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

时间:2021-11-29 16:38:39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教案

六年级教案1

  教材

  一、身体素质练习

  二、武术:少年拳第一套

  

  一、通过素质练习,使学生掌巡回锻炼的方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二、改进少年拳第一套(1-4)动作要领。

  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敏果断等优良品质。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二、准备部分

  1、 队列、慢跑

  2、 徒手操、伸展运动

  3、 专门性练习

  1、 体委组织整队

  2、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 教师指挥,口令

  4、 组织:四列横队

  1、 学生听口令站队

  2、 学生听口令练习、模仿

  一、身体素质练习

  二、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节

  重点:

  1、动作到位有力手眼协调配合

  2、垫步弹踢,马步横打

  一、组织:分四组巡回锻炼

  *、教法:

  1、讲解示范

  2、学生练习

  3、时间控制

  二、组织:四列横队

  教法:

  1、完整示范动作

  2、分解示范并讲解要领

  3、听口令进行分解练习

  4、分组练习

  5、互相指导并纠正错误

  一、练习:

  1、翻越障碍

  2、云梯移行

  3、蛙跳

  要求:在完成次数或时间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动作质量

  二、练习:

  1、震脚架打

  2、蹬腿架打

  3、垫步弹踢

  4、马步横打练习

  5、1-4动作练习

  6、分小组成套练习

  7、互相指导练习1-4

  要求:步型正确上下肢动作要协调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六年级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浴血搏杀”等十八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抒情;创设情境,借助想象,补白练笔,心灵沟通,入情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高尚的情怀,激发学生阅读动物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

  1.读文入境,积淀情感,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2.品读文字,知有情有义;交流练笔,感生死之情;对比阅读,悟重情重义。

  3.品描写之精妙,悟内心之情怀。

  4.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尝试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引入课题

  1.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有关战象的哪些感人的情节?

  2.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成为小标题。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3.理解字词,梳理质疑。

  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离开寨子时,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

  嘎羧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凭吊战场?

  嘎羧为什么没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和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

  4.小结:学习贵在有疑,能够做到学有所思,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深入。从你们的问题中,老师感受到嘎羧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大家的心啊!我们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方面的理解,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位英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设计意图】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说要明确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因此初读时对文本中的四个情节进行了梳理。通过质疑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阅读期待,并针对学生的质疑及时做出评价,进一步提出质疑中有待提高的能力,探究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

  (三)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的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画下来,想一想感受到什么情感?是怎样感受到的?

  提示:可以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做简单批注。

  (2)想象嘎羧当时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在四个场景中选择一处写一写)

  2.集体交流,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根据学情预设抓住以下这四处关于嘎羧行为的描写,进行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1)英雄暮年。

  通过朗读感受嘎羧的老态龙钟以及衰老的样子,体会作者的怜爱、悲伤之情。

  (2)重披象鞍。

  ①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出示课件。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②引导学生抓住“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揣摩这些词语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往事的回忆、留恋、怀念,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③教师随机点拨。

  同学们都关注到文章的表达方法了,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致、具体、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了积淀在战象心中深沉的感情。让我们带着感情边读边想象这感人的情景。

  小结:动作、神态、有情有义、忠诚。

  ④激情导入描写象鞍部分: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这副象鞍对嘎羧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我们再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副象鞍?

  ⑤启发想象:看着眼前披挂着象鞍的嘎羧,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学生想象嘎羧当年的英勇:当时战斗的惨烈,在战象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情感。

  ⑥照应学生的质疑。

  ⑦总结学法:体会动物的情感,可以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想象嘎羧的内心情感。

(3)凭吊战场。

  嘎羧痛苦地与亲人诀别,踏上了黄泉路。

  ①随着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课件。

  ②老师指名朗读所画的句子,学生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词语谈自己的理解。

  ③老师点拨,抓住动物独有的特点“吼”揣摩他的内心世界:嘎羧久久凝望着江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在呼唤什么?它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想象。

  ④激情导读:当年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嘎羧,今天又披挂整齐来到战场,回忆战斗的历程,缅怀牺牲的战友,多么深情,多么悲壮!

  ⑤对比阅读,体会嘎羧的重情重义。

  原著节选:

  它已经五十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收到村民们的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环境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重情重义。

  (4)庄严归去。

  ①哪个词语体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

  预设:揣摩“挖”的深层含义。

  ②你能从“挖”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描写中读出什么?

