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03 10:17:15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实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实用]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动画片一直是孩子们最钟爱的电视内容,其中的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这些具有正义感的角色也是孩子们纷纷模仿的对象。每当看过这些动画片后,孩子们都会在游戏的时候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你做孙悟空,我做黑猫警长,沉浸在自己创编的游戏情节中,而白雪公主,拇指姑娘和美人鱼也被女孩子们所喜爱着。游戏时,孩子们常常为了角色的分配而争执。“要是有面具就好了,我就可以象在家里一样演孙悟空了。”“对呀对呀,有面具就方便了!”孩子们的讨论,引起了我的思考: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借助一定的道具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同时,面具因其独特的代表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底蕴。这节活动是以幼儿的意愿出发,为新年舞会制作面具,所以他们的制作热情很高。而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对称的规律,并能按这些规律进行装饰”,因此,这节活动将以“对称”作为装饰核心。使幼儿在装饰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加深对“对称”的认识,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和装饰面具。

  2.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松紧带、卡纸、水彩笔。透明胶、剪刀、等。

  经验准备:

  对“对称”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重点:

  运用“左右对称”进行装饰。

  活动难点:

  运用各种装饰材料进行制作。

  活动过程:

  一、产生制作兴趣,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面具名称,颜色,表情等。引导

  ——欣赏教师制作的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二、观看录象,激发幼儿制作面具的欲望。

  通过看录象,让幼儿了解许多民族部落在节日时会戴上各种各样、自己亲手制作的面具来庆祝,重点让幼儿进一步观察各种面具的不同特点。

  三、幼儿制作、装饰面具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制作,鼓励其大胆运用和创作,协助幼儿完成作品。

  四、面具展示表演

  在音乐的陪衬下,幼儿戴上各种各样自己制作的面具进行表演,体验其成功的喜悦。

  作品赏评。

  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面具。(用了哪些装饰材料?什么地方用了对称的方法?)

  2、小结

  我们用对称的方法,还有使用各种材料,就能把面具装饰的特别漂亮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欣赏。

  区域活动

  《四大发明》 经验;了解祖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知道四大发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指导:

  1.请幼儿自己阅读幼儿用书。

  2.讨论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而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对称的规律,并能按这些规律进行装饰”,因此我把“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作为了活动的核心。活动之前,我就已经带领幼儿观察过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的物品,孩子们对对称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活动时幼儿基本都能运用对称的方法来进行装饰。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我考虑的还不够细致,由于提供的面具是用包装盒剪成的,上面的一层薄膜增加了粘贴的难度,但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能够想出各种办法的,从后来幼儿完成的作品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能够运用对称的方法以及使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完成了教学活动的目标。如果在最后讲评时能够把幼儿们想出来的各种粘贴方法在集体面前推广,并表扬他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做法,那么对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更大的帮助。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学习新内容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结课,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

  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

  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5分钟)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陕西省博物馆收藏。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

  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

  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三、板书设计: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15分钟)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尝试大胆地表现蘑菇房的基本特征。

  2、乐意向同伴介绍蘑菇房,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画纸;彩笔;蜡笔;

  2、范画《小房子》

  活动过程:

  1、认识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画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蘑菇房子,说说:蘑菇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又是什么形状的?

  3、蘑菇房子房顶是半圆形的,房子是长方形的。房子上有窗户门。

  谈谈房子应该画的如何才能住得下小白兔?(房子应该画的大,才能住得下小白兔。)幼儿想象你想画怎样的门窗?(可以是正方形、半圆形、圆形等等)

  4、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绘画时可以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5、幼儿大胆作画。

  师鼓励幼儿蘑菇房子画要大的。绘画大胆,门窗自由发挥想象、涂色均匀。

  6、幼儿相互观摩蘑菇房子。教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房子,为什么?表扬作画大胆、涂色均匀的幼儿。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与实物相吻合的色彩,均匀地涂色。

  2、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对色彩喜好的倾向。

  3、体验色彩构成的画面感觉。

  活动准备:

  1、能正确识别颜色,知道名称。

  2、5cm见方的正方形白卡纸若干(幼儿使用),彩色笔,大图画纸一张,胶棒。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观察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色彩以平涂的方式绘制在卡纸上。

