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14 11:06:1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8篇【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8篇【精品】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借助报纸拖色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发展幼儿想象力。

  2、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报纸、各色颜料、油画笔、大画纸、动物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画材料

  师:看一下今天的绘画材料有什么?

  师:报纸可以怎么画画呢?

  (二)幼儿探索绘画方法,教师总结提升技巧

  师:谁来试一下报纸是怎么画画的?还有什么方法?

  老师提升:小小报纸本领大,既能看来又能画,抓在手里揉一揉,再和颜料握握手,握完小手点点头,颜料不会到处流。

  转:报纸球转一转,大大的脑袋就出现;

  拖:报纸球拖一拖,变条小蛇爬山坡;

  点:报纸球点一点,就像恐龙在眨眼;

  扭:报纸球扭一扭,找出动物好朋友。

  (三)幼儿集体作画,教师巡回启发(音乐)

  (四)色块想象

  1、观察动物,经验铺垫

  师:小小色块真神奇,里面藏着小秘密,到底什么秘密呢?眼睛快快看这里!(动物PPT)。

  2、观察色块,发散想象

  师:好多小动物都藏到色块里了,大家快来把他找出来。

  3、自由表现,大胆创作

  师:现在我们要添画一些东西,让它看起来更像,你们觉得要添画什么?

  (五)作品展示,分享成果

  师:你的色块里面藏着什么小动物啊?用报纸球画画你感觉怎么样?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观察晴朗的天气下,观赏白云在蓝天下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调动幼儿的对借形想象的.兴趣,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和谐,生动的形象。

  2、加深对电脑及其用途的了解。

  3、领会儿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材料

  1、主题活动录音带、录音机、电脑。

  2、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火与电》。

  活动过程

  1、认识电脑。

  (1)让幼儿观察电脑,说说电脑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的名称,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用途。

  (3)教师操作电脑,打开菜单和窗口,让幼儿了解电脑的使用方法。

  (4)小结:从外观看,电脑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组成。主机是电脑的重要部分,人们的操作要经过它处理才能显示结果,显示器像电视机的屏幕,它让我们看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人们需要通过操作键盘和鼠标给电脑发出指令。电脑可以播放音像资料、绘图运算、分析资料、设计程序协助人们完成各种工作,电脑连上网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它和远方的人交流,了解世界上更多信息。

  2、理解儿歌内容。

  (1)让幼儿翻看《火与电》第31页,说一说小老鼠玩电脑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想一想电脑屏幕显示的东西真的会跑出来吗。

  (2)播放儿歌录音,欣赏2遍。

  3、学习念儿歌。

  (1)分两段教幼儿念儿歌。

  (2)指导幼儿边朗读儿歌边表演。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合作演奏,学会倾听、评价别人的演奏。

  2、能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能拍准乐曲的'节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3、能根据乐曲的节奏方式设计配器方案,并能使用乐器看图谱、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沙锤每位幼儿一件;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活动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小看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3、看图谱拍出节奏型,用身体动作表示。

  4、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配器。

  引导幼儿用试一试的方法配器,老师将乐器标记贴在图谱上。

  5、幼儿看图谱,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6、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看指挥演奏。

  每位幼儿每件乐器都演奏一次。引导幼儿注意乐器演奏声音的谐调,演奏出优美的声音。

  7、请小朋友当指挥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演奏的好听、统一,怎样看指挥演奏?”

  8、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幼儿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用绳子记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各种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绳子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的彩色绳很漂亮!”“我的是塑料绳!”“我的绳子很结实,是麻绳!”“我带来的绳子最长,可以拔河!”……还有的小朋友发现弯弯曲曲的线绳可以变:“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摆弄自己带来的线绳。以后几天,绳子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

  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觉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探索不同外观、材质线绳的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在玩线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绳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 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3、 积极参与线的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

  准备:

  1、 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电线,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2、 教具:一个悠悠球、数码照相机和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各种各样的线、绳,交流、共享经验。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许多的线。你们找来了一些什么样的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幼儿自由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线、绳,对它们的外观、材质这些特点产生初步的印象,老师观察指导。

  2、幼儿从外观、材质、用途方面进一步了解绳子。

  ①老师玩悠悠球,幼儿比较悠悠球的绳子和自己玩过的绳子,它们在外观、材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②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玩法。

  ③幼儿讨论绳子的其他用途。

  二、引导幼儿感知线会变形的特点。

  1、老师使用幻灯机,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2、启发幼儿对变形后的绳子进行联想,引起幼儿再次玩绳的兴趣。

  三、幼儿自由用绳子造型,体验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1、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图案来,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用线、绳造型的作品。

  2、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流,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及操作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在电视里相互欣赏刚才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

  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绳子造型,并根据这些图案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中班教案 篇5

  篇一: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六、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七、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篇二: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活动一:我知道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喜欢民间传说故事,感受人们追求团圆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资料。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带幼儿走出家门,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收集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相关资料。

  2.展出幼儿收集的资料,引导幼儿自由结伴看一看、说一说,丰富对元宵节的认识。

  3.利用进餐前后时间,组织幼儿谈一谈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

  活动二:参观花灯展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指导语: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你还见过哪种花灯?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活动三:自制花灯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不同形状的包装盒,自制花灯。

  2.乐意向别人介绍自制的花灯,体验成功的快乐。

  3.知道与同伴合作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

  2.制作花灯的各类材料(各种形状的包装盒、蜡光纸、废旧图书、剪刀、油画棒、胶棒、彩线、穗子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制作花灯的愿望。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花灯,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2.观察桌上的操作材料,讨论自制花灯的方法和规则。

  ★指导语:①桌上都有些什么材料?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②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花灯?哪些材料可以给你帮助?③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什么?

