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5:38: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本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基础上,采用尝试操作、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制作电子贺卡,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学会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方法。通过把背景图片和文字组合成贺卡,使信息技术学科,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既获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受到美的熏陶。把自己亲手设计的贺卡送给亲人和朋友,使学生懂得感受爱、领悟爱、学会关爱别人。

  一、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受到了明显的效率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精神。例如: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运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的基础上,运用尝试操作、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插入图片方法后,教师又提出新的“任务”,如何插入艺术字,让学生自主地完成这一目标,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地学习环境,倡导她们大胆质疑,大胆尝试,主动探究、乐于探究。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获取新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氛围。

  “爱生”作为教师的天职,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氛围是本课的特色之一。通过让学生讲发生在身边的贺卡故事,谈谈自己设计贺卡的创意,把贺卡送给同学和亲人等活动,体现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良好品质。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人间最美好地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从而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创设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我始终保持微笑教学,让学生从教师的眼神和手势中感受激励,感受振奋。其次,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建立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探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三、创设探究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人们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原动力,在问题面前能够孜孜以求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前提。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插入剪贴画、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显然是不能完成的。例如:在设计贺卡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前收集了各种类型的生活中的贺卡,并展示给大家,让学生观察贺卡、讲述贺卡、找出贺卡的共同点(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创设探究环境,并让学生以猜猜看的形式谈制作贺卡的步骤。学生马上联系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产生了亲身体验的强烈愿望。学生通过一系列地主动探究、主动质疑、自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探索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学生自己选择操作。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的同学动手能力比较好、有的同学表达信息能力比较清楚。因此,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在插入来自文件中的图片时,由于课前准备的图片素材库里有许多漂亮的背景图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图片进行操作,制作出来的贺卡也各不相同,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写祝福语,来表达他们的祝福,使信息技术学科和语文学科有机的整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拓展应用,共同巩固学习成效。

  本课教学,我不仅教会学生在word中制作电子贺卡的知识,还让学生“学以致用”,了解贺卡的发送方法,及电子贺卡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通过拓展巩固了学习成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压缩时间,未能让多数学生发言、展示作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一缺憾,以达到完美。同时,我也得到一些启示:

  1、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课堂必须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只有让学生多去操作、多去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为“创作小主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着学生,使学生自始自终处于兴奋状态,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设了条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在信息世界去创造、去想象,让学生的思绪插上翅膀,展翅飞翔。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Word第一节课教学内容在以往都是把认识word的软件界面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在本次讲课中我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了解即可。原因如下:

  第一,软件界面的认识其实是一个过程,应该把认识软件界面的学习贯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逐步的熟悉和认识软件的界面。

  第二,软件的更新是很快的,现在学生所认识的软件界面,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改变,比如word20xx界面和word20xx界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三,软件界面的变化还体现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主题而不同,甚至于因为个人习惯而有所改变。第四,同种功能不同软件的界面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word界面与WPS界面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基于以上原因,我没有把认识word界面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教会学生如何保存和新建文档,尤其是如何保存文档作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保存文档,对于已经熟练掌握软件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但是作为初学者,特别容易出现各种的错误,比较典型的就是:第一保存的位置不正确,不知道把自己的文档存哪去了;第二保存文档之后,发现没有保存对位置,不知如何“另存为”。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学习了至少3种保存的方法,并通过让学生保存不同的文档来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发生上述的错误了。

  学生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就让他们自学启动这一块,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讲,反倒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自学以后都能打开word,接着我又让会的学生再把操作过程演示了一遍,这对于个别没有成功启动的'学生也是加深了印象。在讲解“窗口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我变换了方式,让学生来考我,学生说出窗口的名称,我指出是哪部分,大家都非常兴奋,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样我既趁机介绍了窗口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对学生来说印象也非常的深刻。接着,我再反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能非常快地回答出来了。在文件“保存”这一块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操作比较熟练,自己会将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而有的学生显然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时候,为了防止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无事可做,操作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我就让已经完全掌握的学生去教还不能顺利操作的学生。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那些操作好的学生尝到了“甜头”,使他们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与应用。对于word的退出,比较简单,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我采用让学生之间比一比的方法,看谁“退出”的方法多,让学生了解其他一些退出word的方法。

