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时间:2021-12-29 14:59:35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建立比较意识,学会比较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养成初步的推理和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 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能自主感知数学同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比长短、高矮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渗透比较意识,初步学会比较方法。

  3、养成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学会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

  设计新意:

  1、在巩固深化比较意识阶段,充分运用教室这一资源,让孩子找教室里的一些物体比长短、高矮,既帮助小朋友更牢固的掌握比较法,又加深了他们和自己所在教室的感情。

  2、课后布置找抹布活动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朋友家的客厅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主体参与,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的黑板很干净,是哪个小朋友擦的呀?(请他上台)他的个子怎么样?那么他和老师比呢?(如说矮,则再找一个比他更矮的)

  强调:其实我们就看着他一个人说他高或者矮都是不对的,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要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不好?(请学生上位)

  二、看一看,比一比

  1、观察图,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

  (1)按一定顺序观察图,说说小朋友家的客厅是怎样布置的?

  (2)指导学生按书上第4页的要求完成红色方框。

  (3)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4)组内讨论:怎样比较两盆花的高矮?

  (5)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交流的结果,提问还可以怎么说,要求以不同的方式叙述比较的结果。(出示题目,按学生的回答依次填空)

  2、再找找,巩固比较方法

  (1)小朋友们再看看,客厅里还有那些物体之间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内讨论后教师指名汇报交流。

  (3)提问:你比什么?怎么比的?还可以怎样说?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观察教室,找一找比一比。

  (1)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比较长短、高矮。

  (2)组内讨论,要求每组说出2组物体。

  2、想想做做第1题。小红和爸爸谁高,为什么?

  3、 第2题。想一想,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走哪条近呢?你是怎样想的?

  4、 第3题。读题,学生自主完成。组内讨论方法,集体交流。

  5、 第4题。

  (1)读题。

  (2)这题让我们做什么?

  (3)学生自主完成。

  (4)汇报后追问:为什么小鹿最高,而小白兔最矮?

  四、总结评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吗?你能找到家里最短的抹布吗?明天带到学校来,自己的桌子自己抹。

  作业设计:教材第5页14题,找抹布活动。

  板书设计: (一)比长短、高矮

  最教后记:

  第二课时 比大小、轻重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轻重。

  2、通过观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设计新意:根据小学生好表现、乐于助人的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人文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场景。

  谈话:小红家要来客人了,她和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呢!

  1、出示场景图。

  2、我们先来看看小红家厨房里有些什么呢?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探索比较。

  1、出示第6页的碗图,

  (1)两个碗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2)请你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

  (3)谁说说看两个碗比,谁大谁小吗?

  2、出示苹果草莓图。

  (1)苹果和草莓比,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2)请继续画画钩圈。

  (3)那么苹果和草莓比谁大谁小呢?

  3、比轻重。

  (1)刚才我们比较了物体的大小,如果我们想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数学书和数学本谁重谁轻?(教师示范,和学生一起做)

  数学书和数学本谁重谁轻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用手可以掂出两个物体的轻重,请看这幅图,出示小姑娘掂胡萝卜和辣椒图。

  根据你的经验谁重谁轻呢?请你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3)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但是有的物体重量相差不大,小朋友想一想用掂的方法还合理吗?

  怎么办呢?还可以用一些工具来分辨,比如支架。出示第6页支架图

  图中支架的两边分别挂的是什么?

  胡萝卜的土豆比,谁重谁轻?为什么?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4)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不仅可以用手掂一掂,为了比较得更准确,可以用支架来辨别,沉在下面的重,挂在上面的轻。

  4、拓展思维。

  你们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小组活动,讨论比较图中另一些物体的大小、轻重,汇报结果。

  结合汇报提问:辣椒、胡萝卜、土豆比一比,谁最大,谁最小,谁最重,谁最轻?

