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时间:2024-01-14 07:02: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

  近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具有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的情怀,需要自己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每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等要求。

  名师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差距在哪里;名师的经验体会,开启了我智慧之门;名师的独到见解,引发起我的认识与反思。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往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想当年,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的我热情满怀,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上课激情飞扬,下课跟着他们一起做游戏。休息天,我会带他们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园拍照、划船。在他们生日时,我也不忘送上一张小书签,那时,每个孩子收到礼物是那么开心。当我声音嘶哑的时候,孩子们偷偷地将“金嗓子”放在讲台上。多么纯真的孩子们,我用童心换来了孩子的童心,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的爱,那一刻,我是那么的幸福。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好久没写祝福语给学生,也没再带学生去我家玩,也没……而学生也早已不稀罕这种小卡片了,他们对于我,的则是一份敬重!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外校的学生的爱”。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2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求实老师的共同心愿。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记得他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很多“李镇西”老师的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二:

  前段时间,利用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经典作品---《做最好的老师》,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李老师在序言中提到,“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作为同行我从教已十几年与李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字眼,“可爱的缺点”,这是李老师对那些好心办坏事的孩子们的一个特点描述。这是怎样一个可爱的老师,会用这么美妙的词汇来理解孩子们的缺点呢?我满怀着好奇,迫不及待的将书继续读下去。在读到“王铜式的错误”时,又让我想起了这个“可爱的缺点”。王铜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很顽皮,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有时还桀骜不驯。对待这样有个性的,令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在最初的时候也找不到有显著效果的教育对策,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李老师不断的摸索探究,深刻的剖析这个孩子的独特性,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表扬的一面,用李老师的话说,“即使在他最混蛋的时候,他让我感动的时候也不止一回”。李老师就充分利用这样的'教育契机,激励王铜进步,最终在情感上征服他。在帮李老师搬家时,为了拿到锤子,王铜用砖头砸开玻璃窗,被总务主任当场抓获。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王铜式的好事”,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不就是一个“可爱的缺点”吗?看着李老师一点点把王铜的这些“可爱的缺点”引导成“可爱的优点”时,我的心再一次的颤动,我能做到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索着......

  在书中我看到:一个孩子走进办公室向李老师借杯子时,李老师只是告诉孩子杯子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去拿。这我来说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心里可能还会想,能借给学生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可说道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李老师反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读这本书,像是给心灵洗澡,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3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颇丰。他的那份质朴,那份对学生深深的爱深深的感染了我。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等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

  最喜欢李老师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不断反思,今天和昨天比,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读了李老师的书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我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会做得更好!

  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爱是永恒的教育,李老师极力地强调这一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们要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爱去启迪学生。最阴暗的角落也需要阳光的照耀,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孩子如果做了错事,要及时地去帮助他们,不是冷漠或恶语相对,这样他们才会明辨是非,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让他们在充满阳光的坏境中茁长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关注他们的亮点,只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我们要做最好的老师,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4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深有感触的,书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每个字都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李老师在第四章总结出: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有一段时间,因为经常有学生不带信息技术书,我就很恼火,常发脾气,结果效果却不好,并且我已经明显感到学生有抵触情绪了,那怎么办?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如何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作为上副课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思考给我的冲击力很大,长期以来我总是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们表现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同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协助我一起解决问题。我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5

  最近我读了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书是他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本书几种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一束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李镇西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书中一直围绕的中心就是爱心。“爱心是好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一个手孩子中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这是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们常常说要多理解学生,但有时学生的言行,站在老师的角度是很难理解的。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学点儿童思维,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学生。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的我的学生之间的一个小故事。那是我教住宿班的时候,在一个单周的周六,我照例在教室里值晚班。此时,王╳╳的爸爸和妈妈走进了教室,因为马阿姨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脸上上火,所以孩子的家长来看看他,心得体会《《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在与孩子交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要回家了,孩子也很懂事的和父母道了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可是没过多久,王╳╳慢慢走到我身边,轻轻地对我说:“费老师,我想妈妈了。”“妈妈不是刚来看过你吗?”孩子无语,只是低着头,身体轻轻地蹭着我。