  3.自选材料,制作花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花灯。)

  4.相互欣赏、讲述自制的花灯。

  活动四:有趣的灯谜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

  2.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用散步时间带幼儿来到花灯展区,开展猜谜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灯谜是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的。

  2.可采用教师念谜面、幼儿猜谜的形式进行。

  活动五:卖汤圆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卖汤圆》的碟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对汤圆的认识,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你知道汤圆是什么吗?你认为该怎么样卖汤圆呢?

  2.观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和有趣的气氛。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交流欣赏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卖汤圆》。

  ★指导语: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②你觉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较难记?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歌词?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随着音乐自由创编身体动作。

  (2)自由结伴,表演卖汤圆的情景。

  活动六:热闹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回忆、迁移已有经验,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元宵节的各种活动和喜庆情景。

  2.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自己参加活动时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开展过关于“元宵节”的主题庆祝活动。

  2.图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布置元宵节环境和举行庆祝活动的过程,丰富绘画经验。

  ★指导语:①过元宵节的时候,幼儿园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我们进行了哪些活动?你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在活动中,人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2.讨论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节日喜庆的气氛和自己愉快的心情。

  ★指导语:在过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色彩来表现?

  3.绘画创作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不断丰富画面。)

  4.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人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手,手不仅可以做许多事,还可感知出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属性。

  2、教育幼儿多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能注意保护小手。

  活动准备

  1、纸、笔、筷子、弹子、花生、剪刀等。

  2、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热、冷、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点的材料。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长短不齐。

  2、游戏“印指纹”。让幼儿了解每个人的手是不一样的。

  提问:每个人的手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发现纸上有什么?

  3、幼儿操作,认识手的功能。

  (1)、幼儿自选材料用手进行操作,如剥花生,夹弹子,纽纽扣、绘画等。

  提问:你是用什么做事情的?怎样用手做事情?

  (2)、实验:光用大拇指解纽扣;用左手拿剪刀剪纸。

  提问:做实验时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

  小结:大拇指要和其他手指协同工作才能做成一件事,手要多用才灵活。

  (3)、提问:你的手还会做哪些事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用手感知物体的不同属性,出示口袋,请幼儿用手升入口袋触摸,说出感觉,并拿出让其他幼儿触摸。

  小结:做任何事离不开手,手能感知物体属性。

  (5)、手势游戏:幼儿和老师一块用手势表达意思,让幼儿了解交警、聋哑人用手势指挥、交流意思。

  4、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小手。

  (1)、假如没有手会怎样?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小竞赛。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欣赏农村的田园风光,了解乡村生活。

  2 感受农村的变化,萌发热爱农村的情感。

  3 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让幼儿感受家乡的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如何感受家乡的美。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农村田园风光录像片断,风景图片:高山溪流、小桥院落、田野果林、鱼塘、牛羊、等。收集过去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的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1、把贴有图片的活动黑板放在教室的黑板的俩旁

  2、投放有关录像片断

  3、让幼儿看了录像和图片,教师可以对录像和图片做适当的.讲解,指导幼儿对比观察图片,从房屋建筑,农作工具、农民着装、文化生活等方面感知对比农村的巨大变化。

  4、教师提问:①稻谷是谁种的?②是谁把农村变得那么美丽富饶?③你生活在农村吗?

  5、对比感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幼儿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幼儿尊重农民的劳动果实。

  6、主题谈话:让小朋友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

  7、走进乡村: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亲自感受清新的空气,夏天到小河抓鱼虾;秋天上山上摘果实;玩泥土,玩溪水等,欣赏农村的清山绿水,感受大自然的美,萌发热爱农村的情感。

  教学反思

  1、在农村幼儿园中,在一个幼儿教学班里,幼儿的实际年龄常常是有区别的,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来进行备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2、注重对幼儿进行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的培养,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空间,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并适当的给予指导,重视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3、幼儿在活动中情绪积极,主动性强,能够获得一定的技能。

  4、由于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好地驾驭教学过程,较好地达成了活动目标。

  5、教态自然,亲切,有情感交流,能理解和尊重幼儿。

  小百科:农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

中班教案 篇8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背夹球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团结合作水平

  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皮球2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预热活动

  播放音乐《健康歌》,让幼儿根据音乐自由地做身体舒展活动,注意让幼儿做各个关节的活动。

  二、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做一个关于小动物走路的游戏,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师:看一看,我们是怎样走路的?(横着走)

  那么哪一种小动物是横着走路呢?(螃蟹)

  三、与球宝宝共同做游戏活动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出示皮球。让我们和球宝宝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在游戏之前,请两个小朋友用背夹上球学一学螃蟹走路,试一试怎样做球既不掉下又走得快

  幼儿:手拉手,同时用力夹着球,同时迈步,两个夹球的小朋友不能一个高一个矮。师:小朋友说得很好,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迈步时小朋友可以喊着口号,这样就能做到同时迈步,同时停止。

  1、老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将幼儿分成两队,每两人一个小组,站在同一条起点线上,以哨声为准,到达终点后原路返回,交给下一组小朋友,依次进行,最先完成一轮的'一队获胜,途中皮球掉下来,应放回身体原位继续前进。

  2、游戏开始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出发。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3、游戏评价

  游戏结束后,对配合默契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游戏应反复进行。在幼儿熟练游戏后,增加难度,放上障碍物蛇行穿过障碍物。

  四、拓展活动

  幼儿听音乐做放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