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反思

时间:2021-09-24 13:19: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买文具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买文具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1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须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学生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各教师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2

  《买文具》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导入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老师买文具,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文具种类和价格,让学生知道买文具需要钱,明白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再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内拿出之前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先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通过交流解决买1支钢笔应该怎样付钱,然后老师再此基础上通过认一认的活动,利用课件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并归纳出人民币的单位。

  本节课的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对分的应用几乎为0,学生有的根本没有见过面值是分的钱,因此在换算单位的时候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安排兑换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游戏。尤其是在用一元钱换零钱时,学生更是积极的参与其中,答案异彩纷呈,有换10张1角的;2张5角的; 5张2角的; 1张5角、2张2角、1张1角;1张5角、1张2角、3张1角。通过学生的拿、数、想、比等手段,使学生体会到兑换方案的多样性,富有趣味地得出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并推出:1角=10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因为本学期开始我们实施的是灵动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购物活动,学生在组内讨论,互相付钱,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去,此时学生兴趣高涨,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学生在买卖之中互帮互学,在付币、找币中体验购物过程,积累经验,加深了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买文具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混合运算顺序,并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上课伊始,我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不包括带有中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并找学生读一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之后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随后跟随笑笑和淘气一起去买文具,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买三个计算器和一个钢笔需要多少钱?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不难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列的都是分布算式,只有一个学生列的综合算式,我立即让她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学生对这个综合算式都能理解,对结果也没有疑义,随后我就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并把这道题的脱式计算过程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然后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练习题,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就做,而是先一块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之后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看孩子做的差不多时,找了四个学生来黑板上板演,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做对,提问时也知道运算顺序,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问题出在哪了?课的结尾我又回到了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并和同桌交换解决。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觉得创设情景可以更精彩,数学离不开生活,可以截取超市购物的视频,把学生带到购物现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没有达成,这是最大的问题,关键原因是我没有给学生规范过程,并没有把规范的脱式计算的过程明确地展示给学生,继而导致后边的练习出现了错误,过程更是做的五花八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与孩子规范的`数学,把知识讲清楚,而不是模模糊糊地就急于让学生做练习。最后我觉得这节课缺少孩子之间的合作交流,没有体现数学新课标的要求,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让孩子几人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自己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回报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总之,这节课没有体现高效课堂,学习目标没有达成,以后还需要多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教学中遇到疑问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进步。

买文具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落实中,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结合。如在教学解决“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一问题时,因为是学生初步接触除加混合运算,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弄清题意,先探索分布解决的方法,再由分布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这样,学生就懂得了综合算式中每步的意思,从而也就懂得了因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教学“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时,要注意学生知识的迁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解决前一个问题的经验,所以在解决本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来解决。对于那些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在教学“哪种做法对”这一环节时,可以机动一点,既可以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在学生完成了课后“练一练”第2题的基础上,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再结合错例进行讲解、订正。这样,有些学生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更能引起注意,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买文具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起始课,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依据教材的设计意图跟安排,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在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后,让学生观察后,独立解决图中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当学生提出分步计算跟综合计算两种解决方法后,立刻抛出问题,“两种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逐步明确了运算顺序。在学生理解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就出示书上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练习完成后,开始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通过出示一道算式,让学生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该环节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认识只有小括号,无法使等式成立后,明白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让学生说说添上中、小括号后,该算式的运算顺序。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请学生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让我认识到:本班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对于运算顺序并没能完全掌握,还是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特别是没先看清题目,就直接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计算。因此,在课后练习时,不断提醒学生要先看清题目,先知道运算顺序,再动手进行计算。

买文具教学反思6

  本节课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教学本节课时,先让学生了解情境图的内容,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发展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到孩子们脱式计算格式问题较多,所以本节课重点强调,在前两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这节课同学们理解的很快,但是每次回答问题的都是固定的几位,其他同学的反馈很少,以后需要多多注意,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交给学生自己讨论的时间较少,本节的重难点把握的不够,今后需多注意。

买文具教学反思7

  《买文具》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80÷20与140÷20,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口算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90÷30与165÷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在小结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在列竖式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做的方法。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遗憾的地方:一是个别学生在板书竖式计算出现的计算错误,忽视了纠正。二是三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到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转弯有些过急。

