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2-23 07:13:05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营企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1

  近日,顺德区人力资源协会公布了《XX-XX年顺德区民营企业岗位薪酬调查报告》。报告调查的范围涉及顺德区内的13个行业主要职位,报告分析显示:顺德的电商客服、网络推广、电商美工等电子商务类的岗位薪酬增幅明显,增长率居调查行业的首位,达7%以上。

  调查概况

  十镇街的13个行业有了首份薪酬调查报告

  据顺德区人力资源协会介绍,这次是首次对顺德范围内XX年度-XX年度的13个行业主要职位的薪酬调查,调查范围覆盖顺德十个镇街的企业,调查时间为期半年。这13个行业包括:互联网商业服务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行业、电子技术家电电器行业、五金机械设备机电行业、化工塑料行业、服装纺织皮革行业、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行业、家具行业、印刷包装造纸行业、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设计行业、教育培训咨询行业、金融投资证券行业、贸易零售商业行业、餐饮酒店行业。

  顺德城市网记者了解到,调查的对象分为企业和求职者。其中,企业方面的调查主要是通过线上、线下、电话访谈和面谈等形式发放薪酬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超过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6份。另外,调查还抽取XX年12月至XX的2月期间,企业在顺德人才网发布的职位薪酬数据。

  而求职者方面主要是抽取在XX年12月至XX的2月期间于顺德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收取的简历的`有效薪酬数据,共6363份;同时抽取XX年12月至XX的2月,在顺德人才网的有效简历上的薪酬数据,共19557份。

  制造型企业技能岗位平均薪酬对比

  报告分析

  分析一:顺德XX年涨薪放缓,工资平均增幅3.5%

  记者了解到,参加本次调查的企业,98%是顺德民营企业。但顺德区人力资源协会表示,由于本次薪酬报告的数据来源特殊性,并不代表全顺德地区的薪酬数据,仅供企业参考。

  据悉,本次薪酬调查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3个行业通用的岗位的薪酬调查数据,平行对比这些通用职位在各行业的薪酬数值。第二部分是13个行业各自特有的岗位薪酬调查结果。而调查报告中的薪酬组成主要是:月薪酬=月基本工资+月津补贴(含加班费)+月奖金(含年度奖金)+社保企业部分。

  在梳理相关的调查信息后,该协会形成了《XX-XX年顺德区民营企业岗位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指,XX年,顺德区平均薪酬涨薪明显放缓,工资平均增幅3.5%。

  分析二:化工塑料、服装皮革行业平均工资增长较慢

  记者查阅报告发现,化工塑料、服装皮革、家具、印刷包装造纸、贸易零售等行业,其XX年的平均工资增长速度减慢。其中,化工塑料以及服装皮革两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仅为3.4%和3.2%。

  以上行业大部分是顺德的传统行业,对此,报告分析表明:近年来,顺德区电子技术家电电器行业、五金机械设备机电行业及化工塑料等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均进入了一个内部调整周期,且连续多年的用工等方面成本不断上升,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基于当前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整体工资增幅放缓也在情理之中。

  报告还显示,顺德以制造业为主,每年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虽然XX年传统行业薪酬增幅放缓,但顺德地区技术工作待遇依然普遍较高,平均工资达到3400元以上。其中,五金机械行业的技工待遇居13行业之首,达3600元以上。报告指,顺德的薪酬待遇在珠三角地区依然较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报告分析:生产类岗位(普工)待遇的行业差别并不大,在100-500元范围内浮动。据悉,现在顺德的企业生产工平均工资可达3300元左右,而珠三角地区的薪酬待遇跟国内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减少,顺德企业招收外地工人的难度只增不减。

  分析三:服务行业工资增速快,电商增速7%排在首位

  但并非是所有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长都放缓,报告显示,XX年至XX年间,顺德的教育培训咨询行业、金融投资证券行业、餐饮酒店行业等服务类行业的工资增涨速度较快,工资增幅均在6.0%以上,高于工资平均增幅3.5%,分别是5%,6.4%及6.7%。

