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时间:2023-11-14 14:23: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1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对理想教师作了如下精辟的概括:“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八项素质囊括了朱教授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师全面素质的更高要求。

  一、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勤于学习。

  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豁达。学习是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谁不注重学习,谁不及时接受新的知识,谁便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教师,更应勤于学习,不断吸收和接受新知识,才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一神圣的职责。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方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吸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试想一个没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怎么能担当起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之重任?因此教师只有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学高才以为师。

  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爱心。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是教师的崇高义务,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朱教授说得好,“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教师首先从爱学生做起,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平等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厚此薄彼。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激发和鼓励学生去不断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多加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要尊重学生人格,少一点训斥,多一些宽容,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爱,少一点打击,多一些欣赏,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并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赞赏,俯下身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学生才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并和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只有具备爱生如子的情怀,方会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赞赏的眼神去鼓励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能担当起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

  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追求卓越。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竞争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材。而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教师,因此作为培养人的教师首先要追求卓越,并富有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就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和提升,并具有不断挑战自我的意识和勇气,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只有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才会产生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不断追求卓越的压力和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才能鼓励学生探索和质疑,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虽然本人距朱教授提出的理想教师的标准还很遥远,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努力朝着“理想教师”的目标奋进。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近日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离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还相差很多,仍需不断努力进取。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学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教师拥有渊博丰厚的知识,才能让孩子有所学、有所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朱教授论及“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给予孩子未来的希望。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我们再平时教学中注重了这一点,但是在临近期末复习检测阶段,面对学生的错题就会有些急躁。看来我们还需要耐心提高修养。

  书中还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作为教师应珍视这种自信。理想的老师是认真负责任的教师。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我们在平日的教研和集体备课中也注重了学习交流,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方面有时还有忽略,看来还需要持久的努力和实践。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些描述真是字字珠玑!朱教授对理想教师的概括可谓精辟而全面,每一句都是高度浓缩的精华之语。

  作为教师,尤其是处于社会不断进步,科技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素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勤于学习,充实自我,奠定作为一名对社会负责任的优秀教师的基础。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的教师更近一步。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2

  “没有理想的教育者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这是朱永新老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的一句话。

  在这本书中,朱老师从十个方面描摹教育的“理想”图景,既客观阐述了理想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父母是什么样,又细致剖析了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应具备的内涵。

  阅读时,我不时地浮想联翩。理想,这个曾在镌刻着时光印记、追逐着肆无忌惮的青春年华中占据绝对主角的词语,一次次触动我的心弦。三十多岁的繁花年龄,八个年头的讲台磨炼,当我回过头来再审读“理想”这个词语,我不禁想要把它当作思政课的主题,与我的毕业班学生一探究竟。

  (一)初识理想

  小学入学不久,一段与学生之间的关于“理想”的对话让我记忆犹新。

  “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

  他们闪烁着明亮的双眼,不解地问道:“老师,什么是理想呀?”

  “理想就是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就像小鸟的理想是飞翔在蓝天,小草的理想是用绿色装扮大地。”

  “长大了我想开飞机”“我想和老师一样,也成为一名老师”......就这样,理想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悄悄萌芽。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新青年,他的心里也有一颗名叫“理想”的种子。这位青年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出生时国家和民族正处于濒于危亡之际,他“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于是决然放弃军医和银行专修学校,改学政法。

  “立志有恒,方能匡时救世。”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他立起重建神州之志气;他以文报国,点燃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火炬;他“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壮语激励了无数有为青年。在他被处以绞刑后的22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李大钊的宏伟理想,终于成为现实。

  这就是理想。理想就是目标,就是希望,就是一种引人向善的精神力量。

  (二)追寻理想

  在四年级语文书中,他们认识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因伯父的工作变动,离开沈阳奔赴天津,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南开中学。在南开学习的四年里,他目睹时艰,忧国忧民,把拳拳爱国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他精进钻研,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据记载,他在南开期间“全校文试,夺得首席。习字比赛,复列其名。长于数学,往往于教授外,自出新法,捷算赛速,两列其茅”。