  5、小结:比较物体的大小,一般我们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断出结果;比较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但有时掂并不能比较出结果,就可以用一些工具来分辨,大小轻重都是相对而言的。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看清题目要求,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从支架上看两边的物体怎样?那么我们能说1只 小鸡和1只小猫一样重吗?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完成,追问:气球那么大,为什么没有小皮球重呢?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组讨论:梨子、柿子、菠萝谁最重?谁最轻?全班交流时说说理由。

  四、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回家后再找些物体来比一比,让家长评一评,好不好?

  作业设计:教材第7页的习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3

  教学重点:

  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磁铁、磁力棒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创设,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做人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利用游戏,引入新课

  1.游戏一

  猜:出示6块磁铁,让生到台前来,一手拿几个,另一只手藏几个?请同学猜,然后说一句话,6可以分成()和()。

  2.游戏二

  小黑板出示:小动物找家

  7号房 6号房 5号房 4号房 3号房

  狗(7-1) 猫(7-2) 鸡(4+3) 羊(7-3) 青蛙(7-5)

  学生汇报,老师连线。最后让生发现: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想住几号房?那么算式应该怎么改?(在此,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

  二、利用情境,学习新知

  (一)加法应用题

  1.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学生倾听

  有一天,几只小鸡在林中散步,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边说边画雨和闪电)这时把小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该躲到哪里去好,忽然看见树下有一个大蘑菇,于是他们急忙向蘑菇底下跑去(边说边画蘑菇和4只小鸡)问:先跑来几只小鸡?(生:4只)这时,又跑来几只小鸡(画2只小鸡)

  2.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个过程?(用上先后)

  生:先跑来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

  3.师随手加上大括号和问号,问:在这里,大括号和问号都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问号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图的意思?(生结合师的手势说图意)

  4.(稍慢)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4+2=6

  5.在这里,4.2.6表示什么?(生:原来有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条件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二)减法应用题

  1.师:可是几只小鸡同时挤在一个蘑菇伞下,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生:蘑菇伞被挤歪了)这时有几只小鸡特别懂事,为了不让同伴被淋湿,他们主动走了,可见,这3只小鸡非常爱帮助别人,(边说边画)大家看,一共有6只小鸡,走了几只(结合师手势把看到的图意在说一遍)那么剩下几只小鸡呢?

  2.师:这幅图告诉我们有6只小鸡,走了3只这两个条件,让我们求还剩下几只小鸡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3=3

  3.情感教育:林中的小鸡在困难时先想到了同伴,你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

  4.师:刚才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学习了6.7的加减法应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板书题目)

  三、利用实物,巩固新知

  1.师:为了奖励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优美的舞蹈(简笔画出示)指名说图意,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列式,指一名学生板演。

  2.出示磁铁,让学生利用磁铁到台前摆一摆,然后说图意,列式计算。

  四、创新(动、说、算)

  1.出示7根磁力棒,让学生自编应用题,说题意,列式解答。

  2.鼓励孩子摆出精美的图案,再说题意,列式计算。

  3.师摆:老师拿了7根磁力棒,用6根摆了一个木字,问小房子里还有几根磁力棒?如果拿出这一根磁力棒与木字合在一起,会组成那些字?

  五、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图用三句话说了每幅图的意思,每一幅图都是一道应用题,第一题是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第二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题,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与大括号与问号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4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0-10各数,会用0-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10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同时渗透对立的思想。

  教学课时9课时

  1.认识15的数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

  二、探究新知

  1.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或挂图(动物园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自学10-11页

  教师:刚才大家把你从图中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现在谁能大声告诉全班同学。

  学生交流:天空中飘着白云,小鸟在飞翔,地上有几棵大树,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猴子在爬树,小兔在玩跷跷板,花丛有各种颜色的花,河边有乌龟和小鸭,河里有金鱼、蝌蚪、荷叶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

  一、学生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加减法意义、能初步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图四式的,再在一图四式的基础上掌握8和9的加减法算式。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数据,但对于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之前,图画应用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能根据提示找到数据,提出问题。但一图四式是要自己找出数据,自己提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本节课要低起点,逐步引导,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二、作用

  一图四式是要揭示三个相关的数之间的换算规律。掌握好了本课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三、教学要求

  1、能说清一幅图所表示的三种图意。

  2、根据一幅图能熟练地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

  四、教学片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学过的算式有哪些?