  哪类岗位在XX年增幅最大?报告指,电商客服,网络推广,电商美工等电子商务类的岗位薪酬增幅居首位,达7%以上。报告称,近年来,顺德电子商务行业交易额增长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并将维持一个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逐渐走向稳健和成熟。

  报告指,电商行业岗位薪酬增幅较快的原因是基于近年来电商行业交易额增长快,为企业带来较大利润,企业能拥有更多的资本招聘员工,提高员工待遇。

  另一方面,随着电商行业所需的人才量不断增大,行内人才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更好地发展企业,电商企业亦需要不断提高岗位的薪酬福利,以能吸引到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因此,电商领域的岗位在近年出现持续高涨,在总体薪酬待遇幅明显放缓的大环境下,甚有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之势。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2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 中国 经济 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推动这一高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 企业 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份额不断增加。近5年来,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 工业 增加值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22.8%和16.5%,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2%的水平。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迅猛,20xx年民营企业500强的最低门槛为营业收入2.97亿元,20xx年提升至4亿元,20xx年更增至6.08亿元,年均增长52%。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xx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民营经济的快速 发展 对近两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9.5%的高速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以及经济增长对投资、出口的过分依赖,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突出,中外贸易磨擦不断加剧。为此,今年以来中央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和政策影响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如何,对国家宏观政策和改革发展战略有何意见和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上述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 参考 依据,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xx年8月至10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了“20xx·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止到9月20日共回收问卷1256份,其中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回收率为24.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 交通 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5%、3.2%、1.7%、12.9%、3.1%、1.1%、2.2%。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0.2%和14.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47.2%和46%。

  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96.3%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45-54岁比重占四成,44岁及以下占1/3,55岁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超过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3;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接近一半,为经济类的接近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5%,其他职务的占5.5%。

  一、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1、总体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未来走势谨慎乐观。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4.7%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3%认为“一般”,12.3%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2.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xx年的水平高3个百分点,表明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趋好。

  与去年类似,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况呈现明显的差异,且今年的差异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

  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7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2和26个百分点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企业在发展上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多3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多25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差异明显,与20xx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近年来的能源紧张造成的油、煤涨价使采掘业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住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出口的增长给服装、 电子 等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采掘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服装、化工、有色、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相反,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差于20xx年,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只多8.1个百分点,比20xx年的结果少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也由20xx年的44个百分点降为目前的28个百分点。

  2、产销形势较好,但产品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同,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超过四成的经营者认为价格下跌,比价格上升的比重高20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的需求并不太乐观。

  分行业看,反映今年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主要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制造业销售价格则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受能源涨价等因素影响,超过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成本上升,比认为成本下降的多71个百分点。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挤压下,民营企业今年的盈利情况受到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情况“好”(包括“非常好”、“比较好”、“有些好”),比认为“差”(包括“非常差”、“比较差”、“有些差”)的多4.4个百分点,比去年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认为“非常好”、“比较好”的比去年减少7.8个百分点。

  3、预期比较乐观,未来投资信心依然较强。

  尽管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营企业经营者仍对未来表现出乐观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35.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7.0%认为“不变”,7.6%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7.8个百分点,与去年大体相当,比国有企业高13个百分点。

  从从业人数的安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41.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计划在近期“增加”企业的从业人员,46.3%计划“不变”,19.6%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计划“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而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情况看,计划“增加”的与计划“减少”的均为22%左右,也就是说不能净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13%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4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1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显得比东部地区高,表示未来投资额会“增长”的比表示会“减少”的分别多54、50和45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为首选的地区,选择比重为38.8%;其次为西部地区,选择比重为29.1%;其他地区按投资意向的选择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区(19.8%)、“环渤海”地区(17.2%)、“珠三角”地区(16.3%)和东北老工业基地(13.2%)。其中,近半数(47.2%)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选择其他地区的比重差异不大;中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主要选择中部地区(32.8%)、西部地区(27%)和“长三角”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则非常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选择比重接近七成,选择其他地区比重较大的是“长三角”地区(21.2%)。