  (作为战象的忠诚、作为战象的尊严,感受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执着,他的信念,他的重情重义。)

  小结:拥有尊严。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学生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感悟文章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走进嘎羧的心里去想象它的内心感受,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补白练笔,随后采取融情对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品描写之精妙,悟内心之情怀

  1.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我们可见嘎羧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读懂了他的内心世界,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位让人景仰的英雄啊!

  2.提升认识,归纳方法。

  行为 神态 环境描写

  读懂嘎羧的内心世界 想象画面

  对比阅读 (联系上下文 原文)

  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对嘎羧的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中,感受到它的重情重义、忠诚以及作为战象的尊严!正是这些具体、细致的描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战象高尚的情怀。

  【设计意图】注重学法的总结,引导学生感知动物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阅读动物文学时,抓住描写动物的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其内心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揣摩动物情感世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想象小练笔、对比阅读课文内容和原文等。

  (五)书写碑文,升华情感

  1.书写碑文,表达敬仰之情。

  (1)学生书写碑文,交流碑文内容。

  (2)师生共同配乐朗读碑文。

  英雄垂暮赴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战地缅怀重情义,掘墓同埋向苍天。

  2.朗读原文,升华情感。

  土坑里弥散着一股腐烂的气息,看得见二十六年前埋进去的战象的残骸,红土里,好像还露出了白的象牙。嗄羧那对象牙,因挖掘土坑而被沙土磨得锃亮,在晨光中闪烁着华贵的光泽。

  3.作家创作体会。

  在诸多力量中,崇高是一种很特殊的力量,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价值观派生出来的一种情感。将崇高的情感凝聚在一头老战象身上,还能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动物尚且能表现如此高尚的情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如何去做呢?

  沈石溪

  【设计意图】在总结环节,带领学生回顾全文,将心中对嘎羧的敬重、敬仰之情浓缩于精炼的词语或短语,既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又使战象的形象深深留在学生的心里。

  (六) 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给家人讲讲这个故事。

  2.推荐阅读:《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六年级教案3

  (出示情景图)

  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

  1、导学法

  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

  2、小组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40:360 2:18

  3、质疑问难

  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的,那么你能不能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想办法解决呢?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来计算并比较呢?

  4、各组自学,交流汇报。

  你们运用了什么好方法?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

  40:360=40/360=1/9=1:9

  2:18=2/18=1/9=1:9

  5、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由此可见,比的化简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化简比是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我们来看大屏幕。

  6、导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比的前项与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也就是说,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你能列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吗?(指名回答)

  7、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化简得到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目标。(出示目标)

六年级教案4

  1、出示问题:化简比

  24:42 0.7:0.8 2/5:1/4

  2、导学法

  学法指导:

  每组任选一题、分析比的类型、个人独立解答、交流解题依据、组内总结方法

  3、各小组自学,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

  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怎样学的?都学会了什么?

  (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5、指导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智力大比拼: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你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吗?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化简比:

  14:21 = (14÷7):(21÷7) =2:3

  7、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课件)

  四、练习(课件)

  1、化简比:

  15:21 0.12:0.4 2/3:1/2 1:2/3

  2、连一连

  3、判断

  4、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5、解决问题

  五、回顾学习目标,进行本课总结

  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板书:

  比的`化简

  a:b=a÷b=a/b

  40:36=40/360=1/9=1:9

  2:18=2/18=1/9=1:9

六年级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

  14:21 0.5:2.5 2/9: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

  2、师:因为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

  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并将解决的问题擦掉。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线段草图。

  4、对比书中的线段图和学生的线段草图,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这个省略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图上看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增加了百分之几指的增加了谁的百分之几?

  通得讨论得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5、列式计算,数形结合,说出两个列式的含义

  6、课件演示,小结两种解题思路。“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增加的部分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

  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部分再除以单位“1”;也可以先求出增加后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减去单位“1”。

  三、训练巩固

  1、根据问句,说出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

  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梨的质量是苹果质量的百分之几?

  ③降价了百分之几?

  ④增产了百分之几?