  是呀,他们毕竟才是刚满六周岁的孩子,那么小就离开父母开始了住校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想想和他们同龄的孩子,许多现在正围在父母身边撒娇,而他们却只能留在学校。虽说妈妈刚来看过他,其实也正因为妈妈来过了,孩子才会更恋妈妈。“那,老师抱抱。好吗?抱抱就不想妈妈了。是不是?”小男孩用力点了点头。于是我将他轻轻托起,抱到了我的腿上。男孩将头深深地扎进了我的怀里,眼泪在眼眶中转动。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在教师的素质中,师爱占了多么大的比重,有时,师爱比渊博中国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6

  在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的过程中,我的收获很多。我深深的了解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着书,让我不禁为他对学生的热爱而震撼!为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而赞叹!为他的独特人格魅力而折服!

  通过读书,我感受到了《做最好的老师》对教育工作的无比赤诚,要对学生的无比热爱,我也希望自己能以这样的一颗教育者的心,用这种爱心成就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媒体不断地报道出某些教师的恶劣行径,社会也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教师真的不懂法吗?

  当惩罚做的不适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转化为体罚。我们讲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惩罚的实质是违背尊重的原则,老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一种措施,导致学生伤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的惩罚走多远。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时也是人操作的,我们必须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师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用老师的真爱来补偿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脚下。我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简单粗暴的体罚,那不是教育;不讲方法艺术的惩罚,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遵守校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是个孩子,你是否想到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们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变一种方式来处理、来化解。老师累点,苦点,甚至是心酸点不要紧,可千万不要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做一个负责的教师,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好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总之,我们的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7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 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进入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我也在教学教育中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老师之间的差距。

  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特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如下。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名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 甚至每天都有遗憾, 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 坚持不懈, 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在我看来, 一个教师是否"最好", 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学生如此喜欢我,喜欢我的课,这就够了。教师因学生而存在, 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的。我会将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实施的,为自己加油!自从拜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8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一章里“童心是师爱的源泉”。作者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作者的这番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保持一颗童心这方面更是有同感。

  一、童心,是教师保持激情与梦想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应该保持一定的激情,但教师工作压力大:同事相处的压力,教学压力,社会认知压力,经济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带入我们的教学工作,势必会影响教学,影响孩子。但是如果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自觉抛弃一切世俗杂念,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乐孩子所乐,永远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幻想,那我们的工作也会一直保持激情与幻想。这正是教育所需要的。

  二、拥有童心使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小学教师有了童心,才能和小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小学生的好朋友,心灵相通。这样才有利于沟通交流,有利于课堂教学。教师拥有童心,从童心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易于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等问题;才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如这个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标点符号,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解释他们都不明白。后来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这些符号当作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句号我比喻成“小眼睛”,问号比喻成“大耳朵”,感叹号是“金箍棒”。这样一来,孩子很快就将标点符号记住了。就是因为有童心,才有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以童心善待童心,以童心交换童心,才能建立新课改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预期效果。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我们:“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三、拥有童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法门。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的孩子。教师拥有童心,面对学生提出的“救小白兔的雪孩子死了吗?”才会组织学生去观察白云,观看视频,让孩子知道雪孩子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善心,明白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教材诗人”王宜振有40多首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谈及儿童诗歌创作时说,我的秘密是对童心的敬畏。

  四、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充满了爱心。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是作为老师应具备的品质。“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正因为有童心,我才会拥有爱心,有了爱心,即使面对最调皮的孩子,我都会耐心教育他。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会拥有同孩子一样的童心呢?

  1.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尽管你是为了学生着想,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容易冲动、情感外露等,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让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我教过的潘杰,他是一个极度调皮的孩子,每次上课都捣乱。但我知道他的心理是想吸引别人对他的注意。于是我对他采取“怀柔”政策,并且经常跟他聊天,和他玩耍,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收服”了他,并且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2.其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我们老师同样也有快乐的童年:弹球、吹泡泡、过家家,打雪仗、捉迷藏……都曾使我们迷恋过,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我们在对待贪玩、调皮的孩子时也能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那么我们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也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3.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童心”。有些教师说,我有童心,“现在的孩子和我小时候比怎样……”可是越比越麻烦,与孩子的代沟越深。(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年长一点的教师身上。)我们要知道时代发展了,现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我们童年有了很大差别。现在信息广泛了,孩子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智力开发早了,观念也改变了。老师要保持童心,就不能完全沉醉于自己儿童时代的那颗童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和“童心”,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小学教师要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