  《初识word》这一课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更多的用处,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用计算机写作文、写日记,对于这种非常实用的工具,我会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并能进行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本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第十课时《输入汉字》。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鼠标,并且初步养成正确的打字姿势及指法,对英文字母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比较熟练,这都为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应该说,学习汉字录入是学习计算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二年级学习汉字录入对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促进成长发展、以任务为驱动”作为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让他们成长发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他该学会的东西,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从板书到教具包括课件的设计都力求具体形象、循序渐进,以保证学生学会为根本,只有让学生在真正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学会汉字录入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输入单个汉字环节中,我自己制作了一个专门的课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看课件,自己去掌握输入汉字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其逐步渗透学习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课的知识点,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录入方法后,我在进一步提高学习难度,引导学生通过输入一个同音字“打”发现候选条,并通过输入“弟“字总结翻页按钮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不同的翻页查找汉字的方法,这几个字的出现是随着知识点的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出现,使孩子在这几个汉字的录入过程中,不断的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学会基本的汉字录入。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对特殊字“绿”,故意设置难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学生间的协作互助,这一知识点,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

  这样的课堂教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对今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在阅读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书籍中得到体会,现在我就简单的谈一下。

  一、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

  新课标的教学,我们需要明白教学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教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差异与问题?

  1、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

  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素养的过程。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1)第一个问题就是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

  (2)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界定学生的现有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能。新课标下的教学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而在《纲要》中,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没有被列为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又将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现有基本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界定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归纳哪些技术上的方法。

  (3)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纵观以上问题,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层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

  1、分层教学

  (1)按水平的分层导学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

  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

  2、分组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A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A类学生分散到B类学生中,以每组5-6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1)小组合作学习

  采用异质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互助学习对子”,小组内2-3人组成“互助学习对子”;小组间两两结成“互助学习联盟”;引入适度竞争措施(如评选“优秀小组”或“专家组”),形成“小组联盟――组内(间)竞争”的学习机制。同时可以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水平低的学生安排“学生老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从20xx。9。10至今,我到东河中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问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这个学期听了学校其它几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己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尝试,才能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澜沧县教育局2015013号文件《关于做好普洱市教育局两意见两要求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之后结合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自己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创造思维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在备课构思时,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导入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二、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厌学。因此,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对调皮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需加以改进,需不断学习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放手让学生操作学习、适当加以引导

  对于简单的、学生可以自行学习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和操作,不用所有内容都包揽讲解,教学中让学生多操作练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用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适时讲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五、多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六、展示作品。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习文件中的教师一日工作常规、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等内容,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学好如何去教学生,从哪些方面做起,以上是我在学习《东河乡中

  学贯彻落实“两意见”、“两要求”》文件之后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一些反思,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总结,不断改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摘要】: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滞后,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滞后,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障碍。对教学效率与教学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人在这方面经常反思,探求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措施与对策。现对这三个问题的成因与措施剖析如下。愿与同行交流,还望提出更宝贵意见。

  一.教学中的三个突出问题

  1.学生把信息课当做娱乐课,随意,松散。

  2.教学设备少,教学任务多,教学目标难。

  3.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差悬殊。

  二.三个问题的突出表现。

  1.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做娱乐课,休闲课,不够重视,好不好没有关系。因此就比较随意松散,注意不集中。有的上信息课带着其他科目的作业本进机房,有的看课外书,还有的上信息课只想着玩游戏、上网等等。这些肯定影响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是按一人一机设置,而且是按经济条件比较好地区,按城市水平设置的。全期教学任务十六课时,但我们学校受设备的限制,只有22台机器能正常使用。学生只能2人一机或3人一机,加上有些难度较大的课程,一节课的内容一课时完成不了。教师如果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至少要32课时以上才能完成全期的教学任务。而实际授课只能按18课时计算,有14节的时间缺口。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很大。

  3.每个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差异会很大。如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天赋好,接受能力强,学习知识快,有的还因家庭条件好,自己家里有电脑,或利用社会网吧,使用电脑已有很长阅历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就会很快。教师一示范,他们马上心领神会,迅速掌握并能实际操作。有的学生不用教师示范,理论知识稍作提示他就能上手操作。而有的学生因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接受电脑学习比较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就会慢一些,有的在这方面相对天赋差一些,掌

  握信息技术就会更慢一些。相差很是悬殊。

  三.措施与对策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思考与实践,初步形成一套方法与对策。

  1.在教学中学生把信息课当娱乐课,随意松散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教师讲绘画技巧,而有的学生可能想到上网去,教师讲网络搜索引擎,而有的学生可能和旁边同学闲聊去了,这不光自己未学会当堂课的内容,还干扰影响他人的学习。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可能是正常学生效率的二分之一还不到。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从这样两个方面着手的。