  二、产品出口情况

  1、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上升。

  自20xx年中国正式加入W 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两年(20xx、20xx)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分别高达37.1%和35.7%,今年1~8月为23.5%,其中出口仍达到32.2%的高增长。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47%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超过三成;与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营企业产品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1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出口状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55%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有产品出口的民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0%和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中的42%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2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占27%,与出口“减少”的比重相同,中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24%,反而比出口“减少”的少4个百分点。

  2、中外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的民营企业有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中外贸易摩擦对民营企业的出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欧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企业产品出口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分别为3.5%和11.9%,认为“略有影响”的为35.4%。

  分行业看,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企业的比重较高的主要包括化纤(50%)、纺织(42.5%)、服装(26.7%)、橡胶(25%)、钢铁(20%)等行业。贸易摩擦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讯产品的出口厂家影响不太明显,7成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

  三、 发展 中的问题与障碍

  中国 经济 的快速增长和转型从两方面促进了民营 企业 的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目前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期,传统体制的束缚尚未得到彻底清除,民营企业发展基础的薄弱也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困难、问题和障碍。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是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障碍。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调查结果显示,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区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八成。

  除了融资难外,民营企业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发展水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66.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短缺”,55.6%选择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52.2%选择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选择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见表10)。

  2、民营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需加强改善的力度。

  关于外部信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9.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3.4%认为“未变”,17.4%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1.7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8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7.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0.6%认为“未变”,22.2%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目前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如何保护好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民营企业对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真正实现公平国民待遇的期望越来越高。关于公平国民待遇,调查结果显示,2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63.7%认为“未变”,14.6%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7.1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市场准入限制,调查结果显示,3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7.5%认为“未变”,8%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6.5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抱有更大的期望。

  3、资源瓶颈制约尤其是能源紧张状况依然比较严重,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显著。始于20xx年的宏观调控旨在控制经济呈现的过热的趋势,并力图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缓解资源压力。从一年多以前钢材市场及“煤、电、油、运”普遍紧张的情况看,目前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49.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钢材市场的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6%认为“变化不大”,仅5.6%认为“更加严重”;29.1%认为目前电力紧张状况“趋于缓和”,44.1%认为“变化不大”,25.4%认为“更加严重”;12.2%认为目前煤炭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5.6%认为“变化不大”,39.5%认为“更加严重”;4.1%认为目前成品油紧张状况“趋于缓和”,22.4%认为“变化不大”,69%认为“更加严重”;12.5%认为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趋于缓和”,53.5%认为“变化不大”,17.4%认为“更加严重”。

  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过宏观调控,钢材市场紧张状况明显趋于缓和,电力有趋于缓和的迹象,铁路运输与去年情况相比变化不大,而能源紧张尤其是成品油紧张状况有增无减

  民营企业在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资源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与20xx年相比,34.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10个百分点;36.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20个百分点;19.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用水投入“增加”,与认为“减少”的大体相等。以上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意见建议

  1、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或略显偏紧。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明显得到缓解,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与此同时,由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连续放慢,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做适当调整以防出现可能的通货紧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调查从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36.9%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偏紧”,39%认为“合适”,24.1%认为“偏松”,认为“偏紧”的比认为“偏松”的多12.8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紧,希望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预期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不断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效最明显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45.6%认为“非常有效”,43.5%认为“比较有效”)和“限制新房转手交易”(42.9%认为“非常有效”,41.9%认为“比较有效”);其次是箍征房地产税(24.1%、55.4%)和“增加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提高房贷利率”(12.3%、57.6%)和“增加土地供应”(21.9%、44.7%)。

