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28 09:24:2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精选5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愉快的根据诗歌内容做动作

  2、学习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观察过落叶

  2、落叶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落叶图片,感受落叶飘飘的.情景

  1)图片上有什么?落叶像什么?

  2)为什么树叶都飘落下来?

  2、根据诗歌内容做动作。

  1)秋风秋风怎样吹呢?你会做一个动作来表示吗?教师:秋风秋风,幼儿做吹的动作两次。

  2)树叶树叶怎样飘呢?同上。

  3)就像一群蝴蝶,请幼儿做蝴蝶的动作。同上。

  4)张开翅膀怎样飞呢?同上。

  3、学习感受诗歌的意境。

  1)幼儿完整欣赏诗歌一遍。

  2)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表演。

  4、尝试进行简单的仿编,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1)请幼儿观察树叶,除了像蝴蝶还像什么?

  2)根据幼儿的想象,填入“就像一群XX”。幼儿集体朗诵。

  3) 听《小树叶》歌曲幼儿自由想象树叶的动作。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观察筛豆子现象,感知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不能将豆子撒在地上或放入口、鼻、耳中。

  准备:

  1.将两种及以上大小差异明显的豆子(如芸豆、黄豆、绿豆)混装在整理箱中。

  2.各种有孔容器(如筐子、漏勺、蒸笼等),容器的孔径比小豆子大,比大豆子小。容器大小适宜幼儿操作。

  3.铲子、勺子等舀豆子的工具。

  玩法说明:

  幼儿利用有孔容器将混装的不同种类的豆子分类。

  指导要点:

  1.出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不同的豆子混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们分开”,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索和操作。

  2.活动前,帮助幼儿明确“整理箱是豆宝宝的家”,了解筛豆子要在整理箱中进行。活动中,对幼儿及时捡起豆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将豆子撒到外面。

  3.活动初期,观察幼儿是否有使用工具的意识。若发现部分幼儿用手拣豆子,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关注提供的`工具、材料。

  4.在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和操作后,引导幼儿关注用有孔容器装豆子时出现的“漏豆子”现象。用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豆子大小、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能否漏下之间的关系,如:“什么样的豆子从洞里跑掉了,什么样的豆子留在了筐子里?”

  5.当有孔容器中仍有小豆子却不再漏下时,观察幼儿能否用晃动、拍打容器等方式促使小豆子漏下去。

  6.待全体幼儿都参与过活动后,让分得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使用工具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发现数量的递增。尝试进行5以内的数物配对。

  2、感受诗歌韵律,体验语言节奏游戏的快乐。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课件《火车呜呜叫》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今天有些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猜猜看他们会乘什么交通工具来呢?

  1、听火车的声音,模拟火车的叫声。

  (播放火车的声音)是什么车?火车开的时候是怎么叫的'?火车怎么开的?

  二、欣赏故事,感受诗歌韵律,尝试5以内的数物配对

  今天这辆火车有一个神奇的咒语:只要你们说了这句咒语,火车才会开过来哦。

  "小火车呜呜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1、这可是一辆载满了故事和欢乐的小火车哦,我们把它请出来吧!

  2、火车上一个乘客也没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3、听听谁来了?小猫喜欢吃什么呀?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喵。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现在小火车上有几个小动物?

  4、听声音,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这个小动物爱吃什么?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只有一个小动物,现在多了一个,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5、这次的小动物每天早上都会叫我们起床。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公鸡喔喔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有2个小动物,现在又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请你从这些数字中找出3。

  6、教师模仿鸭子走路。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公鸡喔喔叫,小鸭嘎嘎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有3小动物,现在又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请你从这些数字中找出4。

  7、身穿小白衣,爱吃青青草,唱起歌来咩咩叫。猜猜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火车呜呜叫,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公鸡喔喔叫,小鸭子嘎嘎叫,小样咩咩叫。大家坐坐好,火车呜呜向前跑。

  小结:原来小火车上有4小动物,现在又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请你从这些数字中找出5。

  三、幼儿操作游戏"坐火车"

  1、引起兴趣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坐坐小火车,请你们来帮助他们

  2、要求看清火车头上的数字,请放上相应数量的动物朋友

  3、幼儿操作,展示自己的操作板,请个别幼儿介绍你请了几只小动物坐火车呀?