  2、指其中的一道算式,如:5+2=7,

  说:老师这儿有两种棋子,黑棋和白棋,你能用这些棋子来表示这道加减算式吗?

  学生摆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用三应用题的三句话来描述。)

  学生说完题后,再问:这道题除了5+2=7,还可以怎样列算式?(提醒学生同一道加法应用题可以列出两道两加法算式:5+2=72+5=7)

  3、当学生说出减法算式时:如5-3=2时,

  也让学生上来用棋子来表示这道算式,并说一说棋子所表示的意义。

  4、学生上来用这些棋子编一道题,让其他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二)、新授

  1、出示

  师:你能猜一猜老师所摆的棋子所表示的意义吗?

  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来表示,写在自己的纸上。

  2反馈:把学生所写出的算式写在黑板上,总共四道算式:

  5+4=99-5=4

  4+5=99-4=5

  3、根据算式说明图意

  1)、写的是5+4=94+5=9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说明图中的一种图意:

  求一共有几个棋子。)

  让尽量多的学生说出图意。

  2)、写的是9-5=4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

  (已知白棋数,求黑棋数?)

  3)、写的是9-4=5的小朋友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已知黑棋数,求白棋数?)

  老师对以上三种图意的理解都予以肯定。

  小结:一幅图可以表示三种意义:白棋有5个,黑棋有4个,求一共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5+4=94+5=9;第二种:一共有9个棋子,白棋有5个,求黑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5=4;第三种:一共有9个棋子,黑棋有4个,求白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4=5。现在我们明白,像这样的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几道算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三)、尝试练习

  出示56页的主题图

  1、看清图上是什么。问: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象出各种情境的应用题来,教师都予以肯定、表扬)

  (三)、摆一摆,做一做

  1、老师摆,学生写出四道算式。(一共有8个棋子)

  (1)、左边3个,右边5个。

  (2)、左边7个,右边1个。

  (3)、让学生上来摆这些棋子,还可以怎么摆,其他学生写出算式。

  2、四人小组合作,摆一摆,列一列、算一算。(每个小组9个圆片。)

  3、集体讨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8的减法算式有哪些?分别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

  4、小组讨论按顺序写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9的减法算式有哪些?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利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和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统计图,并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与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形成决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合作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

  统计图、调查图、彩笔、学生练习纸、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7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红五星,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小组的每个小朋友应该怎么样?积极参与、发挥团体精神、分工合作,当别的小组发言时,其它小组的同学要静静地听、积极地想。)

  二、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开始脱落,又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称之为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

  出示板书:我换牙了

  三、新课讲解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都或多或少换牙了,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1:3颗

  生2:2颗

  师:我知道我们小朋友有的换了三颗牙,有的换了两颗牙,还有的没换牙,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清楚的知道换2颗牙、3颗牙、4颗牙的各有几人呢?

  (激起学生学生寻求答案的好奇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一组

  我们用的是举手的办法。

  例如:组长说换3颗牙的举手,那么换3颗牙的同学就举手,我们数一下就知道换三颗牙的有几人了。

  二组:我们用的是逐个记录的办法。

  例如:刘洋同学换了3颗牙,我们组长就在本子上写上他的名字,然后再写上3个。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都很好,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老师也响了几种办法,把他们绘制成表格发到了各个小组长那儿,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整理一下。

  师巡视指导学生真确填写、涂画表格。

  (表格为课本所提供的三种表格)

  师:刚才老师大致看了一下,发下小朋友们、4种办法填写了表格,真了不起,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

  一组:我们从左向右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二组:我们从上向下涂表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每行中途了三个格就代表环2颗牙的人就有3个人。

  三组:我们从右向左。

  四组:我们在3颗牙后写4就代表有4 人换了3颗牙。师将学生所做表格张贴在黑板上,展示整理结果。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像这样整理的办法就叫做统计。

  板书:统计师:看了小朋友们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请小组同学一起解决。

  生1:我知道我们组有几人换了2颗牙,有几人换了3颗牙,有几人换了4颗牙。

  生2:换2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多几人?

