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教案

时间:2023-09-18 14:11:37 教案 我要投稿

《新闻》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闻》的教案

《新闻》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清楚、连贯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采访。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乐意大胆补充。

  活动准备:

  1.新闻发布会场景布置。

  2.展示幼儿采访过的职业的小图标。

  3.已完成的小记者采访表若干。

  活动过程:

  1.回忆采访情景,激发谈话兴趣。

  2.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组织幼儿交流了解到的成人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访问了谁?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是怎样工作的?

  3.讨论:如果没有人们的这些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为帮助幼儿理解,可在讨论时及时出示各行业人们工作的图片。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继续向自己熟悉的成人(亲友、邻居等)采访。

  相关内容

  大班语言《大小与多少》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思维,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爱动脑筋,养成充分利用废旧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事故内容,感受事故中的奇思妙想给自己和小伙伴带来的惊喜。

  2、能用比较完整的话复述事故内容,能根据事故情节合理续编事故,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废旧物品做成有用的东西,激发幼儿爱动脑筋、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故事,理解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奇思妙想给自己和小伙伴带来的惊喜。

  难点:能根据事故情节合理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皮鞋车》课件、小动物头饰、旧皮鞋一只、剪刀、胶水、彩笔、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旧皮鞋,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皮鞋?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旧皮鞋?它怎么会在这里?

  2、提问:如果家里有了这样的皮鞋,父母会怎么处理?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森林里的草地上也有这样一只旧皮鞋,小动物们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小朋友都说小动物会把它扔掉、卖掉。小动物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2、播放课件,通过表演,了解故事内容。

  (1)小兔子看见旧皮鞋怎么想?

  (2)小松鼠看见旧皮鞋为什么捂住鼻子呢?你觉得它会喜欢这只旧皮鞋吗?

  (3)小老鼠看到旧皮鞋后怎么想?怎么做呢?

  3、教师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让小朋友戴上小动物头饰分角色表演。

  4、引导幼儿续编故事,教师提问:小老鼠有了这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开着它去做什么呢?(幼儿充分发展想象并讲述)

  5、变废为宝

  (1)师幼合作,把旧皮鞋装扮成一只漂亮的皮鞋车。

  (2)出示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引导幼儿只要敢于想象,懂得变废为宝,就能给自己和小伙伴带来惊喜。

  三、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废旧物品,只要我们动脑筋就会让它变成有用的东西。

《新闻》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表达和讨论新闻事件。

  2.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

  3.学生能够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

  1.新闻事件的分类和特点。

  2.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2.情景模拟教学法。

  3.交互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新闻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谈论自己的看法。

  2.教师介绍新闻事件的分类和特点,并让学生发言补充。

  Step 2学习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1.教师介绍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让学生发言讨论。

  2.教师给出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

  3.学生分组模拟新闻报道,练习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Step 3学习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评价

  1.教师介绍新闻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并让学生发言讨论。

  2.教师给出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其背景、意义和价值。

  3.学生分组模拟新闻分析,练习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

  Step 4实战演练

  1.学生分组选择一则新闻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和分析。

  2.学生进行现场演练,展示自己的新闻报道和分析。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听懂、表达和讨论新闻事件。

  2.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

  3.学生能够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4.学生能够进行现场演练,展示自己的新闻报道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交互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模拟实战中学习新闻报道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并能够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口语交际的挑战。

《新闻》的教案3

  1课时

  1.准确传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

  能准确、清楚地传达信息。

  连贯地讲述新闻。

  课件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里, 生活产生新闻,新闻充实生活。时时处处我们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

  如:

  你们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

  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知道的新闻,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板书:说新闻)。谈话引出“说新闻”话题,把学生带入新闻发布会的情境,为新授知识做铺垫。

  1.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什么?在你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新闻的内容,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2.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1)准确表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板书:准确表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1.(师)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

  2.(生)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C、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D、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E、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新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3.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次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准备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4.学生按照“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新闻。教师巡视指导。

  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1.大家推选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各小组推选代表作为新闻发布人。每个板块选二个代表上台发布新闻。

  2.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上台宣布:小小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提出相关要求:

  每个版块的二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答问时间。

  3.按照“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的顺序,各板块代表依次上台发布新闻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1.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点评、指导。

