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

时间:2020-10-17 08:00: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林徽因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徽因传》读后感1

  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就是林徽因。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传》读后感2

  林徽因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女人,她是那样的有灵气,感情丰富多彩。纵观梁思成一生的成就,都与林徽因是分不开的,从一开始选择专业到后来各国游历,对古建筑的测绘,成立建筑系……直至后来的国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林徽因都有很大的功绩!

  林徽因既是理性的,从她选择梁思成到后来建筑学的成就方面看到。也是感性的,比如她的诗,她的“太太客厅”,她的灵气与悟性……两种有冲突的性情在她身上表现的是那样突出!

  她一生的经历是那样的丰富,知识是那样的渊博,才气是那样的突兀!

  觉得她不属于家庭,但她有了家庭,她对梁思成有依赖,有引领,有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也是梁思成事业的大后方……但她却和徐志摩有那样深刻的友谊或许也是一种说不清的暧昧,还有金岳霖

  她的一生那样的短暂,但是却是影响着那样多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那么高的成就,还有那么多的朋友……

  她的是幸运的,生在一个富足,思想新潮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见识广博!“新月社”“太太客厅”可谓“谈笑有鸿儒”

  她的一生是坚强和奋斗的一生,爱与智慧的一生,感性与理性突显的一生!艺术与实操都有成就得一生!

  她也是美丽与时尚并从……

  希望人们再也不要嘲笑她的“太太客厅”,她是那样的具有人格魅力,她在有限的生命里那样的用力奔跑,那样的努力帮助别人,那样的给予别人友谊,至情至性……

《林徽因传》读后感3

  好久没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传记:之前一直肤浅地以为徽因是一位花瓶式的浪漫诗人,所以脑海里也只有她的那人间四月天以及和徐的纠葛缠绵,书里作者多少带着颂扬的基调,多少也美化了徽因,到现在我也不否认我眼里的徽因其实是林梁的结合,但是徽因身边都是当时的才子,都是那时代文学界的代表,加上早年游历欧洲,婚后不辞劳苦随着梁考察古迹,也足以证明徽因不同寻常女子!经历了战乱,徽因也由原来的诗意浪漫变成了沧桑,然而不变的还是心中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就这样,对徽因的敬畏之情也油然而生!

  一开始我还感叹徽因生不逢时,但是仔细思考,也许正是这个历史,正是这种际遇造就了徽因;一开始我也感叹徽因命运多舛,但是就像某人说的,这也许是对徽因最好的结局,没有亲眼看着文革摧毁她的灵魂……

  历史终归是历史,也许谁也没发再知道真相,谁也没法百分百客观描述太复杂的人以及历史,他们就像尘埃消失了,但是他们都给我们留了一份神秘和美好!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说将美好的东西摧毁了……

  无论作者神话徽因的成份有多少,至少我心里除了记住她的人间四月天,还记得她作为女性是怎样地扩展自己的'视野,坚定自己的追求,以及对爱,对美的执着!

《林徽因传》读后感4

  初春,乍暖还寒。窗外已经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下午闲来无事便随手拿了本同事的《林徽因传》来看。本是想打发无聊的时间,但是刚看了几页我就被书中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描述了一代才女的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纠缠深深的吸引着我。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心。读书过半,作为女性来看林徽因,可能最羡慕的是林徽因遇上了那么好的丈夫,当林徽因坦诚爱上金岳霖,当林徽因同徐志摩走的非常的近,梁思成给与了极大的理解和信任,不离不弃。这在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到的,那是怎样一种豁达的情怀呢?

  林徽因出了美貌与爱情,她最值得称道的是她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成就以及这种成就背后的孜孜不倦的创造精神。这其实与她小时候与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是分不开的。

  从林徽因的身上更能看到女人也可以活的精彩,都说女人是一所大学。林徽因的一生让我羡慕又惊叹,不仅有温婉的浪漫爱情还有杰出女性的成就,放下书,细细的回味,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首看看自己是不是幸福呢……

《林徽因传》读后感5

  幸运得到了一本《《林徽因传》,仔细阅读后,惊叹世间竟有这位奇女子,集美丽、才华、骄傲、事业于一身。

  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在中国文学史和建筑史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的才女,是一个用一生追逐自由、双脚一向在行走的女人。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是灿烂的夺目的。她不仅仅留下了超多优美的诗、散文和小说,作为建筑学家,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美丽和才华有目共睹,众人称羡。

  我喜欢的林徽因,不做作,不矫情,尽管出身名门望族,但她却待人落落大方,从不摆架子。她不追求浮华,也没有走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则以她的才学和美貌,她完全能够过另一种生活。八年抗战她一向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她却乐观的生活。她为研究和弘扬中国的古建筑倾尽了心血,以至于五十一岁便因肺病离开人世。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美丽光华的人。

《林徽因传》读后感6

  读完这本书已经有好几天的时间,一直想写些什么。林徽因真是一位传奇的女性,她的人生活的非常精彩,书中有一些内容对我触动很深:

  一,非常欣赏她对热爱专业的执着,从小受过中西方的连续,接触很多人,每次看她的言论都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这是众多知识的积累,再融会贯通的结果;

  二,书中聚集了很多在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名人,这要搁在现在,都是大明星价格的。特别向往他们一起下午茶的时间,畅聊各种事实,或就某个观点,甚至谋篇文章加以讨论,我认为这才是一种有意义聊天。(想想我们朋友间的聚会,好多是以吐槽为主题的,是有点儿浪费时间和精力哈);

  三,书中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有一定笔墨的描写,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几封梁启超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书信,我想这才是一个父亲对子女尽心尽力的教导与指引。

  四,林徽因在十六七岁的时候遇到徐志摩,我想她对他是一种崇拜,一种可以一起谈天说地的朋友。当然徐志摩是浪漫的,林徽因可以在她那个年纪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没有答应当时徐志摩的追求,这种智慧让人钦佩;

  五,最后来说一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我想说的是能有这样的伴侣过完一生,这是最大的幸福,没有丝毫的遗憾。

《林徽因传》读后感7

  网络上多见的关于林徽因的评价极其两级分化,可是这样一个人怎么能用极是或是极非来判定。书里可能又不少美化的成分,可林徽因的才情不假,为建筑研究做出的贡献不假,主要的人生经历不假,实在是不枉此生。

  前半段的人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由的追求理想,有着丰富的阅历,让人羡慕得很。读这部分的时候,有个很诗意的瞬间。

  坐巴黎地铁在上学的路上读书,没有手机信号,最适合看书。文笔优美很有味道,情绪轻易就被拉回到100年前,那是个最让我着迷的时代,整个人陷进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笛声,吹奏的并不熟练但也还是悠扬婉转,和我彼时的心绪极为相称。我抬头一看,吹奏者竟是一位黑人大叔,实在是有趣又矛盾的碰撞。对巴黎又多了一点喜欢。

  可是随着站在的到来,社会的变革,生活开始受到一波接一波的冲击,之后的内容看得我几度落泪。为祖国的遭遇落泪,为他们突变的艰辛生活落泪,更为生活再难还要坚持理想的模样落泪。

  最后疾病带走了她,在遭遇更多不幸之前,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林徽因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1.林徽因传读后感

2.《林徽因传》读后感

3.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4.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

5.《苏武传》读后感

6.《拿破仑传》读后感

7.贝多芬传读后感

8.《岳飞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