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9 15:57: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灰雀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灰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灰雀教学反思(15篇)

灰雀教学反思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名人故事”,第一篇课文就是《灰雀》,是一篇关于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在讲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孩子找出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三只非常惹列宁喜爱,孩子找出来之后,反复的读,用读书的方式让孩子去理解课文,班里的孩子知道哪个词语应该加重读才能读出来感情,通过读书的方式孩子们理解了这几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并且列宁非常喜爱这几只灰雀。

  接着我们又以对话的形式来学习了课文的后半部分。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特别的可爱。读过之后,我们又抓住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活动理解课文,孩子们基本上能说出小男孩的心理和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爱护,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小男孩子的知错就改的品质。

  下一节课孩子们要交流他们搜集的关于列宁的其他的小故事,再次更加深入的了解伟大领袖——列宁。

灰雀教学反思2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悲哀,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透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宜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主角,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能够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情绪,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潜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状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能够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能够更好地帮忙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善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反思3

  《灰雀》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并通过自己对云雀的热爱之情,使小男孩受到感动,并主动送回灰雀,做诚实孩子的故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投入学习,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并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节交流课,我是如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受到老师们的好评的,以下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导语就是开好了头,就像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开场,间场中的精彩连话。导语的设计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传达教学的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引子、铺垫。运用实物图片或运用感情描述的语言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则能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从而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灰雀》这一课,自然段落较多,因此教学时先理清线索,将课文分成三部分来学习。第一部分是讲有一年的冬天,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为了创设情境,使学生也能产生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我课前先在黑板上画下一棵白桦树,枝头上贴上三只可爱的小灰雀的活动图片。问:“列宁在养病期间,有一天他到公园散步,来到一棵白桦树下,看到了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学生看到了逼真的图片,结合课文的内容,马上就抓住重点词语来回答。(欢蹦乱跳,两只胸脯粉红,一只胸脯深红的)这样为学生创设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学生也自然会对这三只灰雀油然而生一股喜爱之情,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为下文做好铺垫。

  当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先把胸脯深红的灰雀取下来,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可是,有一天,当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时,却发现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那么可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是怎么做的呢?”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能把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看到白桦树下少了一只可爱的灰雀,学生们也不由得产生惋惜之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导语,创设逼真的情境,能激发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比较品评,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强化教育效果。如《灰雀》这一课中,列宁与男孩之间有一段对话,正是从这段对话中体现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这段对话也是文中的重难点之处。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对话的理解,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理解角色特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朗读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男孩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的感动,心理活动也一次一次地变化着。从原来充满矛盾的心理(想把真相告知列宁又不敢讲出来)到矛盾解开(想要放回灰雀)最终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灰雀送回。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正是从他每次说话的内容中体现出来,因此,朗读的语气,语调也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应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设身处地地边朗读边想象,读中入境,读中入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结合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就适当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教师应善于通过所教内容引导学生“晓意”、“明理”。课文讲完后,应对学生“晓之以理”。

  我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联系实际,说说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这样,学生就会联系自己做过的事,给予分析明辩是非,最后,对学生“导之以行”:引导学生向小男孩学习,有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还要保护好鸟类。

灰雀教学反思4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灰雀》一课的目标一是以爱为线索,建构爱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爱”的价值观。二是初步学习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对事物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总是由浅入深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必得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在建构阅读话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话题的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列宁、灰雀、男孩,他们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是本课以“整体感知”为主要目的的阅读话题,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走近文本。

  第二个层次:“体会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爱”。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探究式的对话。

  第三个层次:“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爱的真谛”。再次回到整体,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升华情感的体验,目的是以读引写,以读引读。

  在课堂中,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依托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反思5

  《灰雀》这篇文章我已经讲过,但实事求是的说很失败。确实需要反思。

  首先说新课改提倡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老师需要做的则是正确的引导。然而,回想起来当时讲课的情景,我所重视的不过是课文某些具体部分的处理,而且自己为学生总结了学过本篇课文应受的'启发—护鸟意识。忽略了文章整体的连贯性。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只是局部的。

  另外,我明明清楚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列宁与男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心理想法。可当我讲的时候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中,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成为了中心人物。

  其实,当前语文课的重点在于阅读,虽然这节课我失败了,但是很多人也是在积累失败经验的教训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过去的无法挽回,但未来的则需要好好设计每一堂课,不得松懈!