  四、延伸活动,坐火车

  活动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吃饭、吃点心,培养独立进餐的习惯。

  2、了解饭菜的营养,懂得样样菜都要吃。

  3、体验自己吃饭后的成功感。

  活动依据

  因为我班是新小班,大多数幼儿没进过托班,他们在家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在,到了幼儿园怎样才能融入到集体中来呢?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要面对的难题。入园第一天,午餐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依次进入午餐室,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饭菜时,有一半小朋友会自己学着拿小勺吃,但也有很多望着不肯动手,还不时地哭着喊爸爸妈妈。老师和阿姨们只能连哄带骗地喂他们吃。看到他们吃饭时的样子,我就想何不开展学吃饭的活动。我们依据生活活动的特点和小班的年龄特点,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积极创设相应的环境,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动手能力。同时,我们也提倡家园互动。要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中的表现与幼儿园一致,做到真正地互动和协调。

  活动实施的主要内容

  环境的创设

  一、区角环境的创设

  1、投放小娃娃、小动物,让幼儿练习喂饭。

  2、提供彩泥和各种制作工具,让幼儿尝试着做小面点。

  3、创设娃娃家,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己做饭、做菜,喂小娃娃。

  二、墙面环境的创设

  1、在墙面上创设“我吃得真棒”的布置,当幼儿哪天饭菜都吃完时,在相应的船上贴上一个红五星,比一比看谁的小船内红五星最多。在此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自己吃饭饿快乐和自豪。

  2、在墙面上,展示幼儿需要吃进肚子的食物,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学习样样东西都要吃。

  家园共育

  一、运用调查卷,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家的吃饭情况,向家长传递有关我们这个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让家长在了解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

  二、通过开家长会,交流在家如何指导孩子自己吃饭,用什么方法最好等。从而让家长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启发,丰富指导的方法。

  三、通过“亲子栏”向家长传递有关幼儿“我会自己吃”方面的目标、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相关的儿歌、故事、等。让家长能充分的了解幼儿的活动,并对教师开展的活动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日常指导

  1、在用餐前,让幼儿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

  2、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用餐情况,并针对个别幼儿的表现加以适时地指导。

  3、对于不同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方法,如挑食的可以让幼儿一点一点地吃,争取一天进步一点点;对于吃饭要人喂的孩子,可以运用一些小小的奖励来激起他们的兴趣等。

  主要活动

  (一)预设活动

  1、生活活动:我爱吃的菜

  2、生活活动:我不挑食

  3、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

  4、生活活动:我吃的真棒

  5、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

  6、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

  (二)与其他活动的整合

  1、游戏活动

  (1)角区活动中,引导幼儿喂娃娃、做面条和小面点等。

  (2)开设角色游戏“点心店”,引导幼儿做各种小点心。

  2、学习活动

  (1)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

  (2)手工——撕面条

  (3)谈话——我爱吃的东西

  (4)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

  (5)故事——我会自己吃饭

  (6)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

  (7)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案例

  (一)生活活动:我不挑食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

  2、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支持方式:

  1、教师讲故事<挑食的小豆豆>

  2、让幼儿讨论小豆豆为什么生病了,如果想不生病那该怎么办.

  3、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知道不挑食的小朋友就会健健康康的,不会生病.

  4、活动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5、延伸活动:让家长配合做一个调查报告。

  (二)生活活动:我爱吃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在同伴前能大胆讲述。

  2、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

  支持方式:

  1、教师询问幼儿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

  2、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的.回答。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了解不挑食的好处。

  4、请幼儿家长配合,填好调查问卷。

  (三)生活活动:自己会收拾

  活动目标:

  1、进餐完毕能将饭桌收拾干净,锻炼其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支持方式:

  1、情景表演,请两幼儿表演吃饭后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把桌子弄的很脏,饭菜撒了一桌一地,另一个小朋友吃饭时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桌子上干干净净的。)

  2、幼儿与同伴交谈两幼儿的表现,请个别幼儿讲述两幼儿那个对,那个错,小朋友应怎样做。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幼儿吃饭时自己动手把食物的渣子放到老师提供的碗里,保持桌面的干净。

  4、轻轻的拿放餐具并将餐具归类放在指定处。

  (四)生活活动:我吃得真棒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在用餐时吃得又快又干净,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支持方式:

  1、教师出示小船和个别幼儿的照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向幼儿询问,怎样才能做吃饭小能手。

