通过政策引导、典型辐射、市场促动、能人带动等多种灵活有效方式,村民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快形成了“一屯一业、一社一品”的生产格局。4社发挥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采取南菜北移、夏菜冬移等措施,将一大批高科技、无污染蔬菜引进到温室大棚里,生产绿色蔬菜销往省城,深受城里人青睐,很快成为蔬菜专业屯;10社村民做豆腐的经验丰富,通过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10社的豆腐很快做出了名堂,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屯,梨树县城有近一半居民吃的是霍家店的豆腐;12社农民有醮糖葫芦的传统手艺,通过鼓励引导和农民彼此带动,该屯75%以上的农户做起了糖葫芦生意,这项传统手艺被村民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发出十几个新品种。与此同时,1社很快发展成建筑专业屯、2社发展成养牛专业屯、5社发展成养鸡专业屯、7社发展成经商专业屯、8社发展成养猪专业屯、9社发展成葡萄专业屯。目前,全村多种经营生产项目已发展到200多个,参与养殖、种植、加工、运输等专业户达100多户,其中,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就有120户,蛋鸡养殖发展到13万只。

  为了满足一些大客商高强度投资对连片建设用地的要求,实现科学布局、集团发展,2018年霍家店村开始正式规划建设经济园区,将整个村“一分为五”,勾勒并集中建设了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多种经营园区、农业生产园区和居民生活园区。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各个园区初具规模。2018年1月,经梨树县委、县政府批准,在霍家店村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霍家店经济园区。借助经济园区的扶持政策,霍家店村很快形成了招商引资红红火火、项目建设扎扎实实的大好局面,仅2018年一年就有鑫宇钼业、艾可斯科技材料、红嘴生物技术、兴旺休闲酒店4家大型企业落户投产,总投资3.55亿元。截至目前,到霍家店村落户的工商企业已达到22个,总投资近10亿元,其中,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超亿元的项目7个。这些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目前,全村打造了以建材、化肥、饲料、酒业、特种材料为主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形成了以蔬菜花卉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为主的多种经营发展格局。2018年实现农工商总收入12亿元,是2018年前的100倍,利税总额超亿元,村集体净资产达到1000多万元,比2018年前增加了7倍,一跃成为梨树县第一工业大村、第一盈利大村、第一纳税大村,村级整体经济实力名列全市第一,跻身全省前茅。

  劳动力全部上岗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居全县之首,是2018年前的9倍多。在实现砖瓦房率100%基础上,建设小康新村别墅91栋,近1.5万平方米。人人享有合作医疗、养老保险、退休工资和节日补贴等多项福利。

  文化礼堂、图书室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各种文艺演出丰富多彩,尊重科学、崇尚知识蔚然成风,“十大文明青年”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深入人心,全村9星以上文明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5%。1997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省市县精神文明先进村等多种荣誉。

  社会治安井然有序,2018年来一直保持着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零发生的记录,邻里和睦,团结友爱,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喜人景象。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5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问题

  一、主题简介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察

  二、活动日程

  7月25日

  参观孙家村农田

  7月26日

  至调查郭猛生态农业的发展

  7月27日

  至xx市盐都区顺雨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7月28日

  至大冈镇财政所

  三、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家乡近年来发展变化较大,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2、调查目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前是个很热门的话题,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们,要开始学会走进社会,走进我们的农村,掌握最直观的信息,体验新思维新气象,丰富我们自己的视野。亲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亲近我们伟大的祖国。假期来了,我们何不利用暑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校园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因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和一些家乡的同学组队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暑期实践因地制宜,深入农村去了解新农村建设。

  3、调查对象

  (1)7月25日参观孙家村农田

  盐都区位于苏北黄海之滨,境内气候环境独特,为海洋性湿润气候,江苏“冷窝”,江淮气旋入海口,夏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九、十月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水土资源丰富,成陆较晚,为黄淮海相沉积平原,盐渍型水稻土,速效钾含量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尤宜水稻种植。

  很高兴来到大冈镇孙家村,充分感受到这里安定和谐的氛围。正值

  七月,田里水稻绿油油一片,长势尤为喜人。夏日里难得的舒爽天气,乡间清新的气息,

  给我们带来舒畅的心情。在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村庄里,处处展现欣欣向荣的景

  象。规整清洁的水泥道路贯穿村庄,路边紫薇花烂漫地开着,远方的树林间的微风带来丝

  丝清凉。

  与该村书记及村主任的一番亲切朴实的谈话,让我们为该村近年来在行政体制和农业生产

  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敬佩和高兴。

  此行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可以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交通

  状况的改善,教育医疗住房条件的提高,农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这一切的一切,给我们展现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的新形象,真的感觉不虚此行。

  (2)7月26日至调查郭猛生态农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xx市盐都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先资金投入,1至4月份,全区累计吸纳和投资6500万元,建设生态农业园项目5个,区、镇两级累计投入1600万元,用于生态农业项目园区内路桥、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引生态农业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江苏禾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生态农业项目在郭猛农业示范园区成功签约。

  该项目投资4000万元,租地400亩,征地7亩,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建成集名贵苗木、绿色果蔬、畜禽水产及餐饮娱乐、健身休闲、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种养基地和旅游度假胜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利税超百万元,可为地方农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

  (3)7月27日至xx市盐都区顺雨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一般鸡与鸡蛋都是采用米糠等一些饲料饲养这家公司引进外来技术以其独特的配方饲喂的地方草鸡,加上人工喂养的`昆虫,其鸡肉肉质细嫩爽脆有弹性,汤质浓郁,鸡蛋蛋清粘稠,蛋黄饱满有弹性,口感清香,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已取得自己的品牌优势。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来到了他们的养蝇房,还没进去就被一阵扑鼻的臭味所吓住了,捂住鼻