  生3:换4颗牙的比换3颗牙的同学少几人?

  生4:一共几人换过牙?

  师:通过统计小朋友解决了这么多的书学问题,真了不起!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换牙期间,一定要保持好口腔清洁,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刚长出来的新牙,更不要咬铅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这样才能使你的牙齿更整洁、更漂亮!(引导学生了解换牙期间的卫生常识)

  师:前面小朋友们合作认知了统计的方法和过程,下面请大家用你们喜欢的统计方法去统计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正方体。

  小组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师择优及时表扬。师:通过统计,你知道哪种物体最多,哪种物体最少?你还知道什么?请小朋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四、练习。

  1、你最喜欢吃哪种食物?列举家庭食谱中常见的食品:青菜、米饭、鱼、肉、鸡蛋、龙虾等。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讲一下偏食的害处)

  2、试一试。做一下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若时间短可把此题删掉)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活中那儿需要统计?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让数学去指导生活)

  2、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看今天“谁最棒”的冠军是那一行?我们可以把它做成一个“一(2)班堂上表现统计图”。那个小组的红五星最多?那个小组的红五星最少?一组比二组多几个?请同学们下课之后根据统计表回答上面的问题,并试着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反思:

  1、青岛版一年级教材为统计类知识配备的情景图是“我换牙了”。我个人认为表较抽象。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掉了几个牙,而不知道换了几颗牙。作为乡镇农村使用教材是受条件限制,很难找到很合适的教学用课件。所以我在教学时只是绘制了比课本较为详细的表格,把五颗牙、六颗牙、不换牙的都考虑进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

  2、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摸索统计的方法,再出示表格,体现了新课改中听到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我设计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很感兴趣,使之很自然地去用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设计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有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 8-3=5(个),教师要追问。

  师:这样解答正确吗?说一说看法。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可以再做一遍,也可以用加法检查)

  【设计意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流利地、有序地、完整地表达题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汇报

  ①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②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小结反思:

  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所以要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找到两个相关的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合理搭配,解决问题

  师:我下班要去趟超市,要买的东西还有问题就写在信封上了。

  看看1号信封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号信封: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

  师:条件就在信封里:单拖鞋:3元/双;棉拖鞋:5元/双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同学的作品,引发争论。

  ②交流辨析

  辨析: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因为解决问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

  ③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袜子:4元/双。列式解答3+4=7(元) 5+4=9(元)

  ④辨析: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算式?

  小结:提出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条件就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与条件的分析,发现缺条件。体会到不是给了条件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要看所给的条件与问题是否匹配。

  (2)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①出示2号信封。内有信息:8元钱能买几瓶酸奶?

  条件:矿泉水2元/瓶;橙汁5元/瓶;可乐3元/瓶。

  学生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

  师: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②引导学生修改问题:8元钱能买几瓶饮料?

  【设计意图】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在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能力

  ①我的饮料已经买好了,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我买饮料的情况吗?

  出示算式:2+5 3+5 2+3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这么多购买方案,无论哪种方案,我们要读懂它,其实还是看问题与条件的关系。

  ②还可以怎么买?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你还什么想法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总结反思中,感悟方法

  在这节课学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

  当条件和问题不对接时我们怎么办?

  当要解决的问题缺少条件是怎么办?

  当同学写出算式之后,怎么解读这个算式?

  师:在学习中大家要将遇到的问题、困难当成经验,在不断地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聪明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 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喜欢看少儿频道吗?

  生:喜欢。

  师:喜欢那聪明、活泼又可爱熊大熊二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哟,今天熊大熊二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给你们带来了两张精美的卡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师:第一张卡片来了,你能从11倒着数到0吗?那你们数一下。

  生:11,10,9,8,7,6,5,4,3,2,1,0

  师:真不错。那我们再看一下第二张卡片是什么?

  9+( )=11

  8+( )=11

  7+( )=11

  6+( )=11

  师:熊大熊二不但给我们带来了精美的卡片,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奖品,被锁在一个11减几的屋子里(板书课题:11减几),要打开小屋必须闯过几个难关,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文具迷宫(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15-2=

  师:老师要从这15根小棒中拿掉2根,你会列算式吗?