  尽管房地产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民营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49.2%预期20xx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37.5%预期“持平”,13.4%预期“下降”,预期“上升”的比预期“下降”的多3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经营者预期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的比重分别为57.4%和54.2%,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45.7%。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本次调查还了解了民营企业经营者“所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住房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八成民营企业经营者反映其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购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处于“闲置”状态。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比较旺盛的现实需求,买房投资或投机的比重并不高。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

  3、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对政府转变职能期望较高,希望 金融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各项改革逐步进入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请民营企业经营者对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些改革取得成效的比重大多明显高于认为“尚未见效”的,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改革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对于各项改革,按民营企业经营者评价高低(“效果很好”+“效果较好”的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产权制度改革(34.6%)、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4.1%)、政府职能转变(31.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31%)、土地制度改革(23.3%)、投资体制改革(21.3%)、财税体制改革(16.9%)、金融体制改革(15.9%)和垄断性行业改革(10.1%)。

  当问及当前最紧迫的改革是什么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政府职能转变,选择比重为65.3%,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寄予很大期望。另外,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他几项紧迫的改革依次是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以上选择比重均超过三成,分别为39.9%、37.6%、34.1%、33.3%和31.5%。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明显上升,应引起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3

  近年来,上海民营企业以其特有的活力,在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间隙中顽强成长,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规模扩大、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竞争能力逐步增强的特点。成为了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为了扩大就业机会、活跃市场,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年上海市工商联进行的这次调查研究,以年营业收入1.2亿为起点,从上规模企业的角度分析成长中的上海民营经济,发现其中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的先进群体,透视其发展壮大的原因,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调研报告定位于数据分析,数据面广,内容丰富,可为政府机构和各类研究机构提供数据参考。另外,由于本次调查以企业自愿参加为原则,非全覆盖调查,调查结果尚不能全面反映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二、经营情况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仅上海工商联会员企业主动申报的就达430家,近五年来数量连续增长,反映出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步伐继续加快。

  20××—20××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9.4%和20.1%。20××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6655.8亿元,同比增长6.9%;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5232.5亿元,同比增长17.8%。入围企业中大企业数量比上年显著增加,20××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的有179户,比上年增加32户;10亿元以上的有100户,比上年增加13户。

  20××—20××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9%和13.7%。20××年度入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55.1亿元,同比增长4.9%;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5407.3亿元,同比增长6.8%。

  20××—20××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8.3%和13.3%。20××年度入围企业实现净利润346.2亿元,同比增长4.2%;前百家企业278.6亿元,同比增长4.9%。

  20××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总额2618.7亿元,同比增长13.9%,前百家企业净资产2201.9亿元,同比增长23.5%。20××年度入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3.3%,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负债水平处于合理范畴,资产风险继续在控制之中。

  三、社会贡献

  本市民营企业社会贡献显著。20××年度入围企业从业人员总计46万人,平均每户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070人,前百家企业从业人数总计29.3万人,20××年度从业人数超过1千人的84户,超过万人的6户。20××年度入围企业纳税额总计306.5亿元,同比增长23.8%,前百家企业总计252.5亿元,同比增长26.0%,户均纳税7127.9万元,同比增长15.2%,87户企业年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20××年度入围企业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142家,比去年增加21户,出口额总计35.6亿美元,同比负增长5.5%,户均年出口额2507万美元。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国内经济趋缓的情况下,这样的社会贡献是来之不易的。

  四、行业及地区分布

  本市民营企业分布行业广泛。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0.4%、70.4%和29.1%。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和比例有所上升,与上年相比,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从总体看,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及线缆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出现频率较高,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0.9%;资产总额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60.7%;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2.9%。在这些行业,民营企业已居主导地位,上规模民营企业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在某些垄断行业,如公用事业,烟草制品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偏少甚至处于空白。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区县分布正朝合理的方向转变:市区企业户数仅有二成多,而主要经济指标则市区普遍优于郊区,如资产总额市区大于郊区671.5多亿,纳税总额市区超过郊区11.1亿,利润总额市区多于郊区10.7亿,户均指标市区上规模民营企业更是遥遥领先。这符合上海正向国际大都市演变的产业发展要求,符合城郊产业分工关系,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体现与苏浙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错位竞争和差别优势。

