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1 09:57: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为等特别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写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内容。二是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受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 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 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 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 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小鸟那种“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的行为。一定会感动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感情,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既让学生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角色对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动人的故事。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吗?

  二、融情想象,做好铺垫。

  1.出示:

  一颗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⑴ 你是怎样理解“好朋友”的?

  ⑵ 融情想象,这又是一对怎么样的好朋友?

  ⑶ 学生可能会这样理解好朋友:

  A:鸟儿飞累了,就在树上休息;鸟儿也为树捉虫子。

  B:鸟儿住在树上,树成了鸟的家;鸟帮助树赶走要害树的人。

  C:鸟儿和树相亲相爱,树为鸟遮阴,鸟给树唱歌。

  D:鸟儿问树:“你给了我一个这么温暖的家,我应该怎么感谢你呢?”树说:“不用谢,爱是不用回报的。我们就这么生活在一起,多好。”

  过渡: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啊!就是这样一对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却要在寒冬来临之际,不得不短暂分别。临走之际,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

  三、潜心对话(树和鸟的对话),体会友情。

  1.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用“——”划出课文中鸟和大树的对话。

  2.出示要求:自由感情朗读,写出评注,分别应读出怎么样的感情。

  3.检查点拨。

  ⑴ 师引读

  ⑵ 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⑶ 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指导要点:树的话中包含着请求,期盼;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而肯定;树(他)和鸟(她)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

  4. 有感情地齐读1~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给树听。他们到底能否重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大树 小鸟

  听歌 唱歌

  朋友(友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引读1~4自然段

  二、 潜心对话,披文入情。

  过渡: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有问。

  1. 她分别找了谁,问过谁?让我们快速浏览寻找课文5至最后一个自然段,用“——”划出课文中三组对话。

  2. 出示三组对话

  ⑴ 学生自由练习。

  ⑵ 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a 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b 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C 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

  ⑶ 师启发:鸟儿找不到好朋友时,心里着急吗?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饿?她会在心里怎么呼唤她的好朋友呢?

  ⑷ 指名分角色读三次对话。

  三、体会二“看”,升华情感

  过渡: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焦急,当她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齐读

  1. 出示句子: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⑴ 思考: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⑵ 指名学生交流。

  ⑶ 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呢?她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 出示句子

  ⑴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

  ⑵ 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⑶ 引导想像: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她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⑷ 指名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⑸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看”字虽然普通、平淡,却饱含着鸟儿对大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 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 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2. (机动板块)课文学完了,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六、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起因——约定明年再唱歌

  经过——寻找树朋友

  结果——实现诺言,唱去年的歌

  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用朴素透明的语言,讲述了一只鸟和一棵树之间生死不渝、凄美动人的友情。鸟儿那执着的爱所传达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纯洁、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整篇童话氤氲着古典主义感伤之美,给人一种无法释怀的凄婉情结。

  第一遍读《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被紧紧地揪着,文章虽然没有一个华丽的词句,也没发现一个难理解的词语,语言相当朴实,但细细品读,又觉得文章情意深浓,还带着些许伤感的色彩,很有味道。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入朴实的文字所蕴涵的意境中,体会到鸟儿与大树之间那种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呢?经过反复的读文和思考,我被文中“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这句话吸引了,既然是好朋友,何不让学生通过体会他们如何的好来贯穿全文呢?于是我很快确定了教学思路:以读为主的语言情感训练课。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认真读,仔细体会,谈感受。然后紧紧抓住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文,体会小鸟越来越着急,担心的心情,这样为歌颂鸟儿信守诚诺,珍惜友情的品质服务。最后再通过体会小鸟与大树点燃的灯火见面时,两个“看”字的不同含义,进一步让学生体味这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课上完后,虽然有许多我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教学机智不够,引导学生深层次的体会欠功夫,放手还不够大胆等。但从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从学生有一点深度又有些稚嫩的言语回答中,我感觉学生的情感基本被调动起来了,我还看见有几个孩子还流泪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最后,我没有只采取书中的要求“对课文中的小鸟说点什么”,而是采取更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哪个人物说话都行。这下学生的感受就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学生对小鸟说:“鸟儿啊,你用你的行动和歌声告诉了我,朋友之间应该信守诺言。”又如一学生说:“鸟儿啊,你唱的不仅是一支去年的歌,还是一支赞美的歌。”另一生接着说:“这支歌不仅赞美了大树,而且也赞美了小鸟自己。”有的学生对伐木工人说:“伐木人,是你让这么好的朋友从此相隔两地,难道你看到如此纯洁高尚的友情还没有一点觉醒吗?请你赶快停下你罪恶的手吧,让我们都来爱护树木,爱护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有对大树说的:“大树,我真羡慕你,虽然你已经不在了,但我觉得你是最幸福的,因为你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停地修正孩子们说得不太恰当的地方,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心被童话中的人物所感染了,感动了。我想:这也许也是童话吸引他们的地方——除了想象力丰富,故事有趣以为,还能给人以很多的启示。