  中学即将毕业,周恩来把自己个人的前途与救国的道路联系在一起,和诸多有识之士一样,他选择留学以期寻得救国捷径。在离国之前,他思绪万千,写下了一首表示自己决心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从少年到青年,从沈阳到天津再到日本,漫长且努力的求学路印证着周恩来对理想的追寻,熊熊照耀的理想之光陪伴周恩来在异国他乡不惧艰难,不怕苦闷,终“拨开云雾见月明”。

  对于教育者来说,办一所理想的学校就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我们用手中的画笔一遍遍描摹着理想学校的模样,现在,它越来越清晰了。理想的学校,能让学生全面而自由地生长;理想的学校,关注学生宏达志向与坚毅品格的培养。

  小学六年,学校用标识文化、空间资源、社会资源引领学生通过特色文化课程的浸润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修养德行、立品塑格,逐渐成长为有志向、有才干、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华少年。深厚的红色文化已注入每个孩子的血脉之中。这六年,就是一场对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寻。

  (三)坚定理想

  七年级有一篇课文,是流沙河的《理想》,他在文中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许多同学把它作为座右铭。在写这首诗时,流沙河48岁。虽然经历了一段长达20年的苦难岁月,但他始终诗歌为理想,在逆境中用书籍和文字聊以慰藉,擦亮了生命的曙光。

  古往今来,像流沙河这样坚定理想信念的人还有很多。

  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腐刑”后,想到自己尚未完成史书,奋起而作,历时18年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忍辱负重是因为理想。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在苦难的童年里夜以继日地学习,长大后怀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终成就一番伟业。这勤奋刻苦是因为理想。

  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他们逐梦九天,用“特别能吃苦”诠释了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这开拓进取是因为理想。

  这个暑假,一部《大山的女儿》让我们再次忆起时代楷模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她奔赴偏远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躬身反哺大山,把青春献给脱贫攻坚事业。她深夜冒雨赶路,却不幸在途中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30岁。这无私奉献是因为理想。

  命运的沉浮压不跨不灭的理想。这些关于理想的故事无不印证着朱永新老师的话语:“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我想我们也能从中明白两点: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才有自觉行动,理想越坚定,行动越自觉;第二,个人理想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把个人的理想植根在国家的发展伟业中。

  (四)拥抱理想

  今时今日之幸福,源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追求,源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更源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此刻,我们仍身处校园。这里是追逐梦想、实现理想的摇篮,是涵育中华文化、传承文明根脉的家园,是滋养崇高风尚、强健精神力量的沃土。当晨曦初照,心生向往的地方在此;当霞染天光,不思归途的地方在此。当理想的种子开出绚烂的花朵,我们都应该懂得那是汗水的浇灌。

  我想,如果我现在再问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告诉我——

  “我的理想是向阿尔茨海默症发起挑战,因为它现在存在技术难题,我想为爷爷奶奶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想做一名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排疑解难。”

  “我想多多学习航天知识,像刘洋阿姨那样,登上我们国家的太空站。”

  ......

  全力以赴拥抱理想吧。理想不灭,生命永恒!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3

  说起朱永新,相较于其响当当的朱市长称呼,我更乐意称其老师,因为感觉亲切。简单而尊敬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我的教育理想》,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打开扉页,几行字很醒目:

  《我的教育理想》——洋溢着理想与激情的教育诗篇,

  ——充溢着睿智与灼见的杏坛语,

  ——教育家的人文关怀与世纪末的沉思,

  ——管理者的教育情结和新千年畅想。

  我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激动着。穿行在新教育之梦的旋律中,我思绪万千,如有阵阵春风 ,令人希翼无限,如有夏日凉风,倍感怡然,又如有冬日北风,让人猛然醒悟……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

  “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的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这几句话我读了又读,读了再读,越读越觉得这就是写给我的,虽然有些一厢情愿。可是我确实觉得这句话对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这样的理想啊,我们每个人都该做做自己的教育之梦啊。踏出师范的门槛,我是带着美丽的梦想跨进陆桥这片故土的,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忙碌的生活,等再回首,只觉自己已渐苍老。我突然之间好感动,因为那是理想,而现实永远和理想存在很大的距离。我想这辈子我不一定能成为如何如何的人,只是希望能缩短这中间的差距,只希望那梦想依旧美丽。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