  五、投资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情。入围企业明确投资额的共有278户,投资额总计298.8亿元,户均投资1.07亿元。52.6%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向关联行业发展;31.2%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适度多元化投资。此外有11.6%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1.6%的企业选择由多元化回归主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大都是本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加强,多集中在传统产业,也有向环保节能、新材料、海洋工程、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投资地域较为平均,不再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海外,且各区域投资比例均有所提高,说明本市民营企业发展视野更为广阔,对国外国内市场开拓更为积极。

  本市民营企业在投资方式方面更侧重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竞争能力,主要依靠内涵式、集约式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分别有44.2%和39.1%企业采取这两种方式。同时,采用新建企业、采用兼并、参股和设立基金等投资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民营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资金来源方面,对外投资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64.2%的企业选择自有资金;30.7%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9.5%的企业选择股权投资;4.9%的企业选择政府资助;4.4%的企业选择资本市场融资;1.9%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

  随着民间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审批权限的进一步下放,本市民营企业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基本都有所涉猎,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商业物流业和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进入最多的领域,且比重普遍提高。调研显示,17.4%的企业投资了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15.3%的企业投资了商业及物流业;10.5%的企业投资了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六、管理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已进一步靠拢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和合理。86%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事项,半数以上企业由家族外控股。控股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外资企业和改制企业也占一定比例。45.1%的企业由民营企业法人控股,39.1%的企业由自然人控股。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各种认证和通过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91.8%的企业参与ISO9000系列认证,43.0%的企业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7.4%的企业参与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7.9%的企业参与3C认证。信息化建设方面,59.8%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ERP),45.3%的企业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HRM),36.3%的企业实施了客户关系管理(CRM);29.5%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SCM),16.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管理解决方案(SAP)。

  数据显示,入围企业员工学历分布不平衡。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超过50%的.有75户,占比17.4%;企业管理人员比例超过50%的有33户,占比7.7%。与此对应,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低于10%的有120户,占比27.9%;企业管理人员比例低于10%的有78户,占比18.1%。

  数据显示,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八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党委和工会,88.9%的企业员工参加养老保险比例在80%以上,89.3%的企业员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75.5%的企业员工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91.1%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80%以上,87.3%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100%。

  七、创新情况

  近年来,本市民营企业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对自主研发能力日趋重视。73.3%的企业通过自主开发与研制取得关键技术,35.3%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关键技术。64.7%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省政府科技奖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2个,省市级实验室85个。

  本市民营企业重视加强研发力量,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企业力度加强。调研显示,研发人员10%以上的企业占比42.8%,比上年多10个百分点;研发人员20%以上的企业占比23.0%,比上年多5.7个百分点;9家企业研发人员在50%以上。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33.9%的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总额67926万元,户均支持额465.2万元。10家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在千万以上,最高的达24562万元。

  专利数量是反映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民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和专利保护意识的增强,民营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明显增加,但发明专利比重偏小。户均拥有5.5件发明专利、13.8件实用新型、10.8件外观设计,此外,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较为重视外国知识产权的申请,共拥有51件外国发明专利,拥有39件外观设计。

  本市上规模企业商标经营意识较强,重视培育完全自有的商标。自有50.4%的企业商标收入比例超过80%;39.3%的企业自有商标收入比例100%。入围企业共持有国内商标数量8770个,国外商标数量1422个,其中,马德里商标数量571个。

