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时间:2021-06-07 09:59: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头脑特工队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

  这个周末,我弟弟说想看个电影。于是,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了去年没有看到的电影。

  听说这是迪斯尼的一部大杰作,而且还被评为“人生中必看电影”之一,我一直很期待。

  终于开始啦!他们这五个小精灵就是主人公Lily头脑里面的。Lily的感情就由他们决定。他们都想让Lily过上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因此,他们认为忧忧并没有什么用处,觉得她只能让Lily变得伤心,悲伤。

  有一天,乐乐与忧忧一起掉进了“记忆保藏所”。乐乐不幸掉进“遗弃的悬崖”。乐乐在那里遇到了Lily想象中的人物。于是,他们俩一起想着怎么样才能走上去。忽然,想象中的飞船映入眼帘。他们便坐上去,试图飞到上面。但是,由于那位想象中的人物太重,总是飞不上去。想象中的人物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中途掉下去。乐乐上去便看到,他消失了。

  乐乐决定与忧忧尽快回去,但是,只要忧忧跟着她,那些美好记忆就会变成伤心的记忆。乐乐决定自己独自一人回去。但是在中途,她意识到:快乐是由伤心带来的。没有伤心就没有美好记忆,就没有快乐。乐乐赶紧跑回,带着忧忧,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大脑总部。

  这部电影实在让人感动了。我看完便感到一股暖流流到我心里,竟忍不住抽抽噎噎哭起来。它让我懂得了:友情可以化为巨大的能量;没有经历前面的悲伤,便没有后面的甘甜。如果你们也想看一部有趣的电影,我想你们推荐这部。肯定会让你感慨万千的!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

  《头脑特工队》讲述的是“喜悦”(Joy)、“恐惧”(Fear)、“厌恶”(Disgust)、“愤怒”(Anger)和“悲伤”(Sadness)五个情绪孩子的故事。他们从大脑内部一个控制中心掌控着一个叫做莱莉的小女孩,挺身而出保护她的安全、逗她开心、捍卫正义--只有昏昏欲睡、笨拙不堪的“悲伤”是个例外。她真的对莱莉有害吗?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在这五个小孩,但每个人大脑当家作主的小孩都不一样,比如莱利大脑里当家作主的是喜悦。而她爸爸当家作主的那个小孩是愤怒。同样我们每个人大脑里也住着这五个小孩,而且当家作主的都不一样,乐观的人当家作主的是喜悦,愤怒的人当家作主的就是愤怒。不管哪个孩子当家作主,但一定要知道,其他四个孩子也是存在的。有时候还总是在一起,就像《头脑特工队》中喜悦总是和悲伤在一起,但最初喜悦是不喜欢悲伤的,什么事情都不让悲伤参加,只让她在一边呆着就好了,甚至画一个圈圈让悲伤呆在里面不要出来。但直到他们一起迷路了,在这个过程,喜悦才重新认识悲伤,发现了悲伤的力量,而且正因为悲伤才更紧密的让莱利紧密的和家人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电影最后,莱利和家人分享了自己悲伤的感受,然后他们一家三口重新相拥在一起。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纳”情绪,尤其是对负面情绪的接纳,负面情绪很多时候就是一份礼物,她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亲爱的,你对这件事情很伤心,你需要家人的爱,你想念你原来的朋友。但我们往往不愿意悲伤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快乐当家作主的大脑里,我们会一味的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恨不得把悲伤圈住了,最好永远不要出来。但结果是从真的快乐变成了假的快乐,最后演变为不可收拾。

  另一个收获就是,训练大脑发出正确的信号,大脑中这五个孩子,如果你经常用愤怒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你就容易被你大脑中这个愤怒的孩子绑架,这点很重要哦,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成了你大脑中愤怒那个孩子,也就是愤怒的孩子掌管了你,任何外面的刺激发生时,你不存在了,你无法思考,因为你被绑架了,这时候愤怒完全当家作主,去用愤怒的行为方式去做事。

  那怎么办呢?

  就是首先对情绪的接纳,你接纳你愤怒的情绪,知道此刻愤怒这个孩子这么活跃,就是因为他是要送你一份礼物的,比如可能是提醒你别人越界了,提醒你地盘被别人占领了。你仅仅是接纳这个孩子,告诉他,我收到了这份礼物,然后你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当你接纳了愤怒这个孩子,它就不会造反,而当你能做到对他的接纳,他只是你大脑中一个孩子而已,你还是主人。

  同理,对别的情绪孩子也如此,接纳每一个孩子,但同时,学会训练大脑中情绪孩子发出正确的信号。引用《社会动物》这本书中一段话:“大脑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无比复杂的联合网络,各种刺激,模式,反应,感知都通过这一网络跟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各自的交互作用,为了得到一部分的控制权而彼此竞争。所以要想活的开心,就要训练情感发出正确的信号,并且对这些微妙的信号保持敏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3

  亲情,是人生当中比较美好的情感。我们成长的世界里,从婴儿到儿童,再从儿童到少年,进而从少年到青年等等,陪伴我们左右的常常是那种幸福的亲情世界。

  电影《头脑特工队》,就向我们观众展现了那么的一个亲情的世界。在电影故事当中的表现,便是那个带着快乐与开心的淘气岛。淘气岛由记忆中心的金黄核心球影响,记忆球里常常向我们展现莱莉与爸爸、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一家子,每天开心地过着美好的生活。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爸爸与妈妈,未曾放弃过对女孩莱莉的关心与照顾。

