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30 10:18: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是什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本导学案设计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欢的谜语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体验、感悟。力求做到少讲多读,用不同语速、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从二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做游戏的特点入手,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带到课文的猜谜情境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依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识字环节,我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学中,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强调练字,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本课设计是让学生得到充分信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让学生联系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了水的用途。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的朗读和表演,课堂效果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3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把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

  在初步读文后,学生反馈交流读懂了什么。当时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基本上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补充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能把课文都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就将我本来的教学设计打乱了,如果再照着教案按部就班,则很难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于是我放开约束,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水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事实上,仅仅一个课时在教室这样狭小空间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永远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上《我是什么》之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加大阅读的总量。这也为学生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提供了保证。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他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可见,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来实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更重要的是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能够促使其读写能力尽快提高。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观察和直观感受,被唤起的必定是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传神的描写。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4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小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科普短文,这篇课文以环境保护为题材,写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全诗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内心感受。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二年级儿童的特点,恰地使用直观形象手段。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二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我重视了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并将读书、识字、写字、学词融为一体。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但是,我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比如:

  1.指导有感情朗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叫了几个学生单独读句子,分组读,没有变换更多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尝试着也读出这种感情,也就不了解他们真正的朗读情况。

  2.没有设计出很好的随堂练习。整节课老师和学生其乐融融,相互交流,探讨着“我是什么”,学生也很主动。但没有练习也是我这一节课的遗憾,应该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5

  人教版小语第三册第七单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它与《四季的脚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妈妈有办法》一同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知识、自然常识,进行环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小魔术来吸引大家。然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本节课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让学生和我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着大家一起“变”魔法。这样设计导容易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按课文特点进行教学,仅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对比画面,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饲养小金鱼,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四、收集信息,延伸课外。

  讲解课文第四段,从整体把握,引导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特别有个学生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培养了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下课观察水在生活中的变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6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 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及朴实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它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根据课文特点,我抓住这个“变”,利用学生很喜欢的魔术师来吸引大家。然后,以“他会变,我也会变,想知道我是谁?”设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用我是“小水珠”来贯穿全文,品读水的变化:先学习描写“汽”和“云”的句子,再学习描写“雨、雹子、雪”的句子,用“我”来自称,经过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连成一片之后我又变成云,碰到冷风,我有时变成水珠落下来,有时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有时变成小花朵飘下来。再把他们之间的变化过程用箭头连接,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

  在学习水的变化过程,我采用了提出问题:“我”会变什么?怎样变?学生6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连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7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这应该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对水的各种形态的变化认识的还不够。特别是“云”,有的同学不明白云是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太少,很多学生都见过水的变化但是说不出来,应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8

  今天,我进行了《我是什么》教学。这是是一篇拟人化的说明文。课文以“水”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以及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课文处于“边读边想学习课文”这一单元,因此借助文本,创造学生自主阅读的平台,继续训练“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

  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所涉及的后鼻音、三拼音较多,字形也都比较复杂,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关于“水”的各方面知识,学生的学习不是以零为起点,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来自于生活实际,如下雨、下雪等。在教学中,估计学生的知与不知,集中课堂教学时间扩充学生的“知”,弥补学生的“不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我上课时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教师范读,大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也变成了“水”。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9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一、教学效果: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态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开始,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从“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学生们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时语调要重点;读“雪”“飘下来”时语调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时语调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成功之处:

  对比画面,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的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来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如,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读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改进措施:

  教师的语速还应再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年级的学生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0

  12月17日早上,是我们第一协作区的语文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靳丽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拟人化的科普文章——《我是什么》,听完后感受颇深。

  首先,这节课采用了“以文带文”的主题阅读课堂模式。上课伊始,老师出示了儿童诗《风》让学生读,并且进行限时记忆。而这正是我们学校本学期要求的课前积累,限时记忆,学生的思维潜力其实是无限的,借助填空的形式,学生进行速记,高效率,效果好。而且,《风》与本课的主题息息相关——同为自然现象。符合“一主两翼”教学的特点,但同时,回顾我自己的教学,也在进行课前积累的尝试,但积累的内容也仅限于词语(反义词、ABB词组等)——因为这对于考试来讲,很实用,对于我自己的备课来讲,很省力。但今天看来,我似乎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积累,不单单是打基础,也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我显然太懒了,以后的课堂上,我将尝试课前积累与课堂有机结合,知识的积累与阅读的积累穿插进行,使课前积累有实效性。