  这些表明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本市经济中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对提高本市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但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1、龙头企业不多,企业之间业绩相差巨大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虽然在经济指标上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但企业之间经营业绩差距鸿沟依然明显,极少数大企业的经营绩效遥遥领先。20××年营业收入前五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入围企业28.5%。前五位企业实现净利润占入围企业的28.4%。同时,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基本稳定,近几年很少有新企业进入营业收入前十位,在全联民营企业500强排序中,本市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逐年减少,从五年前的近30家可以入围到今年只有16家入围,降幅明显,另外,位次也逐年降低,如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名的常客在最近两年已经很难进入前二十位。

  2、税收负担重,净利润下滑

  根据20××年调研数据,影响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社会因素中,近六成企业表示,税收过重是主因;在企业对转型发展的期待中,减税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期待之一。20××年入围企业税收增长23.8%,前百家企业税收增长26.0%,20××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税收增长22.4%。可以比较的是,20××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净利润负增长10.6%,入围企业虽然净利润没有负增长,但增幅大幅放缓。

  3、经营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获利能力大幅下降

  调研显示,20××年,经营成本压力加大,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市场因素,分别由87.9%,62.6%,49.3%的企业选择上述项目。除经营成本外,20××年企业资本获利能力大幅下降,亏损企业明显增多。20××年度入围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144.7万元,同比负增长3.1%,20××年度入围企业人均净利润7.5万元,同比负增长3.8%,人均销售收入和人均净利润均低于全联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其中人均销售收入近五年首次没有领先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3.2%,连续两年下降。20××年度入围企业营业收入负增长企业150家,较上年增加85.2%,入围企业已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大幅负增长,25家企业亏损。亏损和负增长行业范围广,其中金属制品业、化工产业、建筑业、批发业等企业居多。

  4、集中在传统产业,“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比重偏低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本市民营企业基本都有所涉猎,且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比重普遍不高,没有一个行业超过20%,由于政府各部门相关的配套措施滞后、垄断行业的门槛较高、垄断行业的企业对于新进入者有较大的抵触等问题,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速度和规模都比较滞后,相关政策落实工作亟待加强。

  九、发展建议

  本市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伴随上海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优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针对调研中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机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以建设上海自贸区为标志的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政策,将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更大便利;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加国民待遇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从行政审批转为备案登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都将获得更大经营自;自贸区扩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和专业服务等六个领域开放,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商机。

  上海自贸区将着重突出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综合监管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而这些都需要各部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相关风险控制细则的出台。由于细则没出台,民营企业对自贸区的发展机遇以及自贸区能否形成持续稳定的政策体系、公平的政策执行和监督环境还存在疑惑,上海市工商联应积极发挥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桥梁纽带和主渠道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建言献策,使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反映民营企业的诉求。同时,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力争成立自贸区商会,通过组织平台更好的服务民营企业参与自贸区建设。

  2、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干预;

  二是充分利用上海民营经济联系制度优势,形成系统性、经常性的集中反映和解决民营经济情况和问题的机制,放大破解难题的效应。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贯彻、落实工作;

  三是扩大和落实民营投资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拓宽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建立和健全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在社会保障、人才引进、信贷支持、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

  3、创新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更需要企业自身适应市场变化,主动调整结构,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面对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民营企业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走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专业化战略和品牌发展的道路,提高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层次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由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转变的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4

  一、开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方案〞,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奉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开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

  二是局部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

  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效劳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开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开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开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效劳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

  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开展。出台意见方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

  三是强化为企效劳。通过一站式审批效劳、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效劳“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效劳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效劳,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开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开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缺乏。一是气氛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局部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开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本钱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开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时机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效劳企业开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效劳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开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效劳,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开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监督检查全区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重点,以查无照、促规范、保安全为主要内容,真抓实干,摸清底数,区别情况,集中处理。力争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使全区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进一步改善,确保奥运会期间规范、有序、安全运行,为全区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整治的内容

  (一)检查的重点

  1、检查化工企业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有无超范围经营。

  2、检查化工企业是否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和兴奋剂或兴奋剂原料。

  3、检查已被市局、分局吊销营业执照的化工企业,是否仍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处理方式

