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时间:2024-10-22 15:57: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1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富饶、美丽,有许许多多珍珠散落在祖国各地,通过在班级开展研究性学习,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从文中蕴含的句子,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使得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欣赏美的文字同时,深深地爱祖国,产生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报效祖国。

  2、课题的意义:

  由于3年级学生小,从来没有到过西沙群岛,无法从文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所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交流,探讨,研究,访问,调查,全班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蕴含的句子,重点是学会欣赏本文,掌握本文的结构和了解西沙群岛富饶,发学生的共鸣。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西沙群岛,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家庭的情感。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美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中年级的小学生,学生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受到启示,有所发现,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调查、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展示等活动所得一些知识,让学生明白从文字的句子中产生美的共鸣,身临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岛富饶。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能力:学会赏析优美的文学作品,从文中蕴含的句子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体会写景物的生动。体会如何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眼中的美。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分工、选定研究的课题。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收集图文资料,并且在小组内回报交流,形成研究成果。通过全班分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所得,完成课文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身临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情感。在自学、自学研究、交流、探究中感受文中句子蕴含富饶的西沙群岛。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初级阶段,对自然的认识重要性与自己的关系处于一个朦胧的时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正在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关键时期。

  2.他们在学习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思维活跃。

  3.在次课题中,利用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题和小孩子喜欢美丽的祖国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中年级的小学生,学生从富饶的西沙群岛受到启示,有所发现,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会赏析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体会写景的生动

  2、学会观察身边的事,体会运用细腻语言描写的.好处。

  3、从文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升华到爱家乡、爱家庭、爱祖国的情感。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1.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2.一些相关的图片。

  3.课外资料。

  4.课文的语音资料。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西沙群岛自然、资源方面的资料。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图片、辅助研究的量表和样张。

  学生准备:根据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和分工,收集相关的资源图片和文字,以及美丽祖国、家乡方面的课外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2、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动员和培训,激发兴趣,选定课题。用第一篇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一周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

  1、学生学习课文,全班分组选定小组课题后。通过再次自学课文,结合课文,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形成个人的研究方向。

  2、交流、研讨,初步产生小组合作内容。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2.指导成立小组学习。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2

  思想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使用错别字的危害,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错别字,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出贡献。

  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确错别字的成因。

2.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地使用汉字。

  3.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加工处理资料并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能力目标:1。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方法。

  方法目标:小组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重点: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突出重点的方法: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出研究报告,在课上讲解,并出练习题检测。

  难点: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研究报告

  突破难点的方法:给学生多种形式的示范。

  教法:小组研究讨论法、示例法、学生演示法。

  教具:多媒体、幻灯片、展板

  学生准备:1.每个学生找初中生容易写错的字,逐个列举,填写个人研究报告单(课下)。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1)进行小组汇总并按出现频率排序;(2)小组分析10个典型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及诊治;(3)得出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4)填写小组成员个人评价表2;(5)写小组研究报告或制作演示文稿,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词汇量相当大,有很多同音、形似、近义的现象。这就使大家使用时,经常觉得吃不大准,写出错别字来。写错字不仅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也影响我们通过书面与人沟通。使用电脑时,也时常因为认字不准,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那么,我们经常出现哪些错别字?为什么出错?又怎样避免呢?我们看看同学整理的结果。

  二.同学展示研究结果。

  (多媒体、幻灯片或者大字报等等)

  三.教师总结:

  几个组的.同学都上来展示了研究结果,各组都有自己的优点。我想请同学评价一下,其它组的展示,对你们的研究分析有什么启发?(学生谈其他组的同学想到的,而自己没想到的)

  好,我把大家的研究结果总结一下:

  (一)产生原因:多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

  1.因同音而写错:

  举例:副和付带和戴噪、燥和躁很和狠

  2.因形似而写错:

  (1)偏旁形似:例衤和礻竖心底和水字底戈和弋九和丸(这一类实际上是写了错字,即写了不成形的字)

  (2)字形似:例竟和竞戌、戍、戊、戎

  3.因义近而写错:

  举例:反应和反映需要和须要做和作

  4.因马虎而写错:

  有同学在引用陶渊明的诗草盛豆苗稀时,竟写成草盛豆芽稀;还有同学在写助词着时,总写成这,站着就成了站这了。

  (二)避免方法:(1)明确偏旁、字和词语的不同含义,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汉字或词语。

  (2)写字的时候要注意辨明形体相似的偏旁或部件,弄明白有关的字究竟用的那个偏旁或部件。

  四.测验。

  1.改正下列各词中的错别字,并归纳出错误的类型。

  (错字略)

  敝开幸苦胆心按排

  既使即然桓候狼籍

  晶萤恶耗

  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如火如茶神彩飞扬走头无路

  病入膏盲自以为事不能自己

  情欲于中与日具增万簌俱寂

  穿流不息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其实是貌和神离。

  B你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C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D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令人眼花潦乱。

  3.选字组词:

  (1)辨辩辫瓣

  花()()论()别()子

  (2)籍藉

  ()贯祖()慰()狼()

  (3)蜜密

  蜂()甜()秘()茂()

  (4)栽载截裁

  ()种()断()重()断

  五.准备撰写班级论文《关于错别字的调查》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案】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6-12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12-24

关于化学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7-16

学习3教案01-16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教案优秀06-1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06-19

学习调节情绪教案模板(精选30篇)12-08

大班对小学的教案06-24

【经典】小学美术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