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04-17 11:19:1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初次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在二00四年,也是这部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今年酷暑的一天,我百无聊赖,于是,打开电脑重温了这部十多年前的老电影。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回到故乡料理母亲后事而遇到老同学贝比诺,贝比诺送给他一本孩提时代的日记本,由这本日记他想到了曾经的音乐老师克莱蒙马修以及与之有关的童年故事。

  1949年的法国乡村,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的物质条件比较落后,那是一座类似于收容所或者感化院形式的学校,马修则是刚进学校的代课老师(这使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刚开始代课时的样子,满腔热情却缺乏教学经验),刚到那里他并没有受人尊敬,他亲眼目睹了学校管理阶层以粗暴与武力对待战乱之后的孩子们,面无表情、冷酷严肃的校长;对学生大声咆哮,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的箫老师;对刚上任的马修持轻蔑态度的朗老师以及犹如洪水猛兽般的学生们,所有的人都给他制造了层出不穷的恶作剧,还给学校蒙上了疯人院般的阴影。但是,看似憨厚老实的马修老师却是沉静镇定的,他决定用音乐打开学生的心门,执着而坚毅。其实,放牛班的春天与放牛根本没有关系,而是一群像牛一样疯狂有冲劲有叛逆性的孩子的人生轨迹转变在自己生命的春天里,代表着那群孩子心灵的希望与重生。而马修老师就是那位循循善诱的放牛人,用实际行动与无私的爱拯救了一群无可救药的学生。虽然最终他被校方解雇,但他在影片中的高大上的表现,为我开辟了一条教育捷径。

  马修老师是善良的,因为他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体罚学生;

  第二、让他自己来处理犯错的学生;

  第三、不能透露犯事学生的姓名。

  假如这三项条件摆在我的面前,也许我不一定能做到,有可能大部分老师也不能做到。当学生犯了错,打架、骂人或者在班里无端生事,作为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可能会采取三部进行曲:

  一、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不单单问犯错的学生,还会询问班上同学,直到水落石出为止;

  二、事情明朗后通知家长了解或沟通;

  三、针对该生所犯事件在班里进行通报,以绝后患。

  如果摊上后果严重的事件,还会上报校领导,由领导进一步教育。到头来,涉事学生只会像风箱里的老鼠那样两头受气,在学校被批评不说,回家后还有可能遭到家长毒打,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而马修老师却不是这样的:学生皮埃尔是个顽劣分子,生长在单亲家庭,马修出现之前,皮埃尔是班里的带头大王,每次犯错都会被校长关禁闭,即使马修接手班级后还是不例外。但是例外终究还是出现了的,皮埃尔的单身母亲平时工作繁忙,也有一说是皮埃尔的母亲不务正业,所以皮埃尔异常叛逆,她很少挤出时间来看儿子,在皮埃尔关禁闭那天,却正好来了,马修非但没有把皮埃尔在校的种种劣迹抖落出来,更没有将皮埃尔被关禁闭的事情告诉他母亲,因为他不想令皮埃尔的母亲伤心与失望,更坚信皮埃尔会学好的。最终,马修成功了,不但用音乐解救了逆变中的孩子,还培养出了一个世界著名音乐家,也就是影片中的主角皮埃尔。

  马修老师是冷静的,不意气用事,学生在他背后大声嚷嚷秃头、编成各种各样的歌嘲讽他,而他没有沿着原来老师的老路走,揪耳朵、暴打或者关禁闭,而是一步一步引导直至扒出问题的根底,再不失时机的进行管教。这种机智的手段不管在哪个时代、对哪种学生、解决怎样的问题,都是值得老师借鉴与运用的。

  马修老师也是有爱心的,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整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哪两个性格是相同的。最可怜的就是贝比诺,一个二战后的孤儿。因为孩子的天真,所以他始终认为父亲会在星期六接他回家,每个星期六他都会驻足校门口等待,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重复了好久好久,他成了一个沉默孤僻的小孩,马修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贝比诺是班里最小的学生,也因此而受到蛮横同学的欺负,吃饭时常常遭受旁边同学的讹诈,所以他只能有一顿没一顿的无奈地饿着,幸好马修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一现象,解决了贝比诺的吃饭问题。贝比诺性格孤僻内向,不会唱歌,每次合唱练习时,马修会把他带在身边,利用教学中的空余时间单独辅导贝比诺。因为马修的同情与关爱,小贝比诺才慢慢走出失去双亲的阴影。所以马修老师离开时贝比诺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因为他知道只有马修老师才能给予他父亲般的关怀与教育。

  不可否认,任何时代的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那个时代的马修老师更是伟大的,即便这个角色是导演虚构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中需要马修那样的的仁爱与宽容,五六十年前的法国能有人做到,我们的周围肯定也会有更多人付诸实际。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发自内心的一种想法,那就是这话太绝对了。说这话的人要么没有教过学,思想太趋于理想化;要么教过学,所遇到的可能就是理想的学生。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的我们,总是劳心于各种纷杂的事务,总是让这些纷杂的事务搅得身心俱疲;身心俱疲的人,情绪总是有种冲动或易发泄的倾向。于是乎,工作中遭遇了学生的违纪,更多的不是想着去分析孩子的为什么犯错?可不可以不犯错?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孩子犯错的办法……而是想着,不要受学校的批评,更不要被扣发奖金。当人们工作的出发点变得功利以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具有了现代社会的特征——快。

  今天,难得宁静了心情,坐在电脑边,搜出来《放牛班的春天》,凝神屏气地看了一遍,顿觉有很大收获与震撼。

  独断专行、残忍冷酷的院长——哈善

  哈善,池塘畔底辅育院的院长。先说其独断专行,马修老师初到辅育院,就撞上了一个孩子在用硕大的刷子,跪在地上刷地板。用麻神父的话来讲,那是院长在罚他。一个院长事必躬亲的这种地步,尚未出场,已经在我心里奠定了一个基础,那就是,这个辅育管理孩子的方式肯定是高压政策,简单粗暴。而这个院长在这院里边肯定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老师与学生的面前,让人感到他就是制度,他就是这个院里的一切。