  1、对取得合法营业执照的,重点是加强日常巡查,进一步规范其经营行为,确保合法、安全经营;对于无营业执照的,要限期办理营业执照,逾期不办的依法取缔。

  2、对市局安排检查的化工企业,要与当地药监机构一起逐户填写《化工类企业蛋白同化制剂、肤类激素生产经营现场检查报告》(表样附后);工商部门自己检查的化工企业,填写《化工类企业兴奋剂专项治理现场检查报告》(表样附后)。其他与兴奋剂无关的化工企业,填写《化工企业信息登记表》(表样附后)。

  3、对于超范围经营的,督促其限期办理相关前置审批手续,待取得相关手续后进行变更登记;逾期不能办理的,引导其变更经营范围。

  三、活动开展的.时间、方式

  (一)时间:20xx年7月9日至8月7日。

  (二)实施步骤:

  “执法月”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摸底阶段(7月9日至7月10日)。由各工商所对辖区内的化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辖区内化工企业的具体数量。

  2、集中查处阶段(7月11日至7月31日)。各工商所根据摸底情况,对化工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分片负责,责任到人。

  3、总结提高阶段(8月1日至8月7日)。根据集中查处情况,对照摸底情况,分析个别化工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清责任,研究处理意见和措施。对超出工商职责范围的,各工商所及时上报,由分局书面告知相关部门。

  活动结束后,各工商所于8月10日前向分局写出活动总结。

  四、“执法月”活动的调度、通报、考核及要求

  (一)调度、通报

  “执法月”活动开展期间,实行“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制度。活动开展期间,各工商所每周周五下午下班前,上报本周工作进展情况(统计表表样附后)。分局统计后在工作平台上进行通报。

  (二)检查考核

  此项工作的检查考核采取企业注册局统一组织、各工商所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一周一次。各工商所检查情况要于每周五下午下班前书面报送企业注册局。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对化工企业集中整治,是举办前开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集中执法行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的大事。因此,各工商所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所长为组长的化工企业集中整治“执法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精心部署,统筹安排,注意方法,做过细的工作,确保“执法月”活动积极稳妥、取得成效。

  2、领会精神,抓好落实。在开展化工企业集中整治活动中,各工商所要分片负责,责任到人,认真核对辖区内的每一家化工企业,并保证逐户检查,认真登记。没有发现问题的,做好巡查记录,留下监管痕迹;存在问题的,及时报告,妥善处置,不留后患。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6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xx”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 篇7

  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正在迈向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的需要。为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对迁西县的几家民营铁矿,了解企业基本性质,生产流程以及会计机构,着重考察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并就其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思路。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弊端

  (一)基本情况

  1.人员

  ①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②辅助核算部门没有独立核算;

  ③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

  ④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区分。

  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不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2. 核算方法不够科学,亟待改进

  3. 会计制度不够健全

  4. 设备不够先进

  (二)存在弊端

  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比较的突出这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得益公司有效的成本管理。在日异变化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这样的成本管理也有自身不足之处,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市场观念淡薄,企业管理者追求短期效益

  市场法则,机会稍纵即逝。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公司,生存依赖甲方市场,夹缝中求生存,必须强化市场竞争观念,提高应变能力,快速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受任期政绩约束,企业管理者在成本费用划分,计提折旧、大修及存货盘盈、盘亏及坏账方面,可能存在人为调整现象,给后期成本管理带来隐患。

  2.技术水平制约成本持续降低

  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使其下降。但这种降低绝不是长久的,降到一定程度,它就必须依靠技术革新、科技手段来保持持续降低,但是技术改造往往会减少企业当期利润,短期内不能体现收益。

  3.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管理人员老化,综合性人才缺乏。懂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技术,人才成为制约成本管理的“瓶颈”。

  4.信息资料不全

  大多企业成本管理尚依赖于成本会计系统,由于未深入经营过程,所以提供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等等非财务信息成本。