灰雀教学反思6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本篇课文的设计抓两个点:

  一、第一段中对灰雀的描写。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一段学习时,以“你读出了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为点,读出敏捷、欢快,惹人喜爱,为后文“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的理解作铺垫。但是,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这一段,最先关注的.是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我也不急,而是先引导学生读好这一句,体会“每次……都……”和“经常”里面包蕴的情感,再以一句“这究竟是几只怎样的灰雀,让列宁如此喜欢?”,引导学生回头关注描写灰雀的句子。

  对于这些句子,不只是读好就算,而是在后文引导学生完成情感目标时,顺便进行词语积累。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填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这里,可让学生引用课文中相关词语来说,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文中相关词句的理解。

  二、对话

  这篇文章对话极多,而且大多留白,提示语极少,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心里是怎么样想的?”让学生体会平淡对话后面的情感。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放手,他们多方面的感悟,其实对老师的思维也是一种冲击。

  上完课文之后,我让多个孩子给课文的对话加提示语,基本都很到位的。在此基础上的分角色朗读,更加有味道了一些。

灰雀教学反思7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朗读中体会爱。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此时,发挥教师示范朗读作用。

灰雀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灰雀教学反思9

  今天是开学来第一次讲公开课,在此之前我做了精心地准备。上课前,我拿着课本,又把讲课的思路做了整理。当讲完课时,觉得自己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先从第一点谈起,预设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在预习课文时,我已经带领着大家练习过朗读课文,特别是告诉了他们,要想读出感情,就要注意语速和语调以及对重点词语地处理,并且我还给大家做了范读。当时,大家学得很认真也很快。起初,我在对第一自然段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是只准备用十分钟,可同学们在朗读方面的表现却出人意料。在读这一段时,要读出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的,但同学们却读不出这种味道。于是,我带领着大家,又进行了读书练习。这样做直接影响了我对后边教学内容时间地安排。出现这种突发情况,是我未料到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在预设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当然,除了此环节外,在后面的几个问题上,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预习时已经解决的问题,在复习提问时,学生却答不出来。以后,我在备课时,除了备好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外,还不能忽略“预设”这个环节。

  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就是随机处理问题方面还有待提高。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对灰雀形态的描写。读完以后,同学们都觉得灰雀很漂亮。可是当我接着问“你从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灰雀很漂亮时?”学生都答不出来,可是我还是一直在用语言启发他们。其实,此时我完全可以把课件上的有关灰雀的`图片展示给大家。课下我试过了,同学们一看到这张灰雀的图片,立刻发出了一片赞叹声。我知道,这是大家对灰雀美的感叹。这时我趁热打铁问大家:“从图片上看,你们认为灰雀美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颜色。”由此我知道,当学生启而不发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改变教学方式了。同时,也对教师机智标准提高了要求。

  最后再来谈谈学生倾听方面。在前面我曾两次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到了第三个问题时,我改成了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词语,结果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接连有三个读的都是句子。这充分说明,学生没学会倾听。他们在听要求是,往往只是听个大概。另外,也没认真倾听他人答题的好习惯。

  从以上情况看,在以后的备课时,我要改变一些错误的观点,就是只备课本,而忽略了备学生和预设问题的准备,同时还要多练习,提高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

灰雀教学反思10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几个名人故事认识几位名人,从这些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灰雀是一篇老课文了,我已经教过很多遍了。但是在今天上课之前,我还是很用心地备了课,设计了教学流程和教学目标:根据人物对话,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变化。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列宁的善良、宽容和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刚升到三年级,引导学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脉络也是很重要的,这篇课文以灰雀为线索,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品质,并且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课文描写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从课文那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2、灰雀到底哪里去了?为什么又会飞回来?

