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时间:2023-03-06 08:00:12 教案 我要投稿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

  23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造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5、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2、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老师。今天很高兴又见到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叫“猜猜看”,看,在这个棋盘下藏着一个人,猜猜她是谁?

  2、猜“巴金”。咱们再来猜一次,这张棋盘下也藏着一个人,注意看,猜猜他是谁?(板书:巴金)

  3、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巴金资料,你们搜集到了那些关于巴金的资料呢?(请你有选择地重点介绍一下生平、作品、经历、获得的荣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巴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还很爱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8页,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理解“好不热闹”。

  (2)朗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1、这封信写于1991年,那时巴金爷爷已经87岁高龄了,而且身患重病,双手连笔都捏不住,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封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那些地方?把他们画下来。

  2、生交流,这封信哪里最打动你呢?

  (1) 第一自然段。

  收到如此多的来信,不仅不觉得麻烦,还觉得温暖,这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呀!

  (2) 第二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这是一位87岁高龄、有病的老人,该怎样读呢?

  ②是呀,那时候巴金爷爷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两手不停地发抖,不要说写信,就算拿起笔也很不容易,可是他却说——

  出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读到这句话,你对其中的哪个词最有感触?

  预设:

  A、“无论如何”(感受到巴金爷爷写信的决心。)

  B、“两个不能”(两个“不能”看似重复,其实是巴金爷爷在向孩子们表白自己的心意。)

  C、“终于”,从“终于”里读出了什么?是什么让他终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亲手写下了这么长的一封回信?(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那些让我们有感受的地方。

  (3) 第三自然段。

  还有什么原因让巴金爷爷动手写这封信?(生:“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正是因为这深深的爱,巴金爷爷写下了这封信。

  (4) 第四自然段。

  ①“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A、巴金爷爷有才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才华横溢,却谦逊地说“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

  B、写作需要什么样的感情?

  C、是呀,“爱”是他写作的动力。

  ②第四段“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A、这些话你读懂了吗?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B、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先生的原文。

  C、是呀,他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也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D、指名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一读,师: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生二读,师:我们了解了,帮助别人的人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三读,师:我们懂得了,只为自己的人生命毫无价值。

  同学们一起读:师:我们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我们一起牢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师生齐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5) 打动我们的还有,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殷切的希望和祝福。

  ①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把句子中的“你们”换成“我们”齐读。

  (四)总结。

  1、读了这封信我们心潮澎湃,我们被巴金的真挚情感所感动,被他的殷切希望所鼓舞,让我们再次走近巴金爷爷——

  他是一位热爱家乡,热爱孩子们的老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他是一位对祖国和同胞有着无限爱的老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他是一位对生命有着思索和追求的老人——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是一位对孩子们有着殷切希望的老人——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2、巴金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让我们以巴金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踏上我们生命的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之花吧!

  五、教学反思。

  第三届迎江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给孩子们的信》。这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的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从课文内容而言,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中讲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这些比较深奥的做人道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不是太容易。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有悟有感。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这样,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体。教师把握航向,重交流,促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与课文的情感融合之时,引导其通过朗读来表现,水到渠成。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阅读的积累感悟。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读书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书建议: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标出,多读几遍。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

  再次,抓关键语段,重点突破。文中第四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是一大难点。反复思考后,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我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出示巴金原文,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着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之对教材不熟,所以我没能够吃透教材,没有做到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没有走向更深处。另外,师生互动与对话本应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可在这堂课上,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在与学生对话时,没能做到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也没能做到在学生言说的基础上认真倾听以及与学生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对话教学是生成的、创造性的,所以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智慧的要求非常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耐心地、深刻地挖掘教材,找出可以对话的空间,设置可以交流的问题,然后再从其他途径来深化教学内容。还要多和同事交流,从同行那里吸取经验,同时要在业余时间尽可能从理论专著、报刊、杂志、网络中获取知识,总之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广泛地阅读,为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3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辜负”、“奉献”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生字词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用书信格式写信。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巴金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巴金老人的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关于这位老人,你了解多少呢?