  不错,当他的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是马修在与麻神父正在开教室的门却又开不开的时候,他悄然地出现了,并且摄影师也给了他一个能够表现其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形象的镜头:他站在楼梯的拐角处,俯视着初来乍到的马修,并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用马修的迟到作为见面礼送了过去。这种作法,使他的不近人情、冷酷无情初显端倪。接下来,麻神父因中了葛贺克的圈套被击中了眼部的情节,再次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请看他的作法:1。立刻命令马修去拉铃,集合学生,他要“违纪,处罚”。违纪了接受处罚,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处罚到了这位院长的手中,却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按照本院的规定,一犯规就处罚。”“三秒时间主动站出来,否则就学生就轮流关禁闭”“只要有一天找不到凶手,取消课外活动,禁止亲友探视”……这样的规定出自一个主宰学生将来命运的院长之口,真是不可思议。而马修老师在背后的一句疑问“这不是在鼓励相互告密吗”,竟遭到了院长的呵斥。

  我们不防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孩子都是些问题孩子,但他们是不是生下来就是有问题的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了问题学生呢?对待问题学生,不用说是问题学生,当一个正常人遭遇院长这种处事方法的时候,你又该作何想法呢?我想起来了张校长的一句话“一个人有病,大家吃药”,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曾经用“杀鸡骇猴”、“杀一儆百”这样的言词为自己注解理由,现在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待这种作法,真是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啊。

  所以,独断专行,只会滋生漫长出学生的抵触情绪;残忍冷酷只会让学生“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中国的一句俗话道出了真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对于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能满怀爱心去在孩子心中播种“希望”。

  善体人意、媚上欺下的院长——哈善

  如果哈善是一个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并且一直从事这样的教化问题学生教育,随着时间的长久,滋生出一种职业倦怠,或者是职业给他的精神带来的很大的精神刺激,以致于让他对待问题学生简单粗暴、息事宁人,我们从人性的角度考虑,抑或可以给予一点同情,因为毕竟年纪那样大了,不容易,因为那些学生也确实是问题学生。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情节的铺展,哈善院长,却暴露出了善体人意、媚上欺下的行为,让人不禁对他的厌恶更增长几分。

  公爵夫人前来视察学校,哈善院长在回答公爵夫人的问话“我们十分注意院长人性化教学……成立合唱团是谁的主意?”时,他非常肯定的抢了过去,将成立合唱团的功劳揽在了自己名下。也许,在当今社会上,下属做了成绩,一般都会感谢领导,那是对领导的一种客套,如果领导真是支持了,表达出对领导的感谢,这都无可厚非,可在这部电影里,自始至终,院长对合唱团都没表现出应有的关心与支持,可在功利面前,我竟然泯灭了羞耻,当着众多学生与老师的面,做出如此令人作呕的回答,真可谓“善体人意”了。

  因此,有了这样的院长,急功近利,当然要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当然要厚颜无耻;厚颜无耻,当然要媚上欺下。有这样的人当领导,学校的制度还不往死里整,对待学生还不往死里整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没有人可以想象当时我们有多么激动,偌大的校园里激荡着我们的欢呼!久久望个着窗外,又忽然想到新年将至,感到很是迷茫:入高中来,已近两年的光阴随我而去,不似范仲淹醉里挑灯看剑那般从镜中衰鬓中找到一丝忧伤,断肠的惆怅。拿来了椅子和热水,把妈妈的脚放入热水之中,用胖乎乎的小手轻轻地揉啊揉。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两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记为线索,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微微泛黄的扉页,依稀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夹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紧闭着的铁门走去,光秃秃的头顶上顶着同样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马修,此时因为在众多领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进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应聘一个专为问题少年们设置的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学监。

  在乐格克设置陷阱致使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后,马修只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在莫杭治因为辱骂校长而关禁闭、,他被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于是在放学后独自来到教室练习歌唱,马修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最后甚至还给他"开小灶";在来自圣菲亚少管所的蒙丹处处与马修作对时,马修不但没有厌恶、疏远他,反而让他成为合唱团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时教育、开导他,当蒙丹最后因为校长哈珊的谎话而被警察带走时,马修还因为合唱团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渴望关爱的孩子们,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马修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从小受到"行动——反应"的强制性规定的他们,生活在这里实际上毫无自由与快乐可言,而马修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关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心灵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他们所不曾拥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倾注在马修的身上。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少年们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马修面对孩子们,并不像其他学监那样选择了强硬的手段,或者选择了放弃,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孩子们的歌声,与其说是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说是他们为马修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团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己的孤儿佩皮诺,终于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希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我第一次接触这部影片,只是听了其中的演唱片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被清澈,婉转的天籁童声合唱吸引,找了许多孩子们演出的视频观看,于是产生了观看整部影片的欲望。看完电影,不禁泪流满面。一部成人与孩子的感情故事,用音乐作媒介,最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一个灵魂影响了另一个灵魂。

  影片了一位教师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底部”的学校做学监,这所学校收容了一群被放弃的孩子,被社会与大众不看好,被遗忘,深沉在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破旧小校园中,生活极其简单,所有任教教师都是男性,把他们当成了“囚犯”,用高压又极端的手段管理:行动-反应。忽略了他们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需要被爱,而马修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命运。

  他用爱包容所有的孩子。面对打伤老师的乐格科,马修选择让肇事者乐格科去照顾被自己打伤的马桑老师,亲眼看到老师的伤势严重,孩子意识到了自己只是想“娱乐”一下的无意之举对老师造成了巨大伤害,学会了认错与承担。在马桑由于病情恶化被抬去医院的瞬间,孩子问马修:他会死吗?这时马修的回答,显示了一位家长级别教师的素质:“不会的,会好的。”他像万千父母一样,不想伤害孩子孱弱的心灵,即使是犯错的孩子。他帮助孟丹隐瞒夜晚偷吃食物的事情,制止校长体罚学生的恶行,帮助莫杭治重回母亲的怀抱,他总是刻意的帮助隐瞒他们的错误,自己承担下来,这些善举化解了这群长期被“冰冻”起来的孩子。他们发现马修与其他老师不同,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孩子,从正面出发,而不是把孩子想象成是故意做坏事的恶人。马修被孩子们接受。