  2.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3.新闻发言人就同样的内容进行求异创新发言。

  4.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

  5.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出示交际要求,让学生感知交际的内容。为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师生合作,讨论交流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为开展新闻发布会打牢基础。

  教学生一些发布新闻的技巧后,通过小组合作、选拔,找代表展示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训练学生交际能力。

  1.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会和别人交流新闻信息。

  预设:能够准确地交流自己的看法。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利用“精彩十分”和班队活动课的时间经常进行,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关注新闻,收集新闻,撰写新闻报道,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准确表达信息,

  清楚、连贯地讲述。

  成功之处:

  1.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让学生课前查找一些关于“新闻”的知识,使学生准确的界定“新闻”的概念。课前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发布会、小组讨论才能有本可依,确保新闻的“新、准”。

  2.形式新颖,激起学生的交际积极性。

  利用“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和讨论中,了解了新闻,很好地训练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明显准备不足,甚至不太明确什么是“新闻”。

  今后在监督力度上下功夫,课前及时调查了解学生材料的准备情况,或者解决他们的困难。

《新闻》的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重点: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一、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模拟播音,导入新课:

  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

  (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

  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

  1、注音:参( )数 经纬( ) 停泊( )运载( ) 气氛( )

  2、填字:Shùn 间沉 jì

  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 欢呼鹊跃 自立更生

  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

  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

  [提示: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时间为序。 ]

  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新闻》的教案5

  教学目标

  一、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二、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

  三、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四、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二、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导-读-悟-写”四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用两则消息导入)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大家看大屏幕(展示“新闻联播”片段、《人民日报》消息“北京申奥成功”)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

  ——生答:新闻、消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投影课题: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二、读(读教材例文,了解消息的结构)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1页,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展示幻灯片)

  三、悟(读教材例文,感悟消息的特点)

  结合26页《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分析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释题)

  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明确性:简明、扼要。报道事实,突出重点,不全面深入分析。

  四、写(根据提供的材料,撰写消息)

  1、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写一则消息

  媒体:《新浪体育》

  时间:北京时间7月26日

  地点:拉斯维加斯托马斯中心

  事件:美国男篮首次奥运热身赛

  比分:120-65胜加拿大男篮

  重要人物:科比15分,韦德、里德、安东尼20分,威廉姆斯14分,保罗11分、8次助攻。

  其他:史蒂夫-纳什主动退出,詹姆斯有伤没上场,里德投中6个三分。

  (答案示例)

  科比领衔梦八迎来开门红奥运热身55分狂胜加拿大

  新浪体育北京时间7月26日讯,美国男篮开始了2008年的首次奥运热身赛,在拉斯维加斯托马斯中心对阵加拿大男篮,结果美国男篮120-65大胜加拿大。

  勒布朗-詹姆斯因为脚踝在训练时扭伤,只能坐在场边观战,但这并没有影响美国队出色的发挥,最终,科比全场拿下15分,安东尼、韦德,以及迈克尔-里德,也都拿下了20分。此外,威廉姆斯拿下14分,保罗贡献11分、8次助攻。

  加拿大男篮方面,由于史蒂夫-纳什主动退出,以及中锋伯特被开除,整个阵容水平一般。

  2、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写一则消息

  媒体:新华社地点:北京

  时间:7月25日上午9时

  事件: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成立,成员名单正式公布

  人物:总人数1099人,运动员639人,团长刘鹏

  其他:中国历届奥运参赛人数之最,超过美国。

  (答案示例)

  北京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全部名单正式公布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中国奥委会今天公布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全部名单。

  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于7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成立,代表团共由10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639人,运动员人数不但创了中国历届奥运参赛人数之最,而且超过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美国体育代表团。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任代表团团长,他希望中国体育健儿能创造佳绩,赛出风格。

  五、作业

  请大家以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为主要材料,对我校的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写一则消息。

《新闻》的教案6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训练搜集材料能力。

  二,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激励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和身边小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大方自然发言,认真细致倾听,文明礼貌交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交际内容、情境,培养学生的认识、评价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搜集国际、国内新闻,或用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周围最近发生的事情。从搜集、了解到的新闻事件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练说几遍,再想一想自己对这则新闻有什么看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交际内容,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1、自读课文78页口语交际内容第一段。