  3、教师小结,吃得又好又干净的幼儿才能做小能手,可以贴上五角星。

  4、张贴每一位幼儿的小船,鼓励幼儿争做吃饭小能手。

  (五)生活活动:我要吃些什么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菜的种类。

  2、引导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支持方式:

  1、教师展示各种蔬菜、荤菜等的图样,给幼儿观看。

  2、发调查卷了解幼儿对菜的挑食情况

  3、鼓励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六)生活活动:开开心心就餐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能安静、愉快地就餐,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支持方式:

  一、情景感知:“吃饭的时间到了!”食堂的阿姨把一盆盆菜端到桌上时,可是丁丁却托着下巴,对饭菜毫无兴趣,任凭老师怎么说,丁丁就是不想吃,不肯吃,勉强吃一口,还要吐出来。

  二、师生讨论:“丁丁这样好不好啊?(不好)“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放在桌上,你们开心吧?(开心)那你们要不要学丁丁呀?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开开心心的吃!

  (七)学习活动:儿歌——自己吃饭真正好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要自己吃饭的道理。

  2、能引导孩子学习简单的儿歌表演。

  活动准备:教具图一张、儿歌录音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教师请幼儿欣赏一首儿歌的录音,让幼儿听一听儿歌里面都讲了些什么。

  2、感知儿歌的内容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3)出示教具图,请幼儿看看图片中的哥哥是怎么吃饭的。

  (4)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学习。

  (5)请幼儿分组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表演请幼儿模仿吃饭的样子,并在集体面前表演。

  4、延伸活动让孩子把儿歌表演给家长看,要学会自己独立地用餐。

  (八)学习活动:手工——撕面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撕纸的技能。

  2、通过活动,引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手工纸、小篮子、布娃娃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呀?”(教师出示布娃娃,激发孩子的兴趣)

  2、教师讲解示范

  (1)小妹妹肚子饿极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她呢?

  (2)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办法来帮助妹妹。

  (3)教师示范撕面条的方法,请幼儿仔细地看。

  (4)要求幼儿把面条撕得又细又长。

  3、鼓励幼儿积极地帮妹妹撕面条

  (1)教师让幼儿把面条放在面前的小篮子里,不乱丢。

  (2)帮妹妹做的好吃一点。

  (3)教师指导胆子小的幼儿,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4、喂妹妹吃面条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预计问题:幼儿由于手指机能没有发育好,所以在撕的过程中,会出现纸条太粗的问题。

  应对措施:教师在进行示范时,强调妹妹要吃细长的面条,不然,她会不高兴的。

  (九)学习活动:谈话——我爱吃的东西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样样东西都要吃的道理。

  2、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说话,并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说话。

  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师:我们来念一首新学的儿歌,好吗?

  2、谈话:你最爱吃什么菜,告诉大家好吗?

  (1)教师告诉幼儿自己爱吃的东西。

  (2)请大胆举手的幼儿回答教师的提问。

  (3)鼓励个别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讲话。

  3、教师总结幼儿的谈话我们小朋友要做到样样东西都要吃,才能长得高、长得棒。

  (十)学习活动: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通过儿歌,感染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1、你喜欢吃什么?

  2、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吃什么吗?(白米饭、红烧肉、绿青菜、胡萝……)

  二、教师示范念儿歌

  1、儿歌后提问:儿歌里讲了什么?

  2、学习儿歌我们小朋友是否样样东西都要吃?试着编儿歌。

  (十一)学习活动:故事:我会自己吃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自己吃饭的愿望;

  2、初步学习正确使用调羹的方法。

  重点:演示握调羹的正确方法;

  难点:能喜欢自己吃饭。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2、老师示范吃饭

  1)提示幼儿正确握调羹;

  2)一口饭,一口菜;

  3)身体靠近桌子;

  4)饭菜全吃完。

  5)检查一下,台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十二)学习活动:绘画:样样蔬菜都要吃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圆形;

  2、引起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重点:能左弯弯、右弯弯,连接成一个圆;

  难点:指导幼儿圆圈能合拢。

  活动过程:

  一、演示与讨论

  1、开饭罗!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引导幼儿从颜色上,分辨说出名称。

  2、左弯弯,右弯弯,画颗青菜真好吃。(老师用绿色蜡笔在纸上画个圆)

