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4 14:04: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对称》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称》教学反思15篇

《对称》教学反思1

  一、关于教材:

  (1)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开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内容较为独立教材在设计上富有美感,是一堂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审美情趣的概念课。

  要据上述分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以及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积极探索,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感受数学的美。

  4、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教学重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两者差异

  教学难点:找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形纸片,剪刀及彩纸。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贺形纸片各一张。

  二、教法:

  本课同于是节概念课,比较抽象,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采用直观教具辅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设颖激趣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全过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法: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有效交往,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探索学习方法,既突出主体地位,又培养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程序:

  我首先对教材作了处理结合本课要达成的目标,设计多个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课件,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能力。

  (一) 创设情景

  1、 猜字迷湖中倒影既让学生知道倒影是轴对称,又能从猜迷中体会到猜迷的乐趣。

  2、观察规律(注:美术字1、2、3、4、5、6对称图形,问第7个图形是什么)

  (二) 给出轴对称的概念,并从上例中观察对称轴。

  轴对称:

  (三) 通过操作,促进对概念的认识

  让学生拿出收集的图片,通过观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知道折纸是对称轴。

  (四) 练习

  画线段、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并由此知道点的对称点。

  (五) 用电脑演练:如下

  对于上述图形,我们可以说甲和甲关于直线L轴对称;也可以说整个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特别是第三个图形,我们可以说等腰三角形的左边和右边关于 轴对称;

  也可以说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 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它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上的区别。

  同:

  异:

  (七)练习: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并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1普通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 4角 5圆 6长方形 7正方形 8平形四边形

  收获与反思: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对称》教学反思2

  《图形的对称》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

  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在上课的开始我先提问学生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认识哪些轴对称图形,发现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不能完整准确地说出来,而对于认识的轴对称图形,确实说了很多,连菱形都说了出来。学生说完以后,我很快就引入了新课,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就提问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很快就回答是,下面我安排了学生进行动手活动,折一折找出对称轴并画出来,在画之前先提醒学生对称轴用点划线表示,学生在动手活动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我走下去看学生操作的时候发现,几个孩子还对折后没有完成重合,所以就相机提问其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才发现其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出现这样问题的这个孩子是一个后进生,学习上很不主动,我就赶紧让他前面一位同学教他。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画对称轴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汇报后,我接着让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中画出它的对称轴,这里的教学出现了较多的意外情况,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画对称轴,没有想到可以用长方形各边的中点,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只能去一点一点地提示,让学生量出各边的长,并标出中点,再根据中点来确定对称轴,这一部分的教学完全没有达到效果,一直是我在牵着学生的思路走,课后想一想。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他们想过了以后肯定会有收获的,而我这样的提示或许只能让学生按我的思路完成这个题目。

  在练习的时候,我也发现了问题,比如说在想想做做第三题的时候,担心学生不会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我直接让学生跟着我找出关键点再画图,一部分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似懂非懂的。练习的效果没有达到。

  今天的课上完后感觉很累,我累,学生也累,想想原因其实有几点确实是要注意的,比如在动手的时候应先让学生说说对折的方法再画对称轴,那样学生应该就能更好地理解对称轴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了;再比如说在正方形画对称轴的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再汇报;在练习的时候也应让学生自己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或者说一两次找不出来就多找几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尝试的过程才能探索出新的知识,也能掌握画法。这些问题希望能慢慢克服,在《图形的平移》中一定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自己探索的过程非常重要。

《对称》教学反思3

  “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一开始,我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钟、热水瓶、树叶不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用书“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孩子们的正确率很高,基本都对,个别孩子有错,但经老师一提问,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对称》教学反思4

  对称是现实世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处处可遇到对称物品,如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等。本课选取了民俗节活动上很有代表性的民俗建筑、风筝、剪纸、民间杂技表演为研究素材,当这些内容丰富的照片在优美的民乐中呈现时,令学生很振奋,为学生找到学习对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学生交流感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对称”的表象。

  本节课我设计由问题出发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即:猜想—验证—发现—交流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碰撞出火花。为了避免学生对“完全重合”和“对称轴”两个概念建立的太苍白,教师适时地出手,设置了两次对比性的操作:一次是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对“重合”的理解之后,出示了“少一片叶子的一朵小花”与学生的“重合”对比,从而学生深刻领悟了这朵小花是“部分重合”,而自己操作的`图形是“完全重合”。

  在解决“如何让这朵小花也能完全重合”这个问题时,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充分展现了学生对“完全重合”理解的程度。另一次是在学生认识了“对称轴” 后,出示了对称图形任意折出的一条折痕,让学生与自己手中图形的折痕对比,从而引出能使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它所在的直线才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通过两次对比操作,使学生探究中获得的数学体验牢牢地印在了头脑中。

《对称》教学反思5

  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学生,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我教了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这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开始,我就用亲切的话语引入玩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玩具中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很自然地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实物到图片的转换。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对折,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感悟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比较出图片的边沿完全重合,有这样特征的图片是对称的。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体会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归纳图片是对称的,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注意发挥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作用。