  生:15-2

  师:怎么从15根小棒中拿掉2根?请生上台来展示。

  2、11-2=

  师:下面,如果老师要从这一捆零一根小棒中拿掉2根,和刚才有什 么不同呢?

  师:也就是说零的一根小棒能不能直接就拿出2根呢?

  生:不能。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零的一根不够拿出2根小棒?我们该怎么办呢? 现在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代替铅笔来从11根小棒拿走了2根,还剩多少根?

  a、生独立摆一摆。

  B、生上台展示拿法。

  C、课件展示,教师板书。

  师:其他的小朋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算11-2的?

  3、试一试11-9=

  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1-9等于几吗?

  三、合作交流

  教学例3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11-8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A、小组交流。

  B、请生汇报。

  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算。

  四、应用拓展

  (一)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生独立做

  请生展示

  2、点蜡烛。

  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抽生口答,个别题叫学生说算法。

  (二)应用拓展

  1、买东西

  2、猜密码

  五、总结思考

  1、分发奖品。

  2、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

  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具学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生1: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

  生2: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

  师: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张老师这里有一些铅笔,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多少根?

  师:指名学生来数一数。 师:你猜对了吗?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大家一下子看出铅笔有多少根?

  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先数出10根,十个一是10;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因此,10个一就是1个十。

  学生操作:自己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1)师:现在,您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少根?(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还有1根,合起来就是11根),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如果现在让你自己摆15根小棒,你会怎样摆?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己开始摆小棒,并思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现在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16根)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现在摆出19根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说一说再添加1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数的顺序

  (1)补充上面没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数,并齐读一遍。

  (2)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数到20,20倒数到0。再从7数到13,20倒数到11。

  (3)13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4在15的( )面,14小于15;15在14的( )面,15大于14。

  (4)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既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

  三、练习延伸

  1、数一数73页的学具各有多少?

  2、读一读。20 13 15 18 11

  3、翻书游戏:比一比,看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的第7页、12页、18页、20页。介绍好的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 11~20各数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数?你能用从这之间选一个数,说一句话吗?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11~20以内的数?找一找。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中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通过“抢椅子”游戏活动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师生对话。

  每人坐在一把椅子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了?(有一个人没有椅子)为什么有一个人没有椅子呢?(小朋友多,椅子少)教师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认识“>、=、<” 。(语言表述)

  课件出示教材上学生与椅子对应的示意图。

  一个小朋友一把椅子,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椅子,我们就说小朋友多,椅子少,也可以说椅子少,小朋友多。

  那么我们怎样做之后就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把椅子了?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按学生的做法再坐一坐,然后边呈现教材上的学生和椅子的对应示意图边让学生理解:一个小朋友坐一把椅子,每个小朋友都有椅子,我们就说小朋友与椅子同样多。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依次完成练一练习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给予指导。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如何?

  板书设计:

  多些 少些 同样多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超市、了解超市的特点。

  2、感知超市购物的过程,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

  3、通过购物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懂得超市购物的规则,启发学生做文明小顾客。并渗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家校沟通:请家长支持这项活动,给孩子准备10元钱。

  2、 与孩子讨论购物目标及购物规则。

  3、 向学生提出安全出行的要求,及做文明小顾客的号召(穿校服)。

  活动流程:

  一、课前收集

  1、 有关超市的资料(超市购物卡、超市专用口袋、收银小票、价位标签、宣传单)。

  2、了解超市的特点(1、超市内的环境整洁。2、物品可以自己随意挑选。3、超市里的物品价格比较适中。4、种类也很多5、明码实价。6、服务员讲普通话也很热情)

  二、组织讨论

  1、在超市入口处要做些什么?(避免与超市内的东西混淆。避免自带物品太多、太重不便于携带,在入口处首先应将自带物品寄存在服务台。领购物车或购物筐。)