  2、教师将幼儿平涂好的`卡纸整齐拼贴在大图画纸上,组成一幅色彩构成的图画,请幼儿欣赏。

  3、请幼儿说出自己平涂的颜色名称。这种颜色在幼儿园什么地方看到的?为什么最喜欢这种颜色?(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及缘由,并核对平涂色彩与实物要相对吻合。)

  4、请幼儿谈谈看到这幅画五颜六色的图画,他们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5、根据画面色彩给人的感受,请幼儿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6、可将这幅画装裱,形成有特别的墙饰。

  活动延伸:

  1、欣赏成人色彩构成的图画。

  2、尝试其他主题的色彩构成。也可剪贴废旧画报,作无主题色彩构成。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组合勾勒出瓶和花的外形,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写生的乐趣。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花瓶一只;黄色、橙色雏菊各2朵,插入花瓶中放在桌子上,;写生板、纸、勾线笔、油画棒人手一份;幼儿范例一幅;;场景布置:桌上铺上深蓝色的纱巾,四周都撒上皱纹纸成的花瓣和少量的香水。

  活动过程:

  1、在桌子中间的桌上放置一瓶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在线上坐好。谈话:你看到了什么?

  3、幼儿仔细观察,引导他们说出花和花瓶的特征。

  (1)花瓶中的花有些什么颜色?花有什么组成?(花茎、花萼、花瓣、花蕊);这些花瓣长得怎样?我们来数一数一共偶几朵花?

  (2)告诉幼儿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雏菊”,并丰富词汇“雏菊”。

  (3)花插在哪里?花瓶是什么颜色的?花瓶是什么样子的?(说出花瓶的脖子、肚子、底座)。

  (4)请3"4位幼儿触摸、感觉花瓶的质感,闻闻花的香味。(光滑、有花的清香味)(5)幼儿书空练习摸花瓶的外形。

  (6)中二班小朋友介绍自己是如何画好“一瓶花”的。

  4、幼儿尝试写生:一瓶花。

  提出写生要求:

  (1)一定要把你看到的实物花瓶和花用笔在写生板上画下来。如果你看到的是正面的花,那你就要画出正面的花,如果你看到的是花的侧面,那你就要画出侧面的画。

  (2)先画花瓶,再画花茎和花。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布置。

  (3)画好后要从上到下,按照花瓶和花的颜色来涂色。

  幼儿操作:

  幼儿自由发挥,自由创作,教师不参与任何意见,多支持、多鼓励、夸奖幼儿。

  5、作品展示。

  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自由讨论。

  教师帮助幼儿小结一瓶花的外部特点和创作技巧。

  6、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画了一瓶花,可是你们和花瓶中的花比一比,有没有发现谁的花瓶中的花多呀?你今天画了几朵花?你想不想把花瓶中的.花全部都画下来呢?我们下次再一起来画,好吗?

  活动反思: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我们周围的树木开始发芽,花儿也逐渐开放,对于幼儿来说颜色鲜艳的花儿总是非常的吸引人的眼球,如何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需要老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这节课上我采用画一瓶花的形式,主要引导小朋友观察花的结构(花瓣、花蕊、花梗的形状与色彩)与花的形态(花的高低、前后、大小),在此基础上画出美丽的鲜花并进行渐变色地涂色。而这次作画的工具我选择了蜡笔画,虽然蜡笔是我们孩子平时一直在运用的工具,但是这个也是最基础的绘画技能。采用的纸张是砂画纸,因为白颜色的纸对孩子来说接触很多了,而这种砂画纸我觉得用蜡笔画的话效果会比较好,而且对用惯了白纸的孩子来说会是一个吸引。

  一瓶花这对中班孩子来说会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次活动中又有合理布局,瓶子的摆放位置、花朵的摆放,花的各种形态、花的涂色等等,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班孩子已经会画各种形态的花,对渐变色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的难点是对一瓶花的布局。在这其中我采用了教师的讲解来突破,所以感觉还是不够清晰,或许采用其他更好的办法的话会帮助孩子理解。

  这次活动中,在开始欣赏插花作品,引导孩子对花了的布局是关键,这样更有效地帮助我为绘画做铺垫,但是由于心有点急,思路还不够清楚一点,没有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花瓶画的不够大,画面不够丰富。

