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教案

时间:2023-11-25 18:12: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间的计算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的计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间的计算教案

时间的计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6、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7、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四、练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时○24分1分15秒○65秒3时○200分140秒○2分1时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给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电话亭的营业时间,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小明8:40到达,他还要等多久呢?

  3、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课本第7页第8题。

时间的计算教案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时间的计算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xx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数手指计算。

  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

  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

  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 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 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道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计算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神五图片及兔博士网站。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15日9:00发射升空,16日6:23 安全返回。)

  你想不想知道: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教法:15日9:00 15日24:00

  16日00:00 16日6:23

  24时= 9时+15小时

  15小时 + 6时23分=21时23分

  答:飞行了21时23分。

  二、巩固练习:

  (一)出示列车时刻表,想想了解到哪些信息?

  (1)T1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间是下午5时。

  (2)T2次列车从长沙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间是下午4:36。

  (二)区分时间和时刻

  出示:北京故宫开放时间:上午8:00--下午5:00

  回答:(1)故宫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

  (2)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多少?

  总结: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具体时间。

  (3)红红爸爸从北京到长沙出差,乘T1次列车在路上要用多长时间?

  北京西 长沙(隔天)

  17:00 8:38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17:00 24:00(0时) 8:38

  24时- 17时 =7时

  7时 + 8时38分 =15时38分

  (4)你还能根据列车时刻表提出哪些问题?

  三、练习:

  1.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7:30金色年华 9:00动画城 13:00儿童英语 19:30阳光剧院

  2.一场乒乓球赛14:25开始,经过1时15分结束,这场比赛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

  3.一场电影长90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0:50,这场电影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经过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时间的计算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

  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

  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 儿童英语

  …… ……

  下午2时 六一剧场

  下午4时 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时30分 大风车

  晚上7时 新闻联播

  ……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

  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 —— 整时

  2)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 ——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7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4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下午2时是()

  上午8时是()

  晚上10时是()

  夜里2时是()

  下午5时半是()

  凌晨4时20分是()

  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19时是()

  12时是()

  24时是()

  8时是()

  22时40分是()

  13:50是()

  【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境图(见教材第84页例3图)。

  (2)问:从图上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何计算乘车的时间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讨论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8时-9时=9小时

  3、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1)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办法?

  (2)师生共同进行拨钟表的方法。

  (3)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课堂作业】

  教材第8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87页“练习十八”第2~10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简单时间的计算

  简单的时间计算:18时-9时=9小时

  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我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使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

时间的计算教案8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 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变形得到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时间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

  (3)课间休息10( )。

  (4)爸爸每天工作8(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生独立完成P63页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页第4、5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经过的时间。

  (2)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完成P64页第6题。

  (1)学生先估计,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验证,再填上实际需要的时间。

  4、完成P66页第9题。

  (1)多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2)在课本上完成66页表格。

  三、实践应用

  1、在书上完成P65第8题。

  (1)出示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读时间表。

  (2)分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

  2、完成P64第7题。

  (1)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办法把它们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时间的计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

  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师: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学习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新课教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

  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

  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

  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

  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可共选择的实验:

  演示:如图3-1-3所示,

  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

  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15°C)340m/s

  回声

  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探究活动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时间的计算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时间的计算教案1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分别是从早上6时到8时到达宁波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达宁波到买完点心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是时间?

  从早上起床6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6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说清楚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意义。从。。。。。到。。。。经过了多长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7:00——8:05

  8:00——8:05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8:00——8:05

  2、教师提问:从六时到八时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就是120分。

  3、那从8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巩固。

  3时2分4时3分,个等于多少?

  三、教学从8时零5分到八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40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2、现在请大家可以借助钟表拨一拨,也可以动笔算一算,画一画,看看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到底经过了多长时间?