  3、说说这节课的任务:召开新闻发布会。

  4、再读第二段,为交际做准备。

  二、小组交流。

  1、以2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新闻发布尝试练习。

  2、发言可以按照“新闻──收集途径──看法”的思路,也可以自己确定思路。通过讲、听、评完善各自发言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引导点拨。

  3、综合学生发言,指导学生明确新闻的两个基本特点:新、真。

  三、全班互动。

  1、选出主持人到台前主持。

  2、第一个栏目:“国际时讯”。搜集国际新闻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听后谈谈对每则新闻的看法,也可以对发言情况作出简单评价(指导学生从语言、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第二个栏目:“国内要闻”。搜集国内新闻的学生发布新闻,并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自由评论。

  4、第三个栏目:身边的事情。搜集周围新闻的`同学分栏目发言,其他学生发表看法。

  5、教师小结:

  以上新闻发布会开的特别精彩,我非常感动。同学们不仅搜集了许多新闻,而且还用自己的表达才能很好地发布了新闻,说明大家会搜集,会思考,会表达。大家发布的新闻内容非常全面,说明大家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这是21世纪少年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四、总结

  1、评选“最佳新闻发布者”和“最佳新闻评论员”

  2、小结本次活动,提出新的目标。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使我明白了:

  1,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说”的能力,还必须历练人格修养,拓宽知识视野。举行“新闻发布会”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面对林林总总的报刊和新闻媒体,学生懂得了筛选,学会了比较。

  2,在一个口语交际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的着力点不应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做某件事,不应主要在于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有怎样的收获,而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学锻炼了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

  3,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尽量不要当“第三者”,不要插足,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让每一个孩子敢于当众发言、善于当众发言,是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

《新闻》的教案7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学习一些当代高科技知识。

  过程 与方法

  大胆展望高科技的发展。增强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意识 。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学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教学法】

  引导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展示】

  一、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

  1、一部分同 学有小发明或者有某种技术设想、创意的,将相关的成果或创意用恰当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介绍。有些同学也可以去各种 科技书刊中查阅,尽可能找到多的材料,然后根据不同的成果的特点,依据一定的要求,写成讲话稿。

  2、因为牵涉到“新闻发布”,所以,必须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使 上述讲话稿合乎一般“新闻发布”的要求。这一点需要在老师的'知道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 行。

  3、有些需要图片作辅助说明的,有些成果与要作立体展示的,则尽早制作好, 届时幻灯投影。

  (一)组织 准备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既然“模拟”,就必须力求全真。班级同学需要在会议筹备小 组和老 师的指导下,作一些分工。比如谁为会议主持人,哪些人作为记者,哪些人作为企业界 人士,哪些人作为精通科技的专家学者等等。

  (二)会场布置

  一般情况下,利用班级的黑板,书写会标 和一些标语,借助多媒体造势,以营造氛围。

  二、活动方案

  (一)小组筛选

  在各自分头准备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2人到发布会展示。一旦人选确定,全班学生 则要全力以赴帮助这两位同学,搜集材料,制作图片,准备“发布”的新闻稿。

  (二)发布新闻

  在 主持人的主持下,按序由各发明人上 台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或产品 ,或 创意。其间,与会的“记者”、“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可以就你的产品及其介绍当场提问,也可以对成果的转化开发进行洽谈。

  (三)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做出评价。

  三、成 果展示

  1、利用校内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在班级内或者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周,可以宣传,可以展览。

  2、 在校内有 关媒体上报道本次“模拟 科技新闻发布会”的盛况。

  3、每位同学围绕本次发布会写日记2—3篇。

《新闻》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组织学生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投影]新闻(动画)

  二、[教师引导]

  你平时在哪里能够看到新闻?

  [学生交流]:报纸、电视、广播、网上

  三、[教师引导]

  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待定

  四、[投影]教师建议

  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注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划出你要掌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教师指导

  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学生交流]

  六、[投影]强调要点

  特点:真实性(真)

  简明性(简)

  时效性(新)

  结构:标语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语言:简明、准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

  七、[能力训练]投影网上新闻

  美发现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专电据法新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搜索人员日前在内华达州又发现一块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目前,这块碎片的数字照片已被送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确认。有关部门此前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落装置的一部分就坠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

  本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有关部门随即展开大规模的搜索行动,希望找到更多的

  航天飞机残骸,以便彻底查明事故原因。(完)