  2.简介巴金:巴金爸爸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是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3.板书课题并质疑。

  4.疏理出重要问题: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讨论交流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3.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句悟情

  1.学习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⑵从这部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理解“争先恐后”,感受40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的热闹场面并朗读。

  ⑷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⑸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2.学习接下来的两段。

  ⑴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87岁高龄了,手不听指挥,写字困难,更别说写信了。可是,他仍然坚持写了这封信,让我们读第一句话,感受老人写信的不容易。

  ⑵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⑶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3.学习第四段。

  ⑴默读这段话,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动,做上批注。

  ⑵交流并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上。

  ⑷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巴金爷爷怎样的品质?

  ⑸小结。

  4.学习课文最后的部分。

  ⑴自由读,思考:巴金对自己对孩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⑵读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情、希望。

  四、升华情感,学写书信

  1.学习完信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巴金老爷爷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赤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此时,你想对巴金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处在什么位置?

  4.试着用书信的格式把自己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巴金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部分。

  八、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总结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巴金爷爷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附:板书设计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5

  教材分析: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内容真实而具体,语言从容而舒缓,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恬淡而温情,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一课时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能理清课文的条理,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用钢笔给4个生字描红。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sjbwz/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1)生字:郭、鹃、谅、羡

  (2)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2)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3)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4)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5)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6)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6

  一、谈话导入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孩子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部分。

  八、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巴金爷爷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反思:

  《给家乡孩子的信》重点是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对“生命开花”的理解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为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思路上采取直接进入重点段,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首先初步理解“生命开花”的意思。然后回扣前三段及第四段前半部分,让学生通过理解巴金爷爷的一生付出的爱、精力、时间,然后通过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巴金爷爷在别人身上也花费了更多的同情,进一步体会“生命开花”的'含义。最后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展,

  将学生情感激发到最巅峰,怀着对巴金爷爷的崇敬与爱戴深入的体会到了“生命开花”的深刻含义。课上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一段话,一句话都要朗读上好几遍。在学生读第一遍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进入。第二遍的时候有点懵懵懂懂。第三遍的时候感觉已经深入的体会到了“生命开花”的深刻含义。

  上完课后感觉遗憾也很多,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几个自然段时,没有做到将更多的孩子完全带入文本,使得部分学生学习的时候不是很投入,以至于感情读这部分文字时感情不到位。再如理解“生命开花”这段文字时,没有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读,还有应该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生命开花”,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对“生命开花”的理解还是很浅,当然,课堂上的不足是教师教学的不足,作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每段文字时,自己首先要感悟到一定的位置,不然怎能带领学生走到一定的高度?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7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通过信中的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1、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巴金爷爷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

  3、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奉的韵母是“eng”,不是“en”;慕的韵母是“u”,不是“o”。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4、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家乡的孩子写了40封信,给巴金爷爷怎样的感觉?(站在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3、朗读第一段的第二句话,感受四十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唧唧喳喳的热闹场面。

  4、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们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的什么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87岁了,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写信比较艰难。朗读第二段第一句话,体会写信的不容易。

  2、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①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一句的意思,体会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用“多么……多么……”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精讲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2、巴金是个普通人吗?巴金是“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创作了二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十二本散文、游记,大量的短篇小说,还有很多译著,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为什么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呢?

  3、巴金为什么而写作?

  ①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的思想感情。

  ②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4、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的,同时又表达了什么希望?

  ①默读课文,思考:巴金为什么说自己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的一生?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②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

  ③什么是生命开花结果?读巴金说的第二句话,讨论: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是什么?

  ④让生命开花结果和实现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句话就是讲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享受)

  5、小结

  6、指导感情朗读。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巴金爷爷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办?

  2、感情朗读,体会巴金爷爷珍惜时间,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三、讲读课文第五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朗读课文,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四、讲解信的格式

  1、以上我们讲的是信的正文。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这封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相关文章:

诚实的孩子教案08-20

《山里的孩子》教案11-14

《好孩子》教案09-05

《做个诚实的孩子》教案04-03

《雪孩子》大班教案11-08

《可爱的家乡》教案08-12

家乡的美食教案10-28

给孩子的表扬信08-21

给孩子的表扬信09-18

给孩子的道歉信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