  偶然的机会,马修发现孩子们会唱歌,决定要训练他们成为一流的合唱团,这个“念头”促使马修组建了一只秘密的合唱团,开始艰难的秘密的保持训练。马修开始组织孩子们练习节奏和简单的歌曲,这些简单的歌曲都是为他们写的,而孩子们参差不齐的音色、音高和音准让人头疼,排练遇到难题。马修针对孩子们声音的情况写了许多练声曲,从音乐角度讲,他的创作充满童趣,日日夜夜与孩子们相守在一起,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怎样训练“童声”。年复一年,因为马修“执着”的训练,孩子们学会了唱歌,声音变得和谐,自然圆润。池塘底部的合唱团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童声合唱团,并得到伯爵夫人的肯定。同时,孩子们性格也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每天的音乐训练让人心生美好,合唱让他们变回原本单纯,可爱的孩子,孩子们在这个牢笼中终于享受到了童年应有的乐趣。谁也没有想到,马修老师的一念执着,最终改变了这群孩子的人生与命运。

  影片中出现的四首合唱作品是《海面上的'清风(Caresse sur l'océan)》《哦,黑夜(Hymne a la nuit)》《眺望你的旅途(Vois sur ton chemin)》《风筝(Cerf-volant) 》,这四首合唱作品有的风格类似圣诞歌曲,有的类似唱诗班弥撒,有的又像情真意切的情歌,贯穿在影片中与剧情相得益彰。同时在艺术境界上,这四首作品也已经达到至高的水准,电影播出后,成为众多世界顶尖合唱团演唱的作品,流传至今。正是音乐打破了人与人之间误解与尴尬,让心与心的距离无限拉近。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吧,想起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说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看过的另外一部音乐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也是一部用音乐叙事的电影。不同之处在于,那部电影的主人公钢琴师1900终生以音乐为生,不善言辞的性格,恰巧符合了音乐电影的特性。主人公是钢琴师,他的爱情,友情,一生经历,许多不能说出口的话语都是用钢琴来表达。钢琴师1900已经是音乐的化身,他甚至不允许他的音乐被记录、被带走,不下船去追寻追寻音乐家之梦、甚至改变世界乐坛,他不屑于拿他的音乐换取功名利禄,不希望与全世界分享,他的音乐只在那艘船上,他的音乐只属于他自己。而《放牛班的春天》用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手段,出现的时间与作用不同,音乐帮助电影将“人性” 刻画的栩栩如生。

  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用一个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向人们讲述了教育的真谛,一个落魄的音乐教师因为自己的“一念执着”,用音乐救赎了一群在边缘的青少年。正如陶行知的那句话: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祝愿每位教师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用合适自己与孩子们的方式“一念执着”的将教育进行到底。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

  有这样一个学校,名叫“池塘之底”,拥有着阴寒森然的建筑、沉重笨拙的大门,陈旧斑驳的教室以及压抑阴森的氛围。

  有这样一帮孩子,在严格甚至近似于残酷的教育管理模式下,他们孤傲而坚强的抗争着,仿佛等待着一个救星,又仿佛他们已经放弃了这种期待。

  有这样一个失落的音乐家,带着一丝失落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一帮等待着救赎的孩子。

  这一切来自于一本陈旧的日志,世界著名音乐指挥家莫杭治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作者是他的启蒙老师马修。两位老人沉浸在对于往事的回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部电影,没有了奢华的场面,没有了惊心动魄,但是却多出了一丝的温情,展示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教育家如果与他的学生进行心理的对抗,进行心灵的沟通。

  整部电影中,马修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包容,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也将学生甚至是被哈桑校长的粗暴、刻薄、自私、贪婪和刚愎自用而压制的老师们拯救。

  带着一丝的失落来到这里的马修,发现了这帮“无药可救”的“恶魔”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音乐的向往,这也唤起了他内心对音乐的挚爱。于是,在他的“怂恿”下,这帮“放牛班”的“恶魔”组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合唱团。

  这其实只是电影的一个层面,一个多小时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但是仅仅这点也就值得我们思考。

  这个是一个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影片,“行动—反应”原则导致了孩子们的更加叛逆,而马修的音乐团却将这帮“恶魔”拯救,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释放了自己的“青春”。

  不得不承认,这部看似简单质朴的电影,反应出了伟大而温情的人性主题,不得不承认,那班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让人头痛,但是马修没有放弃,他成功的让这般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给了他们释放青春梦想的途径。在此只想浅浅谈谈马修与他们的故事,莫杭治、佩皮诺。

  佩皮诺,这是一个执着的小孩子,每天星期六他都等着他那已经故去的父母来接他,于是他成了马修见到的第一个孩子。它是这里面最小的孩子,在这里是饱受欺凌的,但是马修给了他希望,他很特别的关怀给了小佩皮诺亲人的温暖,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小佩皮诺要执着的跟着马修走,因为,经过相处,他已经离不开马修,也只有马修可以给他温情与亲情,马修被他的执着所打动,最后,带着这个有点笨还没有成长的小孩,心情沉重而又轻松的踏上了归途。