  4.最后,还要融入孩子的生活。特级教师窦桂梅把自己的每个学生都当作朋友,并经常坚持书信往来,乐此不疲。每次上课我都感觉自己和孩子一起遨游在语文的世界中,一起嬉笑,一起朗读,一起体味。我仿佛和孩子融在一起。

  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能以学生的快乐而快乐,以学生的悲伤而悲伤,就如书中说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如果我们能做到了这一点,那我们一定是学生的好老师,也一定是学生的好朋友。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让我们所有的小学教师保持一颗童心吧!都来做一名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9

  读了教育名师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纵观本书,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爱心”,而爱心是由“童心”唤起。所以在教育中要有爱心,要有童心。

  当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师。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李老师在书中反复提及这样的观点:好教师要有童心和爱心。童心是师爱之源。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拥有儿童般的兴趣、学会点儿童般的思维、有儿童般的纯真。要多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儿童。

  这给了我一定的感悟和启发。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是要多为被教育者考虑,多体会感受被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才能搞好教育工作。也就是说,当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思索其出现该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再从中去探讨解决的办法。

  具有了童心和爱心,能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朋友,获取学生的信任,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

  为了贴近和学生的距离,李老师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每个学生的生日之时,笑眯眯地给他们送上一张贺卡;对待学生要有博爱,不仅要爱自己教的学生,还要爱其他的学生;还要警惕专制的爱,不能以“为你好”的名义去施行实质上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的行为;真真正正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举权等等。

  李老师的理念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有时候理想的境界总是美好的,或者说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以在实际操作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运用。师生的关系的处理实际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严与松、亲与疏、堵与通等间的操作掌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方法之间也并非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只有使用的时机、目的、效果是否妥贴的区分。我们不能用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的办法去判断一个教育行为的正确与否。先哲孔子有云:“过犹不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爱心与童心,是一定要有的,那么是否意味着给学生越多或者无限多的.爱心与童心,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我觉得不然,起码也是值得研究商榷的。谚语有云:“只要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适度适量始终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且不说确切的“爱心”定义是什么,就常见的爱心表现形式“宽容”这一点而言,也并非多多益善。过分的宽容往往就是纵容。对某个个体无限的宽容,就是对某些群体无限的伤害。以学生常见的行为偏差为例,如果一个学生总是课堂说话,教师总是一味地理解体谅该生,反复苦口婆心地劝说,而不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的话,想必该生课堂随意说话的情况不但不能得到改善,反而会愈演愈烈。所以,此时对一个人的一再宽容,实际上无限地破坏影响了一群人的听课效果,不但对这个人的成长于事无补,害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得不偿失。所以,此时的处理,是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

  所以,我的想法是,爱心与童心是绝对没有错的,但要正确地认识爱心与童心。宽容是爱心的表现形式,严厉同样也是爱心的表现形式,关键的本质是要以是否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判断标准。要时刻为学生的成长着想,真正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才是有爱心的教育。童心也要辩证地看待,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思考,确实能够更好地体会理解学生的心理。但理解不等同于认可,理解更不等同于迁就。理解,同理心是为了帮助我们寻找更有利的解决方法,采取切实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通过不断的观察,研究,探索出各类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0

  前阶段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

  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敢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就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对学生评价过高,过于信任他们的控制能力。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还很远。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1

  今天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第十章,有关于语文教学的内容。正如文章所说:思维训练不可能孤立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反映出思维训练,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出思维训练的内容。

  是呀,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思维训练的过死,要让我们的学生去多方面的思考各种问题,让他们学会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记得有一次,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做《小宝宝睡着了》的音乐游戏时,我先让孩子们认识了“1、2、3、4、5、6、7”的`七个音名。然后,让他们跟我学做柯尔文手势。这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跟我做柯尔文手势的时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很高。于是,我左思又想:为什么我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为这七个音名创编上动作,以及它们的音高和音低呢?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可还没有等我把话说完,就有好几个小朋友高举小手说:“周老师,周老师,你能不能够让我来试一试?”还有几个小朋友扯了扯我的衣服,老师让我上讲台来表演吧。于是,我请了几个小朋友上讲台,让他们学做“1”的动作。刚表演不多久,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们也都举起了小手,纷纷要上台表演。看着孩子们的表演,我觉得孩子们掌握的特别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2