  我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对称图形。如果说第一次的动手操作是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这一次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创造——自己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运用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在教学中,引入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从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对称”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说一说、“做”一个对称图形等活动,使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称图形是“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体会对称图形的特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感受到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看到数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我的心情很好。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都很活跃,都很主动,都很积极,接受知识也很快。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我看到了学生的聪明、活泼、自信。也使我看到了新课改的灿烂前景。灯光教学反思道士塔教学反思倒数教学反思

《对称》教学反思6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开课伊始,我便拿了剪子和彩纸,告诉学生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只有细心观察,发现秘密的孩子才能得到礼物。”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后,我快速地开始剪纸,不一会见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孩子们很兴奋,我让孩子们说说老师这怎样剪出来的,因为孩子们观察细致,所以说得准确。由此便引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相继,我又剪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这样一节好的教学内容,我当然不会让学生错过动手操作的机会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撕或剪出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这一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对称》教学反思7

  对称是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1、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3、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4、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5、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1、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1、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2、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对称》教学反思8

  本课是明确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教学,我非常重视本节开头的教学内容,采用做游戏摆扑克的方法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分析探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怀的认识。从实例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感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单调乏味,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初二学生对一些“动”图形很感兴趣,为此本节采用了动画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易于发现、总结。教学时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交流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并注意利用变式练习题,准备开放性的习题配合,归纳小结注意点,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中心对称的有关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学生启发、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说出来;相互补充,学会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师是朋友、是合作者;讲解则是学生探索结果的概括,对学生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在调动学生积极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问题却不能主动提出来。教学中的学困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待于提高。

《对称》教学反思9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1、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2、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3、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对称》教学反思10

  【新授部分】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为了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我故意选择了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中部分内容,在认识各国国旗的基础上,从中选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复习和巩固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新授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第二个层次:让学生沿着折痕用点划线画一画图形的对称轴;第三个层次:给出一个长方形,不能折,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来画一画它的对称轴。通过一层一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如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练习部分】

  第1题让学生通过将一些基本图形对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意义。第2题在认识对称轴的基础上学习画一组简单图形的对称轴。教材没有用小方格作背景,也没有要求学生对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作出直观判断,必要时再通过操作验证。最后一个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安排这个图形,可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第3题让学生在方格上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第4题画对称轴并探索规律,从新的.角度加深对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图片,在这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享受人文与情感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反思部分】

  今天的复习巩固环节中,我只让学生初步回忆了轴对称图形特征方面的知识,而疏忽了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对称轴”这个概念知识,虽然这对后续的教学过程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为了完善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知结构,还是应该复习一下这个知识。在让学生沿着折痕用点划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板书演示,指导如何画点划线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自己画的过程中碰壁的情况。

《对称》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习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二十的第6题中,主要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

  再教设计:

  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对称》教学反思12

  生活中处处有物体,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就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去发现,去总结。遵循这一原则,我对《对称》这一课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设计。整堂课下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心酸。

  成功之处:

  1、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在教学认识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时,先出示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小组仔细观察认真对比,然后找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得出结论。另外为了验证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我专门设计了折一折这一教学环节,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动手中找出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2、课堂教学中注重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观察——发现——验证——下结论。即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找出物体的'特征,然后动手对折、剪一剪验证自己的发现,最后师生总结。这样就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学会了知识。在学生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加以适当点拨,既增加了师生感情,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不足之处:

  1、我上课时没有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十分到位,有些学生虽然上课发言积极,但对对称这个概念没有理解到位。教师对课堂部分环节没有调控好。

  2、小组合作没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课堂上看小组活动轰轰烈烈,但从课后作业来看有些学生接受不好。原因主要是小组活动时分工不到位。

  总之,一堂课下来,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争取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称》教学反思13

  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激情导学。以兴趣为先导,从美丽的风景画面开始,引入学习数学的境界。然后进行游戏:猜一猜,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同进比较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推理游戏,中考链接等等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在这堂课中,我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对称》教学反思14

  今天,尝试上了一堂数学网络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试一试、剪一剪、围一围、折一折等方法,通过不同折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中,由于三年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上网速度慢、文字输入慢)再加上学习内容比较多,因此,尽管博客网站图文并茂,完全照课本内容顺序安排,有难度的.地方还有提示,比较适合学生自学,但是,还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感受是:首先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上不需要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回复,这样会浪费时间。第三,我觉得专题博客网站更适应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因为学生接受能力有强有弱,不可能象学生做操“齐步走”一样学习,再说网站上还有很多没有学习的拓展性的内容,如:进入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进入超级链接,可以到其它有关网站上进行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课堂教学以补充。因此,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引导,而不是结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使数学学习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专题BLOG网站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更有价值。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对称》教学反思15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越来越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从身边,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于生活中去,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物体的像左右对称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站在镜子前面做各种动作,请其他同学观察镜子里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镜子里的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后为了让学生明白镜面对称,做了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当镜子里的人,一人照镜子进行表演,取得较好的效果。

  《镜面对称》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了解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使学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对称》教学反思09-08

有趣的对称教学反思04-22

《轴对称》数学教学反思11-12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9-01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26

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5-25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6-17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27

数学中心对称教学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