  这是另外一个让马修难忘的学生,一个“天使脸蛋,魔鬼身材”,这个用来形容一个女生的词汇的主人竟然是一个男生,莫杭治,一个喜爱偷窃、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马修的细心与惊讶中,莫杭治的音乐才华被充分的挖掘,因此他与莫杭治的母亲也有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经历,而这却引起了莫杭治的强烈不满。于是马修就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惩罚,当公爵夫人来听合唱团的表演的时候,他,这个热爱音乐的精灵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单的立在那里,眼神中充满的哀怨与委屈,同时还有强烈的渴望。终于,在最后,马修转向了莫杭治,在马修鼓励与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开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理解与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理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证明了自己的天赋才能,此时,莫杭治封闭的心灵完全打开,最终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马修与学生的故事有很多,他对于所有人都是宽容与鼓励,同时不失时机的随进应变与幽默风趣,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彻底的拉近。

  其实很喜欢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于马修令人倍感舒适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于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来说,启发很大,对于经历了各种教育方式的我来说,也深有体会。

  这部影片,多了一份宁静与温情,给人无限的思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影片中充分的利用这点,莫杭治对于音乐与演唱的渴望,小佩皮诺对于亲情与关怀的渴望,马修对于孩子们期待自由的眼神中显示出的无奈,马修对于强悍蒙丹时更加犀利而坚定的眼神,孩子们看着窗外放的飞风筝时眼神中对于释放青春,对于自由的渴望……

  影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放弃书写青春,每一个人,都渴望着成功,都拥有着梦想,教师,要为学生的青春书写规划,无论学生是什么样的,都不能放弃书写这些青春,不要打消他们对于梦想实现的渴望。对于学生,同样不能放弃自己去书写青春,自己的青春与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书写。

  所以,不要放弃书写青春,即使是被放弃的“放牛班”的“恶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会绽放青春,也会拥有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来到问题少年集中的学校当学监,通过自己的温暖、关怀、宽容和音乐诱发了每一个孩子善的一面,向往美好的一面。这部电影,几乎每个镜头,每个桥段都在讲述着儿童世界和关于教育的深刻的道理。所以,我想截取几个桥段进行描述和感悟,来分析这部电影。

  孩子都是调皮的,孩子都是单纯的,也许会因为想法的稚嫩而做出很多在成人眼里错误的事情,但是孩子们都是善良的,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没有善心和怜悯心。乐格克,前学监哈让先生眼里的混世魔王,因为马桑大叔对他的惩罚心怀不满,做了机关使马桑大叔受了重伤。但是当老师马修和他说,马桑大叔真的伤的很重的时候,乐格克的眼里出现了难过、愧疚和急于补救并求得原谅等等情绪。孩子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规则意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你让我不高兴,那我也让你不高兴之类的比较单纯的想法,所以会做出有些幼稚的却破坏力巨大的错事。但是,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有一颗希望世界是美好的心,希望每个人,包括自己都能快乐幸福的心。没有孩子生来就以伤害人为乐趣的,他们更多的是因为一些幼稚的想法而造成了自己不可控的后果,乐格克也说:“我没想伤害他”。孩子需要因为自己所作出的错事收到惩戒,但更需要有人挖掘出他们的善良,并将之扩大,才可以让孩子真正的拥有善心,做出善行。马修让乐格克去照顾马桑大叔,作为惩罚,实则更是一种善心和有错要赎罪这样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马桑大叔受了感动,说了一句话:“这些是小可怜,只是需要人理解罢了。”

  这突然触动了我,我突然想到了,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会被大人判定为问题少年,背后都是有各种充满痛楚的原因。这里面最为明显的,就是蒙丹。他在和莫杭治(我们的主角)对话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的身世。蒙丹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父母完全不爱他只是想把他扔进寄宿学校等地方不管,自己去快活。蒙丹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仇恨,这样的仇恨只可能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完全可以想见,年幼的蒙丹有哭了多少次,心痛了多少次,挽留了多少次。如果当初,蒙丹的父母能让蒙丹感受到自己被爱被需要,没有被抛弃,那么蒙丹又怎么可能会自暴自弃,对世界充满仇恨,最终成为一个纵火犯。孩子也是有一定思想的人,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洋娃娃。孩子很脆弱也很敏感,周围人一个小小的举动,对于孩子可能就是很大的伤害。孩子的世界很小,孩子的心灵会变成什么样,全来自那个世界是 什么样。所以,孩子需要呵护,需要爱,需要照顾。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被照顾,让他敏感的小身躯放大的都是美好的事物,让他的小世界充满乐观和阳光,那么这也将是一个乐观阳光的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几乎无觉的人,任意的对他展示着人性的阴暗,世界的阴暗。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但当孩子长大了,当初灌输给他的阴暗,他将会统统展示给这个世界。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会变得光彩照人,还是阴暗不堪,全看他接触了什么,接受了什么,那张白纸上或主动或被动的画了些什么。

  这个时候,教育者的作用就尤其重要,家长,老师更是重中之重。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老师对这些学生都很绝望,认为这些学生就是坏孩子没有救了。孩子们还不会判断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建立在他人和成人对自己认知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些孩子当然会觉得自己是坏孩子没救了,那就继续坏下去。开始的时候,莫杭治的母亲认为儿子只有做蠢事的天赋,那么莫杭治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好事。在那个环境下,一切恶习都被放大,一切美德都被淹没,所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变好的可能,于是在恶习中进一步堕落。但是,当马修出现,颂扬他们的美德,正确惩罚他们的恶习,让孩子们感受到被赞扬的感觉,感受到自己能变好的可能,事情就又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们联合起来帮助孩子们,妈妈又对儿子重拾信心,孩子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做的错事也越来越少。人都是一样的,当孩子们感觉到被信任,被激励,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他们就会变得更好。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信任他们、激励他们、守护他们、通过恰当的技巧教会他们道理和知识,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

  这个世界起初并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之分,只有单纯善良懵懂的孩子。教育者该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塑造一个美好且自信的世界,让孩子们慢慢地在之中成长,慢慢的学会责任、感恩等等、慢慢的接触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慢慢的接受并融入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即使在阴暗的道路上,心中仍有太阳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可以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老师的《教育原理》时,她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后,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