  子进去之后,就看到成千上万的苍蝇被养在一个个的纱盒子里面,康总对我们说:“这些

  苍蝇就是鸡的饲料来源之一,也是他们的饲养场有别于其他饲养场的特色。”可是大家就

  又有疑惑了,要说苍蝇是昆虫给鸡吃固然能加蛋白含量,但是苍蝇是有翅膀的是会飞的,

  那鸡怎么吃的呢?康总又再一次解决了我们的疑惑,他说:“鸡吃的实是这些苍蝇的幼虫”。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蝇蛆)。

  (4)7月28日至大冈镇财政所“家电下乡”让大冈农民生活更精彩

  在大冈镇文昌家电商城里,家电以旧换新的海报前,挤满了来自该镇各村居的农民,邻近兴化市安丰镇也有部分农民前来选购家电,他们细致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电器,不时地合计着价格。据统计,“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大冈镇累积销售指定商品20xx余件,已发放补偿资金达20余万元。

  从大冈镇财政所负责人了解到,该镇经过深入的调研后,制定了“家电下乡”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将涉及优惠政策、补贴标准、申报程序的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家电下乡“家喻户晓”。财政部门会同工商等相关部门,积极做好销售网点备案工作,认真执行中标价格,保障产品质量,强化售后服务。全力做好补贴资金的审核与兑付工作,提高补贴办理效率,补贴资金以“一折通”方式直发给购买农户,确保及时、全额发放到农民购买者手中。随着“家电下乡”的不断深入,指定商品种类的不断增多,产品限购台数的增加,最高限价的调整,富裕起来的农民可选购的商品也越来越多,大冈农民的生活将越来越精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当前是个很热门的话题,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们,要开始学会走进社会,走进我们的农村,掌握最直观的信息,体验新思维新气象,丰富我们自己的视野。亲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亲近我们伟大的祖国。

  4、调查方法或工具

  实地观察、采访有关人员、上网查询资料

  5、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农村的日新月异让我有了很大的触动。虽然我也生在农村,但是近一年的时间,家乡的变化确实很大。

  相关政策不适合本村发展

  比如我们在孙家村调查时,他们的党支部书记坦言有时国家的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很适合自己村组织的现状,需要自己回来研究进行一些补充。

  在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中,如何做好宣传工作,如何与百姓沟通。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我们看到的生态养殖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而有些地方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6、解决方法: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2)加强基础,用科学的理论为生产铺平道路,科学生产发展生态经济

  (3)加强头筹操作:协调各部门工作上下齐心

  四、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了解到,新农村建设时是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在某个小的方面修修补补、小打小闹。

  家乡今年的成绩来源于管理优化、实事求是落实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改进农业技术。

  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对xx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一些考察,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一举国上下都在积极实行的国策。通过这次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我们可以对新农村建设有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认识,因为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调查,可以补充仅仅在理论方面的了解,同时,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理论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实在。另外,通过实地的走访调查,我们可以对目前江苏xx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可以使得我们对家乡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的落实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最后,我们也可以在调查中去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毕竟新农村建设起步也没太久,有很多它不成熟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调查情况去探索出一些问题并且加以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6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6月xx日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居民对房价感受度的调查

  调查对象:中国居民

  央行xx日发布的三份第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银行家、企业家、储户对经济形势并不看好,对宏观经济信心下降,对经济的感受度偏冷。现代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提高。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xx.8%,比上季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前两年的平均值。其中,59.1% 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x个百分点。

  或许是受到表现欠佳的`资本市场的影响,居民投资意愿降低。报告显示,二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6.2%,较上季增加1。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1%,较上季增加0.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x5.7%,较上季下降1.9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24.8%、18.x%和16.8%。

  由于房地产调控的坚决,居民对房价的感受度好转。调查中,66.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1.x个百分点,比20xx年三季度时的最高值下降9个百分点。但是未来x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

  针对银行家和企业家的两份问卷调查报告均指向一个结论,就是对宏观经济的信心在下降。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64.1%,较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x5.1%,较上季下降5.1 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7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一直在大力度实行的,而如今,新农村建设到底有怎样的发展,是否真的为老百姓谋福祉?我决定利用假期时间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以充实我对国家发展的了解,从而增加人生阅历。

  二、实践内容

  利用同学网及网络,向住在庄河市农村的同学分发了电子版调查报告,利用他们的亲朋好友和邻里关系,获得了覆盖了从20到70岁男女老幼各阶层的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庄河市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得出现今新农村建设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的相关结论。

  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家庭月总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分布不均情况,务农收入较低,而个体和政府机关普遍收入较高;30岁以上调查人的主要经济负担为子女教育婚姻及家庭日常开支;收入较低者的花钱消费主要收主观愿望影响,收入较高者主要收农村市场缺乏合适产品;受访者普遍觉得近十年收入微微有些变化且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依靠对象问题上,务农者和打工者普遍认为是村民和政府,有正规职业的受访者认为是国家政策及招商引资和政府项目资金扶持;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是缺乏途径影响了自己收入的提高;学历较低者均希望政府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来促使自己增收;所有受访者均希望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及保险方面的投资;各乡镇最(baogao.)普遍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仍为村民们聚在一起交流参观;大部分务农者非常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活动;庄河市各乡镇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中等偏上,基本采用了优良品种,全部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办法;大部分人对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及社会治安状况满意,但依然认为现在的农村环境一般偏上,而农村基础设施一般;20-30岁的受访者希望村庄增加运动场地及文化站,30岁-40岁希望增加小学幼儿园,40岁以上希望增加肉菜市场,所有受访者都希望增加卫生站;绝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农村对校舍及农田标准化方面进行改造;大部分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表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受访者普遍反映仍存在经济压力、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

