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05 09:49:4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 知道一天的气温是会变化的,能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测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段。

  2、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连续记录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准备:

  1、 记录表“一天中的温度变化”,笔。

  2、 温度计。

  过程:

  1、 播报天气预报,问题导入:

  l 师:一天中的温度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l 老师播报天气预报,提出问题:

  每天都有一个最高气温,一个最低气温,你觉得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温度最高,什么时间的温度最低?

  幼儿讨论。

  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记录猜测结果。

  l 介绍纪录表。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l 幼儿绘画记录自己的猜测:一天中什么时间的`温度最高,什么时间的温度最低?

  3、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老师大表汇总幼儿的猜测结果。

  4、观察温度计,正确读数,并记录温度。

  l 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什么时间的温度最高,什么时间的温度最低呢?

  l 出示一周气温记录表,介绍连续观察、记录的方法。

  l 看温度计,记录当时的温度。

  l 引导孩子记住每天分时段观察温度计,并记录各个时间段的温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般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会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还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时训练等。在新教材里,很多主题的目标中都提到“关系”一词,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考虑此活动可以迁移这个目标,通过活动,一方面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在同伴互动、与消防员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同时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感知消防装备与消防员工作之间关系,了解消防员工作的了不起。

  2、幼儿能大胆的与消防员对话,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懂得着火时要保护自己的一些简单办法。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消防员和装备、幼儿服装、录音、事先参观过消防队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

  1、回忆去消防队参观的情景。问题:你还记得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

  2、简单交流幼儿间的问题

  预计幼儿的问题可能会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还做什么;不同颜色消防帽的用处;车尾上方的灯当中的小孔;消防车的车灯为何多;云梯车怎样救高楼上的朋友等。

  :消防车和其他车有很多不同。车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叔叔灭火、救灾。

  3、导入下一环节:想想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与叔叔间问答的形式,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激发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对话

  1、幼儿根据自己对消防员随身携带工具的兴趣,与消防员对话。

  主要经验: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

  教师注意在幼儿与消防员之间架起方便沟通的话语桥梁

  :叔叔救火时需要这些工具保护自己、救助别人,这里每样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观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赛穿衣服。

  1)听铃声,猜猜是什么声音?交流关于铃声的经验

  2)想想叔叔听到铃声会做什么?

  3)和叔叔比赛穿衣服,观察消防服的特征

  :放置和折叠的方法不一样,加上叔叔训练过,所以他们穿着快捷。

  4)老师穿消防服,回忆需要的工具,问题:我是消防员了,可以救火去吗?

  此环节重点是对关系的理解,工具与叔叔灭火救灾间的关系,发展观察、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叔叔的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阅读”体验

  1、观看录像:训练中的消防员。问题:看叔叔在做什么?

  :叔叔的本领……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呢?

  帮助幼儿叔叔教的方法,引导幼儿保护好自己。

  此环节主要感受叔叔训练的不易的同时提高幼儿自主意识,安全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每天吃的鸡蛋,不就是朴素的教材吗?我们何不利用它设计出有趣的"生活活动"呢?因此,本次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分辨生、熟鸡蛋。让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生活技能,并且养成幼儿对身边事物乐于探索的习惯。

  目标:

  1、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分辨生、熟鸡蛋的几种方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探索鸡蛋的快乐。

  准备:

  1、人手一托盘,盘内有一小筐(筐内有两个鸡蛋),一只小碗,一条小毛巾。

  2、活动室:清水、软垫、手电筒、暗箱,电火锅。

  过程:1、教师出示两个鸡蛋(一个生,一个熟),请幼儿说说鸡蛋的特征,请幼儿猜猜哪一个是生鸡蛋,那一个是熟鸡蛋。小朋友说说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壳的情况下分辨出生鸡蛋和熟鸡蛋?

  2、请幼儿动手操作。 (把熟鸡蛋贴上红花)幼儿端着混在一起的小筐鸡蛋,利用手电筒、软垫、清水等材料,自由探索分辨生、熟鸡蛋的不同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个别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操作后得出的结论。

  教师请幼儿介绍哪一个是生的,哪一个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的。并当场敲破鸡蛋检验生、熟鸡蛋,帮助幼儿归纳出生熟鸡蛋。

  4、共享鸡蛋。

  一个老师带一半幼儿把自己分辨出来的熟鸡蛋剥壳,一个老师带一半幼儿把分辨出来的生鸡蛋煎炒,与大家共同品尝。

  反思:

  这个活动来自幼儿的生活,鸡蛋是幼儿在活动中最常见的东西,活动开始让孩子们分辨熟鸡蛋和生鸡蛋,他们露出茫然和好奇的表情。请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壳的情况下分辨出生鸡蛋和熟鸡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有的说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分辨;有的说用摇的办法来分辨;有的说在地上滚来分辨;有的说根据轻重来分辨;有的'说用转的方法来分辨(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表现出浓厚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开始操作尝试。(在这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不知道怎样来拿鸡蛋玩,生鸡蛋破了好几个。)我请幼儿回到座位,对他们说:鸡蛋宝宝还有话要对你们说。我模仿鸡蛋宝宝孩子们提出要求玩鸡蛋时要轻拿轻放,并示范。有了这个要求,在操作时幼儿都小心翼翼地玩。在孩子们探索中,我重点观察、引导孩子用手电筒来分辨。(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手电筒很感兴趣,在桌子上玩起手电筒。可能在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用光来分辨东西的经验,我自己就拿着手电筒在暗箱里操作,嘴巴轻轻地说:分出来了,我知道熟鸡蛋和生鸡蛋。拿着手电筒玩的孩子被我吸引过来,我趁机引导他们怎样用手电筒来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玩起来。)孩子们在交流共享经验时,对自己手里的两个鸡蛋又混淆不清。(引导孩子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商量讨论,一致通过在熟鸡蛋上做标记。)再次操作并提出尝试用别的方法来分辨,我不断提醒幼儿分辨好了贴上标记。(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就分辨好了,我就请他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或者再去尝试其他方法,或让他们找个朋友先交流。)请幼儿介绍哪一个是生的,哪一个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的。并当场敲破鸡蛋检验生、熟鸡蛋,我帮助幼儿及时归纳出生熟鸡蛋的分辨方法。同时和孩子一起来动手剥鸡蛋,煎鸡蛋,共同品尝鸡蛋。这里是这个活动的高潮,让孩子体验享受劳动的成果和快乐。

  这个活动给了我一点启示,科学活动一定要把握好每个坏节,并要注重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教学反思:

  在实际活动中,孩子们因为第一次动手摆弄鸡蛋,因此他们会觉得很新奇。让孩子在观察鸡蛋的时候,了解鸡蛋的外形,丰富孩子有关鸡蛋的感性知识;并能在活动中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们分享感受的经验。活动中让孩子们动手摆弄、观察鸡蛋的外形(蛋壳的颜色、鸡蛋的形状),同桌孩子的鸡蛋进行比较它们的大小;讲讲自己的发现。通过生、熟鸡蛋的比较,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鸡蛋的内部结构。通过自己的动手摆弄、观察,第一次亲手敲开了鸡蛋,得到了有关鸡蛋的感性认识。并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有利地利用,使孩子们轻松地得到了经验,并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周围熟悉事物的情感。此次活动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不倒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初步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小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搭房子的技巧,以及房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并可让幼儿收集一些房子的构造图。

  2、材料准备:操作性材料:塑料杯、塑料板,纸皮、纸筒、易拉罐、水管、水管接口、泡沫板做的实验演示台,水管、水管接口、细铁丝、小木棍。辅助材料: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塑料绳子、细铁丝、小型电风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提问;小朋友因为地震很多房子都倒了,你们想帮助灾区的.小朋友吗?你们想盖一间怎样的房子呢?。

  (2)幼儿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自由地搭建不倒的房子。

  2、感知材料,提升认知。(重点)

  (1)幼儿在实验测试区域利用操作材料自由地探索,并在活动中初步

  (2)了解房子不倒的各种要素,了解要让房子不倒必需要用框架进行支撑与固定。

  发现新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把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中会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提问:怎样才能把我们做好的框架固定在实验台上,不移位呢?

  3、动手操作,掌握技术。(难点)

  (1)激发幼儿带着问题继续实验。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各种方法构建房子的墙体,并与框架连接起来。

  提问:小朋友,有什么办法把墙体和框架连接起来呢?

  (2)学习在操作中作出简单的记录。(附记录表)

  4、展示与检查,体验成功。

  (1)师幼合作利用风扇和一起拍打泡沫实验台检验构建的不倒的房子是否成功,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5、拓展活动。

  观看《自救小常识》的课件,初步了解地震自救的小知识。

  小百科:房子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藕与荷花之间的关系,了解莲藕的生长过程。

  2.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荷花、莲蓬、莲子的特征。

  3.能关注水中生长的植物,喜欢探究其中的奥秘。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相关PPT。

  2.莲藕一根、莲蓬7个3.小篓子、小盘子每组1个。

  活动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莲藕的生长过程。

  难点: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荷花、莲蓬、莲子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感知荷花的特征。