买文具教学反思8

  《买文具》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的最初步的了解。

  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你能从这幅图里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解读主题图的时候找到小数,发现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一样,不是整数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买文具教学反思9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买文具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开业的情景,很多小动物来买文具,分别买了不同数量的笔,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在找准信息解决时,因为是求倍数关系的问题,所以在让学生理解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哪两个数量在进行比较,所以学生分析问题时没有找准应该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进行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在讲解是可以配合画图或者摆小棒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难点应该能比较容易突破。

  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比如勾画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摆小棒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买文具教学反思10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0.50元来表示。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是开学第一天上课,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感到心中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买文具教学反思11

  《买文具》一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将对估算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每个环节中;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很完美,认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应该很好接受。结果在练习中发现错误百出:

  1、商的位置不对,尤其是商是两位数的。

  2、当商是两位数时,写上十位上商后不知道跟除数相乘,直接写一个跟被除数一样的数。比如:“100除以10” ,应该让学生学会从高位算起,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然后再进行计算。也就是十位上商1与除数相乘应得10,而有些同学直接写出商10,与除数相乘得100。

  3、做“140除以20”这样的题时,应是个位上7与20相乘得出140,而有的同学写商的位置不对,把商写在十位上,再把7与除数相乘得14,个位上的商又补上0。

买文具教学反思12

  在处理“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这一问题时,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请两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述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学生独立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的数学信息有哪几个,后将信息和问题完整叙述,随后全班齐读。

  3.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并找多名学生回答。

  4.列综合算式,并解答。

  教学中并没有单纯的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课堂中,发现因为时间的问题,不能全面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这一问题,以练习题最后一道为例,我把权利放给小组长,他们来负责检查这道题的情况,并将情况反馈给我。

买文具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仅仅是对小数的一个初步认识,结合“买文具”这样一个具体的情境,以现实生活用钱(“元、角、分”)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而理解小数的意义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联系生活情境买文具,认识商品的标价牌,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买东西”是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读懂商品的标价牌又是购物所必须的一项技能。教学中我创设生活情境买文具,通过看懂商品的标价,在付钱给商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我们通常用几元几角几分来表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现在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一一对应的联系。

  2、设计同桌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人说小数,另一人说是几元几角几分,然后再交换进行,这 样既巩固了小数与元角分的互相转化,也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3、初步认识小数后再与整数进行比较,建立小数的概念。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让学生观察标价牌上的小数与以前学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多了一个点,教师此时说明这个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接着探讨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从形式上来讲,小数都有小数点,从理论上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认识了这些就可以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小数。比如后来的“5.0”是小数还是整数。由于5.0有小数点,因此5.0应该就是小数。

  3、读、写小数。通过“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先让学生们自己读一读,然后老师讲解,,整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读法一样,小数部分的读法象电话号码那样读,是几读几,小数点读作点,。

  4、加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带有元角分的数的相互改写。本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试写,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5、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程序较为清晰,一环扣一环,每一步教学目标明确,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买文具教学反思14

  《买文具》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情境,感受人民币的功能。

  2、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3、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一、教学中做的好的方面。

  1、感受人民币的功能。人民币是一种流通的货币,主要功能即是购物。问学生“去超市要准备什么?”有效的感受到人民币的功能。

  2、在情境教学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认识人民币。

  3、在具体情景中,通过不同的付款方式,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理解付款的多样性。

  二、教学中的不足。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导致设计的课程进行了很多调整,没有凸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人民币的认识已作为预习布置回去,猜想孩子没有问题,但孩子们问题多多,想作为复习环节设计的课程,变为新课进行讲授,但由于准备不足,显得单薄。

  2、对活动课的设计考虑不足,只想大的环节,没有考虑细微之处。

  3、对教材的把握有自己的想法,但没有贯彻到底,有点走中间路线。

  在今后的教学中,研读教材,读懂学生,丰富自己,是我的近期目标。

买文具教学反思15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出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可以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学情分析

  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也是本节课重点。

【买文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

2.藏戏教学反思

3.美术教学反思

4.《阳光》教学反思

5.《白桦》教学反思

6.数学教学反思

7.《漏》教学反思

8.体育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