  ①受访者普遍对环境比较满意

  原因是随着庄河市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庄河市乡村的一个个村庄都恰如一幅幅明丽的山水画,色彩斑斓:青堆镇新华村、大营镇四家村、吴炉镇光华村、仙人洞镇夹皮沟村、栗子房镇四家村等许多村庄,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六化工程成果斐然(20xx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xx年,庄河市共在15个乡镇58个村实施了六化工程。截至目前,庄河全市共硬化乡村路面164.3万平方米,在乡村安装太阳能路灯9377盏。同时完成农村绿化工程1474项,绿化面积20.41万亩,植树4183万株。建设河道生态工程18条段,治理河长48公里,河岸绿化面积1.4万亩,几乎使流经村庄的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了一道耀眼的风景,让实施了六化工程的15个乡镇58个村庄,一个一个都如出水芙蓉般鲜亮。这样的建设方式显然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又利国利民的,自然为大多数人们所接受甚至赞扬的。

  ②受访者基本没有反映关于道路改造方面的问题

  20xx最新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来自因为,庄河市不仅注重生态建设还重点抓好了大郑、青堆等5个新城和四个重点镇以及永青路沿线乡镇规划建设。目前,大郑路网已完成路基工程,黑岛镇新建垃圾中转站已经完工,仙人洞镇南区污水处理厂已完工。塔岭、蓉花山、光明山和荷花山4个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已通过专家评审。小城镇建设的紧锣密鼓,更让六化工程有了参照,也更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只有道路通了才会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举措显然也让老百姓们受益匪浅。

  ③受访者普遍收入要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

  原来庄河市农调队针对全市200户农民家庭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xx年,庄河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为11849元,比上年增加了1639元。该市农民人均收入再次超越瓦房店,领跑北三市。根据调查数据,在庄河市农民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人均为4696元,同比减少了31元;家庭经营收入增势较强,人均为6105元,同比增加了1408元,其中第一产业人均为5169元、第二产业人均为164元、第三产业人均为772元;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人均为1048元。从收入构成来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第一产业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达到了43.6%,是农民支柱产业。工资性收入为辅,财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有逐年攀升的趋势。

  以此来看,庄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真切切的提高了老百姓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准。

  ④受访者十分关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及保险

  庄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一直根据党中央指示着力解决相关问题,在20xx年间一共从三个方面积极展开工作,一是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开展春暖行动和双合同月等活动,提高全市企业职工(含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约率。截至目前,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已签订集体合同548份,工资集体协商协议548份。对用人单位拟裁减人员和批量终止劳动合同情况进行控制和规范,劳动用工备案963户,备案信息119919条,在网劳动合同状态正常43261人。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主动巡视检查用人单位806户,完成年计划800户的101%;对866户用人单位进行资料审查,完成年计划800户的108%。对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巡视监察覆盖面达99%以上;乡(镇)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覆盖面达到100%。通过各种监察手段补签劳动合同7489人,涉及76个用人单位;为1320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200多万元,涉及56个用人单位;督促72户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费706万元。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加快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多层次的争议处理机制。全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13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97万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62万元。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从受访者的态度来看,这两方面已经跟过去十年间有了质的飞跃,老百姓们还是真切的得到了一部分的保障,也相信政府相信党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给予更多的惠民政策。

  三、实践总结

  这次因为个人原因未能亲自到庄河各乡镇进行实际考察,不过这次采取的方式也确实能够更全面的`调查各乡镇的情况,也使调查报告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庄河市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水平及老百姓意愿,当然,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很想自己真正体验一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的面貌。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能很清晰的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福祉这一结论,现今的社会两极分化依然很严重,但是国家正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之间的差距,农村想赶上城市的发展水平确实在目前的状况来说还很困难,不过老百姓们都相信,随着国家的调控,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一片新风貌。当然,通过调查显示,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病,有的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百姓娱乐场所还较少,虽然现在农民有了钱,但赌博之风却盛行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较少,普法教育还有待普及,公共卫生设施还有待改善,农村年轻人出外打工的多了,留守的老人孩子怎么办,违法犯罪事件也在农村时有发生,还有待我们去想法解决。但我相信新农村建设将会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光彩夺目,一切的阴影将在太阳的光辉下消失。

  总之,既然大部分受访者都坚信社会主义建设会成功,那么我认为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就一定会消除存在的弊病,而我们的新农村也必将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8

  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迅速启动的良好局面

  第一,思想发动比较充分。20xx年4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把思想发动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区新农村办编发简报14期,各乡镇积极组织试点村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一些村还利用有线广播、板报、墙等形式扩大宣传面。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舆论氛围已初步形成。

  第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及村屯进行调研,对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宁江区20xx—20xx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通盘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环境治理诸多因素,依据实际情况把全区82个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推进设计:第一个层次是近郊13个村,突出城区服务带动,力争5年建成;第二个层次是靠近油田、大企业和工业集中区的31个村,突出企业促动,力争xx年建成,第三个层次是以农业为主,条件相对较差的38个村,突出产业拉动,力争20xx年建成。与《规划》实施相配套,还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方案》、《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分工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领导责任。

  第三,试点工作启动迅速。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重点抓了试点示范工作。结合实际确定了大洼镇为省级试点镇,民乐村和农林村为省级试点村;田家村为市级试点村;向阳村、十家子村、井发村和刘家围子村为区级试点村。为使试点镇、村加快建设速度,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对试点镇、村的支持,又组织区直相关部门进行重点帮建。通过相关部门支持和试点单位的自身努力,全区试点镇、村现已修筑水泥、柏油路10.5公里、砖路63.2公里,更新改造自来水管道5500延长米,5个村5100多户居民完成有线电视入户。省广电局投资37万元为民乐村安装了闭路电视:市政协协调资金100多万元,为井发村安装电话、闭路电视和宽带。市公用事业局和市民政局分别为田家村购进一台保洁车,修建10个垃圾台和解决两个贫困户住房。国家财政部准备投资300万元为农林村兴建100栋大棚。省广电局承诺包保大洼镇有线电视全部入户,并改造两个学校的微机室。农林村自筹资金600多万元修建了占地44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村内街路两侧栽植了花草树木,安装了路灯,修建了4个垃圾台,并购置了两台垃圾清运车。民乐村自筹资金新建2个文化活动广场。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开局。