  3、学生讨论说说想法。

  a.45—5=40(分)师借助课件来进行说明。

  b.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一数,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八大格,因为一大格有5分,所以8大格就是40分钟。

  c.用60-5-15=40(分)用整个一小时减去前面的5分钟再减去还相差的15分钟,就是经过的'40分钟。

  4、练习巩固

  陆宇同学来到天一广场后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新华书店

  9:10—9:55

  乐购

  10:05—10:30

  礼品商店

  10:45—11:00

  肯德基

  11:15—12:15

  四、练习巩固

  1.陆宇同学下午打算去看一场电影,可是电影院上写着

  a.“下午2:10,电影需要放映45分钟,那你知道电影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播放录音)

  b.下午2:10,现在才下午1:50,我还要等多长时间呢?(播放录音)

  2.延伸练习

  我们打算在下午4:00到洪塘,如果330路公交车从宁波到洪塘需要开40分钟,我们最晚要什么时候等在330车站了呢?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堂课教学的载体选择的比较好,对于学生学习这一知识很有好处。本堂课进行主题式的教学,进行了用教材,而不是进行教教材。

  2、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当确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地方(从8时0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运用了媒体这一形象的措施,让学生从算理上去理解。

时间的计算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时间观念。

  2.在时间单位换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用具:

  演示钟、钟面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1时=(60)分,1分=(60)秒。

  2.5时=(300)分

  120分=(2)时

  3分=(180)秒

  180秒=(3)分。

  3.(1)教师报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9时48分

  12时25分

  11时5分

  23时00分

  (2)在11时5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分针应拨到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授新课

  1.教学例1。

  (1)提问:1时等于多少(60)分?2时就是几(2)个1时?是多少(120)分?

  (2)2时是120分,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60加60就是120分。

  (3)试一试:3分=(180)秒,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教材第62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题目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第一、二个钟面图。

  ①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②讨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6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重点讲解数大格的方法。分针从7时30分开始走到7时45分,一共走了3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分,3个大格是15分。

  4.练习: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出示图片第2题,学生思考后口答。

  课堂练习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10)分,1时比45分多(15)分。

  (2)一节课是(40)分,课间休息(10)分,再加上(10)分,就是1时。

  2.练习十四第4题。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重点学习了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2.时刻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时刻是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候,如10时25分上第三节课。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者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了40分。

  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2,3,4题。

时间的计算教案14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目标:通过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及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数学思考: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解决问题: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

  4、情感与态度:通过时间的计算,了解经过时间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数学教学活动是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加以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中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对时间的知识已有所了解,但要求某一段经过的时间确实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2、内容分析

  本内容在教材的第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例1及“做一做”第1题,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再通过例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时间单位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难点是时间单位换算。教学关键是理解时间单位进率。

  3、学情认识

  学生已认识了时、分、秒之间的60进制关系,为本课学习例1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因为学生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大部分是十进制,从来没有接触过60进制的互换,所以在单位互换及计算某一段经过的时间出错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应用教材提供的多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时间的计算。

  4、学法点拨

  在教学时应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交流换算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的基本方法,又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从7:30到7:45分,过了多少时间,就是钟面上从几走到几,走了几大格,可以推算出走了几分钟。

  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平时上学的时间,看图说说你平时的上学时间,更能体会到某一段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课件一只,内有例1、例2教学时的有关内容。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制的针面。

  教学途径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呈现信息。

  工人文化馆前面贴着这样一只广告

  今晚电影:智力大世界

  放影时间:晚上7:30-8:40

  票价:35元

  从这只广告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问题?关于时间的应该是哪一条?放影的时间是多长?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计算。

  【设计意图: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引入一则学生富有兴趣的广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索 形成算法

  1、复习。

  小朋友,时间单位的进率非常特殊,那么你能说说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1小时=60分,1分=60秒。

  2、教学例1。

  小朋友,既然你已经明白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那么2时=( )分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先请你独立算一算,再集体交流。

  交流算法:

  (1)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

  (2)2时=60分+60分

  (3)2个60是60×2=120(分)(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教师要表扬)