  其次,这节课的最后,以文带文带出了《一滴水的旅行》,又一次重温了水的变化,同时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学生在课堂读文,先从文中圈,再填短文下面的填空。但很显然,一开始教师语言的指向性不够明确,不少学生只圈文中词语或者只填下面填空。当然,这是很好解决的,教师语言精准些就好。但由此,我想到刘俊祥老师的一节课,是以文带文与读写联动的结合课。以前看小说时,书中写,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大约是没有课型的限制,随课而型。抛开课型的限制,刘俊祥老师的课上,交给学生最多的是方法——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总结、提炼的方法……靳老师的课上也教给学生了自学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我自己呢?总怕学生不会,总认为学生听不懂(其实是怕自己讲不懂),种种借口,造就了我课堂上屡屡的填鸭式,屡屡的死记硬背式——此时想来,让人汗颜啊!

  最后,说说板书吧!自从有了班班通,似乎对这东西有很强的依赖性,下载资源,修改,真是好用。但这节课上,教师清晰简明的板书,不但梳理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知道了水的几种形态,还清楚了水是如何变化成这几种形态的。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有利于理解、归纳课文。在今后的课堂上,这也是我要学习的。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是这节课设计上的出发点,而“主题阅读”教学法是这节课的工具,以读dai讲是这节课的亮点,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还很多,但路要一步步的走,再慢,只要一直行走在学习路上,总会进步的,不是吗?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科普文章,但它的描写形式很有童趣。是一篇既有知识的掌握,又有美的感受的一篇好文章。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理解又要抓住朗读训练,让学生了解神奇的自然现象,同时又能有感受到自然的美。

  这节课的设计源于聆听了崔峦教授的课标解读讲座以及几节“以读代讲”展示课,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给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收获颇多,感触也很深。回来后,总想把其中精彩的部分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再结合生本,于是就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图画、动作演示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注重用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感受地朗读。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体会地去感悟朗读的技巧,比如在指导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这一句时,我先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云图,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的三幅云图:白云、乌云、彩云,学生自己感受到云的变化,云的美。我又把云儿说成是爱漂亮的小姑娘,让他们把云儿想像成爱漂亮的小姑娘,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那种美,那种快乐,让他们感受到读这一句时应有的感情。

  在加强朗读训练时,我还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个性化阅读。例如在教学水变成雨、雹子和雪一段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作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但是课堂上也暴露出很多不足。例如感知课文环节中,还是感觉到老师牵引的地方有点多,没有放手,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学生的感悟有时候是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拉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还有就是缺乏语言的锺炼。同样的意思,表达方法不一样,孩子们理解得深度就不一样。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提问时语言应该既要精炼又得适合语文阅读课的本质。课堂上,有些地方我在语言组织上不够注意。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2

  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进行设计。

  紧扣主线,理解朗读:文章的主线是作者的写作思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读课文,不难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个“变”字上,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3

  《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编科普短文,本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根据课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课堂教学。

  一、紧扣主线,理解朗读

  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全文思路清晰,围绕“变”字进行说明介绍,先写水的形状变化,接着写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状态变化,最后写了水的性格变化及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和灾害。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字词,“落”“打”“飘”,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雹子”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让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继续引导“我还有什么变化?”自然过渡到下两部分,使学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状态有什么不同?”第三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静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变化。通过对“温和”和“暴躁”这两个词的理解,知道水温和时会做很多好事,读出温柔,和气的感受;水暴躁时做过许多坏事,读出厉害,发脾气的感受。比较朗读是最能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表现,我采用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这样一比较起来很容易读好这一段。根据这样的思路理解课文,不仅教给了学生从揭示重点、句子之间的联系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的个性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1、投映画面,突出重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第三自然段我先用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从平静的湖水到汹涌海涛,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说了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对比画面,加深理解。