美术教案 篇6

  生成背景:

  窗花是民间剪纸的一个类别,它主要用于过年过节等喜庆环境中张贴在门、窗等地方,体现节日吉祥和喜庆的气氛,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窗花的图案细致、精美、寓意美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而剪纸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快到新年了,让孩子们来学一学剪窗花,把我们的教室和家里打扮得更漂亮些,迎接又一个新年的到来。

  活动目标

  1.欣赏、感知各种各样的窗花,了解窗花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美。

  2.能大胆想象设计,尝试用对称的方法剪窗花。

  3.体验剪纸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美丽的窗花》PPT

  2.剪纸过程示意图

  3.轻音乐《喜洋洋》

  4.(正角形、长方形、圆形)蜡光纸、剪刀、铅笔、小盒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今天是小兔子的窗花店开张的日子,我们也去逛一逛好吗?(PPT1)瞧,这里的窗花红红的一片,喜气洋洋,你知道这些窗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什么时候会张贴窗花呢?(用纸剪成的,过新年时会张贴窗花)

  2.(PPT2)这里的窗花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不一样,有红的、绿的……)

  3.(PPT3)这里的窗花,你最想买走哪一张呢?为什么?

  小结:窗花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品的一种,颜色很多,剪出的图案、花纹也很多。美丽的窗花能给人们带来喜气和好运,所以人们都非常喜欢它。

  二、基本部分

  1.师:小兔的窗花店刚开张不久,许多漂亮的窗花就快卖完了,听,他在说什么呢?(播放音频)小兔子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剪些窗花,你们愿意吗?他呀还把剪窗花的方法画在示意图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示意图,让幼儿观察。

  3.师:谁来说说示意图上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剪窗花呢?

  (1) 老师先来剪一张试试看,你们可要看清楚了。

  (2) 示范并操作讲解。

  (3) 你仔细看看这张窗花的图案,有什么发现?(上下左右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把它叫做对称)

  (4) 师:再旁边的小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正方形纸、圆形纸、长方形纸,你们也来用对称的方法,将纸对边折,可以折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并在每条边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沿着图案剪就可以了。剪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中间剪断,还要注意剪刀的安全。

  4.幼儿操作剪窗花。

  (1)先剪好的小朋友,你可以先找一找,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剪的窗花哪里是对称的?

  (2)请先完成的小朋友,把你剪的窗花送到小兔店来吧。

  (3)谁来介绍一下,你剪的窗花哪些图案是对称的呢?

  三、结束部分

  1.师:刚才呀,我们小朋友用对称的方法设计的窗花真的很漂亮,那小兔窗花店里有没有不对称的窗花图案呢?我们再去找一找。

  2.(PPT)原来呀,花瓶、龙、小马……这些窗花的图案都是不对称的,下一次老师再来教你们剪不对称的窗花图案,好吗?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大森林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森林王国它们在神秘的大森林里组成了自己的王国,由于学生在学龄前就听过许多关于动物的故事、看过动画,对所谓森林王国并不陌生,湘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森林王国。本课森林王国设计从学生爱用拟人的方式来看待和画动物的心理特点出发,安排了三个与森林王国相关的活动:一、画兽中王;二、剪纸动物;三、画森林运动会。

  教材森林王国中安排了一幅树林的照片,高大的树木被藤蔓缠绕,一片神秘的森林境界,同时提供了一些有特点的动物,如:高大威猛的狮、虎,水中称霸的鳄鱼,力大无比的大象,身材高挑的长颈鹿,善于跳跃的袋鼠等,它们在某一领域均可称王。如何抓住它们的基本形象特征,大胆夸张其生理特点,表现自己认定的兽中王则是活动一的重点和难点。森林王国本活动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不过分拘泥原形,大胆纵情勾画兽中王或威风凛凛的鬃毛,或锋利的爪牙,或庞大的体形等,通过观察、记忆、想像,把动物的基本特征、动态以及神态捕捉到,并通过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表现出来。教材中提供的范画大胆地刻画了兽中王发怒的表情和静坐、捕食的动态,生动地表现出兽中王的威猛与震慑力,能为学生创作起到启发和示意作用。森林王国