  一方面,规范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明确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要求;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强调两点:①是专注。②是静。并坚持训练。要求上课铃一响,学生应立即进教室坐好,安静。集中注意,等待教师上课。严禁上课嬉笑喧闹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听课集中精力。实践课要专注不分心,保持机房安静。提问要举手,待老师走近,再轻声交流。同学间的商量,要轻声,不讨论与上课无关的事,这些要长期训练坚持。我最不提倡茶馆式教学方法,课堂效率比较低,不利于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实施的话也应规定时间,切勿整堂课都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要1-2周或者三周以上反复训练,这就需要每个任课教师,每科都进行统一一致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的自控力。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主要方面。(更可利用电子教师的特殊功能,在学生电脑上用文字信息警示,会显神秘,甚至限制其教学内容以外的程序。) 另一方面,教材的教学案例设计得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使用那些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例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最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在教六年级学生学习建立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知识时。

  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提问1:“同学们现在与朋友,亲戚,或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除打电话写信外,还有那些你知道的联系方式?”学生讨论:“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博客”他们都非常便捷实用。提问2:“你现在有自己的邮箱吗?想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吗?”建立电子邮箱,学生都知道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通讯手段,然后导入到电子邮件建立过程,其次,有了邮箱要学会收发邮件。先教师示范:申请邮箱,写邮件,发邮件。然后请每一个同学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写一个邮件发到老师邮箱。例如:

  老师:您好!我已学会建邮箱,发邮箱了,我的邮箱是:XXX@163.com.请常联系

  您的学生:XXX

  20xx年X月X日

  为了便于管理,我会为每个六年级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班的邮箱。如:

  ZXX111@163.com.这就是六年级111班的邮箱。我接受学生发来的邮件后,便立即给予回复:

  XX同学:您好!你的邮件老师已收到,祝贺你有了自己专用的邮箱,请常联系。

  周老师

  20xx年X月X日

  收到学生电子邮件后,我会分批公布名单,并让学生查收老师回复的邮件。学生收到老师的邮件后,都特别兴奋,这样一发一收,学生在实践中就掌握了电子邮件的建立与收发,他也会再次跟老师或同学发送邮件,进行交流。这样就达到了这课的实际目的。偶尔,没学会建邮箱的学生,会着急,即时向同学与老师请教,希望能及早收到老师的回复邮件,体验收发邮件的乐趣。

  还有我总是喜欢使用考试这一策略。将信息技术均列入考试考核内容。而且考试的结果,我要求到服务器中的指定位置评阅试卷。这样不光学会在屏幕上完成作业,还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学会命名文件名。保存和打开文件,这些都是一些很实用的知识。学生只有这些知识都掌握后,才能让老师看到他的作业或试卷。

  2.针对教学任务多,机器少,教学任务很难完成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①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抓住每课内容的关键知识点,选择实用性强的技术讲;或几节课内容中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节课讲,这样浓缩教材,互相渗透。②再就是相互协作学习,一机上二人或三人做同一个作业,由一人作其余学生协作。③实用价值不高或者已淘汰的内容少讲或不讲,触类盘的内容放在一起讲,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3.针对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相差悬殊问题,我的思路是:辅差培优。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给他布置一些实用的内容,让其自学或先学一步,让他学得更充实,培养其自学能力,甚至选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其他同学。再就是,教师要多指导那些学得慢一点的学生,这样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学生的需要。对特别学得慢的学生,不要求其掌握知识的全部,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就行了。如普通学生写了一段演示文稿,学困生他完成了一段,我也进行表扬,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制表格,装饰表格对于接受能力慢的,能制出表格,能填写部分表格,同样也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三个类别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三个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确实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要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在教材细节处理上,也确实并非易事,还需要不断探索。更希望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并提出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初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为配合新形式的发展需要,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几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探究课。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我深受和启发。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独有特点,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课堂气氛的活跃,完全是教师这个主导作用发挥而来的。教师课程结构的设计,环节的策划,精密的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一言堂。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是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相配套。那么,在上理论课时,在课堂中要把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掌握好。攻破了重点,难点,其他的细小的知识情节也就迎韧而解了。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节课的知识体系,知识情节的脉络把握好就可以说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并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实践操作课又是怎样才能有所收获的呢?信息技术的实践课,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课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决定,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又提高。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探究课的启发所产生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头脑,我想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为一曼中学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为学生能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应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阅读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书籍和平时的操作实践中得到的体会。

  一、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备微机房;

  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学的重心不能只停留在讲解技术或者某个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因此,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这样就给教师、学生和电脑机房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方面

  过去我们可能一个软件要讲一个学期,教师只要精心研究这个软件就够了,然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一个学习任务可能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会很多,也可能会出现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工具。这样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一节课可能要去研究好多软件。另一方面,我们教师设置学案时也要有方向,更多的是设置学生利用已有的操作技能或者是已学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

  (二)学生方面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应用技能。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而言是非零起点,已经假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然而,高一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学校,又由于不同的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开设情况不一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也就参次不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充分考虑新课标之外,更重要的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了学生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取信心,太简单了又有点浪费时间。