  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当我读完了上篇,有一个词语对我印象深刻:“不教之教”。“不教之教”,作者说这是他心目中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老师抱着错误的观念:“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那要老师来干什么。”事实上,总有一天,教师是要退出孩子成长的舞台,孩子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因此就该让孩子尽早尽可能地独立生活、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懂得于人交际的技巧等等。他们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个词上做得非常不够。作为二年级的老师,我经常和家长这样交流:“千万不要小看我们的孩子,可能有些事情他第一次会做得不够好,甚至有点遭,但是请您一定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请您耐心的指导他,您会欣喜地发现第二次,他进步了。第三次,他做得很棒。第四次,他是你的骄傲了。”在平时的工作中,孩子们出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绝大部分,我都能耐心的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可是遇到时间紧急或是事情繁多的时候,我有时就会违背原则,摇摇头,帮着他们完成。这样,他们永远都只是孩子,只是我的学生,而永远成不了我的帮手。在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我都喜欢亲历亲为,其实一些事情完全可以放手由孩子们自己完成,而这些我都知道,只是怕他们做不好,到时我反而更麻烦,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不教之教”,我得把它作为座右铭了。

  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我们学校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理想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刻地体会新教育的甜蜜,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感慨和欣喜。

  品读《我的教育理想》是种享受,是与作者分享理想教育的快乐。品读《我的教育理想》也是一种痛苦与孤独,因为对理想的、快乐的教育多了份思考、牵挂。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我的.教育理想》将时刻警醒着自己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当我读完了上篇,有一个词语对我印象深刻:“不教之教”。“不教之教”,作者说这是他心目中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老师抱着错误的观念:“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那要老师来干什么。”事实上,总有一天,教师是要退出孩子成长的舞台,孩子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因此就该让孩子尽早尽可能地独立生活、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懂得于人交际的技巧等等。他们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个词上做得非常不够。作为二年级的老师,我经常和家长这样交流:“千万不要小看我们的孩子,可能有些事情他第一次会做得不够好,甚至有点遭,但是请您一定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请您耐心的指导他,您会欣喜地发现第二次,他进步了。第三次,他做得很棒。第四次,他是你的骄傲了。”在平时的工作中,孩子们出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绝大部分,我都能耐心的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可是遇到时间紧急或是事情繁多的时候,我有时就会违背原则,摇摇头,帮着他们完成。这样,他们永远都只是孩子,只是我的学生,而永远成不了我的帮手。在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我都喜欢亲历亲为,其实一些事情完全可以放手由孩子们自己完成,而这些我都知道,只是怕他们做不好,到时我反而更麻烦,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不教之教”,我得把它作为座右铭了。

  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我们学校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理想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刻地体会新教育的甜蜜,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感慨和欣喜。

  品读《我的教育理想》是种享受,是与作者分享理想教育的快乐。品读《我的教育理想》也是一种痛苦与孤独,因为对理想的、快乐的教育多了份思考、牵挂。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我的教育理想》将时刻警醒着自己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4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朱教授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理想教育的含义: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家长。朱老师这样说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将“尊重”这两个字时刻记在心中。优秀的老师不应是威严的、高高在上的教书匠,应该是尊重学生的。学生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抱着一颗非常年轻的心,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才会赢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新课改背景下,当许许多多的老师投身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更多的老师在如何教育孩子拥有完善人格的问题上有了更深的理解。朱教授以激昂的感情向我们提出了教育的理想问题,对学校、教师、父母和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向我们描述了完美的未来教育。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此时,我想到了**年6月1日,我在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参加的师德培训。在这里,特教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与爱。启明部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指尖触摸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在启音部,很多教室放着学生的手工作品,有丝网花、剪纸、布贴画、黄杨木雕、彩绘等很多艺术作品,在佩服孩子们心灵手巧的同时,更让我敬佩他们的老师,很难想象,这些老师需要倾注多少心血、耐心与爱心,才能使这些折翼的天使做的比普通的孩子更棒。在启智部,我们看到了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他们挥着小手开心的样子,他们的一声声“老师好”,他们的一切一切都像一束阳光,照进我的心中,温暖并感动了我。他们中大多数在来学校之前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但是,在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下,他们不仅能住校生活,还能认识不少字、读一些简单的文章。

