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笔记

时间:2022-08-18 11:30:2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1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人之初,性本善。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书笔记2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窦燕山 有义方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三字经》读书笔记3

  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须读!

  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了。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奥: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论(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

  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确意见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为人的本性是会变的,向孙悟空会72变一样,有时候是善,有时候是恶……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书笔记4

  在我心中,经典的名书如同一艘满载思想的小舟,它带着我漂过了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的港湾,神秘的无人小岛,未知的远方。我心中猛然有了一种感慨:有什么能比乘这样的小舟在知识的大海中遨游更让人心醉而浑然忘俗呢?

  经典的`名书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三字经》更是别具一格,那上面一个个漂亮的字体像一台拥有“十八般武艺”的电子学习机,里面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做人道理;它们又像一块具有特殊魔力的磁石,吸引着我的眼睛与灵魂。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读完这一句,我停住了,这句话让我意犹未尽。细细品尝,是我想到了很多:当今社会上,由于天生的问题或意外而导致残疾的人数不胜数,但有关部门统计出:自强的残疾人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百分之六十的残疾人却不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价值,虚度光阴,放弃自己,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可回锋一转,我又发现不少在奋发图强,永不松懈的残疾人。瞧,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他们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自暴自弃,而是比常人努力几百倍,默默地训练,最后在奥运会上大展拳脚,不但为自己争了光,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出一分力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我想真诚地对那些虚度光阴的残疾人说:“请记住‘天生我材必有用”。

  脑海里还在思索着,眼睛开始慢慢地移动。突然,“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这十二个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句话是在告诉我学习真理们的路是一点儿也不笔直,很曲折,我们选定目标,必须不畏艰难地勇往直前。这时,我的脸热辣辣的,回想往事,学习中的我总是那么怕辛苦,犹犹豫豫,不敢前进,有一次,我在做作业时遇上了一只“拦路虎”,我左思右想,急得满头大汗,才过了短短三分钟,我就扔掉作业,索性不做了。现在,我才明白:学习、求知没有一帆风顺的平坦大道,一路走来可能会荆棘丛丛,充满艰辛。“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像离弦的箭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字经》读书笔记5

  听说三字经上有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好,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意思大概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和智能才会慢慢形成很大的差别。如果对小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几句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打动了我,让我感到人是善良的,如果不严加管教,就会变坏。

  记得有一次,我上幼儿园,下课了,有一位同学看见同学不在,就偷她的东西。中午吃完饭后我就跟他说:“你没听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而他回答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呀。”我说:“也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要保住一个人的善良本性,必须加强教育,包括良好生活环境的影响。这种教育,又必须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最后,这位同学终于把缺点改了,成了一位优秀的好学生。而且他不但主动承认是他偷的,还受到了大伙和老师的表扬,丢失东西的同学也原谅了他这种不好的品德。

  我感受到人的善良是自己创选的,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加强教育,自己管好自己,多帮助同学。

  我以后要善良,不被生活环境影响,要想善良,就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字经》读书笔记6

  在我五年级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三字经》,翻开这本书,发现每句都是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趣味。

  当我读到“昔孟母,择邻处”时,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孟母的用心良苦和学习环境的重要,也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我们不仅要学习,还应该专心学习,“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专心,注意每一个小细节,这样才能成功。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粒思想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书笔记7

  中华民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千百年来积累的精华在国学之中蕴含。古时垂髫小儿皆从《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开始入门,故而,携子共读《三字经》成为小儿学习国学的开端。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所以教育要趁早,家长在一言一行之中,教他明事理、辨是非、知善恶,教他作一个勇敢的人、积极向上的人、充满爱心的人。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教育子女的准则,让小儿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养成优良的品质,它包括:善良淳朴、百折不挠、知书达理、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如果为人父母者都能以次为准则教育子女,那么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充满爱和和谐的,而少了许多欺骗和不信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未来我们孩子的未来!

《三字经》读书笔记8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三字经,我的读书感受是;书里主要讲了历史性的故事和道理。例如;百里负米,当我读到铁杵嚰成针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倒的事情。

  我接着读到了宗学少年立志,故事中的宗学竟然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总结是;凡是勤奋向上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一定会后悔的。

《三字经》读书笔记9

  有趣的作文课开始了,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则《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呢!东汉时期,有一个小孩名叫孔融。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了一大筐梨,父亲让孔融去挑一个梨来吃。孔融左瞧瞧,右看看,选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孔融,你为什么不挑一个最大的呢?”孔融认真地回答:“我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吃。”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敬老爱幼、懂得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记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们两个谁也不让谁,结果大吵了一场,见了面也不理不睬的。现在想想好惭愧啊!如果当时我让她一下,矛盾早就化解了。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争做当代的小孔融。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商场购物时要谦让,在乘公交车要谦让,在医院看病时更要谦让。时时要谦让,人人要谦让,事事要谦让。如果每个人都学习孔融谦让的精神,世界不就会更美好了吗?

