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传》读后感

时间:2023-11-09 07:18: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因传》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因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因传》读后感

《基因传》读后感1

  读完《基因传》一书,最实际的感悟就是学到了许多关于基因的知识,了解了基因研究的大致历程。对于基因的研究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广阔的世界,同时还有许许多多关于基因未知的事物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基因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无数科研工作者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参与的工作者不仅有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甚至有天文学家。他们大胆的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证明,每一步都是对探索未知事物的大胆尝试,都是寻求答案的勇敢行为。其中发生每一个故事无不深深吸引着我甚至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即便不是所有人提出的理论都是正确的,但这也丝毫不能阻挡他们探索基因的脚步。对于基因的发现一经问世,人们就像发现了无底洞,打开了通往基因世界的大门,在好奇心的驱使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下使得我们对于基因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可见基因一词的魅力非常之大,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吸引世界上足够多的科研工作者为其奋斗终身、全世界对基因的研究发展才能如此之快。从185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独立的遗传单元,敲开了基因研究的冰山一角,至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因研究的蓬勃发展,到现在我们对基因研究方向的无限拓展,不止局限于人类,也包括动植物、细菌、病毒。

  日新月异,如今基因的轮廓愈发清晰,所发挥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也愈发明显。在对基因的不断研究中我们发现,基因对我们的作用远超我们的想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证实了我们的样貌、性格、行为等许多方面都会受到基因的影响。再比如书中举例最多的就是各种遗传病的发生,它们都与基因序列的改变有关。如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就是患者的血红蛋白第六个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失去了运输氧气的能力。再如血友病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Ⅷ基因或凝血因子IX基因缺陷,而使患者终身凝血功能异常,易于出血。诸如此类,现在发现的基因遗传病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基因临床治疗成功的案例,令人拍案叫好,称赞声不绝于耳。也有治疗失败的案例,告诫我们基因治疗面临着许多重难点,想要挖走这几座大山就要付出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目前更多的遗传病治疗方法仍在摸索当中。我们国家现在就非常提倡发展基因编辑和生物医药技术,希望这些技术能够尽快生产出特定的药物,用于治疗更多由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即便对基因的研究发展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现在看到基因一词还是会觉得深奥、晦涩难懂。我们从书中或者网络中知道基因可以影响决定许多东西,但是对怎么决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觉得难以理解。对于基因研究技术和方法空前鼎盛的今天,实验可以巧妙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疑问。基因如何决定性状,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因素?遗传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DNA的结构是什么样的?遗传密码是怎样运行的......每当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更多问题接踵而至。相信现代基因科学同样有许多急需破译或攻克的难题,也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会清晰明了,成为基因研究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基因传》读后感2

  读《基因传》前我对基因的认知少之又少,虽然会常常惊叹于生活中某些家庭成员外貌、性格、行为的高度一致性,但是从来没有深究其原因,也没有意识到科幻片出现的基因变异怪物离我们并不遥远。悉达多·穆克吉在这本书里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也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基因理论发展背后科学家们的斗争、合作与艰辛。

  基因理论的起源

  在基因理论萌芽前,欧洲一直信奉神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就连当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达尔文也不敢公开质疑物种的起源。但是达尔文在非洲考察收集动植物样本后,发现物种的多样性,同一品种的鸟类为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逐渐进化成外表差异显著的物种。进化论的提出反应了当时人类已经开始思考“who am I ?”。

  与达尔文同时期的孟德尔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与名望,每次参加高校教师职级考试都以失败结束,可以说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典范了。然而,就是这个职业生涯被命运捉弄的神教工作者揭示了伟大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培育各种特征的豌豆,几十年如一日,记录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后的特征,有些性状是显性遗传,有些则是隐性遗传,孟德尔归纳总结得出:存在某种不可分割的最小因子决定着生物所有遗传特性,这个最小因子就是基因。

  基因理论的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像打开了生物学大门的钥匙,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涌入生物学领域,生物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格里菲斯通过肺炎细菌转化实验证明里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中心法则,桑格发明了DNA的测序方法,一些科学家通过遗传疾病定位到突变基因。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一定也会存在坏的一面。基因理论曾被一些极端分子扭曲利用,对一些无辜者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美国在20世纪曾大肆鼓吹“优生学”,无知的政府、学者认为优秀的父母必定能够生出优秀的孩子,而那些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精神状况不好的父母所生的小孩智商一定不高,并且以后小孩的精神状态也会跟他的父母一样,他们信奉遗传学中的“马太效应”。美国有些洲竟然将“优生学”编入法律法规,对某些妇女及其子女进行了绝育手术,残忍的剥夺了他们的生育权。德国的纳粹分子也是极端基因论的产物,他们试图通过种族灭绝的方式避免自己的“高贵”血统被“污染”。基因的.发现带来了生物学的革命,而革命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基因理论的未来

  人类认识到基因在遗传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很多家族遗传疾病是由于染色体中的基因发生突变引发的,部分遗传领域学家已经可以定位到某些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理想的情况下只需将致病基因切除掉,替换成健康正常的基因就能治愈困扰了几代人的家族遗传疾病。然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将违背伦理,如果人类可以自由修改自己的遗传基因,几十万年的进化可能只需在一天内完成,美好远景的外衣下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基因技术将带来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虽然基因技术现在仍然面临着很多争议,但是我相信先进的技术总是在不断摸索、犯错、修正中螺旋式前进的,科学家们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基因的奥秘,我们人类也将能够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基因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反思04-22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4篇 写《呼兰河传》的读后感06-09

巨人传读后感08-15

《托尔斯泰传》读后感07-07

《鲁迅传》读后感06-08

《拿破仑传》读后感06-15

岳飞传读后感11-20

贝多芬传读后感10-01

拿破仑传读后感09-21

《岳飞传》读后感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