  特教学校的老师是如何做到使这些孩子如此阳光、如此让人出乎意料地呢?当听完他们的一堂语文课后,我对这些老师更加肃然起敬,是他们无私的爱给了孩子希望,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努力地方向。孩子们每天都会遇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挫折,他们也会烦恼,也会悲伤,每当这时候,就会有人来到孩子们的身边,给他们温暖的微笑,给他们鼓励的眼神,给他们无形的勇气,这些人就是特校的老师们。我看到有很多年轻的女教师,用她们人生中最灿烂的花季去呵护这些孩子,她们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些孩子,使这些孩子们也能将他们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她们才是最伟大的老师,相比之下的我显得如此渺小。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正如书中所说,“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我们坚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我们应当从面向未来的高度,在超越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优化、完善自身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从而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扪心自问,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努力还很不够。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5

  最近,拜读了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为其思想之深邃、理念之新颖、见解之独到而折服。朱教授在这本书中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读书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怀,要培养人文精神,首先要从接受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东西——书开始入手。”

  近年来,在和学生读书共勉、互相增益的过程中,我时时体验着读书带给自己的充实和愉快,也深切地感悟到读书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有人说:“书中自有精神食粮,书中自有生命质量,书中自有美德滋养。”由此可见,读书对于培养、充实、提升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概括起来讲,读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读书,让学生视野开阔。开学伊始,我与学生相约:本学期老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同学们进行读书竞赛,新学期谁读的书多,谁的读书笔记写得最棒,谁就是读书状元。说读就读,从我做起,率先垂范。轮到我的早读课,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打开自己钟爱的书读上几页,待学生们到齐了,再上早读课;语文阅读课,更是我们师生读书的最好时光;语文活动课成了我们推荐好书、朗读美文和交流读书体会互动课;闲暇时,我们互相交换好书。一学期下来,我班的一批“小书虫”除了读少儿版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外,还读了《我要做好孩子》、《我要当升旗手》、《徐悲鸿一生》、《冰心散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书。读的书多了,他们的视野明显开阔了,习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谈吐也变得高雅。学生身上洋溢的浓浓书香气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来“腹有诗书气自华”名句来。

  二、读书,使学生精神充实。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书中,十分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兴趣,那么这样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举趣去从事不健康的活动,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实和包围了。书,是孩子们最好的精神食粮。本学期,我又和学生们一起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曹文轩《草房子》、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以及《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书。我明显地感觉到那些爱读书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充实且丰富了。他们此同龄的孩子更懂得爱、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诚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谊的珍贵……

  三、读书,令学生志向远大。学生具有远大的志向是其将来成功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之于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志向远大的学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充实而有意义的,他的进步就会插上奋斗不息的翅膀。那么,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志向从何立起?单凭家长和老师的几句说教远不如引导他们读几有关志向者的书见效。哥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为此,我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诺贝尔奖百年英杰李政道》、《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传》等书给学生读,让他们在书中与志向远大的伟人对话,受其熏陶从而逐步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有了志向,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才有实现目标的坚忍不拔,因而也才有成功的可能。我真诚的希望我的学生们今后都能在自己远大志向的引领、鼓舞下,经过不懈地努力,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明天。

  由此可见,多读好书的孩子,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远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多读些书不断充实自己,并引荐学生多读些有益的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尤为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当所有的学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有正气,就充满希望。”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我们不妨说培养人文精神,始于读书。

  今天的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已经无需讲太多的大道理了。因为社会各界对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和对我们自身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了;因为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别无他途。——任何一条理由都要求教师必须读书,读万卷书。

  然而,十分可悲的是,愿意读书,每天都坚持读书的教师少之又少,简直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

  显然,目前要想让教师们在教学之余回到书桌前读书,关健恐怕不是在告诉教师们读书如何重要,更不是告诉教师们应当如何读书,而是要设法激发教师们的内在的阅读动力。这就犹如要想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样。

  我们有必要对教师的职业特点作一个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教师们每天都在规范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质量目标和考核指标(这些质量目标和考核指标有些是不及实际和蛮不讲理的),老师们被逼得喘不过气来,只好整天在领导“强化质量意识”的喊叫声中,把自己的弦绷得紧紧的。教学方法陈旧,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牺牲时间和体力和学生“同归于尽”,什么创新精神,什么创造能力都统统见鬼去吧!