  2、在超市里如何挑选购买物品?(先购轻便物 再购沉重物 讲求物美价廉 注重实用性 拿不到时请服务员帮忙)

  3、购完物之后应该做些什么?(主动排队付款 购物筐不乱放)

  三、体验购物

  四、活动总结

  活动延伸:

  写一篇数学日记。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具操作、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等多种方 法解题,理解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的口算。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和同学 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8加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两个加数,恰当的选择分解的加数,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看卡片回答(设计意图,基本组成练习)

  2、 下面三个数相加怎样才能又对又快(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培养灵活思维并蕴涵伏笔)

  过渡:小朋友们想得真不错!下面这个问题你也能解决吗?

  3、教师口述:医院在口腔保健月给鱼洞四校1.1班送来了牙刷,一盒9支,另外一盒4支,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把牙刷吗?(两盒都关闭,在盒子上写9支和4支) (15)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梳理一下9加几的算法)

  二、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我们看一下,同学们算得对不对,怎么回事?一盒是8支,另一盒是5支。难道是医院少装了吗?

  (学生:1、是;2、没有)

  (二)小组探究、共同参与、主动学习

  分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8+5的。(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包括通过摆物品等方法来计算8+5)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选择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意见?

  让小组充分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对各种方法给予肯定。

  1、 在形式上充分展示不同的方法。直观和抽象的结合(图片代替、 分解数)

  2、 在计算的思路上展示不同的想法。(加数的选择、凑十)

  3、 讨论评价,选择算法。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归纳概括、形成算法

  1、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完整的看一看几种算法的过程。(把8看作10加后减2;把5分解为2和3;演示 移动和假设)

  一起比较、梳理,并进一步明确凑十法计算8+5等主要方法。

  过渡:小朋友真能干,自己就解决了这道难题,下一个问题你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2、①教师出示书上例2,师让学生看懂题意后列式计算。

  ②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教师归纳:计算4+8时,可以想8+4=12,也就是说,计算时要看大数,分小数。

  3、巩固练习

  ①两人板演,全班齐练。

  8+6 8+8 3+8

  核对答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注意让学生摆一摆或圈一圈,体会凑十法。

  三、 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 口算

  8+2+2=

  8+2+5=

  8+4=

  8+7=

  2、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使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数都是8,第二个加数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多1,反之少1,和的个位数比题中第二加数少2

  3、 看图说意思,再列式计算。

  4、 综合练习

  看卡片说得数(师举卡片,学生说);学生分四人小组出题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7,6 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3、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预习学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多媒体演示:通过信息图提出问题:

  问题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问题2:2好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甲:……

  学生乙:……

  教师: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这道题,值得表扬。这节课我们来研究7,6加几。(板书课题:7,6加几)。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9,8加几,帮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起点,便于学生有效地利用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探索新知

  教学7加几的进位加法。

  (1)创设情景列算式。课件演示(小试身手)

  (2)出示问题探究 6+5

  6+5的演示图

  ①分组讨论交流。

  ②小组代表汇报各自的想法。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在6+5中,将5分成4和1,6和4加起来得10,10+1=11。

  学生乙:6+5,将6分成1和5,5+5=10,10+1=11。

  学生丙:6+5可以先数6个再数5个,合起来为11。

  教师:同学们说的想的这些方法都不错,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

  7+4=□ 7+7=□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教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谈谈各自的想法。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学生:7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教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6+6= 6+8= 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集体订正。

  教学意图:通过找6加几、7加几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检测案

  教师:我们学习了7,6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所有7,6加几的式子呢?学生先自己写算式,再把写好的算式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视频展示学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几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几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序呢?

  学生:这样从0排到9,很好记。

  教师:请同学计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数。学生回答。(略)教师动态演示各式得数。

  教师:请同学们自制7,6加几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教学意图:用学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5

  教学目的:1、认知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同学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同学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知6和7的主题图,并让同学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同学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俺们刚才都是依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俺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知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俺们就来认知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知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褒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俺们认知了5,今天又认知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2.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3.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4.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5.数学教学心得

6.中班数学教案

7.大班数学教案

8.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9.初中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