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2 12:29: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学反思(汇编15篇)

音乐教学反思1

  首先以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小兵张嘎》为导入,导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背景年代;

  通过介绍《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课本上对作品的简单介绍,先大体上了解一下这一历史不休佳作《黄河大合唱》;

  接下来以其中一个简单的乐章《河边对口曲》为突破口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意境;

  语言导入分析《保卫黄河》合唱;

  学习歌曲《保卫黄河》的主题旋律;

  欣赏朗朗为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典晚会上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合唱练习《保卫黄河》。

  课堂反馈情况介绍: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也确实为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所渲染,融入到了音乐旋律中,并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心情,达到了本节课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当欣赏到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时候,随着乐曲的不断进展,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了,深切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自豪感......

  不足和反思:

  1、合唱部分处理不理想

  由于准备的较仓促,在课堂的导入材料上有点欠考虑,或许用一些更简单的图片或是讲故事的形式一带而过为解决歌曲部分腾出更多的时间,歌曲在处理上就会更完美了,因为本节课的所学歌曲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节奏明快、短促有力,又是一首二步轮唱的合唱歌曲,要在学习歌曲环节多放些时间,才能更好的处理轮唱部分。

  2、让学生参与的部分不够多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性质,学生很少能大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音乐课,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发言,参与到音乐中。本课中,由于课堂内容较大,我设计的让学生跟教师交流的部分就少了,或许将其中的环节缩减或是语言简单化,就会给学生们留出更多的交流时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中来,感悟音乐的魅力所在。

  3、语言艺术魅力欠缺

  其实以前,我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在串连词和描绘语言上,我的语言一直不够漂亮,这与本身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其实音乐跟文学应该是不能分家的,要让学生感悟到音乐的魅力,教师就应该用享受的语言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让他们觉得音乐的魅力,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

音乐教学反思2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首先认真的熟悉了教材,详细阅读了教参,把握了歌曲的特点,了解了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劳动快乐为主线的教学目标。

  然后,我才根据教学目标安排设计了这节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

  一是节奏XXXXX0的练习;

  二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

  三是通过欣赏《拾稻穗的小姑娘》引出爱劳动的话题,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其从劳动中体验快乐的感觉。

  随说新课标更注重孩子的体验、感受,对歌唱方面的技能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但这也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不必要对学生的歌唱提要求,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体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有了好的表现,才会有更好的感受与理解。淡化技能并不是不要技能,而是要求老师要有在无形中渗透技能并使孩子容易掌握的教学方法,让歌唱教学这块内容更加丰富起来。让孩子从自己的歌声中体会感受美,达到我们美育的目的。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词是两个重要的部分,而在这堂课上我主要想解决的是旋律的节奏问题。

  因为这首歌中的歌词还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做过多解释学生也能够理解。而节奏则是旋律的主宰。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掌握它们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就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并做律动的形式进教室引入节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突破难点为歌曲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块内容就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在教学中我发现歌曲的旋律非常快,要想让孩子准确的唱出歌词,就必须让他们先读歌词,了解歌词。然后再用跟唱法学习歌曲。另外,要想让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就必须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所以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我抓住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音乐中玩起了《采山》的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充分的感受采山姑娘的愉快心情!这样孩子才能用最真实的感受来表现歌曲!老师只需要对孩子们的演唱稍加纠正就可以了。这样以来老师也不必在感情的处理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轻易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块内容就是德育教育。当学生欣赏完《拾稻穗的小姑娘》后,我从歌曲的情绪入手,让学生知道是劳动给小姑娘带来了快乐的感受。劳动也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希望孩子们今后会更加的热爱劳动。一节课上下来,才感觉到在某些细节上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有更好的改善和完善。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结果往往不是完美的。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启示,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会有更加成熟的教学思维,更加精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和孩子们共同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反思3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去提问题,让幼儿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是教学最有用而普遍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据此,在本节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开始时请幼儿听音乐做律动《拍手点头》,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出示2/4拍节奏图谱:幼儿看符号进行拍手、拍腿、拍肩节奏练习。