  二、教师狭隘地生活着。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周而复始,渐渐形成了不变的生活轨迹。虽说这样的生活仿佛远离了社会的喧嚣和浮躁,但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校园的陈腐和慵懒。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看守着自己狭隘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广博似乎根本就事不关己了。

  三、教师们重复地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的你我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机械地重复使我们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惰性,甚至是职业的倦怠。读书苦,读书忙,读书有个啥用场?

  四、教师们忙碌地生活着。备课,批阅作业,还有其他的各种中心工作需要完成。我们已经分不清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了。另外,成家后,还有许多的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缠身,真是让人感觉好累好累。唉!

  面对着当下我们教师的生存生活方式,我们要创设这样一个前提:让教师愿意读书。

  创设这个前提,不是说说就可以行得通的。所谓强按牛头不喝水。但这确实又是一件极为关健的事。可以这样认定,什么时候教师们发自内心地想读书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的教育对象就都有了希望。

  那么,怎样让教师愿意读书?

  最根本的途径当然是从制度上提高优秀教师的社会地位。如果我们确信读书是优秀教师必须经历的成长途径,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使更多的教师愿意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为此而努力。

  让教师体验到读书的欢乐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毕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教师的精神生命也需要发展、事业需要成功。因此,如果能够让教师从读书中体会到欢乐,那么教师也会逐步地重拾书籍,回到书桌前来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是最能体验到读书的欢乐的。

  以上为王小娣写的读书体会。目前社会上教师的地位在精神方面很高很高了。如果我们的工资全国统一发,规定每个月五仟元保底,对教学效果好的进行重奖,我想每个教师更会珍惜这个职业。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

  《我的教育理想》是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的教育名著,被誉为最感人、最畅销的教育经典,被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推荐为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的必读名著。

  本书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理想的教师》一章和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章。《理想的教师》一章,明确了优秀教师的标准和要求,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理想和激情!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章以科学的理论深刻阐明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培养目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只有充分把握处于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来教育发展的特点,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未来理想中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通过阅读本书,使我明确了这样的理想,未来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权意识!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精神的关键是追求人生价值和关爱生命。如何引导学生去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引导学生去关爱生命,对人类、对世界充满爱心,则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责任。在本书,《理想的教师》一章,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者从老师的自身修养方面给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充满爱心,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只有爱学生才能独具慧眼,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才能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也就能把爱传递给孩子,使孩子的爱心得以发扬!理想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勤于学习的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履行教师的职责,才可以在基础教育层面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在本书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章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教学内容方面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如通过德育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并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理想智育应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关注个性,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理想的体育可以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并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理想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可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但我们当前的教育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教学的功利性很强,忽视德育、体育、美术和劳动技术教育。智育也是唯成绩论、唯分数论,忽视了智育中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民权意识是当代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是推动中国社会民主进步的基本条件之一。“民权”具有两重的含义,一种说法,“民权”取的是卢梭“人民主权”之义,但另一种说法认为“民权”是对“自由”一词的翻译。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和民权意识,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朱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了教育的民主性问题,他指出:“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民主,可是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谈不上社会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养要从小开始。民主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讲话、交流的方式,似乎是小事,但都体现着一种民主。中国的学生上课都是正襟危坐,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学生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外国教育家看来,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一个问题怎么可能齐声回答?”这种教育中的不民主性和准军事化的校园管理正在扼杀学生的民主精神和自由精神。只有积极追求民主、自由的新时代公民才能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自由主义者胡适曾说过:现在有人对你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可见自由精神、自由意识对学生、对国家的重要性。“民权”的另一层含义,人民主权精神似乎离我们的校园较远,但实际也是我们的职责之一,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有这样一种印象,非常勤劳,但不关心政治,看法虽有偏见,但也反映了我们教育中的一些缺失,朱教授在本书中特别强调了社会责任感问题,包括校长的责任感、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识,应该以主人翁的意识去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个人服从集体、国家并不是绝对的,他的前提是这个国家的政府是真心为人民服务,要让学生认识到爱国家和爱政府是两码事,爱国就是爱自己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就是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中一切进步、美好、光明的事物。公民的基本责任之一就是对政府做得不好的事进行质询和批评,责成政府改进;如不能有效改进,公民就有权力唾弃政府。托马斯·潘恩有一句名言“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 这说明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民权意识,才能去维护真正的国家利益。所以培养学生的民权意识,使学生成为有素养的合格公民也应当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教育需要理想,虽然我们离理想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为了我们心中的理想教育,我们仍需要不懈的去努力和追求!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7