  尤其是在莱莉试图出走,试图离开她与爸爸、妈妈搬进去的'新家时,爸爸和妈妈就非常着急地打电话以图找到出走了的莱莉。莱莉脑海中的快乐情感记忆衰弱的时候,她曾经与父亲、母亲发生过争吵。可是,这些经历永远也比不过他们友好相处、快乐生活的美好记忆珍贵。所以,乐乐拼尽全力要回到控制中心,只是为了莱莉的快乐,为了莱莉的爸爸与妈妈在她记忆中建立的淘气岛,可以发光发热,可以让温馨常伴莱莉的左右。

  是的,人生的旅途当中,我们需要守护那片来之不易的亲情世界。我们当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珍惜与父亲、母亲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才不会失去美好的情感,我们才不会被各种不好情绪所左右。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忧忧触碰了莱莉那些美好记忆的记忆球,让莱莉收获了珍贵的感动,收获了珍贵的亲情,让莱莉心中的那片淘气岛重新建立起来。

  人生的长路,我们当珍惜我们记忆深处的淘气岛,珍惜那种童年时光里与父亲、母亲的美好相处,珍惜那些我们生命里来之不易的亲情和缘分。只有这样,才不枉此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4

  不管现在还是以前,每当孤独的时候总会自己跟自己对话,时常天马行空,中国词汇里叫意淫,现代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YY,可能是中国现代人还不如古人的开放所致。这个跟“我”一样的“她”没有具体的形象,如果有应该是飘在空中的一朵云,也可能是一缕青烟,还会是浑身通红或雪白的天使和魔鬼,无论她是什么样但总该无拘无束充满幻想。

  每当我跟“我”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安慰我、体贴我、帮助我,战胜了很多的困难,度过了很多对我来说艰难的时刻,“我”是我的阿司匹林,是我的小棉袄。有的时候她经常会跑开,我找不到她,心里很难受,好多的话想与她分享,可没有,然后悲伤(sadness)就会来找我。

  悲伤,一个从一开始就存在我头脑里的小怪物,我不害怕她,可是她总会时不时就出现,小时候她与饥饿困意尿意相伴,长大后她和荷尔蒙有关,她控制我的眼泪甚至我的思维。小时候她一出现就会有人来帮助我,长大后我必须自己消化这些眼泪和无助。

  再后来她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占据了生存的空间,她更长时间的不来了,我偶尔想起她来心里空落落的,悲伤又来了,再后来,我开始明白,这就是所谓的成长,伴随着她的消失,又伴随着她的来到,也知道了原来悲伤还有一个名词叫做无力感,没办法改变现状的绝望。有时候悲伤也会做好事,她激起我心中尚存的想要改变的火苗,然后越烧越旺。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

  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

  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

  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从你饱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很多。很高兴你能用如此冷静成熟的心态去认识自我,很高兴你能抱着慈爱悲悯之心看待人生,真心为你加油!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

  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这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感知到茉莉的恐惧与悲伤,恐惧与悲伤积累多了变成了愤怒,最后她开始厌恶父母。儿时的那些梦想、快乐记忆一下子都消失了。如果茉莉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并和爸爸妈妈表达。最后她也不会想离家出走。愤怒与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人可以做出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而我们将情绪转为忧伤,去抒发出来,这时候反而让我们平静下来。所以,要适时表达自己的忧伤,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任何积累快乐的经历

  每个人慢慢地长大,所有的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都会形成记忆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所以,会有很多人长大了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生活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其实和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经历充满了快乐,遇到悲伤的时候,也能够慢慢抹平。这个孩子长大后会快乐阳光很多。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每一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孩子们正视这些情绪。这样,他(她)长大后遇到任何事情而产生的情绪就都能够驾驭喽!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做情绪的主人。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7

  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

  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而不管头脑世界被处理得多么绚烂,这片的情感能量依然局限在单薄的外部叙述线上。莱莉不快乐,莱莉释然了,然后,就没了。脑中所触及的深刻情绪,被明艳亮丽的画面裹挟着,最终抵向浅白的好莱坞式圆满结局。它必须娱乐,必须好看,必须鸡汤,它终究高级不起来,终究是个情感上的矮子。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阿拉比》,也讲一个少年的“顿悟”,篇幅短小,却是情感冲击上的巨人。幻灭和苦痛才是恒久的,《头脑特工队》太甜了,在娱乐效果和商业诉求的驱动下,它讲的成长,只能以莱莉的流泪开始,以她的微笑结束,而不可能倒装过来,像乔伊斯的小说一样,将结束点定格在“我抬头凝视着黑暗,发觉自己是受虚荣驱动又受虚荣愚弄的可怜虫”。

  非要拔高理解的话,《头脑特工队》用无比复杂的技术,讲述了一个格外简单的故事,其实是在抽象地说明,让人开心是多么复杂的一项工程。还有,成长是艰难的。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相关文章:

1.头脑风暴比赛作文

2.《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3.《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4.幸福,不是我们头脑中的以为散文随笔

5.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15篇

6.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15篇)

7.《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15篇

8.《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