  整部电影使我感触很深,的确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教育意义深刻的电影。在被剧情牵动的同时,心灵也不禁震颤。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他们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样充满生机。他们需要的,正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渐渐忽略的爱与呵护啊!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教师是十分伟大的。他们往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在学生失败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对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有很多很多……

  电影往往是虚构的,也许在真实生活中它不曾发生。但是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爱。在简单质朴的语言中,我豁然开朗: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随时随地都因为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改变。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拂过面颊,绿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然而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今天,我又打开了一部看过多次的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乘着孩子们天籁一般声音的音乐翅膀,徜徉在克莱蒙·马修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海洋,仿佛沐浴着春日煦暖的阳光,思绪随着优美的旋律,穿越时空,飘落到法国郊外的那所学校——池塘底教养院,和那些曾经被生活抛弃的孩子们一起,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优秀的、经典的东西,总能那么执着地触碰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故事的开端是一场音乐会开幕前,著名的音乐家皮埃尔正在做上台表演前的小憩,一通来自巴黎的长途电话惊醒了他……

  当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皮埃尔眼角滑下的泪珠以及他强忍的悲恸,我感受到了老音乐家的悲伤。但当他站到指挥席上,一个小细节又震撼了我:他强压下内心的伤痛,渐渐地沉浸到音乐中,嘴角轻轻上浮起来的微笑,让我感受到他对音乐的执着——音乐是如他生命一样的东西。

  是什么给了他如此执着的力量?

  是马修老师!

  是才华横溢、博爱宽容、仁慈大度、天使般的马修老师。

  马修老师第一天走进教养院,第一次进课堂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阴晦绝望的孩子们的世界:被世界抛弃的孩子们经受着忽视、岐视、误解、冷漠,以及动辄得咎的处罚,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孩子们仿佛是警察与犯人。纯真可爱的孩子们被当成流氓、无赖、混蛋一样被管教,孩子们稚嫩的世界被推向了爱的边缘,绝望的深渊。

  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没有马修老师,对这个世界充满敌对眼神的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可是,马修老师来了,放牛班的春天来临了!

  马修老师用他的博爱包容着孩子们,用他的智慧教导着孩子们:

  ㈠第一天,孩子们的淘气让马桑斯大叔受了伤,无情的哈沙校长用一惯的惩罚手段来处理这起事件:关禁闭,无休止的劳动改造。

  了解了真相的马修老师选择了隐瞒,他向马桑斯大叔撒谎说乐赫克自愿到医院照顾他。善良的马桑斯大叔对孩子们给予他的伤害没有抱怨,却一直地表扬乐赫克,这既让乐赫克亲眼目睹着自己的行为给马桑斯大叔造成的伤害,又联想着因自己而受牵连在关禁闭劳动改造的小伙伴,另一方面又要装作无事般的承领着马桑斯大叔的表扬夸奖,这真是一次心灵的洗炼、煎熬啊!

  马修老师撒的谎还有很多:

  第一次进课堂,皮包被调皮的孩子们抛来抛去,但在校长的责问下,他选择了撒谎,庇护了孩子们。

  皮埃尔因关禁闭,没能见到来探访的妈妈,他撒谎说皮埃尔去看牙医了,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了孩子。

  马修老师的撒谎不是软弱,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真心,他的博爱。

  爱是会传染的,马修老师的博爱给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当马桑斯大叔回来的时候,孩子们雀跃着迎上去,孩子们开始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爱了。

  ㈡马修老师的教诲除了爱,还有很多的智慧

  比如:组建合唱团时,不会唱歌的佩比诺被任命为合唱团团长助理,在练唱时,给马修老师递指挥棒,递乐谱……唱歌走调的郭邦被任命为当乐谱夹,每个孩子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

  再如:皮埃尔犯错后,马修老师的故意冷落,并且故意地对他置之不理,一个有着天籁般声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独唱的资格,这种冷落打击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骄傲。

  但在教养院的女董事——伯爵夫人来视察时,马修老师又重新给了皮埃尔展示自己的机会。

  那一刻——

  “在皮埃尔专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马修老师在孩子们心理种下的爱发芽了,萌发了。

  当马修老师被开除时,他播种的爱成熟了,收获了。

  当马修老师在寂静的校园,落寞的一个人离开时,他这样想着:

  “多么希望学生们能违规前来告别”

  “可是没有任何动静,孩子们的谨慎在我看来是冷漠,还有皮埃尔,啊!算了……”

  马修老师带着许许多多的遗憾,还有好多心愿未达成的遗憾,可以说有些伤心、失落地离开时,一张张如蝴蝶飞舞般的纸飞机从高墙上的窗口悠悠飞落,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努力地从窗口伸出来,挥舞着……

  正如影片中的插曲——《夜晚的爱》中所唱道:

  哦!夜晚

  刚刚降临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如此温柔

  是你歌颂希望的音乐寄语

  如此宏伟

  你的神奇将一切化成了美梦奇迹

  哦!夜晚

  仍然笼罩在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

  难道它不比梦想更加美丽

  难道它不比希望更值得期冀

  这不正是马修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的爱的萌发和收获吗?