  朱永新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他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缺乏信心。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一、理想是我前进的目标。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都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使自己的行为能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执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我爱学生,因为学生赐于我无限的动力;我更在乎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不禁产生困惑:如何上好数学课?带着困惑,我乐此不疲地追寻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现在的我心中经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我豁然开朗。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义。

  二、认真是我工作的态度。

  回首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我用一个词概括我的工作态度,那就是认真。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这无疑要求我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如何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语文?课堂是基点,是生命的源泉。一直记得一位名师的话:“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我感觉到这句话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铺展我的教育历程。我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和挑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中时而静谧无,时而欢呼雀跃,激烈的男女擂台赛总是让他们忘了下课,即使下课也意犹未尽。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爱动脑筋了,会动脑筋了,胆子小的敢上台了,胆子大的俨然一个小老师。他们每一个会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个摇头皱眉使我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时调整。正因为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才使我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才使我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我一直用它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与学生交往中我用一双认真的眼睛,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及时指点,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

  三、学习是我进步的阶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最紧迫的任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孩子学习,是我学习的法宝。

  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多的书,用眼睛用耳朵,用双手,用心灵……我读教育名著,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珂、杜威、陶行知、魏书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我读教育报刊,读到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它们是我工作的好帮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素养,所以经典的文学名著更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成为我们平时经常享受的精神食粮。

  利用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记得我最早接触的是人教论坛,在那儿碰到了很多优秀敬业的老师,他们和我一样年轻,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这无疑给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

  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在学习借鉴中尝到甜头,在尝到甜头中不断学习,我大量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由看教案发展到看论文,由此我成了学习的好手;然后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思考教学成败,思考创新教法;接着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总结,在不断总结中不断提炼;最后在不断总结中不断交流,在不断交流中不断升华。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慢慢得到进步的。

  向孩子学习,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经常抱着一颗非常年轻的心,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才赢得了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一本书上讲到教师应当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我不一定能行遍万里路,读遍万卷书,但我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读书、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这便是热爱读书,积极进取的我的真情告白。

  如果汗水可以积攒,我们的黄河将会更长,如果信念可以堆积,我们将树起另一座泰山。又是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书匠甘于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会选择追求卓越。尽管我离卓越还相距甚远,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积才能薄发,认真的人最接近成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8

  我是一个愚笨的人,虽说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读了许多遍,也读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书籍,但身处乡村学校,每日感受到的都是乡村教育方面的人和事。所以一直固执地认为:在乡村,“理想教育”只能说是一种“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畅想“理想”就已属不易了,更别说达到理想了。但是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却时时刻刻迫使自己去思索如何改变现实的困境,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找一条可以穿行的桥梁,如何着眼理想,脚踏实地小步骤地去上下求索。

  现实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阻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现象,那就是村小老师往往过多的把教育教学这个本属于脑力范畴的工作做成了体力劳动,不能做个真正的脑力劳动者。造成村小教师脑力劳动缺失的原因非常复杂,客观的原因可能是应试教育的压力、管理体制的局限等等,如果单从教师主观方面来分析的话,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大部分老师在使用新教材同时感受到了研究的重要性,也想去反思和研究。但是却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的引导者。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进行了进十年,国家进行了各级各类的培训不计其数,难道教师还没有研究基础及方法的引导?现实是国家级、省级的培训对于一线的农村教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再者任何培训都需要参与者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来消化,农村小学的师资来源以及实际能力十分不理想,有些培训农村一线的教师即便参与了,可由于培训的理论性太强,他们听不懂。一线的老师需要的是具体的与他们的认知相匹配的由浅入深的引导。在农村一所村小能有一两个正式的全日制师范毕业生就很不错了,想找理想的引领老师的确很困难。加之方法的引领是一个实践性的长期摸索体验过程,并不是一两次的培训讲座就能够凑效的。

