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4 16:38: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

  循环小数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难点,虽说是在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安排了前置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家自学例题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一部分同学完成的效果不理想。

  在上课开始时,我首先检查了学生的前置性作业,针对观察例题而言,学生能看出重复的数字是多少,但是不明白商应该从哪个数字开始重复。经过小组的探索,部分同学通过算一算、想一想,仔细观察、比较,最终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这也仅限于优等生,学困生只是照葫芦画瓢,听得一知半解。尤其是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他们往往能够明白循环节是谁,但是竖式计算后,横式上的结果就五花八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计算时就已经产生错误,无法得到正确的循环小数;二是在写结果时,循环节标注错误。

  这节课概念较多,除了什么是循环小数外,还介绍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经过这几个小数概念的了解,学生会有些记不清。这一点,今后要加强练习。再说这堂课的练习部分,学生的练习偏少,这也是这节课的失败之处,本身学生对小数除法还不够熟练,加之又有新的概念引入,所以学生们有些手忙脚乱,错误连连。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练习作为重点,只有计算准确了,才能有信心学习新知识。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

  前几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学习的汇报课,我讲的是《循环小数》一节,现结合本节教学谈一谈充分利用好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师生的“双赢”。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出发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新知。当我初备此课时,我就想到了一个最熟悉的故事,于是新课伊始我设计故事导入,“同学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当我刚刚讲了几句时,孩子们的脸上就有了笑容,我知道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我于是问,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学生回答听过,我顺势问,那谁能接着讲下去。其实,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原来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让原本复杂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一下子在故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不断重复,讲也讲不完,其实这也是本节课中,循环小数的特点,一下接近了孩子们与所要掌握的知识间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合适的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前学生的反映是枯燥无趣,所以我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灌给他们完事,于是整个课堂只听到我的声音。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痛苦。而现在,我不再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③3.1415926......

  ④1.5353......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1,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2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试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计算后我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1、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2、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算出400÷75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3、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6

  带这群孩子已经两个月了,基础有的好有的弱,循环小数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一课,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课。

  到教学循环小数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初步认识)的知识,但还没有对数的概念进行过整理和归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小数的知识体系有个初步的了解,不仅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而且这样的教学,更可以提纲挈领,把握住“循环小数”的地位和本质——属于无限小数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小数。在进行准确的定位后,后续的知识学习就顺理成章:因为特殊,所以有必要学习“用简便方法书写”和“循环节”;因为是小数,所以也可以根据需要取近似值和进行大小比较。而且,还可以进行课堂的延伸:循环小数能不能进行四则计算?能不能转化为相应的分数?为学生的课余探索指明了方向,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

  孩子们在写循环小数的时候容易找错循环节,这是需要多加练习的。我也应该多设置练习的环节,让孩子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8

  循环小数的学习,我依然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但是在用时上,还是很长时间,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却有了新的发现,当孩子们在小组展示交流时,孩子们有了一种自我交流的意识,须得把自己的想法、把同伴的想法都交流后,才让老师说话,无疑这也是我们课堂要追求的一种状态,只有这种良好的状态持续下去,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养成思考与交流的习惯,才能让孩子们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我这个教师看来真的是作为一个配角了,甚至我想参与时,孩子们把我挡了回来“老师,还有交流的同学呢?”我只好把我想说的放下,当同学们终于给我机会时,我蓦然间发现自己想说的话忘记了,看来,我的功力修炼地还不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循环小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第二节课中的拓展练习,让孩子们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更深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概念,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案例,那就是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我们要精心上课,需要完成学校要求的一些东西,但想要真的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想要让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活起来,既具有灵活性,有具有应用性。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好第一手的准备,那就是充分的备课,让孩子们得到的是老师游刃有余的教诲,而非教师准备不足的尴尬,只有老师在备课时,既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本身,同时,又关注到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才能真正地让每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活起来,灵动起来,让自己的课堂和所学习的知识具有了生命力,也只有有生命力的知识才能变得真正的有意义,也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爱学乐学!