  马修老师并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他知道,但就象另一部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所说的“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

  《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播种的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老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老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老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马修老师与院长不同,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老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电影的经典部分自然是马修老师将孩子们组建成一只合唱团,充分的给与他们才能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后来进入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将来也逐渐清晰。不可否认,马修确实是一位好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帮助孩子们,没有私心,有的对工作的热情。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没有私心。”但在马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与之相对比的是院长的行为,院长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迁与仕途。尤其是最后院长在回答是自己创建的合唱团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院长的卑鄙,而马修老师的不与辩解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热衷官职,一个淡泊名利,关心的只是孩子们得学习与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修老师因得罪院长最后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运,这也让我们不由想起了电影开始时马修老师的自叙:当自己在一系列领域受挫之后才来到的这所学校——。也许以前也正因为马修老师的正直行为才不断被人排挤。这也无疑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的讽刺!虽然马修老师走了,但他却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于是在最后的电影画面中,

  在马修老师站在楼下面,头顶不断有纸飞机飘落,在身边慢慢盘旋。马修老师的脸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带有的是会心的笑容。

  在最后马修老师蹬车离去时,佩皮诺主动要求与他一起走,当我们听到电影中的一个声音告诉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时,我们也豁然想到在电影开始时的哪一个小小的伏笔,告诉我们佩皮诺每周六就会到校门口等待父亲来接他。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感动,马修老师被解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也在这时变得圆满。

  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难得周末,外面淅淅淋淋的下着雨,阻挡了一切外出的脚步,临窗听雨?终究是达不到那个境界吧!打开电脑,又一次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记不清多少次看它了,第四or第五次,但每次确实都有新的体验新的感触,犹记得第一次观看时,学生们一个个“凶神恶煞”,让我这个局外人都为马修捏一把汗,情绪随着剧情进展忽上忽下。最难忘的是剧中的音乐,皮埃尔·莫昂克独唱的声音,干净纯粹,舒缓情绪,沁人心扉……

  克莱蒙·马修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经二战摧残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被迫来到了“池塘畔底辅育院”成为了这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在这所寄宿学校里,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劣的孩子,有问题少年有孤儿。马修在他的人生低谷来到“池塘之底”,踏入校园时,发誓说永远不再作曲。但,人生就是永远不能说永远。

  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但新老师总是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这一点我这个新老师也是颇有体会。想当初刚接10班,当陈老师郑重向学生介绍我、当我满心欢喜的等着认识我的新学生时,我就听见学生在下面以我能听到的声音说:怎么又换老师了?一副不耐烦的面孔……说心里话,很受伤,但看到第一堂课的马修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才发现我们学生的问题真是小小太多啦。但马修对学生们的宽容与理解,确实让我钦佩,值得我去学习。每个学生在老师心中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老师就犹如你们的父母,会吵会骂,但出发点终究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除了一些个别的猥琐大叔们,我还是坚信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与修养的。但就如老话说的“不养儿不知报娘恩”,学生跟老师也是如此吧,就如皮埃尔开始不明白马修的苦心一样吧。

  随着镜头的推进,他渐渐发现,每个孩子其实都有一段辛酸的过往,他们在这所近乎与世隔绝的学校里不仅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疗,反而在校长“高压”政策下变得更加叛逆和玩世不恭。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但是孩子们却对马修“五线谱”有着浓郁的兴趣,所以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音乐本就有强大的感染力,马修的合唱团更是意义重大,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它把一个个孤立的孩子串起来,给予他们新生。但音乐终究只是一方面,我觉得马修改变学生心灵的支点还是马修对学生的悲悯、尊重和理解。马修的那颗悲悯心,使得他爱每一个“坏”学生,他的大爱使他不忍体罚一个无辜的孩子;他的宽容使他“包庇”了打伤马桑大叔的学生盖贺克,给他机会将功补过,让他课后去照顾受伤的马桑大叔。而在照料别人的过程中,盖贺克与马桑大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伤害了他人十分愧疚、后悔不已,从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的善良使他不仅原谅孟丹当初的恶言恶行还劝阻校长公平对待孟丹……这样的情景式怎么样也说不完的……

  马修虽是被迫来到“水池底部”的这所学校教书,并最终被气急败坏的校长赶出了学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所谓“失败”的教师。但自始至终,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浑身上下体现的是人的尊严与自由,他作为一名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尊严与自由。在马修的努力下,大多数教师放弃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手段,开始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学校的教室、走道和操场上,曾一度弥漫着、飘扬着体现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空气,连校长哈珊也曾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快乐地加入到学生活动的行列。在这个小小的时空里,这个不懂教育的音乐家却把教育的真谛展示的淋漓尽致,他的很多做法都呼应了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人性化教育。譬如,就算是面对再顽皮的学生、最恶劣的行径,在马修的主观意愿里他都是不愿体罚学生的,他只是在校长的高压下才把学生关禁闭的;马修在挑选学生组成合唱团时,他能抛却“世俗”只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音质是高音还是低音,我相信这一点有很多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当我们面对一些恶俗语言是估计怒火早就冲脑门了,值得学习;在马修的合唱团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席之地,包括谱架,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给他们存在感价值感,这一点对学生的心里发展很重要;马修所有的好并不是毫无原则,在学生犯错时他还是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惩罚的,就如学生皮埃尔看到马修老师在与他妈妈交谈,心生恶意,从楼上倒下一瓶墨水浇在马修老师身上,马修老师停止了他在合唱团中的领唱,明确告诉他合唱团不缺少任何人:你的嗓音不错,但并非不可替代!然而在公爵夫人参观合唱团表演的过程中,马修又出乎意料地招手让他回到合唱团队伍中领唱,使莫航治受到了巨大震动。马修老师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因为他通过惩罚让学生体验到了羞耻和后悔,体验到了责任与担当,重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试图努力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惩罚由此从被动的承受伤害转变为积极的行动。其实老师都知道体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只会让学生的不良情绪蔓延,等等。马修有很多做法都是跟人性化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50年的记忆。这位优雅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起,音乐家原来曾经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

  工作的第一天马修老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麦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知道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知道了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老师用他的善良,用他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马修老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

  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时,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时时刻刻关心你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

  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一位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齐,音乐家原先以往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那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教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期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教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工作的第一天马修教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教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教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明白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明白了做错了事能够用负职责的方式弥补。

  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教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期望。马修教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教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激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教师一齐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教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一样,但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应当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明白,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欢乐,那么教师也应当让学生看到自我点滴的提高,体验提高成长的欢乐,增强继续提高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提高,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坚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仅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供给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教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我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我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我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我“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仅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教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教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团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以往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能够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应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应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仅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好的电影总会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给人非同一般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他会在人的心飘荡,如同放牛班在马修的带领下唱的那首《夜晚》,让人陶醉其中。