  要求学生分析新闻结构,谈谈通过阅读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八、[结束语]课后希望学生多读新闻增长最新知识,作出理智判断。

  九、[作业]网上阅读新闻,进行交流。

《新闻》的教案9

  【自学目标】

  1、体会以乐景写哀情、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2、理解本文独到的新闻报道视角。

  3、理解平实语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4、培养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5、培养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珍惜自由幸福生活、尊重人性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2、预习检测(见《高考调研》)

  二、导入设计

  所谓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如,1939年纳粹德国对邻国发动突然袭击,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在当时是新闻;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终于举起了双手,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在当时是新闻;2005年,德国总统克勒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前,虔诚地代表德国政府向受害国和人民请罪,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还有德国法西斯战败后,法西斯在奥斯维辛建造杀人魔窟,残酷杀害400万无辜者的罪行暴露于下,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而且是重大的新闻。但13年后,当《纽约时报》记者A.M.罗森塔尔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采访时,昔日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大屠场已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和煦、明亮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奥斯维辛似乎没有新闻发生。然而A.M.罗森塔尔却以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美国普利策奖主席称它是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带着主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 整体感知

  1、本文侧重从哪些角度报道的是一件什么事?找出作者的足迹。读完全文后,你对集中营的最突出印象是什么?明确:抓住参观的见闻和感受来写奥斯维辛集中营。 可怕 悲惨 愤恨

  按参观的空间顺序:

  毒气室 见——雏菊 感——恐怖 终生难忘

  焚尸炉 见——头发 婴儿的鞋子 死囚的牢房

  感——表情茫然 浑身发抖

  女牢房 见——盒子

  感——惊惧 张大了嘴巴

  灰砖房——羞红了脸

  长廊 见——照片 微笑的姑娘

  下室 见——绞刑架 跪

  感——窒息

  2、文章标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什么新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既然没什么新闻,为何作者还要去报道呢?

  明确:(l)“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说这里发生的臭名昭著的纳粹法西斯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好说的; (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 (3)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我还是要写,因为基于一个记者的使命感,我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4)反映了“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惜和平”这样一个大主题,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新闻》的教案10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能力目标:

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过程与方法:

教师诱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教材解读:

  文本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并且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是学生中学时期实效接触的新闻体裁。它既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感受新闻体裁语言的真实与准确。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新闻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这了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新闻的特点,在教学上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同时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是学习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和比较中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

  重难点剖析:

  重点:新闻的一般特点、文本的语言风格。

  难点:革命的传统教育、分析语言的准确及文本行文的有序条理。

  教学基本思路:

  1、教师课前明确新闻的常识,收集文本新闻的背景资料。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基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完成字词的积累工作。

  3、两则新闻分三课时完成,重点教学第一则,第二则重在自主探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堂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则新闻。

  2、重点教学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古往今来战争知多少……(由战争话题导毛泽东的《人》,进而转到作者这一话题)

  二、众说纷纭话作者(不求学生全知,但求人人知一点,而后教师明确作者常识,具体内容略)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自主诵读,圈点勾划要点、疑点及精典语句。

  2、合作完成字词积累,由学生提问学生解,教师适当归纳。

  3、复述故事,探究文章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薪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战领广大南岸广大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四、二读课文,探究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大江

  导语:(1、2句):概述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实。

  主体:(3—末句):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状况。分中、西、东路军三部分述写。

  背景:(8、9句):内容略。

  五、三读课文,自己反思新闻的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六、能力迁移训练,听读新闻一则,一边记录其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七、作业设计:课外阅读新闻,理清内容,找出六要素及结构五部分,下节课堂前相互交流。

  八、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新闻的六要素:结构的五部分:

  时间——地点——人物标题——导语——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时

  本课堂目标:

  1、课本第一则新闻语言的赏析

  2、课文行文的条理明析

  3、毛泽东及人民解放军形象探讨

  教学流程:

  一、新闻交流平台

  二、再读课文,精典语句欣赏

  1、根据一读课文时的勾划美语,说说个人的理解

  2、结合文本第三题,完成练习。

  三、探究文本主体的顺序:

  问:文本主体是按什么顺序叙述,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

  明确:提示学生不同角度考虑,结论不一定那么完整,但要求有理有据。

  四、个性阅读:阅读文本,说说你心中的毛泽东及人民解放军——

  五、自由诵读课文,提出疑问,互动解决,小结第一则新闻的学习目标达成。

  六、作业设计

  1、反复诵读文本,领悟新闻的特征。

  2、准备第二则新闻的学习。

  七、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总述:分述:

  人民解放军一层:中路军——突破渡过35万人(略)

  百万大军千二层:西路军——占领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详)

  余华里冲破三层:东路军——激战35万大军大部分渡过(重点)

  敌阵横渡长江

  第三课时

  本课堂目标:

  1、教学第二则新闻

  2、完成一则新闻写作

  教学流程:

  一、自由阅读,自主,互助完成字词积累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此则新闻的内容: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说明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进而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3、互动探讨新闻的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情的起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整个南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中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炽不得不被迫弃城逃走。

  经过和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逃走,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肉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敌方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4、互动探讨新闻的结构五部分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1句)概述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2-7句)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加顾过去一年多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主体:(8-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加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具体分层略,可参见《教参》)

  5、个性阅读,品味此则新闻的精妙之处,张扬个性感悟。

  三、写作训练

  1、听读报刊新闻两则,再次感知新闻的特点。

  2、听读教师新闻一则,感知如何写作身边新闻。

  3、口头作文,入格训练。

  4、写作:要求,根据自已所了解的最新事件写一则简明的新闻,要注意六要素的完整,结构五部分的合理运用。

  四、板书设计

  写作: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事件的背景,结语

  其他:语言运用要规范,力求个性化

《新闻》的教案11

  目的:

  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系时事。

  重点:

  筛选信息、理解背景材料的作用

  难点:

  分析原因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短新闻两篇就属于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短新闻两篇就属于消息。一般来讲,新闻的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新闻的结构,提取重要信息。

  【朗读课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朗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讲授新课】

  (一)解题

  请问题目有几层含义?

  两层。一层是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一层是英国撤离香港(或说:香港结束英国殖民统治)。

  (二)理解导语

  1.第一段我们称之为导语,请问在导语中,作者交代了哪个重要事实?

  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2.作者指出这个事实的什么意义?

  标志着英国撤离香港。

  (三)理解主体部分

  1.第二到倒数第二段是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展开,我们叫它为新闻的主体。请问主体部分写了哪些重要事实?分别发生于什么时候?有哪些意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作者称告别仪式为“日落仪式”,为什么说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请结合文本和历史知识回答。

  ①告别仪式在晚6时15分举行,这时是日落时分。

  ②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拥有殖民地,而香港是它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而香港的回归标志着在香港,英国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

  【小结】

  新闻的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重要程度依次降低。

  新闻的内容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尾五个部分。

  标题表明重要事实,有的标题揭示重要意义;导语揭示信息的内容核心;有的新闻有背景材料,介绍事实产生的历史条件、环境等,对新闻事实起到明注释等作用,背景材料的位置不固定,可以穿插在导语中,有的出现在主体中。有的新闻有结尾,起收束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我们读一篇新闻,需要提取的重要信息是新闻事实和事实的意义。

  【作业】

  典中点

  【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英国撤离香港(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举行降旗仪式 殖民统治结束

  离开了港督府 统治成为历史

  告别仪式 彻底结束

  第二次降旗仪式

  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五星红旗升起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甲板

  第二课时

  【复习】

  新闻结构特点和新闻内容

  新闻结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结构,内容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结尾。

  【朗读课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讲授新课】

  (一)分析导语

  1.第一段叙述了一个什么事实?

  布热金卡居然阳光明媚,白杨婆娑起舞,儿童追逐游戏。

  2.作者为什么认为这种事情是最可怕的'?

  因为布热金卡曾经是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

  (二)理解主体

  1.第3和第4段介绍了背景材料,核心内容是什么?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纳粹在这里进行了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各种实验。

  2.参观者参观了哪些地方?

  ①毒气室

  ②焚尸炉

  ③女牢房

  ④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⑤贴有囚徒照片的长廊

  ⑥执行绞刑的地下室

  3.参观者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①特别恐怖,终生难忘。

  ②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③惊惧万分,浑身发抖。

  ④庆幸没有他没有打开门,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⑤她在想什么呢?

  ⑥感到窒息。跪下,画十字。恳求离开。

  【探究】

  1.第8段写道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请问在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为什么使参观者终生难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①毁灭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与象征生命的雏菊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②纳粹的暴行能够残害生命,但不能阻止生命的进程。

  2.第6段写道:“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可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呢?