  3、带幼儿认识少数民族,最后导出瑶族,进而带幼儿欣赏《瑶族舞曲》。

  4、欣赏音乐《瑶族舞曲》幼儿用手在身体部位打节奏,感受乐曲的不同。

  5、出示《瑶族舞曲》图谱,教师带幼儿一起看图打节奏。

  6、幼儿听《瑶族舞曲》做节奏练习。

  7、幼儿听曲自编舞蹈动作,幼儿自由舞动。

  8、教师示范跳瑶族舞,幼儿跟着一起跳舞。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音乐教学反思4

  一、游艺活动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通过玩开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先来一起做个小游戏。

  2.师:瞧,老师在干什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开小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吧!先跟老师把开小车的儿歌学一学。

  开着小车嘀嘀嘀,真开心呀嘀嘀嘀!

  3.儿歌学会了,那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好游戏规则: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开到你面前时,会做一个动作,你站起来边说儿歌边把老师这个动作再重做一遍,做的正确的同学就可以成为老师的好朋友,并且坐上老师的小汽车,跟老师到下一站继续找朋友。要注意的是,小汽车在开动过程中,不能停,所以同学们要一直帮老师说着儿歌。听明白了吗?

  4.游艺活动开始先集体试做,在与每位同学单独做。(找3—4个同学即可)。

  5.提高游艺要求我们的同学都真聪明,可老师非常贪心,还想找几位更聪明的同学来当我好朋友。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到你面前时,你要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就能成为我聪明的好朋友。(继续游戏)

  二、歌曲情境导入

  1.瞧,我们把小汽车开到哪了?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啊!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用动作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让老师和同学来猜一猜。模仿的像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来教教其他同学。谁最勇敢?

  2.律动表演,模仿小动物动作。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可真强,如果能用歌声来表达你们对小动物的喜爱就更棒了。谁来试试?

  3.同学们这么喜欢小动物,老师提议,不如我们开个音乐会,你把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它的动作或者声音,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做游戏吧!(播放课件《小动物跳舞》,音乐响起,师生同歌同舞)

  4.咦,河那边好像走来了两只小象,哦,我知道了,小象一定是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的。同学们你们欢迎吗?为了表示对大家的友好,它们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5.小象刚才悄悄告诉我,只要我们学会了这首歌,它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大家喜欢的礼物。你们想要吗?看谁第一个学会。

  三、歌曲教学

  1.朗读歌词我们把歌词变成儿歌读一读。

  2.同学们的声音可真优美,相信你们把它们变成歌唱出来声音一定会更动听。

  3.分段多种形式教唱歌曲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排排接唱、同桌对脸唱、小组唱和小象比赛唱。

  4.我发现刚才和小象比赛唱歌的时候,看见小象在和自己的好伙伴握手问好,都迫不及待想找自己的好朋友握手问好了。

  同学们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象,和你的同桌扮演歌中的小象一对好朋友,边唱边表演。我们来看看哪对好朋友表演得最好?(师生同表演)

  5.“小老师”创编教演。我发现×××同学的.动作和老师做的不一样。是自己创编的吗?我们请她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6.展示表演。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表演精彩极了,小象说了要送给我们一次点歌的机会。《找朋友》

  (这首歌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都会唱,音乐响起歌声自然响起,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你身边的好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音乐教学反思5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所有音乐老师的课,深有感触。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随着校本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在我国“微观教育领域”已经掀起了一场“案例”研究、学习、撰写的热潮,这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发展的态势,将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撰写案例,本人谈点看法:

  一、教学案例是否就是教案的代

  从案例的范畴而言,曾有人将“案例”划分为二种:既可以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情景故事,也可以是一篇教学个案。只是对教学个案没有加以必要的界定。于是乎,在众多的案例或许多的案例集中就出现不少以为案例来对待。这种现象,是否会对我们开展案例研究产生一种误导呢?教学个案不是某个教学个体的主观设计,至少应该是在某个特定的群体中,诸如一个校级教研组或或者片区教研组教研大组,经过集体研究,用来探究的教学个案,甚或是已经过实践检验,被公认为是具有借鉴或推广价值的个案,其中一定的区域内或时空中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这样说,教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案例。