  老师也不是完人,在很多方面我们甚至不如我们的同学,只有老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利于自己的不断完善。同学童心的保持,共性的进展,思想的成熟,力量的培育……这些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不应当是老师的居高临下与同学的俯首帖耳,而应当是老师与同学的共同成长。所谓民主的教育,就是老师在向同学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同学。

  我们应当学会与同学共生活、共甘苦,做同学的伴侣,师生接近,人格相互感化,习惯要相互熬炼。老师与同学相处,会觉得自己很年轻,这就是老师受同学的感化;同学质疑问难,老师学业片刻都不能懈怠,这是老师受同学的熬炼。真诚公平的态度,才能让老师赢得同学的由衷爱戴。爱同学,就必需擅长走进同学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同学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需把自己当作同学的伴侣,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为11301班的语文老师,我真诚地关怀班上的每个同学,把同学看成是自己的亲人,感觉到他们有心事时,我会主动地侧面了解,尽可能地帮同学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会提出问题让同学充分研讨,并乐观参加到他们的争论中去。同学建了个群,也把我拉进去,起初,有同学碍于有老师在内,群中的.气氛总是闷闷的,于是,我便申明,在群内,我只是一般的一名成员,大家尽管畅所欲言。同学慢慢话多了起来,他们周末会相约去体育馆打羽毛球,会相邀结伴去城北公园玩……

  他们摸索地问我参与不参与,在得到我确定的答复后,我能感受到同学的兴奋。网络这个平台,拉进了我与同学的距离。通过微博,我还准时了解到同学的动态,同学有苦恼,也都会在微博里倾诉,我也会乐观地点评,赐予心理的劝慰,同学有啥心事都情愿跟我说。同时,语文课上许多问题,我也把其延长到网络中。比如,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时,关于幸福的定义,我们在课上进行了热闹的争论,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请同学把自己的签名改为幸福的宣言,果真,同学都这样做了,几十个同学几十种不同的幸福,我看了也感觉很幸福。

  工作整十个年头了,至今我还记得实习时教过的一个同学,那是个特别聪慧的孩子,我实习一个月,带两个初一班的语文,一切都是摸索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尽心尽力,但究竟是新手,许多地方还是显得稚嫩些。

  实习结束之际,好多同学都给我留了祝老师工作顺当之类的留言,只有这个同学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盼望老师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尤其在良师上还加了双引号。就由于这句话,我始终在努力着,努力做同学的良师益友。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3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所以本人在工作之余,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知识、良好的教师素养,深厚的个人功底就足够。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我为自己的狂妄与无知汗颜。我从书中感受到:在实践中成长的老师将要经历那样多的磨砺,学生对教师的爱戴是多少点滴的累积,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又是多少岁月里的呕心沥血。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更好?……从李镇西老师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真的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觉得有些惭愧,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我简单的总结了一下: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外校的学生的爱”。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二、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书中最震撼我的还有李老师对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教育的深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每一个失误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坚韧、好学、勤奋、思考……形成他独特的个人人格魅力。

  三、在教育的沃土中勤耕不辍,提升素养

  从教20余年,李老师一直不停地阅读,“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阅读不但赋予他独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让他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俯瞰语文教育。把自己首先定位于文明的传播者、思想的启迪者、人生的导航者。他的语文课堂重在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学生怎能不喜欢?李老师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于是,一篇又一篇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学精华诞生了。同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李老师建议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作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作最好的自己。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4

  怎样才算是最好的教师?李镇西老师用他25年的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告诉我们了这个答案。通过观看视频让我了解到:李老师是一个善于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一个个发人深省、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案例之中的人,让我们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所以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一定能成为一个绿叶,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从李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所以从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15

  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我觉得贯穿本书的灵魂所在就是“爱的教育”。

  在“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決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IQ,忽视EQ;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現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

  1、系统思考

  2、自我增进

  3、改善心智模式

  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須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做最好的老师》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