  二、制约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第一,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增收空间狭窄,从根本上限制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时期,更多地表现出传统农业的特征。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调查的几个村,呈现出种植业一花独放,养殖总量呈下降趋势,加工业几乎空白,二、三产业严重滞后。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仍然延续着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战、自产自销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低。三是增收空间狭窄,除劳务经济具有一定活力外,在没有养殖业发展和加工龙头企业牵动的情况下,传统农业不会有更广阔的增收空间。

  第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主体投入没有启动,资金短缺严重阻碍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使用清洁能源、公路巷路、广电通讯网络、垃圾储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硬指标,全区82个行政村,每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全区向上争取资金是有限的,加之各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绝大多数村每年基本没有集体收入,甚至有的已债台高筑,使得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投入与现实投入能力形成巨大的反差。

  第三,薄弱村问题突出,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必将拖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腿。地处偏远、和油田、修路占地没有直接联系、没有机动地和集体林地,且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较差及组织不健全的村,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内力不足,外援无望,是全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它们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20xx年全区全面完成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将很难实现。

  第四,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影响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提供多方面、高质量的服务。然而,在工作实践中,一方面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科技、信息、资金等项服务要求迫切,另一方面一些承担服务职能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却无事可做,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职能部门工作不够深入的问题。

  三、又好又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进一步解决好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问题。据调查,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上还有一定差距,应尽快克服“不着忙”、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等思想倾向。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稳步实施,又要有紧迫感;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有克难制胜的雄心壮志;既要体现重点突破,又要实行整体推进;既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又要坚决克服单纯依赖的思想。应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上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第二,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突出解决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业增收的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首先,应当夯实种植业发展这个根基,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玉米、水稻的单产,探索规模化的生产经营,通过农业机械化的牵动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引动,逐步实现粮食生产向大户集中,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的集约化程度,降低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其次,狠抓养殖业的发展。瞄准小区专业化养殖的方向,搞好牧业小区的全面规划设计;出台优惠政策,通过立项,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对牧业小区建设的支持;搞好品种改良和畜禽防疫工作。不但要实现养殖总量的扩张,更要注重养殖质量的提高。其三,突出抓好加工业,立足资源,扩大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能够强劲拉动种养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其四,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突出抓好专业化生产经营。目前全区专业化生产经营具备一定的基础,城郊棚菜、善友地膜香瓜、大洼富硒大米和民乐小米等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水平,应该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加强品质监管,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第三,采取综合措施,着力解决资金短缺这个障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受益的也是广大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应当扩大宣传,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唤醒广大农民的主体投入意识;围绕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项目建设搞好以劳代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农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社会集资、部门帮资、市场融资和抓住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资金。银信部门应当主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活资金的吸储和投放。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国家惠农政策走向,通过强化项目立项工作,搞好与国家惠农政策的对接,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

  第四,深化改革,明确责任,转变作风,迅速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服务功能,真正转变作风,工作到村屯和农户,搞好调查研究,帮助各村搞好规划设计,培育主导产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对所属站所的管理力度,农、林、水、畜牧、文化等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站所,应经常深入到农户中去搞好服务。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对乡镇站所的现状特别是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切实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化服务的新体制和新方法。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春放秋收与产业化生产经营脱轨的问题。用市场开发的新视角引导通讯、网络、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切实强化区直部门的服务职能,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区委、区政府对区直部门特别是各个涉农部门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表现,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并以此作为部门评先选优和干部奖惩与使用的重要依据。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9

  为了进一步推动例子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政府、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我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力量,采取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一、基本情况

  xx文体服务中心现有职工10人,其中文体服务中心4人,影剧院6人,全部属于自收自支。已先后成立了xx书画协会、信鸽协会、书画研究会、诗词书画协会和篮球协会。到目前为止,各协会共有会员322名,遍布全镇各村、各行业。同时协助文艺骨干成立了楚剧、小品、歌舞等形式一体的的文艺团体——xx文工团。

  全镇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个,面积75平方米,投资6000元,篮球场15个,总投资20元;小型舞台戏台2个,投资6元,文艺体育团体协会4个,人数215个,活动范围镇内外,今年演出演出场次33次,文化中心户8个,总投资35000元;新增健身器材23套,日平均人活动人数800人次;新增体育器材45套。

  今年三王村、黄矶村、庙湾村等12名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购买图书、报刊、棋牌等,积极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白浒镇村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村为抓手,前力抓好村级文化建设,投资12万元,村级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已建起健身场、篮球场。今年8月15日还组织了全镇首届“铁牛杯”篮球邀请赛,全镇12支篮球队参加角逐。在该项村妇联的组织下,每周开展腰鼓表演、太极剑、太极扇表演和歌舞表演成为我市第二个“周周乐”,也是全市第一个农村“周周乐”。黄矶村运用村级民兵活动室,经常对外开放,让广大群众开展小型体育比赛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