  2、消费宝典

  电饭煲降价,原价220元,现价160元,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引导学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几”再列式计算。)

  3、建设新农村

  选一选:

  光明村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1).(121-66)÷121

  (2). 66÷121

  (3). 66÷(121-66)

  (让学生说出选择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理解并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解题的重点是理解题意,关键是正确地找到单位“1”。

六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情趣(抢答式复习)

  1、 60÷10 = 600÷( )= ( )÷1 = 0.6÷( )

  说一说:解答这两道题你用的是什么知识?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

  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用字母表示:a:b=a÷b=a/b)

  (二)导目标

  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板书:比的化简)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六年级教案8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 0.7:0.8 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六年级教案9

  教学目的: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幻灯片。

  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微机演示)

  2.微机显示一个圆,再把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圆的面积)出示课题。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思考。

  [评: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起学生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并决定思想方向,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圆面积,

  (如图)观察后得出圆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

  个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r2的3倍多

  由此看出,要求圆的精确面积通过度量是无法得出的。我们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评:这一探索性地设问,使学生产生悬念,引入深思。它与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后的验证,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使学生对圆面积与r2的倍数关系,获得十分鲜明的表象,而且有助于避免与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2r)产生混淆。]

  2.学生操作。

  (1)学生分别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微机显示)老师提问:

  ①拼成的图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②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③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微机显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④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c/2=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

  ⑤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并通过微机演示,把一个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也可以渗透以直代曲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把圆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c/4=r/2),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2r),所以s=r/22r=r2 (见图一)

  (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

  相当于圆周长的1/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所以s=1/22r/4r=r2

  (4)把圆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所以s=1/2r2r=r2 (见图三)。

  3.小结:无论我们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r2,验证了原来猜想的正确。说明在求圆的面积时,都要知道半径。

  4.比较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出联系和区别,加强记忆。两个公式都与有关,但圆周长等于直径长度的倍,而圆面积等于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的,即r2等的倍。

  5.自学例1。注意书写格书和运算顺序。

  [评:引导学生通过多次不同的实验,采用转化的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利用计算机的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三、看书质疑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圆的面积。

  2.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6厘米 d =0.8厘米 r=1.5分米

  3.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

  (1)可测圆的半径,根据s=r2求出面积。

  (2)可测圆的直径,根据s=(d/2)2求出面积。

  (3)可测圆的周长,根据s=(c/2)2求出面积。

  [总评:这节课有两大特色:

  一、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推理。通过学生多次不同的剪拼,采用假设、转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其他的平面图形,逐步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多层次的操作,多角度的思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微机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六年级教案10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六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六年级教案1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督、惩、罚、寨、饮、援。

  2.新词:神机妙算、疑惑、委托、推却、轻易、甘受惩罚。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人物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博览群书,学习诸葛亮宽阔的胸怀,识大体的品德,将来做社会有用的人。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课文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

  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

  (二)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既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观察挂图,发挥想象,进行表述练习。

  (三)听录音,练习复述故事。

  (四)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整体感知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迟延:拖延、耽搁。

  才干:办事的能力。

  委托:请别人代办。

  调度:调动、安排。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体会交流。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一段。

  ①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②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③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④讨论题,幻灯出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

  ⑤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六年级教案13

  教学过程:

  出示程序,揭示课题。

  挂出写有“学路指导”的小黑板,要求同学们按此步骤进行学习。

  〔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地开始新的一课的学习。〕

  一、审清题目,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边看老师写课题,边思考如何进行学路的第一步。

  生: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命题的。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生于1872年死于1919年,江西婺源人。

  生:他1872年被清政府派遣出国留学,1881年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京张铁路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生:文章的体裁是写人。据写人文章的特点,学习本课应弄清三个问题:①这课写詹天佑的什么事?②作者要赞扬什么?③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结合单元重点,还应弄清记叙中的说明。

  〔学生按教师平时所授的方法完成学路第一步。进行思维定向。〕

  二、自读课文,捕捉中心

  1.这课主要写什么?

  2.作者要赞扬什么?表达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学路第二步。〕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教师提示的小标题分段,(简介;任命;修路;竣工。)说出分段依据,段落划分,段落大意。

  四、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教师引导学生深究,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又是怎样层层表现中心的。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讨论两个问题:①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表现帝国主义态度的词有哪些?词意是什么,你从这些词知道了什么?②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帝国主义的态度又怎样?从哪个词反映出来,从这个词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语推敲法”学习第一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当时社会环境的目的是什么?(说明詹天佑杰出、爱国。)为什么?

  3.第二段作者没有直接叙事,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

  〔初步体会单元训练重点,了解“说明”这一写法。〕

  4.扫视第三段,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主要做了哪几样工作?