  每节课中,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而教师首先做到充分的准备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教师的提前做好的一切准备,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已经失败了,何必什么事都怨到孩子们身上呢?只有内容充实的课堂才会吸引孩子们的学习。

  另外,在这节课中,我也感受到了对于孩子常规的重视对于孩子数学基本能力的重要性,比如相关内容的口算,相关内容的各种题型的训练,都应该让孩子们不间断地进行培养与训练,否则,孩子们的学习就会顾此失彼,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孩子们学习的好坏,更多的在于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把握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9

  1.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效果较好,“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学生很会提问题,比如:是不是末尾加省略号都是循环小数?为什么不写余数?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吗?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抓住这些问题,通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节、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2.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三题,第一题是叛断是否循环小数,第二题是循环小数的简写。第三题是比较大小。这些练习由易到难,很有层次性,有梯度,也比较有争对性,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3.本节课由于内容有点多,导致很多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不够,时间安排上比较仓促,但是整节课下来学生的专注力很好,能做到及时补充、纠错,敢于质疑。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在进行小数分类时,我忽略了以下知识点:无限小数还可以分成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5.有学生问:得数为什么没有写余数?我没有讲清,后来在评课的时候听高老师点评时,觉得确实有道理:“商无限接近准确值,所以余数无限接近0。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0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

  A.通过解决例8和例9,竖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商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B. 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还知道了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C.这样的商应该如何表示?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四、对小组合作展示的思考

  小组合作展示让多个孩子成为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1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每个孩子的知识起点是不同的。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在引入课题时候,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然而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因此当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循环小数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是一副已经绘就好的图画。而在这时我们不急于判断对错,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也还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数放在一边,通过今天的学习结束后再来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对新知识渴望。教师也能从这个环节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间。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探索的热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把结果告知。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关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起到巩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学新知后的练习,都紧紧围绕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数学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遗忘。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阶段就给与一定的策略与方法,相信这样的尝试总是会进步的。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

  ③3.1415926……④1.5353……

  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

  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 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7272 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

  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

  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同时,我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分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

  《循环小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能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是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进行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把小数除法的知识迁移到循环小数中,只是在写商的时候要学会用循环小数的写法。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是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做法进行教学的,首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学导读单的学习情况,解决因为粗心等原因做错的题,对自学导读单上小组讨论交流后还不会的题在接下来的分层训练过程中认真听讲和自学导读单类似的题的解题过程。第二步重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在分层训练的过程中按照单双列同学分别做不同的题,并且挑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由于本节课知识难度不是太大,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展示的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遇到的一个困惑是在给学生讲“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就是循环小数”这一道判断题的时候,由于害怕讲的太深,学生不但听不懂而且越听越混,还担心在这道题上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影响整节课,处理的时候比较模糊。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要避免的。

  总之,本节课认真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较好的把握了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效果很好。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亮点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在教学时,改变教材中从单调的计算引出概念的做法,而是创设情景,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在重复出现,然后接着追问:“这个故事讲几遍才能讲完呢?”使学生知道这个故事是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内容不仅重复出现,而且是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4遍故事内容后要用什么符号表示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同时也为无限小数的写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同时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准确地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述其意义的“从某一位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等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的内容也较多,我

  打破教材编排顺序,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灵活处理教材。新知探究中我先出示了两组式题第一组:2.4÷3= 7.5÷25= 第二组: 32÷6 = 2.7÷11= 让同学们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第一组式题可以除尽,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第二组题除不尽,商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从而认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并通过分类习题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然后继续利用第二组式题让学生观察比较商的特点,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然后猜测下一位,下两位商,然后通过验证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次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样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落实到位。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在习题的处理上也体现的非常到位。如:其中有一判断题:3232.3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那它是一个什么小数?(有限小数)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32.3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13.243243? ? 可写作13.24也是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强调循环节必须在一个数的小数部分。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不仅教学重点得以落实,更可以将难点分散,各个击破。

  4、思维拓展题的处理追根溯源,让学生不仅知道这道题这样做,更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通过一道题的探究,理解掌握一类题及其变式题的解法。

  如:循环小数1.360360?? 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几?前28位的数字之和是多少/生列式:503=16(组)??2答:是6.

  师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是循环节中的第一个数字吗?使学生明白“3”是循环节的位数,每3个数字为组。

  师追问:如果余数是1或者没有余数,那这个数字又会是谁呢? 第二个问题:生列式:283=9(组)??1(3+6)*9+3=84 师提问:这里的3+6表示什么?生:每组数字之和。

  追问:余数是1,为什么要加3呢?使学生明确余数1,表示剩下循环节中的第一个数字。

  继续问:如果余数是2,那又要加几呢?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此一类题的解法。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2、我在教学中过多地注意预设,使教学放不开手脚,环节安排趋于饱和,这样压缩了学生思维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环节预设应在于精、在于厚实。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循环小数说课稿07-10

平移教学反思10-13

地理教学反思10-12

体育教学反思10-10

《鲸》教学反思10-09

《称赞》教学反思10-09

《燕子》教学反思10-08

杠杆教学反思10-08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