  二、主要做法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我镇采取“三驾马车”齐驱(领导重视、部门协力、群众参与)的办法,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责任。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以后,我镇将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着力抓实、抓牢、抓到位。迅速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文化的副镇长任副组长,文体服务中心主任为主要成员,配齐配强专班人马,拨付文化建设专款,专款专用,制发了《xx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对文化建设作出详细的安排,同时制发了《xx镇新农村建设的以补代奖方案》,对文化点建设中涌现的个人和集体予以重奖。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及时解决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舆论氛围,镇党委、政府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切实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一是召开全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动员会,传达省市有关精神,统一认识;二是抓好典型引路,将白浒镇、黄矶、熊湾三个省级示范村作为典型,尤其是以白浒镇村为榜样,积极推广该村妇代会组织广大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经验;三是宣传标语到基层。镇党委率先在政府门楼前挂横幅,各单位纷纷响应,挂横幅共计28条,张贴宣传标语82条,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四是宣传栏、简报到支部。全镇共办宣传栏31期,出简报6期,已下发到各支部,同时由办公室成员撰写的新闻稿件《秦富湾村民自主建设美丽家园》在全市乡镇中率先被《鄂州日报》刊登。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及时反应了我镇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三)积极引导,激发参与热情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应该自己办。为了让广大群众增强这一意识,镇党委、政府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一是政策扶持,对创建文化中心户给予500元奖励,兴办文化产业按照上级政策给予再优待。二是组织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对抹牌赌博、网吧、游戏机室等进行整顿,净化社会空气。由于引导措施得力,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白浒镇村村民王中权在政府的引导下组建起了xx地区文工团,他在经商之余,经常带着30多名业余演员到各村组、外地演出,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调动了群众开展健康有益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引导,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小学“六一”节、教师节都有文艺演出,好戏连台。

  (四)形成合力,构筑文化舞台

  文化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必须形成齐抓共管之势。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构筑了新的文化大舞台。

  三、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乡风文明的难题。强劲的文化建设让广大群众思想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发展经济的多起来了,参与抹牌赌博的少了;婚丧喜事移风易俗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崇尚科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的少了。

  (二)破解了治安管理的瓶颈。黄矶村以前盗窃现象较为突出,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三)破解了小富即安的意识。一些村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通过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激发了新的创业热情。

  四、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上级文件会议精神,使其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广大农村基层,深刻了解当前广大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认识到解决农村看科技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有线电视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转变等待观望、权宜之计、资源有限等思想观念,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好破解“四难”问题的有关工作。

  2、建立健全机制。一是建立财政投入主导机制。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文化事业,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应起到组织牵头的作用。建议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切实把破解“四难”问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省转移支付的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二是建立公益文化推介机制。充分利用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将破解“四难”工作做为每年一度公益文化项目推介的重点,公益事业社会办,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相结合,确保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建立考评考核机制。完善对各级文化事业工作人员的考评考核,要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责任,采取竞争上岗、年终考核、评比表彰的工作方式,把破解农村“四难”问题工作与文化协管员的工作职责相结合,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到位。四是建立职能部门指导机制。五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借鉴外地在各乡镇文化站整合流转借阅的办法,保证看书的可持续性,扩大图书的综合利用率;在解决看戏难方面,也要充分整合全市范围内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文艺作品,互相交流学习,以提高送戏下乡的水平和质量;对于解决看电影难,也可以采取全市的新增电影拷贝交流共享的方式,有效地解决新增电影拷贝经费的问题。

  3、发挥民间力量。发挥民间蕴藏的力量,不断探索破解“四难”问题的新手段、新方式。一是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继续利用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村文化俱乐部和文化中心户等阵地资源,将新华发行集团的图书网点引进这些阵地,成为售书点的延伸,由文化俱乐部的负责人或文化中心户代卖代售,方便农民购书同时节省送书下乡的成本;二是发挥民间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下派村干部、文化协管员、文化中心户等工作在农村一线人员的优势,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总结工作中的新方法新经验;同时,要将城市专业文艺人才导入农村,为乡镇业余演出团队提供培训辅导,提高他们的演出质量。三是调动农民自身力量。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是破解“四难”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广大农民最能切身地感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有哪些。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优势,促进其参与破解“四难”问题的积极性。

  4、加强沟通协调。一是要协调金融部门。在政府投入破解农村文化建设“四难”问题的资金和政策目前还没出台,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金融部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工程的资金借贷提供适当的借贷政策,共同为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应有贡献。二是要协调通信部门。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沟通联络,为广播电视的覆盖普及,租借电缆、线缆搭挂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目的。三是要协调有关企业。通过与有关企业商议,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方式,以为企业发布信息、广告的形式,把电影、戏曲节目送到乡镇,促进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的长期开展。

  5、对接农民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最关键的落脚点就是农村广大农民需求的满足,应针对当前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破解“四难”问题的各项工作。一是在送书下乡方面,当前我市农村图书的受众人群主要是乡镇干部、种养专业户、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他们主要涉及的图书种类是种养科技、医疗保健、教辅教材等。因此,有关部门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时,要多选取这些种类的书籍,解决“书太好、书太旧”的问题,切实破解农民看书难问题;二是在送戏下乡方面,要针对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种类和娱乐方式,组织相关的文艺表演团体,编排适合的节目深入农村演出,这样才能调动农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达到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三是在送电影下乡方面,由于电视的不断普及,广大农民已经能从电视上收看到电影,同时他们的欣赏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对电影的需求已经不是停留在有电影可看上,而是要求送下乡的电影有一定的质量,要通过解决新增电影拷贝和购置数字电影设备的办法,切实让农民看到他们喜爱看的新片、大片。四是在解决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方面,针对居住在不同地域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电视信号、频道数量等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光缆联网或设置小前端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电视难问题。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0

  我是周口师范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为了了解和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未来的一些展望。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刘井村进行调查,入村后通过走访群众和向工作区的老同志咨询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现将对刘井村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1、刘井村简介