  我国民间剪纸中有许多动物形象,活动二的学生作品却给了教师与学生一个强烈的暗示:剪纸动物不一定需要模仿民间剪纸动物的形象,只要抓住动物突出部位的形状特征,如耳、角、嘴、腿、尾、须等,大胆表现即可。甚至还可以创造新的形象,如:"双头兽"、"三脚怪"、"外星动物"等。这样学生的剪纸积极性高,思维更活跃,在剪纸活动中表现得更加专注、投入。

  在信息时代,学生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中,通过课堂、电视、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欣赏过精彩的体育比赛和各种动物。他们了解单杠、双杠、游泳、滑冰、赛跑、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知晓猴子善于攀爬,猎豹善于奔跑…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活动三的学习内容,为动物开一个运动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理解、发现和鼓励,教师切不可只做机械地传授和简单地评价。教材中还提供了四幅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素材和创作样式,教师可从画面构图、选题进行引导欣赏,为创作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的教学可通过讲故事或借助多媒体,在教室中创设森林王国的热烈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多种动物形象,强化视觉印象,并从中找出自己心目中的兽中王,说说理由,帮助学生增强对某一特征的再认识,为绘画表现打下基础,教案《湘版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森林王国》。兽中王的动态变化可不作太多要求,采用"画像"的形式来表现。

  动物的形象,通过剪纸表现出来的,首先是外形特征,活动二的教学则可以此为教学要点。教师可出示动物的形象和投影画面,在对比欣赏中让学生寻找并领悟到制作的方法,至于脖子的长短、腿的粗细、身体的胖瘦,学生易于体会。在作品中,动物身上的纹样基本可运用已学的对折剪的方法完成,先剪眼睛,再在身体大面积处剪组合纹样,然后补充剪小纹样。我国民间剪纸因民族、地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教师在小结中可引导学生稍作欣赏,但不宜将学生作品与民间剪纸作比较,以免引起学生被动模仿。

  活动三可通过欣赏动画片导入,综合分析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设想动物们在森林中生活的情景,捕捉动物某些特有的行为,以此联系人的体育活动,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参加跨栏比赛的有袋鼠、小兔等善于跳跃的动物;吊环运动则小猴、猩猩等比较擅长…通过绘画语言使动物拟人化。教师在指导绘画中还要强调场景、气氛的渲染,如:将参加比赛的动物选一组作为重点进行大胆而形象的刻画,使画面主体突出;多选用鲜艳的色彩来烘托热烈的场面…这些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范画来解决。

  三个活动相互关联又独立成课,在学生作品评价中不可过分追求形的准确,要注重学生对动物的'感性认识,赋予动物以情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还可以模仿动物的吼叫声,在课堂中形成热闹的"森林王国"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创作热情,但要注意课堂控制,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四、教学建议

  *兽中王的界定不局限于狮或虎,俗言: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教师可引导学生放开思维想像,凡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均可称王。

  *在剪纸动物的操作中以不用铅笔画稿为佳,这样运剪更自然、生动,还可鼓励学生将剪剩下的纸材加以想像,修剪成其他动物形象。

  *教学中,有条件的教师可制作CAI辅助教学,从音频、视频等方面营造森林王国的氛围。

  森林王国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训练学生的观察里,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3、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不同动物的生理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引导学生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美术作品。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上学期我们制定了鸟之王,同学们还记得它们之所以能成为鸟之王的原因吗?(生:…)今天我们来评选森林中的国王。

  二、新授

  1、情境设置:现在有5只动物自荐国王的王位,究竟谁才能真正坐上王位的宝座还得通过同学的鉴定。

  2、请同学欣赏书上的5只动物(大象、狮子、老虎…),并推荐你理想中的森林之王。

  3、除了这5只动物之外,你认为还有那些动物也有做国王的资格?

  三、学生作画

  1、每个人心目中的森林之王都不一样,请你们帮它们打扮一翻,比比谁画出的森林之王最威武。

  2、学生画森林之王。

  3、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评析

  1、请同桌相互欣赏所画的森林之王。

  2、把你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拿到讲台来给同学们欣赏。

  3、用铅笔给你的同桌评个等级。

  五、小结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画的森林之王拿出来相互评选,比比谁画的国王最威猛,最有能耐成为新一届森林之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分析

  1、请同学们猜猜书上第一幅红色剪纸的是什么动物?(恐龙)

  2、你是怎样知道它是恐龙的?引导学生从外型及特征分析。

  三、尝试体验

  1、如果让你用一张纸随意的剪出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你打算怎样去做呢?