  3、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充分的阅读之后回答提出的问题。

  在朗读的时候,反复体会感受语言体现的人物的内心,读好不见灰雀之后列宁那种焦急、担心、惋惜的心情,读出小男孩支支吾吾以至后来肯定坚决的语气,还有灰雀回来之后列宁由衷的高兴的心情。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通过读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理清课文脉络时,我列出了提纲,指导学生去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归到一个大段里,结合课文内容随之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如何把描写一个内容的.部分写到一个段落里。

  通过本课教学,我自认为学生还是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唯一感到不足的是课外的拓展不够,对于伟人列宁所搜集的资料还是很少,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学生还是能够利用以前所教的识字方法来学习,但是一部分学生还有懒散拖拉的毛病。

灰雀教学反思11

  在第一课时的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课前预习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集体反馈,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使识字教学较好地落到实处。

  在第二课时的阅读理解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为己有,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文章当中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同时大声朗读,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并顺势请学生看看课文中列宁是怎么对待灰雀的。学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我又特别提示了一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学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重点词,并在朗读的时候读得重一些。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读一读列宁说的一系列话,并对每一句话进行反复的有情感地朗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提问:那聪明的你们知道灰雀去哪了吗?请你来帮帮列宁的忙吧!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孩子们都说是小男孩捉走的,我就请他们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大家也都能找到“男孩说:‘没……我没有看见’”这句话,通过朗读,能从男孩说话吞吞吐吐中意识到他心里有鬼,灰雀的失踪肯定与他有关。随后,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在对话中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列宁对男孩的爱。在学生已经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引向认识道理上。

  最后,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加深了理解和体会。

灰雀教学反思12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根据文本的这一特点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列宁的善良、宽容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的设计虽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和大的框架,但对一些细小的枝节考虑不周全。比如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指导这一块。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而这句又是一句长句,学生不能把它读准确。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如能安排让学生动笔写写,做到读写结合,效果可能更好。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的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的'应变的准备,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又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少。但是,教学

  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灰雀教学反思13

  开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之后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终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终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齐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梦想,不是很熟练。

灰雀教学反思14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也爱孩子的品格。共两课时,我想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课时。为什么选择第一课时呢?

  我没有讲好第二课时的本事。几乎所有的公开课、观摩课都对第二课时情有独钟。为什么?因为能别出心裁的上出花样,上得精彩,有看头。可是我这个人简单平淡,没有情趣,再加上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没有了花样翻新的激情,即使上第二课时,也不会让大家耳目一新,于是选择了无味的第一课时。

  当然,并不是自己就能把第一课时讲精彩,二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既然大家都认为第一课时没啥讲头,讲不出彩,我就把自己原生态的第一课时教学呈现出来,供大家探讨研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如何才能上得高效有趣?

  我先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关于生字,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识字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行解决字音问题,但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其概括能力很弱,观察不够仔细,因此教师需要在字形方面加强指导,如哪些字容易多笔少画。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归类识记生字,这样可以简化学生识记过程,提高学生识记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于词语教学,新课标对中段的要求是: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因此词语教学不可单单让学生会读而已,要让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理解词义,想象画面,读出味道。同时要渗透理解词义的方法。

  关于主要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我记得以前是五年级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才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现在已到了中段,虽然是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但对三年级起始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怎么降低难点?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找画画自然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接着指名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思考三段段意,最后我让学生把三段段意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虽然有些生硬,但至少给学生一个方法,使学生依法读进去,想出来,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于读书,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曾多次疾呼:让每个孩子读通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底线,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心所在。教育家张庆也说:书不熟读不开讲。因此读通课文应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当然每次读都要有每次读的要求。读准字音练习读---反馈检查读--浏览搜索信息读---边读边思考段意----想象画面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通课文。学生也只有在读通的基础上才能去品悟,去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知易行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还有如何把课上得有趣,一直是我难以逾越的沟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灵性,缺乏激励性等等,恳请大家给予指导帮助。

灰雀教学反思15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教学《灰雀》这一课时,主要透过让小组采用主角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简单、活泼、有效。孩子们依托文本创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主角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透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忙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透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到达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到达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潜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带给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间的用心有效的评价,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构成一种用心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取长补短,快乐成长。

【灰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灰雀》教学反思12-01

灰雀教学反思06-04

《灰雀》教学反思02-04

灰雀教学反思优秀02-24

《灰雀》教学反思15篇04-07

灰雀教学反思15篇02-17

《灰雀》教学反思(15篇)04-03

《灰雀》说课稿12-18

灰雀说课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