  《三字经》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三字经》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三字经》读书笔记10

  几天前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不论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历代兴衰、文化变迁,都在其中;书中更是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在三字经中看到了几段印象深刻的段落。

  例如这段话:“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它的大意是:狗能在夜里替人看守家门,鸡会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能吐丝以供人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那还真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还有这个段落也很好:“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车胤捉来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用它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虽然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虽然很劳累,但仍坚持读书,意志超过了常人。这段话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的是东晋大臣车胤从小就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夏天的一个夜晚,车胤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就灵机一动,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纱布袋里,挂在自己的书桌上方。小车胤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来读书。车胤勤奋读书,长大后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学者。

  读完了《三字经》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本领,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所成就;而只顾嬉戏玩耍,浪费了大好时光,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要在年少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就能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影响极其深远。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值得我们去阅读。

《三字经》读书笔记11

  从老师教我们唱《三字经》这首歌开始,就深深的被她吸引,一遍又一遍的读。

  《三字经》包含了各类知识,它分为六个部分。“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明白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使我明白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让我了解了一些名物常识;“烦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让我快速浏览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我游历了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口而诵,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我深知只有学习勤奋刻苦,长大才能有所为。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香九龄,能温席”,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年纪虽小,却懂得子女都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为照顾父亲,在炎热的夏天,小黄香拿着扇子在爸爸的床边,把枕头、席子都扇得凉凉的,把蚊虫都赶得远远的,然后才恭恭敬敬地请父亲去休息。冬天天气寒冷,黄香每天晚上替父亲铺好被褥后自己先钻进去,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冰凉的被窝,然后再去请父亲来睡。小黄香九岁就能如此体贴的照顾父亲,我们的九岁又在干嘛呢?

《三字经》读书笔记12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书笔记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书笔记13

  这本书是古代蒙学教案的一个大成,是最浅显的那一类,可以理解为识字的基础教案,算是古人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智慧结晶。

  《三字经》起源于南宋,后世又不断增补,往往被推为蒙学之首。即便在今日,再不熟悉古文的人,也都知道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先强调了好的启蒙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然后开始介绍一些常识,如三纲、四时、五行、六畜、七情等,然后再讲读书需循序渐进,读完《小学》等蒙学书,再读四书,四书读熟了再读六经,然后读诸子,最后读史书。由此转而讲中国历朝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一遍,最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著名事例作结。《三字经》可以说是实用性与可读性最强的一篇蒙学著作。

  《百家姓》据说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将大约五百个姓按照韵律作了四字一句的编排,句子没有实际意义,此书古时只是作为识字辨姓用的,比较没意思。好在这个版本的书籍编撰者给每个姓注释了起源来历,所以有了点看头。

  《千字文》这篇就相当具有传奇性了,据说南朝梁武帝为了弘扬书法,将王羲之的遗墨搜集而来,凑了一千个不同的字,让他的大臣周兴嗣编成一篇文章。按说,这基本上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任务,但周兴嗣竟然一晚上就编好了,就是如今这篇《千字文》。虽说《千字文》在全文的架构上很零散,形不成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但在这种指定用字强求排列组合的情形下,能够每七八句组成有意义的小段落,在文才上就已经可以惊为天人了。

  最后是《弟子规》,这篇是清朝才出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规定了居家在外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虽然有些内容有些过时迂腐,但大多数内容放在现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衣贵洁,不贵华”“话说多,不如少”,还有比如“勿摇髀”(不要抖腿),这些都是值得传承的。

  这些蒙学教案作为千百年来中国幼童的必读物,肯定是有其价值的,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视为被时代淘汰之物,当今的人即便不背诵,也是该读一读,了解一下的。

《三字经》读书笔记14

  放暑假,爸爸让我背三字经,我同意了,于是我的三字经旅途就开始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我十岁了,还让父母操心。“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蔡文姬从小喜欢听琴,久而久之,她能从琴中听出弹奏者抒发的心声。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从小喜爱读书,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了。她们不过是两名弱女子,但却如此聪明过人比我聪明上一百倍。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凡是勤学钻研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懒惰嬉戏的人,不仅无益反倒有害。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自勉自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三字经》读书笔记15

  这个假期,我读了《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影响极大的儿童启蒙教材。它采用三言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便于理解,通俗易懂。读了它,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包含着多方面的知识,像亲孝,忠义,历史,诚信等等,它以短小的篇幅描述出着许多深刻的道理。第一部分写了人重在学习,还应该孝敬长辈的道理,教育我们讲文明礼貌;第二部份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古人在什么年龄读什么书,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第三部份讲了朝代的历史故事;第四部分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三字经》里的第一段,虽然比古诗的字数少,但是它说明了很多道理: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后来处在不同的生活和学习里,人的性情就渐渐有了好和坏的差别。如果父母没有对小孩子进行好好的教育,孩子原来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是专心致志;“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它讲的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不怕麻烦,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子的母亲就割断织布机的布来教育他。五代时,燕山有一个叫窦禹钧的人,他教育儿子很有办法。因此它的五个儿子全部考中进士,从此声名远扬。这告诉我们:不同的两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同;“养子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诉我们:父母、老师要好好的教育孩子,如果教育不好,那就是过错了。那孩子呢,更应该好好学习了,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什么都不懂,又能干什么呢?……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书笔记04-15

三字经读后感08-17

我读三字经作文12-19

三字经作文合集15篇01-31

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02-13

三字经读后感(集合15篇)12-25

《童年》读书笔记08-16

论语读书笔记08-10

教师读书笔记08-08

简爱读书笔记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