  教师出示荷花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自由交流已知经验。

  师:这是什么呀?(荷花)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花瓣,有长长的根,有圆圆的大大的荷叶,还有一个莲蓬,像家里洗澡用的花洒喷头呢。)长在哪里?(水里)那你们知道荷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吗?(夏天)小结:荷花是在夏季的时候开放,它是生长在水里的植物。

  2.感知莲藕的特征。

  (1)教师出示莲藕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自由交流已知经验。

  师:这是什么呀?哦,小朋友都不知道,别着急,老师来告诉你们。这是荷花的茎,它有一个小朋友熟悉的名字,叫"藕"。它是什么样子的?(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长在什么地方?(水底的泥土里)为什么说莲藕是一节一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很光滑)猜猜藕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和黄瓜一样里面有许多籽,和苹果一样里面有五角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切开藕,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藕的内部构造。

  师:你发现了什么?(切开的藕有丝连着)小眼睛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它有一个好听的成语,叫"藕断丝连"。切开的藕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圆圆的洞)师:你有吃过莲藕吗?它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藕是横着长在水中的泥土里,是一节一节的,切开后里面有许多孔,藕丝还会连着,它有一个好听的成语叫"藕断丝连"。

  3.感知莲蓬、莲子的特征。

  (1)教师出示凋谢的荷花图片。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荷花怎么了?(凋谢了)荷花凋谢以后出现什么了?荷花中间长成的果实叫什么?(莲蓬)

  (2)教师出示莲蓬图片,引导幼儿感知莲蓬的.特征。

  师:莲蓬是什么样子的?(像伞)上面有什么?(许多小圆圈)好多小圆圈里面是什么?剥一个下来看一看。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莲子的特征。

  师: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莲子是什么样子的?

  师:莲子外面是什么颜色、形状?(绿色的小球)剥开后又是什么颜色的呢?(白色)莲子的中间有什么?(莲心)请你将剥下来的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莲心放在小盘子里。

  总结:荷花谢了长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个莲子,莲子里面还有莲心。

  活动延伸:

  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自然角种植莲藕,平时观察莲藕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小丑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范例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的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发现小丑倒立的原因。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提问:“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你们也来试试看,让你们的小丑也倒立。”幼儿进行尝试。

  (2)、师幼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而你们的小丑倒立不起来呢?”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小筐里有一些硬币,你们去试一试,看看硬币贴在哪儿能使小丑倒立。”(同时用单面范例小丑提示硬币的贴法:双面胶贴硬币,贴在小丑的背面)

  (4)、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你刚才是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使小丑倒立的?”

  “为什么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上硬币就能倒立呢?为什么在别的地方贴就不能呢?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贴2个一样重的硬币,小丑身体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请幼儿继续去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猜想并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用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也倒立起来呢?”

  (2)、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简单的介绍记录表):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探索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用桌上的材料试一试,并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提醒幼儿将原来的硬币要拿掉,在小丑的手部贴上双面胶,每次试一种就做一次记录,然后再试其他的材料。)

  (2)、讨论实验记录的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针不可以呢?”

  :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经验扩展:我们去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的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说课内容

  科学小制作活动是我园多年来研究的一项课题,由我园老师创编的小制作作品曾分获省、市、区各项制作奖项。科学活动《会倒立的小丑》是受我园一位老师的科学小制作“倒立的小丑”的启发而设计的,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生成了这节探索实验活动。在研究制作过程中,我发现,开始是单纯的以制作为主的一节活动,似乎缺少难度和探索含量,所以,把这节纯制作的活动设计为探索并加上猜想、记录再实验的活动,将制作内容成为了活动的一部分,让孩子通过探索和操作发现“小丑能倒立”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这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参与去找到这个原因。

  《会倒立的小丑》的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小丑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2、继续学习填写记录表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是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来制定活动目标,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发现倒立的原因和感受科学现象,幼儿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小丑倒立是因为平衡的原理,所以我将其设为活动的`第一目标。杠杆支撑是孩子不了解的一个物理名词,在我们研究过程中,还特意咨询了一位中学物理老师,从他那儿了解到,小丑能倒立的原因是和杠杆、平衡有关,但考虑到具有概念性的科学原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他们也不宜掌握这些比较深奥的物理名词,所以从现象的感受方面来制定目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在活动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园的孩子缺乏表格记录的经验,而所要实施活动的二幼小朋友对记录也是不太熟悉,继续学习记录表格也就作为活动目标二提出。目标三其实就是活动所要达到的情感要求,孩子本身是喜欢科学活动的,所以我们要通过活动最终达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这一目的。