  5.理解“勘测”、“隧道”的意思,说明理解词意的方法。

  师:默读“勘测线路”自然段,用“段的思路法”、“设问法”自学,同位可讨论,然后汇报。

  生:我用“段的思路法”学习这一自然段,这段写詹天佑勘测线路的情况。作者分四层写,第一层写……,第二层写……,第三层写……,第四层写……。作者写这段是为了说明詹天佑工作认真负责,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段的结构为并列式。

  生:我用“设问法”学习这一自然段,请同位同学回答问题。我提的问题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这一组排比句说明了什么?(同位同学回答)

  生:我也用“设问法”学这段,我自问自答。问题是:“‘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

  生:我也用“设问法”学,我补充个问题,请×××回答。詹天佑在勘测线路过程中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被点名者回答)……

  〔运用“自学段落法”,不少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师:谁能引读詹天佑说的、做的和想的。

  生:(引读)

  师:从詹天佑说的话,做的事以及他想到的各说明什么?

  生:(答略)

  师:作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叙述,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明詹天佑杰出、爱国)

  〔让生择“自学段落法”自学,运用其才智,自身体会理解,讨论,教师仅指点不到之处,充分发挥主导、主体作用。〕

  对“开凿隧道”、“设计‘人’线路”两部分让学生自己读懂内容,然后用三个象征图检查效果,突破难点。知道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出来的。

  更进一步突出了詹天佑超众的才能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第三大段中采用了叙事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作者采用的是叙事法,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介绍采用的是说明法。叙事和说明的结合使詹天佑的形象更为主体化,更为高大。

  第四段的学习,着重领会“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修筑成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并理解前后呼应的意义。

  〔“关键词语推敲法”、“自学段落法”、“图示法”、“导读法”多种教法综合使用,在第四步的学习中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浓。〕

  五、圈点批注,总结交流

  师:(指小黑板)现在进行学路第五步。

  生:(按以往老师教的方法圈点批注,准备交流。)

  师:请大家畅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阻挠”、“要挟”这两个词的意思。“阻挠”的意思是……

  生:我知道了这课主要写什么,主要写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生:我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赞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要表达自己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生:我知道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从内容方面讲,作者分四段写,第一段写……,……,第四段写……。写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组织材料,二是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叙事、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生:我知道了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采用的方法和采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生:我知道北上的火车是怎样沿着“人”线路爬上陡坡的。

  生:我知道这课的中心思想。

  〔聚零为整,统一思路,消化吸收,升华理解,多层反馈,检查效果。〕

  师:(总结略)

六年级教案14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二、新课

  1、节约能源

  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举例。

  出示P50三幅图,师讲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例子

  如:在使用空调时设定的间谍过高或过低,造成浪费电的现象。

  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汽油的紧张。

  在白天的时候,路灯一然大开。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常见的现象,不仅仅这三种情况,还有更多。

  2、做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灯哪个效率更高。

  此实验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以免学生出现伤害。

  3、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出示P51页的未来的住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

  学生观察并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阅读P51的资料,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4、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

  海洋潮汐能、沼气能、地热能

  当堂检测

六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伦敦 宽敞 水藻 济南 贮蓄 镶 响晴 温晴 安适 秀气

  绿萍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响晴 唤醒 空灵 境界 慈善 贮蓄 狭窄 澄清 设若 宽敞 着落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

  2.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目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思路结构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用了三段文字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来写,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情。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概括以上所写,与开头“宝地”相呼应并扣题。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写济南的天气。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为过渡段。

  三、情景交融的写法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作者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写景物时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时又直接抒发感情。阅读时应当细心揣摩,体会意境,并注意那些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如: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

  还有一些虚实结合的句子,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阅读时也要注意体会。

  四、清新朴实的语言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

  文中词语的运用十分讲究,如写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说济南的山坡上有小村庄用的是“卧”一词,恰当地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写“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个“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好似拉家常一般,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但又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语,如“准保暖和”、“着落”、“干啥”等,富有生活气息,并且带有老北京的语言色彩。

  五、比喻与拟人手法的运用

  文章较多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六、预习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可以采用“画面再现法”。很多文质兼美的选文如画一般,预习时可让学生用画笔再现课文的内容。若能画出来,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预习《济南的冬天》,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出“小山雪景”。

  七、诵读训练教学方法建议

  在诵读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语势。语势是声情表达时的自然态度的流露,有时还伴以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具有渲染气氛、强化语感色彩功用。在课堂上要多进行情境描绘,把学生带入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境界中,启发他们体会感情,再指导表情朗读,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1.六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2.《散步》教案

3.中班教案

4.《莫高窟》教案

5.《新闻》教案

6.《影子》教案

7.《叶子》教案

8.《观潮》教案

9.大树中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