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0 08:42:3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经典(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科学教案经典(4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图形找朋友》、正方体、长方体、九宫格操作板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由形到体的变化过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们被大风吹散了,需要它们团结起来。请你帮助图形朋友,让它们手拉手,肩并肩,紧紧靠在一起,试试会变成什么?

  小结:6个正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探索,得出正方体6个面一样大的特征。

  提问:你觉得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吗?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3.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探索长方体的组成

  (1)正方体的朋友,需要找到6个密码才能出现。请你记住九宫格里闪动的.图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码。

  (2)提问:密码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图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请你们拼出新朋友。

  (3)认识新朋友---长方体。

  提问:长方体的身体里藏着哪些图形?

  小结: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是长方体。

  (4)认识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有一个朋友也要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它吗?它的身体里藏着什么图形?也请它们排排队。数数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小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4.游戏《送朋友回家》,巩固认识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

  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请按照地图上的位置帮它们找到家。(教师用语言引导幼儿将各种形、体摆放在幼儿操作板上)

  5.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正方体和长方体,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科学教案 篇2

  在“彩光变”活动的开始,我和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学习,一起深化我们的活动。

  一开始,老师满怀希望地把手电筒和彩色的皱纹纸放进去,预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过程,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的原因是什么?我向听课的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群众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老师建议我可以先观察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深入挖掘。于是我下楼去观察和思考,发现孩子们对“光”变化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因为我放进去的材料太单一,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导致了活动的停滞。因此,我找到了很多可以改变手电筒灯光的材料,比如糖纸,各种布料,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等等。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手电筒的光通过这些材料不仅变得明亮和美丽,而且还改变了形状。这些新发现让孩子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有趣和快乐。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跟随孩子的兴趣,选择有价值和有益的活动点,更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积极地构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大班理科教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理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要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对事物振动的最初理解产生声音。

  3、开发注意力和倾听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的声音

  2、小铃铛、小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听录音,介绍话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课件:声音

  1、请闭上眼睛听这个声音。

  (1)笑

  (2)哭泣

  (3)打鼾

  请睁开眼睛

  2、你刚才听到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引起他们对听力的兴趣。

  3、你想听到其他声音吗?

  请再闭上眼睛

  (1)吃饭的声音

  (2)打喷嚏

  (3)秒针

  回答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

  2、识别声音

  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话)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击鼓

  (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振动)

  让孩子们把手放在鼓上。老师将木槌敲几下让孩子们通过

  听觉、手形、视觉和感知物体不断地振动。

  孩子们用什么能听见?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它可以把声音从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除了声音,你还知道耳朵的功能吗?

  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耳朵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保护他们!

  3、儿童操作,感应震动,发声

  1、请在桌子上玩小铃铛、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门边观察,听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孩子在物体不断振动时感受到物体的声音。

  概要: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2、讨论什么听起来不错。

  (1)播放音乐

  (2)噪声

  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论各种声音,好声音,坏声音。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对重力现象产生好奇与思考。

  2.发现弹簧的粗细长短与小球下滑的速度有关系。

  3.使动手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 做好的旋转彩球玩具。

  2. 幼儿操作材料:长铜丝、短铜丝若干,粗细不同的圆铅笔、吸管、小棒等若干,圆形彩纸片若干,浆糊、抹布,橡皮泥,别针。

  活动内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演示玩具,请幼儿观察现象。

  (2)介绍玩具的构造。

  ①教师:这个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②示范弹簧的制作方法。

  2. 请幼儿来制作玩具。

  (1)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旋转彩球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3)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

  ①你是怎样做旋转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来吗?怎样滑下来的?

  ②师生共同小结。

  3.讨论:为什么彩球下滑转动快慢不一样。

  (1)比一比:谁的小球转得快?

  (2)想一想:为什么彩球转的快慢不一样呢?

  弹簧粗的转得快还是弹簧细的转得快?

  (3)小结:原来有的小朋友他绕的弹簧比较细,所以彩球转的快;有的小朋友绕的弹簧粗,所以彩球转的慢些。

  4.怎样使彩球转得快些。

  (1)猜一猜:不改变弹簧的粗细能不能让彩球转得快些?