  贯穿活动的主角—可爱又有趣的小丑,由于原理上的要求必须是同一式样的,所以老师在之前要准备好初步的轮廓和样子,孩子再进行涂色和装饰。除此之外,孩子还要有撕贴双面胶的技能等,这些都是老师在活动前必须掌握好孩子发展水平的。之所以选择4种材料(雪花插片、回形针、文件夹和磁铁)作为实验中内容,因为它们是相对轻和重的两类物体,可以比较明显的进行区别,本来也想选择更多的材料,但这样孩子会容易受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甚至涉及到实验结果,所以这几种材料对于实验初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

  活动中围绕探索发现倒立的原因,我设计了3个环节,以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幼儿从操作中去感知,发现倒立的原因——进行猜想、记录——动手实验、记录3个步骤,帮助幼儿发现“小丑身体平衡了,也就倒立了”的现象。第一个环节通过自己的小丑和老师的小丑进行比较,再探索,发现小丑的手部贴了2个一样重的硬币就能倒立。第二个环节进行猜想并记录,哪些材料可以帮助小丑倒立;第三个环节进行实验并记录,哪些材料真正地能使小丑倒立,比较实验和猜想的结果。这两个环节,将猜想、实验用表格记录的方法来完成,使环节既有操作性又有趣味性,孩子们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很快看到实验的结果,发现小丑倒立不仅需要2个一样重的材料,在材料上还需要有一定重量的要求的现象,并在实验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帮助孩子解决了小丑能倒立的奥秘所在。

  我认为,这节科学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求知愿望,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力、想象力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遗憾,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由于借班上的原因受到局限;在第一环节的探索中,老师如能更好地进行引导孩子去感知发现,幼儿的探究再多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以后,我们还可以针对“小丑倒立”的现象设计出一个系列的活动,围绕“小丑倒立”来探索如“贴2种不一样的材料,小丑还会倒立吗?”等等问题,让科学活动对孩子不再是解不开的秘密,让所有孩子都能成为喜欢科学,爱问为什么的“小小科学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主题来源:

  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主题目标的预设: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让幼儿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感知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的不同。

  2、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

  4、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5、了解视觉暂留现象。

  6、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

  (三)技能目标:

  1、学习用弯折的技能,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电线立体造型。

  2、学习立定跳远及变化花样玩绳。

  3、掌握用剪刀剪硬质物品的技巧。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对着太阳会出现光斑,产生探索的兴趣。

  2、积极主动探索光斑的形成与变化,乐于交流探索成果。

  3、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应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从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胶水、画好图案的纸,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沿线剪图形。

  【活动过程】

  一、镜子的.用处。

  1、教师出示镜子,激发幼儿兴趣。

  这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呢?

  镜子宝宝还有一样神奇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教师将镜子对着阳光,将反射的光照在墙面或者幼儿的身上,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教师告知幼儿这是镜子反射的光,叫光斑。光斑随镜子晃动而晃动。

  三、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大小与其照射角度有关)

  1、幼儿自由尝试将镜子对着太阳,产生光斑。

  2、幼儿感知镜子的光斑可以变大变小。

  3、教师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

  四、自制图案制造不同形状的光斑。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小组的图案是什么

  2、幼儿操作,剪下来验证,将图形粘贴在镜子上,看看光斑是什么样子。

  3、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的探索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的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因抓这件事,引导幼儿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俺去昂教育,懂的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信号》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主题六中的《特殊信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旗子和手电筒创造自己的信号。

  活动准备:

  手电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信号时传递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信号。

  难点:幼儿大胆利用工具创编自己的信号。

  活动过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导入:

  刚才歌曲中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打电话)

  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电话与太空传递信息的。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呢?(幼儿自由回答)

  2、观看课件对比古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现代的进步。

  小结: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3、由电话铃声引出生活中的信号,重点学习不同的信号。

  (1)请一老师帮忙打电话,幼儿听到铃声知道来电话了。

  告诉幼儿电话铃声是我们知道来电话的一种信号。信号也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

  (2)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信号。

  你们还见过或听过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号。

  光信号 声音信号 动作信号

  幼儿可以集体模拟一下动作信号。

  小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该怎样做了。

  4、利用旗子、手电筒创编不同的信号。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旗子,哪个小朋友能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号?(幼儿自由创编)

  出示手电筒,请幼儿创编手电筒信号:一关一开表示遇到危险;传三圈表示我爱你。

  5、设计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信号。如:早操信号,入厕信号,午餐信号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戏展现信号的现场应用结束本节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科学教案02-08

大班《风》科学教案10-08

大班科学教案12-15

《种子》大班科学教案04-07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11-24

大班科学教案15篇11-20

大班科学教案:动物过冬08-28

大班科学教案4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