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自己之歌

时间:2023-11-23 18:30: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教案:自己之歌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自己之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教案:自己之歌

高中语文教案:自己之歌1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

  3、学习并掌握本诗中所使用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诗歌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录了12首诗,出版了一个星期,书店里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但是,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之后,惠特曼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又增加了一些有名的新诗,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惠特曼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义思想基础。直至1855年《草叶集》的第一版问世以来,诗人终于找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叶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鲜明,那就是不满当时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隶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意识,对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进行讴歌,一心希望通过诗歌创作唤醒劳苦大众对于自身境遇的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变革。《自己之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他出身农家,曾做过教师、编辑。1838年至1839年期间,惠特曼主编报纸《长岛人》。1855年《草叶集》第1版问世,共收诗12首,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草叶集》以“草叶”命名,体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惠特曼著有:《给一个遇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四、题目解说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

  第二部分:(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第三部分:(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六、全文分析

  1、梳理第一节中的意象,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分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意象: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

  共同特点:渺小平凡而又伟大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情感:诗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文明要想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表达了诗人尊重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情感。

  2、本诗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

  3、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4、《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观点一:《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对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观点二:《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当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七、中心思想

  在诗中,作者通过一些神奇的意象,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八、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凸显宏大自我

  诗歌以口语化的语言采撷自然之物,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采用第一人称,以“我”作为主人公,更能在涌动的旺盛的生命之力中凸显那个宏大的自我,抒发诗人质朴明朗的个人情感。

  2.意象组合唱响生命颂歌

  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飞鸟、走兽等来自大自然的渺小平凡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唱响激情澎湃的生命颂歌,是惠特曼内在生命精神的充分体现。诗人以个体的生命感触全体的生命,以有限的生命覆盖无限的生命,以短暂的生命把握宇宙生生不息的永恒生命。

  九、补充资料

  《草叶集》

  《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集热情地讴歌了民主和自由,民主精神正是《草叶集》的灵魂。《草叶集》在艺术形式上也有重大革新,诗人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在诗句结构上,诗人大量采用叠句、长句、平行句等形式,广泛运用象征、比喻等表达技巧,并吸收了一部分俗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雄辩的风格。诗集感情真挚,风格豪放,读后使人回肠荡气。

  十、总结全文

  全诗内涵深广,气势恢宏,表面上诗人似在凸显自已,实际上是借小“我”来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大陆的美国的广大劳动群众。节选部分选取了大量的意象,运用自由奔放的语言,写自然造化之神奇以及“我”与自然的融合,表现出“我”具有无可拘束的自由和力量,唱出了一曲激情澎湃的生命颂歌,给人以万物平等、自由的思想启迪。

  布置作业

  思考: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高中语文教案:自己之歌2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鉴赏诗歌,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领会诗歌的意蕴,感受其浓烈的情感。

  4、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诗歌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先生:

  对于才华横溢的《草叶集》,我不是看不见它的价值的。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结晶。我在读它的时候,感到十分愉快,伟大的力量总是使我们感到愉快的。我一向认为,我们似乎处于贫脊枯竭的状态,好像过多的雕凿,或者过多的迂缓气质正把我们西方的智慧变得迟钝而平庸,《草叶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为您的自由和勇敢的思想而高兴......

  直到昨天晚上,我在一家报纸上看见本书的广告时,我才相信真有此书,而且能在邮局里买到。我很想会见使我受到教益的人,并想定下一个任务,去访问纽约,向您致敬。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要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惠特曼自幼家贫,兄弟姐妹众多,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义思想基础。直至1855年《草叶集》的第一版问世以来,诗人终于找到自己创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叶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鲜明,那就是不满当时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隶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政治意识,对美国这块“民主的大地”进行讴歌,一心希望通过诗歌创作唤醒劳苦大众对于自身境遇的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变革。《自己之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的诗集《草叶集》以“草叶”命名,其用意就在“民主”二字。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是《草叶集》的一大特点。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之称。主要著作有《给一个遇到挫折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四、题目解说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相信自然造化的神奇力量。

  第二部分:“我”与自然同为一体,充满自由和力量。

  第三部分: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接近自然。

  六、全文分析

  1、梳理第一节中的意象,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分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意象: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

  共同特点:渺小平凡而又伟大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情感:诗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文明要想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表达了诗人尊重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情感。

  2、本诗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

  3、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

  明确:

  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

  4、《草叶集》问世后,评论家们议论纷纷,毁誉参半,争论的焦点就是其中的《自己之歌》。虽然当时美国文坛的领袖爱默生独具慧眼,读完诗集以后赞赏有加,并写信给惠特曼,称赞“它是美国出版过的`最出色的,富有才智和智慧的诗篇”,但是,它的独特风格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作家和批评家的猛烈抨击,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为什么。

  明确:

  观点一:《自己之歌》过于强调自我。《自己之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自信,惠特曼一方面决心要代表他的民族,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被平等地对待,惠特曼的自信洋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诗中,歌唱一个人的自我,强调自己的无所不能,包罗万象,这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极端表现,注定从一开始就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接受。

  观点二:《自己之歌》打破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当时美国的文学主要跟随欧洲的文学潮流。然而,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的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在艺术上表现出积极的追求和革新精神,在《自己之歌》里,惠特曼在借鉴欧洲传统诗史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开创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新事物的出现,必会在开始时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七、中心思想

  《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八、写作特点

  1、第一人称凸显宏大自我

  诗歌以口语化的语言采撷自然之物,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采用第一人称,以“我”作为主人公,更能在涌动的旺盛的生命之力中凸显那个宏大的自我,抒发诗人质朴明朗的个人情感。

  2、意象组合唱响生命颂歌

  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菜根、飞鸟、走兽等来自大自然的渺小平凡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唱响激情澎湃的生命颂歌,是惠特曼内在生命精神的充分体现。诗人以个体的生命感触全体的生命,以有限的生命覆盖无限的生命,以短暂的生命把握宇宙生生不息的永恒生命。

  九、补充资料

  《草叶集》

  《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集热情地讴歌了民主和自由,民主精神正是《草叶集》的灵魂。《草叶集》在艺术形式上也有重大革新,诗人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在诗句结构上,诗人大量采用叠句、长句、平行句等形式,广泛运用象征、比喻等表达技巧,并吸收了一部分俗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雄辩的风格。诗集感情真挚,风格豪放,读后使人回肠荡气。

  十、总结全文

  《自己之歌》表达了诗人毕生的主要思想。《自己之歌》作为《草叶集》的核心部分,是人作为“自我”的独立宣言。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而又不限于他个人。诗人的自我不是一个渺小狭窄的小我,而是和他人相通的大我,“我”代表所有人。

  布置作业

  思考: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高中语文教案:自己之歌】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03-0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03-27

牧童之歌说课稿07-10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07-17

长江之歌说课稿11-25

《长江之歌 》说课稿11-11

《长江之歌》说课稿07-20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02-07

雨巷的高中语文教案11-12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