  3、试一试。(课件出示) 3时=( )分 2分=( )秒 4分=( )秒,做完后交流算的过程。

  4、教学例2。

  (1)初步感知算法。

  用课件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上学过程,然后用钟面上时间说说这段时间的经过。

  (2)教师在钟面拨出:7:30~7:45两个时刻。

  (3)小组合作计算“7:30-7:45”的这段时间的长短。

  (4)交流。

  ①因为这段时间都是7时多,只要45-30=15(分)

  ②因为7:30是时针过了7,分针多了6大格,7:45分时针也过了7,分针多了9大格,分针从6到9经过了3大格,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所以3个5相加就是15分,即:5+5+5=15分。

  ③分针从6走到12刚好是一小时的一半,是30分,从6走到9又是30分的一半,所以是15分。

  ④可以是续数法:31、32……45是15分钟。

  5、得出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要计算经过了某一段时间,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1)先读出或写出开始的时刻,再读出(或写出)结束的时刻,然后把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2)先看开始时间的分针、时针,结束时候的分针、时针看看走过了几大格几小格,然后根据1大格,1小格表示的时间,再算出这段经过的时间。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同学生们,你喜欢用哪一种呢?

  6、试一试,计算下面时间。

  (1)从3时15分到3时35分,经过( )分。

  (2)从5时35分到5时50分,经过( )分。

  (3)从7:50分到8:00分,经过( )分。这一题你是怎样算的?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因为8:00我可以看作7:60,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是7时多,所以计算方法是:60分-50分=10分)

  7、复名数的换算。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计算了某一段的瞬时时间,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换算复名数的时间单位呢?2小时36分=( )分,你是怎样想的?(先算2小时是120分再加上36分,就是156分)

  3分36秒=( )秒,先请你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的插图,课件的放影,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培养学生从所提供的资料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掌握求某段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知识 实践应用

  1、填一填:

  1时=( )分 2分=( )秒 60秒=( )分

  60分=( )时 75分=( )时( )分 180秒=( )分

  2、从8时15分上课,到8时55分下课,上课的时间是( )分,你是怎样计算的?

  3、李叔叔去火车站乘火车,火车开车的时间是9:35,他路上要乘15分钟的公交车,请你算一算,他最迟应该( )时( )从家出发?

  4、书上“做一做”第二题。出示图:

  (1)请看图说一说,图上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算一算,她要等多少时间?

  (3)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练习,特别是第2题的练习,建立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的,反过来数学知识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错例点击

  错例:9:50到10:10经过了( )分钟。许多学生会在括号上填1小时40分钟。

  错因分析:

  (1)在计算从9:10至9:50分时,一般学生采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来求某段时间的经过,本题因为都是9时多,学生只要把50分减去10就得到了40分,结果正确,然后计算9:50至10:10这题与9:10至9:50是两题完全不一样的题目,但部分学生还会采用原来的方法:10时减去9时是1小时,至于10分减50分减不够,就把前后的数掉换一下就减,所以得到错误的答案。

  (2)出现这样的错误时,要求教师多用60进制来计算,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

  五、精彩存盘

  1、写出下面每个钟面上所指的时间。

  时 分 时 分

  2、说出下面表面上所显示的时间。

  6:42:56 8:54:30 45:35:12

  3、先看钟面上的时刻,再在 里填数。

  (1)这个钟比正确时间快20分钟,(2)再过 分就是4时。

  正确时间是 时 分

时间的计算教案15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 1分=60秒

  2、填空题

  2 时=( )分 2 分=( )秒

  180分=( )时 120秒=( )分

  1时40分=( )分 6分=( )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看一场电影要2( )。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 – 8:10=40分

  8 :5 0

  -8 :1 0

  4 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 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学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学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时间的计算教案】相关文章: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04-14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03-15

认识时间教案11-16

做时间的主人教案02-2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案09-08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04-08

大班社会教案:宝贵的时间07-08

精选计算机教案三篇03-11

【精选】计算机教案4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