  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暴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淹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毁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害。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教学目标。

  三、收集信息,延伸课外。

  讲解课文第四段,从整体把握,引导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培养了其收集和处理信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4

  本教案的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识字,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教学中,先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解决课文中会认字,会写字的基础知识问题。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悟课文内容。小组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表演。

  1.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 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师生一起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描述班上一个学生的相貌,基本性格,让其他学生猜一猜看是谁。)后,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还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 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重点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的字音

  如:躁、灾、“庄稼”中的“稼”是轻声。

  3. 读书、质疑

  再次读课文,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词语、句子)

  三、识字

  1. 出示课文中会认字11个,引导学生小组互认。

  2. 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卡片、生字词。

  4. 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进行检测。

  5.分组开始比赛读、随机正音,表扬。

  6.分男女生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四、写字

  1. 出示“我会写”中的字,学生自由观察。

  2.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4.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师重点指导“两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

  6. 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五、自主学习

  1. 用学会的词语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 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边表演边读,和好朋友一起读。

  (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有效地学习。)

  六、汇报

  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 说说你给生字找了哪些朋友。(可以给生字组一些什么词)

  2. 请你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

  3. 试着表演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启发思考

  (一)出示问题

  1. 水是怎样变化的?可以变成什么呢?

  2. 你除了知道水会变化以外,还知道有关水的什么知识吗?

  (二)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弄懂以上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方法

  1. 小组读书,边读边找。

  2. 用表格的形式表现水的变化。

  3. 用图示表现水的变化过程。

  4. 用画画的形式体现水的变化。

  5. 用查资料反馈的形式理解水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给各小组适当指点,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探究

  1. 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

  2. 教师深入各小组,参加各小组的自主学习,因生而易,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展示自学成果

  1. 分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出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用图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状态。

  (3)分小组读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4)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可以适当改用自己的语言,能简单复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就行。)

  2. 教师随机用课件结合学生的汇报,帮助全体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3. 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表扬会合作,方法新颖的小组。

  五、拓展

  1. 你还知道水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了解到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六、指导感情朗读

  1. 用课件(课件设计江河里水流的情景,重点凸现一大滴水珠,并用对话的形式出示它的语言。)“水滴”教我读书的方式(小朋友,你真聪明,我是水,不过我睡觉的时候,请你读得再轻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一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读得活泼一些吗?再练习练习,你肯定是最棒的。)告诉学生为了体现水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表现,我们读书的语气、语速也不一样。

  2. 学生进行阅读挑战赛。

  七、演一演、背一背

  1. 请出代表“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六名同学上台表演读,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2. 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 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分别画出水不同的样子,并分别配上词语或一句话。

  教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在这两套教案的上课伊始,分别采用“猜谜语”和“游戏”两种儿童喜爱的感兴趣的,而且易于接受的形式,导入教学。为学习后面的学习激起了强烈的渴望。

  而在形式多样的阅读过程中,注入“课评展示”和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边体验。这一点正是依照《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总结、体验、感悟。

  从学生课堂反映和课后作业情况来看,我的“兴趣导入”“注重体验”的设计效果是非常好的。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维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具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1. 大家知道我是谁吗?请你介绍一下你是谁。有一位小朋友不知道自身是谁。你们能帮助猜一猜吗?

  2.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猜“我”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三、学习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需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需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四、扩展练习。

  课件出示三项作业,你想做哪一个就做哪一个。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方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板书设计:

  19 我是什么

  形态汽云雨雹子雪

  水状态静动

  性格温和暴躁

  《我是什么》说课稿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出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和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局部: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保护水资源,维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沛地展示才干,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胜利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沛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身,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身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身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沛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需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需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是什么的教学反思06-18

《我选我》教学反思05-31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8-02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7-17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06-03

《幸福是什么》语文教学反思07-26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08-06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反思06-25

《我为家人添欢乐》教学反思08-18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1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