  刘井村位于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东北部,距镇中心三公里,是一个拥有3274人的大村。周项路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分为10个村民小组。20xx年初步建成以节约整合土地,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创造优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黄寨镇刘井和谐社区。作为省级示范村的黄寨镇刘井和谐社区整合黄楼等10个自然村,可入住4389人,共节约用地720亩。

  2、生产发展

  近几年来,刘井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小麦种植上,西瓜,黄豆,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10年本村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为72%,xx年为68%。本村实行黄豆、西瓜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高了产量。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6。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刘井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由于刘井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勾治国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周口市各县(市、区)。刘井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周项路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果园香连锁超市、平价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祥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3、精神文明建设

  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兴农民,使刘井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xx年国家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刘井村村民参合率每年都达到95%以上。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2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自20xx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刘井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8%以上。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现代化,教师的学历、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村委会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包括食品卫生、用电安全、防火防灾等。

  4、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发现,刘井村村委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刘井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10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xx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2.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80%。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农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刘井“和谐社区”,一说起自己的新房子,家住该社区的朱春花赞不绝口。她说,自家以前住的是四间老瓦房,家门口的小路整日泥泞不堪,晴天是土,雨天是泥,车辆进出都极其不方便,想做个小生意都困难。20xx年,听说村里要建设“和谐社区”,她就第一批申请了。如今,朱春花家的三层小楼只占三间房子的地皮,却有九间房子336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以前家里有四间老瓦房,孩子大了都不够住。现在虽然只用了三间房子的地方,可是我娶两个儿媳妇都够用了!”搬进了“和谐社区”后,交通也方便了很多,现在她家出门就是大路,再也不用为车子出不来进不去而发愁了。

  5、生活水平的改善

  刘井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xx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xx20元,10年则升高到1568元,xx年增至24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3/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电动车,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由于生产条件、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

  2、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虽然村里有小学,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导致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小学,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

  4、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5、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坚持种小麦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抓好粮食、果业、养殖业基地的集约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引导返乡创业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加大转移培训力度,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由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向高素质、高技能转变。一方面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另一方面,抓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鼓励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等,就地就近消化富余劳动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文化、卫生、教育事业

  进一步搞好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刘井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要合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充分受益。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

  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7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同时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范冬冬

  20xx年2月23日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1

  基本概貌。定黎村位于南宁市武鸣县甘圩镇西部,距甘圩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接壤,本村为岩石山村,石材丰富。自XX年贯穿村子而过的017号县道修缮后,到镇及县城的道路已扩建为5米宽的水泥路。本村XX年被自治区列为扶贫村。

  人口民俗情况。全村包括两个自然屯,即定黎屯和板蒙屯,分13个村民小组,共782户,总人口2797人(截止XX年3月)。本村无住茅草房、树皮房农户,90/%以上的农户均住上砖混结构的楼房或平房。全村有困难党员户4户、困难家庭学生15户、困难群众10人、五保户口10人。村民的居住较为集中,全村共有三姓:即姓陆、姓何、姓林,三姓村民均为壮族民族,共具壮族的风俗习惯,乡风民俗较好,村民热情好客,几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活动,使村民道德水平,精神文明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村村民和睦共处、团结共进。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面积4780亩,其中水田面积1600亩,旱地面积318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木薯、甘蔗、密本南瓜、指天椒、花生、香蕉等经济农作物,基本上达到多元化农业。其中密本南瓜是本村农产品特色产业,全村年种植面积达1800亩,年产量2160000公斤。

  畜牧生产情况。本村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全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每户养鸡数量在5000~8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不具发展壮大规模。

  水产养殖情况。全村有3个鱼塘,水产养殖90亩,品种主要以罗非鱼、草鱼等为主。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本村环村道路的硬化率达90%,屯道、巷道尚有3.5公里还未能硬化,争取以后逐年完善;全村水利渠道9.6公里,XX年以前均未进行硬化处理,年久失修,XX年在政府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后,通过全村两个自然屯的群众自筹部分和政府补贴部分的方式已对2.2公里的水利渠道进行硬化维修,目前尚有7.4公里还没有得到维修解决;人饮工程方面,XX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进行投入实施,已经解决了本村定黎屯的自来水环屯入户工程,但板蒙屯的人饮改造还未能得到解决。板蒙屯人饮工程始建于1994年,由于当时规划设计落后,水管管道多处经过牛栏、猪圈地面下,卫生得不到保证。加上经过近16年的运行,目前管道已多处老化锈蚀,到处爆裂渗漏,在管道经过牛栏、猪圈的地方,水管爆裂后易回吸脏水,从而导致用水不卫生、不安全;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每家每户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定黎村村委办公楼1栋二层楼,建筑面积180平方米,该办公楼于XX年建成使用,建楼资金由村民自筹,政府补贴的方式募集。楼房建成至今,墙体无大裂缝,房顶无漏水,安装了铝合金窗。上下共有8室,包括会议室、计生服务室、用水者协会、调解委员会、文化活动室等办公场所。村中心小学1所,教学楼1栋二层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全校教职工14名(含3名幼儿园教师),11个班;学生306名,教室和教师办公场所严重不足。我村文体活动场所较少,部分教师、群众建议修建一个戏台供学校、群众逢年过节开展文体活动所用。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2

  一、基本情景

  1、村情概况:汪家下村位于万年县石镇镇中洲村委会境内,距离镇政府1公里,与乐平县的乐港镇张家隔河相望,是继上汪、中汪两个自然村之后,省人大魏小琴副主任第三年挂点联系指导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点。该村现有38户,人口146人;耕地100亩,其中水田86亩;水面15亩;山林52亩。村民历来以水稻种植为主,产值低,收入少。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86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的水平。