  二、作为案例,从正面进行撰写无可厚非,这本来就是颇符国情的。但教育与一般的政治宣传不一样,教育或教学进程

  本身就是一个寻求、发现、追求真理的过程。任何事情如果都从正面加以阐释、肯定,回避不当的,那么与真理处于对立面的谬误就难以让人去发现,真理与谬误就难以区别和比较,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失去了正反两面的客观依据。如今年《中国音乐教育》第二期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对当前音乐课堂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的文章。文章的表述形式看来只有“现象”与“思考”两个内容。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该作者的内容加上必要的“背景资料”、将“现象”看作一个教学情景故事,然后添上相应的“教学对策或教学策略”,最后将“思考换成”反思“或”教学点评“(当然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表述形式)。不就成了一篇从反面角度来撰写的教学案例,而且应该说这篇案例还是带有一定的典型性,或具有普遍性的,能引起人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好案例。

  而目前我们见到的案例,极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的、成功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从正反两方面结合着来撰写,只是很少很;而纯从反面来撰写的几乎是没有的。这种现状对案例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并不是很理想的,也不十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三、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如何区分、认定

  对于如何撰写案例,我觉得比较典型的案例应该具有“三性——典型性、客观性、启发性。对于这样的提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典型性”来说,我觉得如何区分、认定案例的典型性,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好象不同对象、不同境遇、不同心态或心情的人,欣赏同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心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样。案例的典型性,也应该是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区分和认定的。同样是学生和教师,但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素质优劣之分等。有的案例,对城市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但对于农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可能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就教育规律的提示而言,农村与城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在案例的“典型性”的区别、认定上,应该也有农村与城市之别。我们大家都是处在农村的学校中,希望多把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上,把这一空间表现具有共性的、普遍性的典型案例。

  四、教学案例是否一定要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并撰写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实践的经验提炼,不可否认其带有一定的时代的要求。它也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或理念作依据或作指导。许多的学者在谈到案例作用时,有一种几干部战士形成共识的说法,认为通过阅读案例,我们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而且最终能促进阅读案例的人反思教学实践涂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作用概括为三句话:认为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理由是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的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效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性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推断: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众多的安全中,可以寻找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传话接力”式的.偏差。)。可以说,上述对案例作用的论述是十分精辟,非常独到的。

  可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发生、发展、深入的进程来看,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没有很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所以在一定的范畴内,现存的教育或教

  学理论并不一定能完全分析、指导所有的案例撰写。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实践——理论——再实践”,采用反证的方法又有何不可呢?

  五、教学案例的时空表述能否以课堂教学进程的三步曲来加以划分

  目前,对于撰写教学案例,从各地撰写的案例来看,都有一定的格式和字数要求,要求也大同小异。字数一般都要求至少20xx字以上,5000字以下。而且以下几个要素基本都要具备: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对于背景、主题、细节、评析(点评或反思),这些要素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主题可以单独进行表述,也可以寄寓于事件的叙述中;至于细节和结果(我理解为是对整个故事的描述及教师采取何种策略,期间教师与学生是怎样是状况,及最后带来怎样的结局等)也是必须交待清楚的;评析是案例的画龙点睛的之处,不可忽视,更应精辟。然而,对于所谓的背景,是否需要像有的关于案例定作指导文章那样描述的撰写?如背景,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我认为,作为一个故事,只要交待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起因,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哪一个时段——导入展开、总结中的某个时段发生的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的详加介绍,如此不仅可以省略许多笔墨,也可以少费读者许多时间。<