  二、弊端产生的原因

  1.成本费用管理过死过严

  由于公司是一家准贸易公司,出差比较的多,差旅费及出差管理上采用的是定额管理。按以往的出差地多在建瓯及福建省内,定额的标准制定按的是建瓯及福建省的特

  点制定的,当公司的业务发展到全国后,原来的定额就不符合也不适应企业经营全国化不同城市的发展需要。比如,公司制定的标准是每日在出差地包住包市内的车费为70元/天,这样的标准在建瓯及福建省是比较的可行的,但在上海及深圳特区就不够用了。在大城市中城市的面积比较大。单市内交通费就不足。就会出现出差人员出了差反而累了个半死,办了事反而自己要贴钱的事。出差人员也就不太愿意出差。

  2.成本管理目的过短

  在用人成本上,公司本着降低成本原则,而不是差别原则。在用人上比较的注重自己人、低年龄学校的毕业生、高年龄的老职员,用人成本低。这样的人事策略出现的问题是,短期的工资成本降下来,可是为此出现了的其他问题多了出来。特别一提的是,由于新的职员在企业所得税汇算上出现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而被地税局查补的1.5万元的涉税损失。另外由于公司采用了这一人事成本管理目标也使125人的企业职工的高学历有职称的优秀人员从20xx年的37人下降到目前的25人。而人事主管了憾叹,如今在建瓯要招到有经验高学历的好职员比较的难。他们一般都到发达地区去打工了。

  3.经营者的成本观念落后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建瓯民营企业发展比其沿海的其它城市晚,基本上都是由本地的小手工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的领导人中基本上没有很多的高素质教育,而且他们成功的物质基础也都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漫长的劳动积累起来的,根本没有什么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学习。很多的思想理念沉旧、保守传统,有很强的家族气息。比如在公司的会计核算中采用的是电算化,在初始化时就采用了移动平均法计算已销售商品成本,这也是由于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成本结转方法要相对固定。在建州就出现了这样的事,经营主管采用的是传统的分批法计算利润,一批进来一批买出,赚的钱也就是这些。但实际上这样的计算结果每个月和财务报出的不一样,认为会计有错,不会做账要求马上改,可是这样的核算制度已报给税务机关,电算化软件也已初始化了不能改。弄得会计一脸灰灰的。

  4.成本费用管理比较的注重局部自身利益

  由于受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眼前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以外的相关的利益主体考虑不多,忽视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的存在和影响。在汽车销售公司中比较的明显的是:客户在做出购买汽车时比较多的是注重除价格以外的其他服务比如,维修、售后三包,配件更新、保险等一系列的考虑。要认汽车销售后还要建立各种的服务体系。成本与收入就不是很成比。有可能汽车销售就是不赚钱,但其他体系则赚钱。

  三、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理念,加强对人的管理

  首要工作在于加强对广大职工成本意识的宣传,把成本动因控制意识灌输给每个员工,另外,成本管理强调整体与全局,应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不仅包括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存货成本、供应成本、销售成本,还应包括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质量损失成本等,经营决策管理成本,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等。

  通过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尤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有关成本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强调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生产与管理相并重原则,力争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按照价值链分析法,对企业各工种、工序、业务流程逐一进行剖析,对不必要的用工、层次、环节进行改进或否决,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通过规范流程,达到人员合理配置,既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可以保证信息通畅、有效。

  (二)采用先进设备仪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计算机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极大提高了管理进程。

  (三)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内控制度

  为保证为成本管理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有效、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另外,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是必须的,以便及时了解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以及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能及时作出预报,使企业决策者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

  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本管理改革始终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话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有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持久优势。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成本管理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手段的创新成为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只有把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单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核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和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营企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总结01-23

担保调查报告04-26

暑假调查报告04-24

尽职调查报告02-18

就业调查报告02-18

酒店调查报告02-15

师范调查报告02-16

牛奶的调查报告03-22

个人调查报告03-20

技术调查报告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