  2、发展规划:依据《万年县石镇镇中洲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点工作三年发展规划》,该村拟建项目主要有:①利用村前小型水库资源,建好2个村民洗衣码头,并绿化水库四边环境,预计投资8万元;②利用村庄前两块空闲地块,建两个村民娱乐休闲场所,预计投资6万元;③改造户用厕所17座(已改21座)和建3口沼气池,预计投资1.3万元;④硬化村支道及浆砌排水沟500米,需投资7万元;⑤改水及安装太阳能38户,预计投资13元,由村民出资兴建;⑥搞好外墙装修和庭院绿化;⑦建好2个垃圾窖,并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预计1.2万元。以上预计各类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76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16万元;结对共建部门、企业扶持资金4万元;社会捐赠(能人捐助)7万元;村民自筹49万元。

  二、项目实施进展情景

  1、共清理村内垃圾36吨,淤泥60吨,拆除空心房3栋,拆旧建新6栋;

  2、已投入资金整治建设资金27万余元,硬化村主次干道及浆砌排水、排污沟共500米,已全面完工,累计投资8万元;实施改水改厕38户,完成计划100%,共计完成投资5万余元;完成外墙装修1.3万平方,完成率80%,投资10万元;安装太阳能15台,投入资金3万元;有线电视普及率100%,累计投入1万元;

  3、完成栽植村道绿化和庭院绿化苗木900余株,投入资金2万余元;

  4、累计投入资金4万余元,建立村内垃圾窖2个,垃圾分拣房1栋,容积4立米的'沤肥池1个;聘请保洁员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保洁员报酬每月400元,其工资主要来源按每户每年100元标准从各家各户提取;在终端处理上,每周一次联系镇城管中队,将村内垃圾拉运到镇焚烧中心进行焚烧处理;

  5、建成一栋三层占地面积600平米的文化宣传综合大楼;兴建了一个场地面积700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包含篮球场、乒乓球场、露天健身场所;

  6、建成可容纳80余人的党员电教室,配套添置了电视机、DVD等电教设备,定期组织村内党员干部和种养大户学习农业先进实用种养技术;

  7、紧抓撤渡改桥项目启动实施和全县打造雷竹生态村机遇,拟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400亩;利用村旁、荒山、荒基发展雷竹30亩;

  三、恳请省领导帮忙协调解决的问题

  1、中洲撤渡改桥于20xx年8月18日动工兴建,省、市、县三级项目资金及其配套共计1千余万元,实际主桥工程造价需要1800万元,缺口资金800万元,恳求省领导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部分资金。

  2、撤渡改桥建成后,整合汪家上、中、下三村土地资源,准备建一个4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缺乏技术和资金,请省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安排项目资金予以扶持。

  3、原老村庄尚有58户未搬出岛州,恳请省领导协调省移民办加以解决。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3

  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农经委、农经工作室会同研究室和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劳动局、畜牧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先后到长清、平阴、商河等5个县区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经过实地察看、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6个乡镇、14个村、30余户农户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景,认真听取意见;部分县(市)区人大根据市的统一安排,实行上下联动,在本区域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提出调查报告。4月中旬,常委会领导和部分驻会委员也专门到章丘市和济阳县进行了调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提议。现综合调研情景,提出如下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级都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环境氛围。市和县(市)区相继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研究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逐级明确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从各自职能出发,深入农村开展调研,针对群众所思所想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工作职责制,狠抓措施落实,积极支持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章丘市把推进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书记、市长亲自抓,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文件,按照“十化”阶段性目标,实施“五大建设”,建立完善领导、指导督察和包村工作等保障体系,并确定投资2亿元,选择10个示范村和100个建设村开展样板试点,经过典型引路,实现整体推进。目前看,各县(市)区都在集中力量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政策、研究规划、开展试点,各项建设正在有序展开,推进工作开局良好。

  2、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效种养业,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坚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实施“6521”工程,采取多措并举,促进了农民增收。历城区依托科技提高,主攻蔬菜、林果、花卉、奶牛“四大优势产业”,济阳县坚持以工促农,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加快食品、纺织、机械、电子、化工产业聚集,商河县立足实际,号召农民突出发展集约规模养殖业,今年一季度,这三个县区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5%、15.0%、15.3%。截止3月末,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5亿元,增长1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9亿元,增长25.6%,其中县区财政收入完成16.76亿元,增长34.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5元,增长14.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我市各级政府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略,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先后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异常是对“路水电医学”和社会保障等项目,实施倾斜政策,尽力保障资金支持,积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xx年市财政支农投入总额到达6.1亿元,全市村村通“路、水、客车、广播电视”率分别到达95.8%、62.6%、99.3%、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参合率到达86%,乡镇敬老院完成阶段建设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方面的投入5.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5.11%,其中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29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3.56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0.75亿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供给了有力保障。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精神礼貌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礼貌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料,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礼貌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礼貌创立活动,倡导健康礼貌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4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乡曾是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地方,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五一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20xx年5月1日。

  地点:河北省廊坊市固大厂县北坞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经济发展现状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牛羊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牛羊肉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三 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北坞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北坞村现有耕地2880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全村主要是以牛羊肉生产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

  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北坞村一、二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三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四村以林木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北坞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5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8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24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4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2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男性党员35人,女性党员5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四 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北坞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

  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2.33元和17.3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2%和23.4%;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牛羊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

  (三)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

  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五 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个人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5

  20xx年2月,我作为新农村指导员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来到ah镇xmt村委会,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经过一年来的深入调查和走访,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人心思上、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迫切心情,见证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并为之投工投劳的热闹场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了xmt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一、xmt村的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xmt村位于云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祥临二级路由此穿村通过,全村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东北与cpl村相接,西与nh村毗邻,南与hmt村接壤,境内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1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属山区、半山区农村。全村辖8个自然村,531户2131人,村民以粮食、核桃、茶叶、畜牧业、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20xx年有耕地面积15042亩,森林7868亩;水泥硬板路3条4.5千米;有学校一所,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室1个,兽医点1个,沼气305口。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5元。