音乐教学反思6

  《感受音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这节课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听音乐、感受音乐,通过联想寻找音乐中美术造型元素,利用美术与音乐的相通性进行美术创作。新课标要求本学段要初步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来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学软件,白板的帮助,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本课的成功之外在于: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精彩

  1.情境导入,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音乐,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态,开始新课学习。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进一步体现了艺术的美,学生在这种优美的情境中进行美术创作,既愉悦了身心,又培养了良好的艺术情趣。

  2.利用声音软件,播放风吹柳叶、婴儿啼哭、小鸟鸣声、流水声、动物打架的声音。通过听取这些声音让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多媒体所播放的声音逼真,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教师顺势启发学生,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且用美术的形式把音乐表现出来,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题,使美术与音乐巧妙结合。

  二、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融合

  第一直观演示: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软件,把各种声音能够呈现出来,播放各种大海的画面,这种直观演示的方法,使抽象变为具体,使枯燥变得生机。

  第二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把音乐与美术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到艺术之美。

  第三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最主要的作用就辅助教学,通过各种信息技手段来帮助学生帮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是拓展提升: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美术教学的空间,延伸了美术的外延,放大了美术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帮助下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

  三、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

  1.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不深,所以在创作上不能深刻地表达出主题。

  2.教师的时间分配还不尽合理,应该把重点放到学生创作上。

音乐教学反思7

  气息对于歌唱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歌唱的用气发声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有耸着双肩唱的,有抬胸束腰唱的,有顶着小腹唱的,也有遇到高音就踮起脚尖拔直了嗓子叫的,这些都是不明白用气息方法来歌唱的表现。这种状况也严重地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怎样的呼吸方法才算是求得气息支持的歌唱呢?

  我认为,歌唱的呼吸可分三个阶段:吸气、呼气、换气。吸气要正确,自然,吸得深,吸得恰当,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叶的底部,并把气息推向后腰部。动作轻松,自然,不牵强,不僵硬。两肩自然下垂,胸部放松,不抬起,否则各部肌肉紧张,喉部也因之僵持,其他发声器官就不能灵活地有规律地活动。

  呼气应当平稳,均匀,有控制,呼气的关键是要找到支持点,找到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宫有机配合的力量。如果找到了这个支持点,找到了这种配合的力量,呼气就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呼气时,横隔膜平稳地上提,两侧下肋逐渐回收,使气息通过气管送入声门。这种横隔膜上提,下肋回收的力,我们称之为向上向里的力。应该指出的是,呼气时不仅有这个呼气肌群形成的向上向里的力,同时还有一种与之抗衡的,由吸气肌群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根据演唱需要,调节抗衡程度。呼气之中保持相应吸气的感觉。吸气之中保持相应呼气的感觉,就是形成人们所常说的“呼吸对抗”或“呼吸保持”。有这种呼与吸协调一致的.肌肉感和力的关系的呼吸是具有支点的呼吸。得到了正确的呼吸支点,就可以得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

  换气,我又把它叫做句间吸气,或补气。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能否吸好或补好气,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得以循环往复,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因此,我们必须象哨兵站岗一样坚守阵地,决不能在换气时让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动,决不能影响歌声的气息支持。一方面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而换气,另一方面根据作品的表现而换气。换气的要求高,难度大,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等练到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使歌唱成为艺术的歌唱。

  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吸气、呼气、换气,构成了有支点的呼吸,由此产生的气息发出基音,通过舌头放平,适当打开喉咙,经过上咽管道,在头腔(鼻腔、上领窦、额窦、蝶窦等)处,使其产生混合共鸣,就能获得音质纯净,音气圆润的声音,这种有气息支持的进入这个地方振荡的声音,而且把发声的着力点向喉头的背后————软腭、舌根、喉头这个咽腔地方,会有高频泛音,力度变换自由,声音具有穿透力,有激倩,有魅力,富于表现力,也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吐字清楚,才能深刻表达歌曲的感情,这样的歌唱当然是最安全、能持久的歌唱。