  2、引导学生直接用剪刀剪出型,不需要用铅笔勾勒外形。

  3、请同学们大胆的剪出你所熟悉的动物,比比谁剪的最像。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色彩纸大胆剪出动物的外形,然后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形内的纹样,再粘贴在底纸上。

  五、交流评价

  1、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讲讲自己的想法感受。

  2、评评谁的剪得最形象,想象最丰富而有趣。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带工具情况

  二、情景导入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森林里传来了阵阵喝彩声,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它们在干什么呢?(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三、启发想象

  1、你们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它的动作要点是什么?

  2、假如要挑选一只动物来参加这项体育运动,你认为哪类动物最有可能赢得奖杯?

  4、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动物可以胜任?

  四、欣赏与评议

  1、请同学们欣赏书上四幅学生的作品,你认为他们的画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色彩及场面气氛来分析)

  2、你们有信心画得比书上小朋友的要生动吗?

  五、自主表现

  发挥想象力,大胆画一画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

  六、交流评述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美术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课,是一堂十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造型、表现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美术中的点与线基本知识。

  2.过程目标: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情景。

  2.难点:点与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者水彩笔

  2.教师:课件、教具和纸

  五、教法和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在玩中学的学法。

  一是在“听雨”中,玩点与线,表现形象;

  二是在“看雨”中,玩点与线,丰富形象;

  三是在“讲雨”中,玩点与线,组织形象;

  四是在“评雨”中,加深对点线美的认识;

  五是在“组合”中,加深对整体美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雨声,唱《小雨》儿歌,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1.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两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到黑板上画点与线,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2.听《小雨沙沙》音乐,打开教材,唱、念《小雨沙沙》的儿歌,体会音乐、儿歌与点、线的旋律。

  3.播放春雷响了的声音,快躲一躲吧。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从听觉到用美术方法表现的能力。同时师生共唱《小雨沙沙》,放松心情的同时,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二)展开: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

  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灯片,用视觉去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现和变化,并在纸上画出来。

  1.蔚蓝的天空飘来了云。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一朵云,看一看,谁画的云能轻轻地飘在天空上?

  2.眨眼间乌云堆积在一起。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一看,谁画的乌云厚厚的,满满的?

  3.春雷响了,划过一道闪电。学生练习用线条画闪电,看一看,谁画的闪电有力量,有速度?

  4.天空暗下来了,开始下小雨了,一滴、两滴,学生练习小小的点。雨点串在一起成了什么?理解由点连成线。雨越下越密了,成了长长短短的细雨丝,理解由线连成面。让学生认识用点——线——面来表现雨天变化的方法。

  5.风呼呼的吹着,细雨丝被风一吹斜斜的落下来。学生理解雨的随着景象的变化线条也变化的方法。

  6.雨也越下越大了,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打在(教材中)非洲菊的花瓣上,学生观察水滴,溅起了又成了一朵朵的水花。教师描述,与学生一起想象着画。

  7.雨渐渐小了,风也停了,(教材图片中)芦笋怎样了,念儿歌,画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练习,用点和线表现下雨情境中的基本要素。下雨时,不仅有雨点,还有其他天气变化:天阴了,乌云聚集了,闪电了??所以下雨了不应该仅仅只关注不同的雨点。雨天典型变化图片的播放,让学生对雨天变化有所了解。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可能对天气变化时所有的特征都有所认识,观察之后还需要有个内化的过程,所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画雨天的天气变化,降低了难度。(下图为学生的练习

  )

  (三)深入:想雨中情,说雨中的故事,丰富学生想象力。

  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故事,拓展思维,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

  情境1:画下雨天动物和植物的拟人故事。雨好像一个娃娃真调皮,跑到了田野里了。小花特别喜欢雨娃娃,猜猜它会怎么迎接雨娃娃?