  (一)抓产业建设,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加

  根据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工作思路要求,该村近年来按照“产业强村、林畜富民、统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生态、交通、水利四个重点,实施“林-草-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循环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林间、树下、地块周围种植饲草或薯类、豆类作物,发展提升畜牧产业;加大沼气推广建设力度,畜粪入池、沼液作肥,建立起循环利用、循环发展的产业链,着力打造 “林草畜沼”冷凉山区循环经济圈。一是生态化、规模化发展林产业。从当地气候资源出发,村“两委”把核桃和茶叶作为xmt村重点林产业来抓,实施林业发展生态化、经济化、规模化。对泡核桃、茶叶种植地块进行了科学规划,严格按照“五个一”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种植。截止目前,全村共发展泡核桃10060亩(其中今年秋值泡核桃420亩),挂果6000亩,产值达60万元以上,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7%,种植茶叶5000亩,可采摘面积4500亩,年产值达13万元左右,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二是规范化、配套化发展饲草。在挂钩帮扶单位及县农业局的扶持指导下,xmt村饲草种植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采取“林草间作”和“林、食、饲间作”两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合理化、规范化种值,目前,已栽种饲草(芭蕉芋、黄薯、脱毒甘薯、狗尾巴草等)1700亩,饲草基地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全村饮料草紧缺的难题,为全村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保障。三是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畜牧业养殖业。畜牧养殖业是xmt村的传统优势产业,群众对畜牧养殖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村“两委”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挂钩单位和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建设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大户、培育一批养殖大户、带动较小养殖户,走“饲草+畜牧”的发展模式,以组建养殖协会和养殖协会合作社,进行科学化、规模化养殖。目前,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户4600平方米,共培养养殖大户7户,户均存栏60头以上。养殖小区的建成,起到示范带动促增收,人畜分离洁村容,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成效。四是产业化、普及化发展沼气。xmt村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人的居住质量为目标,畜粪入池、沼液作肥,产业化发展沼气,大干沼气建设。目前,xmt村共建成沼气300余口。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在上级的帮助支持下,村委会办公楼已于20xx年11月建成,具备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计策宣传室、党员电教室等功能。20xx年,xmt村被列为“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获得项目资金30万元,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共实施完成7个,包括人畜饮水工程;文体活动场地建设;道路硬化建设;特色民居房改造;畜厩改造;公共厕所建设;农村适用技能培训等。20xx年,在党委政府和各单位的关心帮助下,共实施人畜饮水工程3个,铺设管道30余千米,建设蓄水池9个,有效解决了3个自然村170余户的人畜饮水困难。并积极争取资金、组织村民对村学校的球场进行硬化处理,使得学校200余学生有了正规的球场进行教学。再次就是抓住新家园建设的机遇,进行危旧房的改造,其中,新建20余户,改建50余户,该项工作还在进行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大增强了xmt村民的“自信心”,相当于一针“强心剂”,激起了村民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已带动群众投工投劳自已搞建设。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群众共投工2980余个、按50元/每人计,折折资为149000元;投沙子2675立方,折资168500元;投石头1820立方,折资129000元。群众投工投劳、集沙集石折资共计446500元。

  (三)抓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得到增强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几年来,xmt村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切实抓好自身建设,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一是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由镇党委书记挂钩联系党政机关党支部,党政机关党支部挂钩帮扶xmt村党支部,建立机关党员+农村党员+农户的帮带体系,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党支部为主线,党员为主体,群众为基础的“金字塔”帮带结构;二是组建产业协会。按照生产协作、销售联合、自愿互利的要求,组建了核桃、种养殖和沼气等3个产业协会,把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协调组织起来,改变“单户作战、势单力孤”的状况,充分发挥下联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用;三是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了8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全村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四是成立互助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了8个互助组,解决了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技术信息、发展资金等问题,有效的加快了产业建设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xmt村借实施“三村”工程的契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实施好道路的硬板化建设工作,目前,下忙兔、上忙兔、两个组已实现村组道路、入户道路硬板化,环村委会的水泥硬板路网已基本建成。但通村公路路面狭窄、路况差,水泥路面还没有覆盖全部村民小组,部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全村村组公路较前几年有很大改观,但部分村组道路由于缺乏资金、管护不当等原因,已很难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等仍然影响着这些村组的农民生产生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由于资金问题,还有一些水利设施无法完全整修。全村还有部分村、组的人畜饮水存在极大困难。

  (二)农村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

  随着“林—草—畜—沼”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xmt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型,以核桃、茶叶种植、畜牧养殖等为主的优势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且发展势头强劲。但就全村而言,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亟待完善。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三)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生活质量亟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主体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新农村有形建设,首先要转变长期以来农民思想观念中的成规陋习,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xmt新农村有形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生活有了改善,但生活质量未见提高。如有的村组远看一栋栋“现代农舍”拔地而起,走进村却见鸡飞狗叫,粪便满地;部分村组存在着农民房子很漂亮,但农民仍是过着“农村人的日子”,村庄屋里脏乱差,让人看不入眼。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不等于新农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民要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村容整洁的标准,就要处理好村容整洁和庭院经济的矛盾,转变 “几辈子就这样过惯了”的旧观念,树立村容整洁、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来构筑富民平台。即:巩固粮食基础,主攻核桃和茶叶产业,大力发畜牧养殖产业,强化生态建设,逐步形成农产品的`出产、加工和劳务输出并举的格局,把xmt村建成天蓝、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调研情况,我对新农村建设有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镇、农村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资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抓好统筹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镇季农村社保制度的统筹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