  上面所说的,就是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丹田”之气的运用,也是声乐界公认的最好呼吸方法,称之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我们应当在声乐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这种“丹田”之气,使音乐教学的效果得到充分挥发。

音乐教学反思8

  一、主题与背景

  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一、主题与背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本质”。因此,该如何合理、适当地运用姊妹艺术等学科综合的内容,便成了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在一节学唱歌曲《过新年》的公开课上,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唱歌曲并能歌表演。就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汇报表演”,为了上出新意我特意安排学生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活动。由于形式多样丰富,学生兴致勃勃、激情高涨。

  忽然,我看到有一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我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问道:“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小男孩眨了眨大眼睛,皱着眉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是在上音乐课吗?”“是啊!”我好笑地看着他。“为什么音乐课会人那么多人画画、剪纸,还有做贺卡的,我觉得这像一节美术课呀!”我半蹲着的身子,因为他天真、朴实的话顿时僵在那里!

  对啊!这是节“音乐课”,怎么让我上成美术课了。回过神来,我迅速走到讲台边,对已经准备了好一段时间的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完成了吗?如果没有完成的,请下课再去完成好吗?”“老师!还没画完呢!让我们再画一会儿吧!”“老师!等会,儿歌还没编完!”学生都坚持不懈地想要使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不忍打断他们,我就焦急地等了一会儿。

  过了几分钟,他们总算基本完成了。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个个满怀欣喜。在音乐声中,他们有的表演着,有的捧出自己的的作品得意地展示着。“小朋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欣赏了你的优秀作品,现在请把你的作品等放进去。最后,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歌曲吧!”说着,我就弹起了钢琴,可很多学生还沉静在欣赏作品成功的喜悦中,难以回过神来。七零八落地开始表演唱以后,我发现学生装唱的时候,感情还不够到位,没有真正的融入歌曲;表演的时候,很多人的动作不够协调,也不敢放开地大胆地跳起来。

  三、问题讨论

  以上综合汇报表演这一课堂环节,虽然教师运用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实践形式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多样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这样的综合教学,并没有完成本课“学会歌曲《新年好》并能歌表演”这一基本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师执教的有失偏颇。从本质上说,该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与音乐没有密切联系,脱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音乐”这一课堂的“主线”。

  新课程提倡各类学科的综合以后,音乐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中出现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各科综合的`运用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是课改带来的新成果。《新课标》同时也指出“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若综合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引用过多的形式而脱离音乐主线,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偏离《新课标》,成为我们教学的败笔。因此在实施综合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各科运用的“时机”、“程度”和综合教学的“运用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音乐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为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内容“服务”。加教师在具体安排以上歌曲的综合汇报课时,可以安排成舞蹈编排小组、乐器伴奏小组、合唱演绎小组等与音乐有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另外再加入个别非艺术类的教学环节,没必要用则不用。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不管综合教学能引起多大的教学效果,在需要的时候才适时地用;与音乐联系不太紧密的环节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教学设计更应该围绕教学的目标、围绕音乐的目的进行展开,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光彩夺目而喧宾夺主。

音乐教学反思9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音乐是文化的载体。高中的音乐课为“音乐鉴赏”而非“音乐欣赏”,这就要求学生有欣赏向鉴赏转变,更深层次的去理解、感悟作品。结合教学以来的情况谈一下教学的心得体会

  1、关于课程的导入(情景自然导入)

  本学期第一节课程为“音乐与人生”首先这不是一堂纯音乐鉴赏,更多为文化叙述,讲述音乐,讲述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样趣味性不强的课程引入有一定的难度,毕竟人生是一个看似庞大的话题,研究起来好戏那个没那个资历。其实这节课要讲的是从音乐中感悟人生。那么我们从最简单的入手——歌曲与情绪。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极受青少年喜爱。由师生共同讨论他们喜欢的歌曲及歌手,话匣子也就打开了,顺势让大家推荐一名同学演唱,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借此为那他们现在的心情,由音乐可以影响到情绪进入本课堂。