  纳粹的暴行让作者产生写作的使命感,必须写文章来揭露纳粹的暴行,纪念遇难的人们。

  【作业】

  典中点

  【板书】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居然阳光明媚 毒气室 特别恐怖 毁灭生命 生命

  白杨婆娑起舞 焚尸炉 浑身发抖 对比

  儿童追逐游戏 女牢房 惊惧万分 不能阻止

  曾经是人间地狱 不育试验的地方 庆幸 揭露暴行

  杀人工厂 长廊 想什么呢 纪念

  集体屠杀 地下室 感到窒息

  做各种实验

《新闻》的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提升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采访和选择新闻的基本知识。

  3、进行采访实践。

  二、重难点(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采访和选择新闻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进行采访实践。

  三、教学过程

  (资料链接)(平板推送课前预习)

  1、新闻采访基本概念把握:

  新闻采访记者

  2、普利策奖(PulitzerPrize)

  (课堂合作学习)

  主问题一:怎样选择新闻?

  1、选择新闻的标准是怎样?

  选择新闻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

  2、如何进行新闻采访写作?

  (1)熟悉实际情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但是,寻找新闻却不能一开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实上,而必须首先熟悉旧的事实,熟悉了实际情况,就等于在脑子里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地平线。

  (2)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

  (3)要求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主问题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3、切身体验或身边消息传闻等。

  主问题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采访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各组相互补充。)

  参考:

  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

  2、相关的资料准备:资料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

  3、研究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源,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

  4、问题准备: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5、物质准备:照片,相关数据等资料。

  6、发稿准备。

  (课堂活动)

  1、小记者分组模拟采访

  教师提出参考主题(例如采访最近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采访食堂或小卖部工作人员,采访班上参加体训的同学等),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访。

  2、自我总结模拟采访。

《新闻》的教案13

  设计意图:

  国庆期间,台风“龙王”侵袭了我们福州,经过长时间的暴雨侵袭,福州经历了多年未见的涝害,许多街道被大水淹没。这是一个发生在幼儿身边的重大新闻,如何让孩子从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中了解事件的原因、发展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从事件中学习安全知识,懂得保护自己,这是设计此活动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听新闻和编播新闻的`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懂得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学习较完整地叙述或描述一件事。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自制的电视机;演示用的新闻图片;幼儿创编新闻用的大张纸和画笔。

  活动过程:

  1、新闻播报时间:组织幼儿一起收看电视里小记者的“新闻报道”――福州发大水了。

  2、讲讲议议“新闻报道”的内容:电视新闻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事?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

  3、小组讨论:台风来了,怎样做人们才不会受到伤害,东西不会损失?(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倾听,帮助梳理)

  4、分享结果: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内容。

  5、小组活动:制作“追踪报道”。将事件的发展情况以图画形式表现。教师指导幼儿分组,并给予支持、指导。

  6、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成员用绘画的形式将事件的发展情况表现出来;

  (2)每一小组共同合作画一幅画;

  (3)将自己知道的和猜想的画出来。

  7、新闻“追踪报道”时间:教师以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幼儿扮小记者,分组在“电视机”里播报“追踪报道”的内容。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在描述中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能主动讲述内容回答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幼儿大胆讲述能力,多跟他们交谈、交流,多给幼儿一些肯定和鼓励。

《新闻》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传达信息。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沟通和交往,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生活态度,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关心别人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学齐读,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家事,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死读书。)

  2.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有些事被报纸、电视媒体报道出来,就成了新闻。新闻包括哪些事情?(发生在国内、国外的大事,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

  3.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收集新闻,你们收集了吗?你是从哪里收集的?(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

  4.你们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发现新闻都有哪些特点?(新闻要真实,要及时,还要有价值。)

  5.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小小的新闻发布会,把自己所知道的新闻分享给同学们听。

  二、明确要求。

  1.在说新闻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说新闻时应注意什么?

  2.在书上找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1)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不要随意更改内容。最后,还可以说说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

  3.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怎么做呢?

  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别人讲完后或经允许后,提出问题。

  三、发布新闻。

  1.小组交流。

  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说新闻。请同学们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先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小组内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可以质疑,也可以评价。各小组选出组内最佳的一位新闻播报员,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现在,我们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要评出“最佳新闻播报员”。期待各位播报员的精彩播报,也希望同学们用心倾听,以便对他们的播报提出疑问或进行评价。

  (1)首先,我们进行国内新闻的发布。谁先来?