  故事的开头是描写著名音乐指挥家皮埃尔在一个夜晚,打开了自己小时候的音乐老师马修教他所在的放牛班时所写的日记。并回忆当时的故事,马修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在失职后被转到一个叫“池塘底部”的辅育院当代课老师,那是一个设备特别烂的房子,怎么看都像是监狱一般,不光外表像,连里边的孩子们和老师都像是囚犯和看守监狱的人。里边全都是一些问题儿童,面对马修的是悲伤难过的命运。孩子们的一个恶作剧就让教师麦神父出了意外,头部受了大创伤,这事件让马修决定,要在这些孩子们心中树立威严,但他不想像其他教师一样,孩子一犯错就处罚,他认为应该给他机会,让他们在爱中悔改,让他们感受世界的温暖,而不是恨。所以他觉得这些孩子们不是无药可救,而是缺少教育。

  在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孩子被马修老师用音乐感化,在音乐的作用下,孩子们的行为问题逐渐减少,他们开始变得热爱生活,热爱歌唱。然后这一切在校长眼中却是“巧合”,认为不能对这些孩子们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这就说到了要看到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孩子会出现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不同的,可能是家庭因素、孩子自身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都是有可能的,当我们去探究到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帮助。

  比如当孩子有打人的行为出现时,我们要观察并确定孩子是为何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想要吸引成人的注意,还是多媒体(电视、手机等)的影响,又或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社交能力等等。一个行为,出现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我们要因果施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被马修“救赎”的孩子中,我觉得最让人欣慰的孩子就是莫瀚奇了吧。从刚开始他和班上孩子一起与校长对立,在本子上写下“校长吃下十斤狗屎”这样的话,到后面马修慢慢培养并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潜能。

  马修老师做到尊重每一位孩子。但是莫瀚奇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集体中,所以后来马修老师也在引导他慢慢回到孩子们中间,与大家一起合唱。我们也看到了通过这样的合唱,也让孩子明白,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在合唱中还是离不开同伴,有了同伴的共同努力,合唱作品才会更完美、更动听。也让这群孩子在音乐中寻找到了积极向上的凝聚力。看到每一位孩子都在音乐中展露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免的为他们感到开心。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亲爱的马修老师,正是有这样有爱的、和蔼的马修老师,才救赎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为公爵夫人表演时,公爵夫人问成立合唱团是谁的主意,校长毫不羞耻地说是他自己。

  面对孩子,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肯定与鼓励(不是奖励),让孩子有成就感也是很重要的哦!

  看完电影才明白,爱是救赎一切的根源。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2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的感触很大。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所的代课老师。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人过中年的马修是“池塘畔底”这所少管所的代课老师。人生似乎在这个地方更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阴森的大门、调皮的无可救药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也犯错不断。

  马修的第一节课就因为同学的吵闹而得到了校长的咆哮。同学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麦神父。因为马修独特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第一次做错了事不被体罚,第一次知道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他为了他们一次次打破自己的底线,又一次,马修突然发现怎群孩子很喜欢唱歌,马修为孩子们组建了一个音乐团,其中马修发现莫翰奇对音乐很有天赋,用他对孩子们彻底的真爱,使这些已经麻痹了的少年们,有了一丝丝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乐之梦,也成就了自己的音乐之梦。当他被恶毒的校长赶走后,孩子们折起带着祝福的纸飞机,送给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他们变成了爱的精灵,纷飞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开风帆,义无反顾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开新的人生篇章。

  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用音乐唤醒了这些孩子们冷漠的心,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人人都能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仁慈与付出。只是,如果没有人来拨动这根爱之弦,这种炽热的心就会被封沉。而马修就是最好的拨弦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刚听到这影片的题目,有些不解,何为“放牛班”?在观看影片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群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这群孩子碰到了一个善良幽默的老师,他带领孩子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给他们带来了春天的希望。一部法国影片,中国博大精深的五个字翻译后,一种隐喻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义。

  同时,这部温情的电影给了我最直接的启示:感动,震撼,反思。

  一群被认为应该抛弃、放任自流的孩童,从新拾起了希望,从唱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让我感动;那些写着孩子们离别祝福的纸飞机就在万分恰当的时候出现,让我感动;那个一开始就在门口等爸爸的佩皮诺终于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让我感动……当马修孤独离开时,那一只只从窗口伸出的手,还 有飘落的字条,让我一下子落泪了。感动,更是因为平凡的马修那颗博大的爱心。

  马修他或许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但他绝对是个好老师。他用不一般的爱心、信任、理解和真诚改写了孩子们灰色的记忆,留下了欢声笑语!使我震撼!他用音乐给予了孩子希望,引导他们走回正途,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使我震撼!艺术的力量如此巨大,让多少冥顽的灵魂得到救赎。使我震撼!

  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三年多了,这样的孩子我也会遇到,尤其是班级里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真的是让人头疼。有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狠狠的教训他们,让他们下次不敢犯错误。说实话,这确实有效果,但我却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他们做为孩子所应有的活力。我们跳过了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环节,直奔目标。我们强调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苍鹰能在天空中翱翔,因为它有丰满的羽毛;蝴蝶能在花从中起舞,因为它有七彩的飞翼;海鸥能在大海上徘徊,因为它有矫健的翅膀;幼儿时,那双双好动的眼睛对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象着未来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国度,是有着蓝一精一灵的快乐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机械世界,还 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园?每个孩子在他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天使,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希望。(就如《三字经》中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但长大了又是如何呢?为什么天使会变成魔鬼呢?