  2、需学生积极参与

  从音乐中感悟人生必须从音乐中捕捉到情绪,感悟到音乐情绪才能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感悟到作品想要表达的人生思想。

  情绪在音乐中是由什么要素体现的呢(一些专业术语尽量少用)?“音乐无国界”音乐中的情绪是任何人都可以体会到的。教师讲解不如学生亲自参与。我们随便请一位同学在老师的歌声中根据音乐的起伏画出线条,也就是旋律线(教师需唱两首情绪相反的歌曲)。这样一来音乐旋律变成了线条只管的展现在同学面前。根据线条的高低起伏急缓教师解释、引申,音高、速度、节奏等因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也就是通过这些因素的千般变化,音乐才会这么丰富,我们才会欣赏到不一样的作品,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3、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所处的人文环境、年龄段、文化素质不同导致欣赏水平。现阶段阳春白雪的东西不适合学生欣赏,需要一些通俗易懂的东西存在,所谓“接地气儿”。在必要的文化知识和欣赏内容之外,需给学生们留5分钟左右,欣赏一些他们喜爱的`作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4、结合实际,合理音乐课结构

  教学以来深深体会到由于高中音乐鉴赏课多涉及人文社科类的文化知识及音乐思想内涵,课上讲解的部分比较多,所以我们忽略了音乐的“娱乐性”。在当前应试教育下,孩子们压力非常大,音体美这些课程在培养孩子身体素质和艺术涵养的同时更应注意释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一点不容忽视。从而也就要求教师合理规划好音乐课的结构。综合一年以来的教学经验音乐课应有这几个板块:人文社科知识+音乐直观鉴赏+娱乐性(这里的娱乐性狭义指身心积极健康的放松,缓解学习压力)。

  注重文化知识与音乐鉴赏,不忘孩子们的天性,结合实际,相信与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快乐。

音乐教学反思10

  有些孩子很喜欢音乐,在做某些动作时,嘴里会自发地哼些调子,其中有些调子是学来的,有些调子纯粹是即兴地创作。当然,对这种小年龄的孩子不可能期盼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儿歌,很可能他们所编歌曲中有几个音似乎与某首熟悉的歌相似,某些节奏又和大家听过的'歌相同。但不管怎样,这些创作的歌曲毕竟是他们自己重新组织加工而成的,是他们用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一活动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活动的表现之一。

  对这样一件在教育上极有价值的活动,我们千万不能对孩子叫嚷:“烦死了,闭嘴。”而应对他们的创作表示欣赏。应为学生创造条件,并及时将他们创作的歌曲录下来,记下来,在适当的时候放给或让他们唱给大家听,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起到交流作用,还可进一步调动、提高学生对唱歌和自编歌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愿意更多地开展这项对促进创造力发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动。

音乐教学反思11

  中专高职的音乐课和初中有所不同,中专高职的课以欣赏为主。通过欣赏,让学生综合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但是如果只是纯粹的放几首名曲让学生欣赏,有的学生还能认真听下去,有的学生就当催眠曲,甚至有上课说话,玩手机的现象。这一点确实令人懊恼。老师在上面讲音乐知识,学生是听得昏昏欲睡。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先凭第一感觉来讲解音乐,感受音乐,然后我再告之学生所欣赏的音乐实际的情感表达,曲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内涵。当然,音乐是没有固定的含义的,有的时候学生说的虽然和实际情感有冲突,但也很有他的观点,这就要求老师一分为二的来讲解了。这样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事做,有了自主性,下意识他们会认真去听音乐,避免了一些因为无所事事而说话的现象。另外,刚欣赏的时候,我尽量找一些有强表现力、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编歌词、自编舞蹈。或伴着音乐朗诵。这样学生参与了进来,欣赏时也就有了积极性。

  中专高职的学生,上课也很好动,静不下心。所以在欣赏课的同时也穿插一些歌曲的教唱,或者把课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上台表演。让学生在表演时锻炼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感受到学校大家园的欢乐及温馨。