  (出示教具小花),示范小花拟人的方法:在小花脸上添画表情;摆放小花的叶子。还有谁会来迎接雨娃娃呢?雨娃娃来得太急,小青蛙还没做好准备呢。你们有躲雨的办法帮帮它吗?(出示教具小青蛙)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画荷叶、蘑菇当雨伞。

  教师再启发学生讲故事,那其他的小动物在下雨天会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动植物拟人手法的指导练习。一年级的.学生,处在“样式化前期”,美术基础还是幼儿水平,语言表达的时候说得非常到位,一旦动手表现就未必那么回事了。所以在唤醒了学生对雨景的记忆后,就应该安排雨景的具体画法指导。对于植物而言,拟人的具体手法就是添加表情和动作。表情可以是眯着眼睛享受雨水的滋润,也可以张开嘴

  巴喝着甜甜的雨水,但是教师示范的只是其中一种,其他表情由学生来思考。小花会拥抱,会跳舞,而这些动作靠叶子来完成。教具中的小花叶子是可以变长的,然后可以把两片叶子相向折呈拥抱姿势,也可以一个高一个低呈舞蹈状态。

  教师的表情添画和动作摆放是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草,大树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现。而对于小动物而言可能有趣的就是躲雨的样子:躲到荷叶下,藏到蘑菇下,还可以用小花做伞挡雨。但一堂课里不可能所有的画法都示范,这些用贴的形式会更快更有效。

  情境2:模拟雨天人物的情境故事。小雨沙沙下个不停,它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啦。用手接住它,(教师做动作,让学生也跟着做)洗洗手吧(师生一起做),洗洗脸(师生一起做),地上有好多水坑呀,踩一踩(师生一起做)雨越下越大了,这可怎么办呀?

  谁有雨伞呀?快撑起来,(师生一起做撑伞动作)谁有雨衣呀,快穿上呀(教师做动作帮学生穿雨衣)没有伞也没有雨衣的小朋友怎么办呀?快,捂着头,跑回家吧(师生一起做跑步动作。)终于到家了。(甩甩手)

  【设计意图】调节课堂节奏,适应低段学生心理需求。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保持20分钟,当课程过半,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不能高度集中。

  如果这个时候还是安排高强度的操练或是枯燥的问答,学生根本没办法全力投入。情境2就是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设计的一个放松环节:让学生在音乐中跟着老师一起尽情地做雨天才会做的事:

  撑雨伞,穿雨衣,蒙头快跑,踩水坑,既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又唤醒了学生雨中情景的回忆,加深了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创作埋下伏笔。

  (四)学生想不一样的故事,创作一幅独特的下雨天的画。

  教师发各种彩色几何形纸片。学生进行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下雨天的画。

  可以画小花、小草、小动物的可爱模样,

  也可以画人们有趣的样子。

  教师巡回指导,幻灯片放小学生画下雨天各种题材的作业。

  (五)赏佳作,评雨景

  评价要求:

  1.用了哪些点和线,为什么这样用?

  2.小花、小草、小动物哪里最可爱?

  3.能给你的作品取个动听的名字吗?

  4.谁的画更有下雨天的情境?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都是针对本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要求进行讲评。

  (六)雨景组合会怎样?拓展思维

  1.把作业排成下雨天。(教师摆)

  2.把作业排成雨伞。

  3.拓展:给你的作业配儿歌、古诗、谜语等等。

  和你们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有关小雨点的儿歌、古诗、谜语,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比比谁找到的更合适放到你的画面中。

  最后让我们看着自己画的雨景,再来唱一唱小雨沙沙沙,把我们的工具都收拾好。

  【设计意图】组合让学生看到更大的空间,进一步创意的情景,把美的表现方法不断的拓展。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玩一玩、印一印、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印画兴趣。

  2.能积极的参与活动中,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了解对称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树叶、豆子、动植物图片、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对称动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对称的特点。

  2.出示对称印画作品,启发幼儿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画面达到对称效果。

  3.教师示范制作对印画过程,将纸分成两半,在纸的'一半刷上水粉颜料,在颜料没干的时候,将另一半对折印上去,打开后即完成。

  4.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对称的动物或植物,进行对称印画创作。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11-12

美术的教案02-28

美术教案(精选)09-15

【经典】美术教案11-12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经典)08-03

美术教案【优秀】09-28

(合集)美术教案09-29

[荐]美术教案09-29

(推荐)美术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