  ①你对他发布的新闻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发布人提问或进行评价。

  ②还有谁来播报国内新闻?请上来播报。

  (2)现在要发布的是国际新闻,谁先来?

  (3)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小区或村里、我们的家里,每天也一定有许多事情在发生。谁能把我们身边的新闻向大家发布出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做准备,可以和同学交流。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自由发布新闻。

  3.评一评。

  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新闻播报员”,由同学们来决定,请同学们投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在我们的生活里,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很多事情离我们很远,但是新闻可以及时报道这些事情。新闻不仅可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齐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板书设计

  说新闻

  准确 清楚 连贯

  教学反思

  1.要求明确。在进行交际之前,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内容包括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听。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交流时就可以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认真倾听,并逐渐养成文明交际的好习惯。

  2.乐于表达。课堂上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全班交流之前,宣布评选“最佳新闻播报员”,能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表达。

《新闻》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呢?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41页,用30秒的时间浏览这则新闻,回答以下问题:1、奥斯维辛在哪里?布热金卡在哪里?2、人们访问了哪些地方?

  二、背景知识

  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在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这是新闻的背景材料,可在3—5段里寻找。(插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资料)在奥斯维辛城附近,建有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时间内,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

  2、人们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这可以在7—15段里寻找。这部分叙述人们访问奥斯维辛博物馆的过程。

  抓取信息一般看标题和导语部分,进一步在主体里寻找。这是从新闻结构上着眼。重要的信息是新闻事实,阅读新闻时还要分清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而新闻材料除了上述两类外,还包括作者的主观评价,因此重要信息多在陈述部分,要分清陈述和评价。这是从新闻材料着眼。这是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对大部分新闻适用。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的主观评价都与事实截然分离的。下面,请同学们划出表达作者评价的语句。

  三、课文赏析

  (以学生划出的语句引导学生认识这篇新闻的特点)这篇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写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包括所见所闻所感,而且并没有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但却让人感受到情感波澜的暗涌。请同学们找出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仔细体会,说说句子的内涵。

  (归纳学生看法,引导他们品句)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

  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3、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们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

  木然:被困难、苦难折磨而产生麻木的表情。(插入资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些饶有意味的场景曲折表达感情,使意味深长,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或许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

  4、(请划出描写参观者的相关语句)“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们表情茫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7——15段,作者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通过外显反应表现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针对相关描写畅所欲言,想象参观者的心理活动)

  (重点讲解议论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四、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一般新闻的特点)

  2、视角独特。从“平静”中找到新闻。在平淡的事实中,作者感受到平静之下的风暴,那就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感情波澜。他们都受到了震撼,从而更加热爱和平自由。这是善与恶的对立。因此,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景象,而是转而关注人的感受。这一类新闻有别于纯客观报道人和事的新闻,被称为“印象性报道”。

  3、多用否定句:使具有统一的风格。标题就是一个否定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背景材料后(即6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了”,所以没有什么新闻,但作者仍感到非写不可,表现了记者的良心,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第二次出现在结尾,呼应前文,突出主题。

  五、讨论

  这篇新闻的语言富于表现力。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是对纳粹罪恶的愤怒谴责,还是对和平自由的希望?还是两者兼有?(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选代表发言)

  六、总结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和侧面表现的手法传达了参观者们的内心感情,表达了对纳粹暴行的愤怒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找一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写一句话新闻。注明新闻的。

  2、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第二小题。

  板书

  新闻事实

  一、新闻材料 背景材料

  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 片段1

  片段2 借景抒情

  片段3 (7——15段) 动作、神态描写 侧面表现 恐怖 残暴

  三、写作特点:

  1、文字简练、朴实。

  2、视角独特。

  3、多用否定句。

【《新闻》的教案】相关文章:

《新闻》教案10-11

新闻小学作文09-28

新闻实习总结06-13

新闻专业实习总结05-09

新闻的作文300字07-31

对新闻媒体的感谢信11-26

精选新闻作文400字7篇10-29

新闻的作文400字7篇06-14

关于新闻的作文300字六篇06-09

【热门】新闻作文300字四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