  3、啊呜啊呜!咽下肚。(画到封闭圆口时,表示咽下肚)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画圆圈时,要封闭;

  2、“吃饭要轻声,闭着小嘴嚼饭菜“引导幼儿安静画画。

  三、引导评价模拟吃饭,介绍自己画的蔬菜。

  (十三)学习活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重点:演示正确的用餐方法。

  难点:知道吃饭时不能东张西望。活动过程:

  4、出示大公鸡头饰,引起兴趣;

  5、教师讲述故事;

  6、教师示范正确的用餐方法

  1)提醒幼儿吃饭时要专心,不要东张西望;

  2)身体靠近桌子;

  3)一手扶住碗,一手拿起勺;

  4)一口饭,一口菜交替着吃;

  5)饭菜全吃完。

  4、检查一下,桌子上、地上是否干净。

  5、再听故事一遍。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的吃饭情况有明显的好转。像路夏小朋友,刚开始他总是不愿自己动手的,后来,我让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帮助她,喂他吃饭,这样一来,他会觉得让别人喂很难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对我说:“老师,今天我不要别人喂,我会自己吃。”听到他说这话,我真为他的懂事而高兴,我赶紧对他说:“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师给你一个五角星。”果然,这一次他吃得很好。为了兑现我对他的承诺,把五角星贴在了他的额头上。从此,路夏改变了吃饭的坏习惯,每次自己动手,再也不要老师和阿姨喂她了。这样有进步的孩子真不少,有些在家不肯吃饭的孩子,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开家长会,进行了有目的的教育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家长们陆续向我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家已能自己吃饭了。看到家长们脸上逐渐绽开的笑容,我们心里也乐呵呵的。我想,孩子的行为是具有模仿性的,而且他们的求胜心很强。如果你去观察和正确地引导,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有默默去耕耘,才会有收获。

小班教案 篇5

  ◆第一阶段:

  《小手的秘密》

  活动二:

  歌表演《小手拍拍》

  活动目的:

  1、 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2、 通过音乐表演,引导幼儿学习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组织形式:集中,分组教育。

  指导要点:

  1、 以游戏“看谁指得快”引入,激发幼儿学习歌表演的兴趣。

  2、 师生边表演动作边念歌词。(以儿歌形式)

  3、 练声《大猫小猫》,要求:两脚分开同肩宽,双手叉腰,用不同地音量表现大猫小猫的声音。

  4、 教唱歌曲《小手拍拍》。

  5、 采用齐唱间以领唱的形式(领唱问、齐唱答);或部分问,部分答的形式来增加幼儿表演的兴趣。

  活动时间:20xx、9、21

  活动四:手指印画《美丽的小花》

  活动目的:

  1、 体验使用手指、点画花朵的乐趣。

  2、 引导幼儿了解并学习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

  组织形式:集中,分组

  指导要点:

  1、 教师出示以准备好的“草地”背景,引出活动内容。

  2、 教师师范用手指印画“小花”的方法。

  3、 以提问的方式提出印画要求。

  4、 幼儿在教师准备的“草地”背景上印画“小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点画到衣服或其它地方。

  5、 组织幼儿将手洗干净。

  ◆第二阶段:《小手的`本领》

  活动二:《请你摸一摸》

  活动目的:

  1、 通过用手触摸感知不同的物体,知道小手有感知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的本领。

  2、 学习用手触摸感知不同物体的方法。

  组织形式:区域活动,自由活动

  指导要点:

  1、 将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的不同物体若干放于“小魔箱”内,让幼儿边摸边感知,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教师示范、讲解玩法时强调:一样一样摸,并把它们分一分。

  3、 丰富词汇:“软”、“硬”、“粗糙”、“光滑”。

  观察与推进:

  在活动中,幼儿对操作、感知的过程感兴趣;但在表达时由于他们词汇量的缺乏,有以下表现。

  (1) 几乎所有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且表达较清楚。

  (2) 在感知粗糙、光滑的不同物体时,只有少部分幼儿能感知到并这样说:“这个(粗糙的物体)摸起来不舒服,这个(光滑的物体)摸起来舒服、滑滑的。”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0

小班的教案03-10

(精选)小班教案10-10

小班教案(精选)09-30

(经典)小班教案10-27

有关小班教案模板小班教案模板范文03-10

小班游戏教案12-18

冬至小班教案12-11

小班握教案01-12

《滚球》小班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