  二、一部分的教师想研究想反思,但是在自身与理想的比较中黯然神伤,缺乏研究信心的鼓励者。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经验丰富,虽说干了一辈子,但都是就事论事,怎样做有效(主要是能提高成绩)他们知道,但是为什么?没有想过。就是想过也是被应试教育逼迫的,思考的视野很狭隘,得出的经验往往是违背了教育规律的.、急功近利的。多数情况下是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现在让他们去研究去反思,就像是先给他们下了判决书:你们以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个不称职的课程改革者,你们的理念与课改理念相差太远,他们何来研究的信心?我也做了一点尝试,通过看录像的途径,观看名师讲座、课堂实录,想以此提升他们的上课水平。但是这种相差千里的示范与榜样,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完美课堂以及高深见解,让他们领会到了名师的素质是那样的完美。他们不知道即使再好的老师也有课上的很糟糕的情况,他们常常为自己课堂的无助而痛苦,名师的完美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他们需要的是近距离的、真实的课堂,需要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榜样,需要点滴的长久浸润的鼓励,需要自己通过实践,亲身体验到的成功来作为直接的鼓励。

  三、还有一部分老师他们在不断的反思、追问,但现实却时刻让提醒他这种做法是多么的不值,缺乏研究与反思的动力激励者。

  现在农村教师虽说实行了绩效工资,但是苏北农村教师的绩效工资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具体的执行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没有执行绩效工资时候,教师工作从不讲报酬,实行绩效工资后大家反而变得斤斤计较了。除了工资,农村小学的教师没有其它的任何收入,尤其是优秀村小教师在和城区学校教师的待遇比较时心里很不平衡。另外,学校应试主潮的生存压力客观的存在,村小教师作为教师中的最底层很少得到精神上的认可。这样单靠个人良心与师德作为研究与反思的动力,它的持久性与普及型值得怀疑。正在进行研究与反思的村小教师由于能力与环境的原因,虽说在课改之初热情很高,但长期缺少动力的激励,慢慢的看破红尘,逐渐的在牢骚与失望中迷失方向。

  心中的理想

  新课程改革要想在农村小学取得进展,必须改变农村教师远离研究与反思的现状,她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合力。

  一、农村小学校长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引领。

  村小校长要树立责任感,锐意进取干好事业,同时又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要深深理解了“理想教育”要反对“纯应试”教育,反对追求表面的功利主义,要耐得寂寞。这就要求村小的校长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准确把握上级的精神,做一个有感召力的精神引领者、实践指导者,上级文件的本色传达者、有效落实者。

  二、各级各部门对农村教师群体给予优待,留住人才。

  要想改变现状,农村小学需要一批有事业心,有能力的人去引领,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村小学的校长都愿意进城当老师,就别说是老师了。优秀教师城乡比例严重的失衡。村小教师中真正的师范毕业生不到20%,这些人还想进城,因为他们的同学大都在城里教书,同样的一个人,在村小永远得不到市级以上的奖励和上课机会,一旦进了城,到了有名的学校,极可能得到市级以上的荣誉奖励,轻易的获得市级以上的优质课。而且奖金福利让村小教师想都不敢想。所以,要留住现有的优秀教师或者说要吸引一批有能力想干事的教师到农村去,要提高村小教师的工资待遇、要在荣誉与上课机会上适当的照顾。我们要让研究者与农村小学的实践者距离尽可能的缩短,让研究更朴实、真实、更有普及性。

  三、对农村小学的评价要增大自主评价的比例,促进发展。

  村小要取得真实卓有成效的发展,必须激发村小全体教师与领导者的的内在动力。对于学校的评价要关注实干,关注现实、尽可能的把评价主体下放到校,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失去土壤。让村小在真实的评价与办学目标中前进。校长作为学校中的一员,与老师朝夕相处,亲历了学校中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有可能也必须对每个教师进行公正,真实的评价,让真正进行反思与研究的教师得到认可。从而引导着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四、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势互补。

  说实在的,在农村小学,让所有的教师都达到一个高的水平,都生活在一种状态下,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在部分不能成为研究型老师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不怕吃苦,做事任劳任怨。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个角度来考虑?让他们成为有反思能力的老师的助手,辅导学生,就像英国的助教制度一样。这样也弥补了研究型教师对于重复简单枯燥事物的排斥。合理分工取长补短,把动脑和动手发挥到最佳水平。

  有位哲人讲: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希望农村小学有更多的行动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穿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06-09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范文09-05

我的理想作文03-15

我的理想日记01-19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精选】07-08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06-12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经典]09-03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经典)08-21

(精选)我的理想小学作文08-11

我的理想小学作文【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