  (三)微机房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技术课要想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微机房必须每一节都要做充分的准备,高一年级是信息技术基础,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交流、发布,比如在信息的获取、交流、发布部分就要求微机房必须要有畅通稳定的网络平台,信息的加工时学生可能用的软件会很多,比如文本信息的加工工具WORD、WPS等都必须安装上。这样才能保证每一节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主体性关键是教师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要想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性,教师就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做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来实现。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但不是说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瞎碰瞎撞,每一个概念都要学生自己去建构。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就容易误导学生甚至限制学生的思维,这就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正常发挥。要在教学实施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时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这一情况不单单指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了解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了解学生对不同难度的知识学习所适合采用的方式,了解学生可能接受该知识的程度,在了解了之后,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才易达成。而这都是主体性学习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而必不可少的环节

  任务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一样。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完成教师预定的任务。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有些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的任务,这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操作中,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

  三、采用异质分组,分层优化

  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异质分组,分层优化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

  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A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A类学生分散到B类学生中,以每组5-6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采用异质分组方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可以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老师”,课堂上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给水平低的学生安排“学生老师”,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中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初略翻看小学信息技术教程、初中信息技术教程会觉得很多知识点是重复的,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在上课之前我认真研读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如何积极倡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 —— 探索问题 —— 解决问题 ”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 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比如我们以语文教学为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重情趣、重积累、重感悟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开展,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实现了双赢。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我们生活中处处有信息的现象,了解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些教学目标对初一的学生来讲太抽象了。无意中听到语文老师议论: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长征”这个概念是非常遥远的,想要让他们理解《长征》中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当困难的。和语文老师讨论后决定:这两科的教学目标可以一起完成。老师布置任务查找“长征”相关的资料后整理成信息。课堂上教师请学生展示信息并加以评论,最后教师适时出示毛泽东奋笔疾书,写下《长征》,并配上背景音乐为《长征》组曲,立即唤起学生的激昂情绪。把心中想象的情景与录像中的情景加以对照、重组、补充,形成了更为清晰的画面,为此学生还不满足毛泽东奋笔疾书写下《长征》的一组片断,内在的需求让他们主动要求在此基础上观看夺取大渡河的画面,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充分对话。整个教学片断经历了语言文字到情感体验,然后从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起到情感的推动作用,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都很好的完成了。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1.“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例如,初一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

  3.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了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4.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是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其二,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其三,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斐.斐课件.园效果会更好。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必须压缩时间,紧凑在完成教学,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少。尤其注意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 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平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平台。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并不能要我们的学科教师都费力搞什么多媒体课件,我们只要学会拿来主义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现成的电梯大家都不去使用,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 近来,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而网络和教育的结合更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崭新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新课程实施两年来,老师们已经从教学中总计了许多教学经验,形成了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刚拿到《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的时候,相信许多老师都傻眼了,这怎么教啊,全是文字,理论。在大家看来,信息技术教的就该是技术。但是新课程的理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对于第一章的课——信息与信息技术,去年我们上的时候也仅仅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前段时间去安徽黄山市出差,给我的任务就是上一堂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当时我还真傻眼了。后来他们给了我前两年省里优秀的课例,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技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其中安排如下:用CCTV5体育人间播放的两个人骑单车去西藏的'纪录片,引出俺自己暑假的单车之旅,并提出做这样的旅行需要收集的一些资料,即信息,进而引出信息,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明白什么是信息。然后通过PPT巧制倒计时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向学生非常直观的演示了信息的传播,并引伸出其他传播载体和途径。而后通过信息的传播过程结合实例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其中还穿插了几个练习。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知识,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从这个方面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备课,挖教材,学习别人的优秀课例,一定会备出好的信息技术理论课来。

  由于这学期我上高二,因此我把上面那个课例给高一的老师使用,效果应该还不错,如果操作的好的话。

  今天去听了他们的第二节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课本中是以文字图片展示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影响,大片文字,死板的图片,直接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接受。高一的老师做的也很好,找到了应该是山东(信息技术是要参加爱高考)的课例,在他们的课例里,用视频的方式展示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感觉效果比老师讲授和学生阅读强多了。

  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来理解信息技术的影响”基本上他们没有做,我的改进意见是可以通过BBS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正方一栏,反方一栏,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只要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谁的意见观点不足都可以回复反驳。在这里如果用到一个技术:用Ajax来实现网络的无刷新提交效果就非常棒了,这样学生在写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还没提交也可以看到别人刚刚发表的观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31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8-22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6-2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07-08

【必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8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必备)07-0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5-09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11-23

信息技术个人教学反思03-27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