  原来,魔鬼是感觉被遗弃的天使为了获得关注的一种反叛,那并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尔——拥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是一个非常反叛的孩子,但是马修却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潜力。然而马修却用自己爱心、信任、宽容、真诚将“魔鬼” 拯救,慢慢的变回“天使”。可能那时孩子们的心灵,真的是在天堂了,因为被认可,被肯定,被赞扬,或许他们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己。再来想想我们的孩子,当他们因为犯错而战战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批评、惩罚或许有效,但想想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导。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或许我们老师每一次真诚的表扬,每一次的宽容,都会给他们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为老师宽容和真诚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马修老师的真诚和宽容是分不开的。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 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其实,无论这个世界多么不乐观,多么灰暗,其实一些也只是伪装的,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体会别人对他们的仁慈与付出。真诚的爱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间最宝贵的。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接受爱。马修老师,一个怀才不遇的作曲家,一个在世间不被重视的穷老师。他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们心中的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春天”。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一位好老师,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而做这种老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再仔细想想我作为一名老师我的价值又再哪?我何尝不学学马修也用自己尊重、宽容、爱心、真诚去感动孩子们,去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春天”,让他们在自己的蓝天中自一由的翱翔,越飞越高!作为老师我也渴望自己也能象马修一样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更希望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今天看了一部好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怎么好的电影了。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里面的情景让你感动,看完之后很久你还是会在那个余波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让你想哭却也想微笑。

  《放牛班的春天》是用回忆过去的方式进入影片的,很容易就能吸引观众的兴趣,不过一开始不觉得怎么吸引人,越往下看越发现它的精彩。《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群住在池塘底教养所的问题儿童的故事,讲述他们从问题儿童到在音乐代课老师马修的引导下,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使心灵得到净化,从黑暗走向光明,未来充满希望的这样一个故事。慢慢看下来,你会发现里面的每个小孩都是让人心疼并感动的,你会为他们的改变而感到喜悦和感动。这些被仍进教养院的儿童,他们孤僻、撒谎、恶作剧、捣乱,有的小孩是孤儿,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的是被不负责任的父母仍下不管的小孩,只因为曾犯过错误。这些可怜的小孩,他们本该在父母的怀里,在温暖的家中,享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他们进了教养所后,面对的却是脾气暴躁,武断,喜欢使用暴力和体罚解决问题,把他们当成晋升手段的魔鬼校长,他们一犯错就会被关禁闭,长期做劳动以弥补过错。孩子们过着如地狱般黑暗的生活。幸而在这时,他们迎来了生命中的春天——音乐老师马修的到来,他为他们带来了阳光和欢乐!

  马修老师也许不够有耐心,他也会对他们发脾气,呵斥他们,可是那是在他的学生们捣蛋的时候。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心和宽广的胸怀教育并爱护着他的学生们。在他进入池塘底教养所的第一天,他目睹了学校医护人员马桑在学生的恶作剧下差点弄瞎双眼的事件,但在面对他的学生时,他还是深具爱心的。一开始马修的生活也不好过,学生们抵触并作弄他,不配合他的教学,把他的话当成耳边风,可他还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并感化他的学生。在离职的老师提示下,他知道了恶作剧的学生,马修私下跟他协议,让他在每天放学后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痊愈,免除了那位学生被校长体罚的危险。另一位很有名的学生是皮埃尔,在其他老师的眼中他是有着天使脸孔魔鬼心肠的坏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可是妈妈很忙,为了赚钱养活家庭没空经常去看望皮埃尔。妈妈的漂亮很别人的流言让皮埃尔很痛苦,所以经常犯错捣乱而被关禁闭,妈妈为了他的生活很辛苦的在餐厅打工,可是儿子的叛逆使她很失望,所以两人的相处和沟通很有困难。在马修老师的调解下,他们慢慢的理解了对方并解开了心结,最后妈妈把他从教养院接了出来,他们幸福地生活了在一起。

  在剧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学生们合唱时的歌声,虽然是听不懂的外语,可是会使在听着的人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泪来,用天籁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那是震动灵魂的声音!除了感动和赞叹之外,还是感动和赞叹!特别是听主角皮埃尔主唱的时候,整个阶梯教授都沸腾了。

  在池塘底教养所里,课余时间是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娱乐节目的,最宝贵的便是自由活动时间,可是这个经常因为校长的不高兴而被取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修发现了学生多唱歌的兴趣和天赋,在与学生不断的接触中,这些孩子给了他灵感和激情,于是他便抓住这个机会,团结全班同学组成了合唱团,也使学生慢慢的接受并敬爱起他来。马修创建合唱团的事受到了校长的阻止,但是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伯爵夫人的支持并前来观听合唱团。皮埃尔是合唱团的主唱,可是那时候他犯了错,马修先生想让他受点教训,一开始他没让皮埃尔上场。不过合唱团没有皮埃尔的主唱有点发挥失常,皮埃尔最后在马修的允许下唱出了自己的忏悔和被宽恕的感激,在他动人心魄的演唱和配合中,合唱团完美的演唱给了每个人心灵的平静和感动,那是来自天上的天使的祝福,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影片的最后,教养院受到了曾转学到教养院受管教的处于危险边缘的学生蒙丹的报复,他纵火烧了教养所,幸而当天马修带领所有学生去外游玩而因此化解了危机。可是马修却因为被院长迁怒而被开除了。马修离开了教养所,可是为了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而去偷院长私藏木材、替他们向院长求情的他却已经深深的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温暖并快乐。影片的最后,院长在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告发下被革了职,而马修就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默默无闻坚持着自己的事业。

  《放牛班的春天》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有令你开心大笑的片断,也有让你心情沉重的情节,更有让你一直萦绕于心的天籁之音。是让你看了还想再看一偏,久久也忘不掉的让你感动和充实的电影。它还告诉你,要珍惜儿童、爱护儿童,给他们温暖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成长为健康而向上的人,让他们一直怀抱着善良、爱心和宽容。这样的电影,还等什么呢?赶快去看吧!!!

  好像写了很长,也许详细有余,却不够清楚全面,希望多多包涵了,很久没写这么长的文章了。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电影,不如自己去亲身感受一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02-05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15篇12-29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28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合集15篇04-1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锦15篇04-1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编15篇)03-3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编15篇03-1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03-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合集15篇)03-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集合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