音乐教学反思12

  这一课我拟订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下蛋啰》,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趣味”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让学生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体现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理念,在本课的导入中,我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做了个“节奏”游戏,将本课中的难点节奏型作为突破点,让学生直接模仿gegegege da gegegege da ge da ge da gege da。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歌曲的内容,学习歌曲《下蛋啰》。轻松地导入到本课。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课堂中,必须让孩子听,但在本课的教习过程中,我设计的“听”的环节少了,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学生听,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这一效果没有达。在这节课,我用听唱法让学生小声模唱歌曲,在教习过程中,让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唱,不同层次的唱,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歌曲的演唱,包括情感,包括语气。

  在创编活动中,我启发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大胆创编,我还制作了一些大母鸡的头饰,找一些学生带着头饰到台前表演,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到台前表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师生共同融入到音乐的快乐之中。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学会了给歌曲创编动作并表演,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愉快地学习,在听、唱、演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但也注意音乐知识的渗透,我在这节课中渗透的较少,在教歌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既打破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枯燥,也要打破学生学习歌曲时的乏味,也达到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有趣的学习歌曲演唱歌曲,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更成功!

音乐教学反思13

  成功之处:

  在教学《映山红》这首歌曲时,我首先讲故事《闪闪的红星》情节,讲《映山红》这首歌的情景和寓于的情感,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展开教学,同学们兴趣盎然,情感真挚的跟着学唱,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中途,部分同学注意力又发生了转移,我马上又说把歌曲回家唱给爸爸和妈妈听,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兴趣。歌曲唱会了后,他们还沉浸在音乐的'情感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始终如一,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然后相互评价,并颁发优胜奖,给予表彰鼓励。因此学生始终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五年级同学唱歌的热情高,兴趣浓,但具体在学唱的过程中却缺乏持久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营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总能处在一种亢奋阶段促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反思14

  在初中教学中,虽然音乐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与高考紧密联系,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质量高低,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因各种原因,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注重教师的“教”,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只重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对音乐课兴趣减弱甚至厌恶。音乐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潮下,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有必要对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达到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地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学生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义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的心境,执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地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学生参与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努力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音乐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的第二课时。

  音乐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强调要加强“听”、“奏”、“唱”、“演”、“说”、“写”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是说要丰富学生情感的表现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体表现---律动、形体、舞蹈等方面的培养,由于多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在的许多人在文娱活动中,唱奏有余而表演见拙、不会运用肢体更好的抒发、表现内心的情感。21世纪音乐课程标准注意到这一问题,在教学要求中提出:“培养音乐表演兴趣,有勇气、有表情地独自在众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创编出有表现力的表演动作或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当数量的表演内容,“秧歌舞”这一教材,就是要通过教与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及节奏感。

  本节课,我运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教学中,我注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并汇报,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的也有兴致。对于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我把“扭秧歌”简化成2/4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用“两进两退”的步法带替了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的“秧歌步”。用“两进两退”步法来实践、体验不同速度的2/4拍音乐,这一做法很好,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十字步”,对学生来说是很生疏的,一时间内很难运用自如。如果由于一时没能掌握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用“两进两退”的步法带替“十字步”,并不是不要求“扭秧歌”要走“十字步”,而是将“十字步”做为知识介绍给学生,让接受快的学生走“十字步”,让接受慢的学生走“两进两退”,待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至熟练,再做统一要求。这样的分层教学利于保护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秧歌”用红绸、方巾、扇子做道具,已司空见惯。本课让学生使用节奏乐器“响板”和“串铃”,是别有用心的:一、二拍用响板是“进”,三、四拍用串铃是“退”,用这种方法即提示了学生的动作,又培养了内在节奏感。还增加了节奏乐器的实用效果,用学生自己奏出的音响来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语言组织的不精炼。

【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反思07-20

箫音乐教学反思03-02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03-20

音乐秋教学反思12-18

云音乐教学反思03-07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31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11-13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06-27

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8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