  (2)幼儿尝试,教师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3)小结: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科学角,供幼儿平时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球换成橡皮泥,改变两边橡皮泥的重量,观察其下滑速度的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重力与速度变化的现象。

  活动建议:

  1.长短铜丝应分别为两种规格,利于

  幼儿对比。

  2.铜丝应软些,便于幼儿操作。

  3.活动周期为2课时;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兴趣小组、家庭等均可开展此项活动。

  相关知识: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

  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为对铜丝的压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弹簧拉长,重力中的下滑力变大,所以“彩球”旋转的`速度就变快了,同理,弹簧变细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变大了,所以速度同样变快了。

  取一根长约50厘米的16号铁丝。铁丝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圆铅笔上绕10余圈,铅笔脱出后做成弹簧,然后再将弹簧拉长。

  取l根长约20厘米的18号或加号铁丝,中间交叉留出1个圆环,铁丝的2个顶端弯个直角小钩。用彩色粘纸或白纸涂上颜色,剪4个“圆球”,粘贴在铁丝两端的小钩上。将贴有彩色“圆球”的铁丝中间圆环,套入螺旋弹簧顶端,“彩球”沿螺旋铁丝,旋转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地球物理学中习惯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称为地球重力,其单位厘米/秒2称伽(Gal,为纪念伽利略而命名)。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会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功能;

  ●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其乐趣;

  ●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中的传动装置。

  学生准备: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谈话:我知道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下面就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

  2、提问:第一个运动的物体和最后一个物体之间隔得很远,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接触,可为什么仍然能够引起最后一个物体的运动呢?讨论交流。

  3、再次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4、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5、提问:你还在哪些物体上见到过传动装置?你能描述一下这种装置的结构吗?(教师适时出示并操作某些有代表性的物体,展示物体的传动装置和传动方式。)

  6、谈话:这些传动装置是怎么样传递动力的?常见的动力传递方式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动力的传递》。(板书课题)

  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认识皮带传动装置的结构:一根皮带、两个大小不同的轮子。

  3、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4、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5、讲解:我们把这种传动方式叫做“皮带传动”。皮带将运动和能量从一个轮子传到另一个轮子上,带动了轮子的转动,也决定着轮子运动的方向。

  6、分组操作实践。

  ⑴各组学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模型;

  ⑵设法将大轮和小轮按照相反的方向同时转动,画下皮带传动的示意图;

  ⑶记录下大轮和小轮的转动方向和快慢。

  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

  9、小结:皮带传动装置一般是由一根皮带和它所连接的两个轮子或滑轮组成的。通过皮带,一个轮子的转动被传到另一个轮子上。皮带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轮子转动的快慢,能改变轮子转动的方向。

  10、欣赏:利用课件展示皮带传动装置运动的画面,了解皮带传动装置在机器运动中的作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机、电梯、缝纫机、游乐场里的旋转玩具、工厂里的机器、农村的脱粒机、拖拉机等)

  (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

  各组学生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它的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⑴按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转动齿轮A,观察发生的现象。

  ⑵增加一个齿轮,依次转动每一个齿轮,观察另外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和快慢。

  依次转动每一个齿轮,记下另外两个齿轮的方向和快慢。

  A B C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转动 A * * B * * C * *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

  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

  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6、小结: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能改变齿轮传动的快慢。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要使两个相邻的齿轮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必须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齿轮。齿轮的旋转速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大小,还与两个齿轮齿数的比值有关,比如一个16齿的齿轮会使一个8齿的齿轮的转速增加一倍。

  7、扩展阅读:几种齿轮传动的装置(教材15页)。

  普通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伞形齿轮传动、内齿轮传动

  8、比较: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皮带传动可以远距离传动,但容易损失动力;齿轮传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动力,但必须近距离。)

  9、设疑:你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既可以远距离传动,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传递动力的传动方式呢?

  (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

  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链传动可以最大限度传递力,也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各组学生分别观察自己小组带来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电动赛车里应用的是齿轮传动、音乐盒里应用的是齿轮传动、自行车应用的是链条传动……)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

  ⑴玩一玩:

  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的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精选)09-22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热】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荐)07-21

科学教案[热]07-29

科学教案(荐)08-15

科学教案(推荐)08-16

[实用]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合集]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