  我真希望每一节课都能把学生真正带入课堂,带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第三组的课文,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好的情景。《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候,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这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抓住四次对话。课堂的引入就是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创设情境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中想象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厚。在想象的过程中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没有描写鸟儿和树的外貌,没有描写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在读每一次对话的过程中回顾鸟儿和树的约定---“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唱歌给你听。”想象鸟儿的每次寻访的心里的紧张,担心,体会鸟儿寻访过程中对话的语气。当鸟儿看着灯火的时候,当鸟儿唱歌给灯火听的时候,它会想什么?

  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大量的想象的空间,想象鸟和树的样子,想象鸟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树什么时候听鸟唱歌,鸟儿在一次次寻访树的过程中的焦急,心痛......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担心如果孩子们会不会体会不到他们友情之深厚,故事中透出的无奈,孩子们会不会不明白,那些不写友谊之深厚,不写树之茂盛,鸟可爱,不写鸟儿寻访之急切.......浅显的表达,深厚的友谊,浓浓的悲伤......其实一切都是多余的,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情境中加上想象的读,感受到了。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资料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前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

  这篇童话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方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资料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思考了自我,而较少地去思考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但“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杨老师提出,是否能将

  这块内容放到文章理解后在出示,这样一来会简单一些,要考虑学生能力,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友情。学习这篇课文,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为等个性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透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述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资料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务必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资料。二是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资料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资料十分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就应个性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我的思维来思考学生的问题,以自我的思考方法、潜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受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一样,就是学生自我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必须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一样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一样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潜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理解。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资料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忙。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能够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主角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此刻的引导。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一样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先感情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角色之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是文章脉络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补充小鸟与“大树”的无声对话。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我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2)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深厚情谊。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无一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的大量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第一次读完这篇童话,第一感觉是淡淡的伤感和感动,是因为结局的不完美吗,还是被鸟儿和大树的友情震惊了?但深入地读下去,发现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很多,学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确定了一条一元带多元的情感主线: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其它主题作为副线而存在。

  《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怎么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我思考的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命潜能的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如:你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老师听出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同学们,你们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这些激励的话讲了以后,学生也跟着进入了角色。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创造我们的课堂奇迹。但由于初站讲台,教学经验不足,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学生突发的回答,有时候只能是好的,不错,是的这些苍白无力的话语,一时间不能脱口而出,得心应口,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你的评价语,也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这节课的初衷是读课文时的一种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更为作者为我们设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小鸟的那份执着和忠贞,友情和诚信,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我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自己。因为我明白,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用精神来营养自己。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情感就丰富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或许正因为这样,使我犯了一个隐形的错误,自己课堂上说的话太多了,教师引导这个度没把握好,导的太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我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课后我思考过:我是以小鸟的两则日记导入的,最后以悬疑结尾,去年的树不存在了,鸟儿明年还会来吗?设计目的是首尾呼应,留给学生思考空间。那么我整个教学是不是可以围绕着这两则日记展开呢?提出大问题:这两则日记表面看似内容相同,那么究竟是不是一样呢?读课文,想想两次写日记的心情。从而导出鸟儿第一次给大树唱歌并告别的对话,第二次对着灯火给大树唱歌并告别。以这两条线展开,由于缺少教学经验,怕围绕着大问题进行教学,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很想知道按这样的设计进行,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在设计本课时,我想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上完了,心情轻松了许多,也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关于课文的导入。

  教学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原本想精心设计一个开头,把学生导入课文的阅读。所以也到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有的老师用“鸟儿的日记”导入;有的老师用歌曲导入;有的用多媒体动画;都动了不少脑筋,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认为《去年的树》文字明白晓畅,对四年级的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并没有什么障碍,导入就不妨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读一个鸟和树的故事,让学生尽快接触文本。我觉得如果课文的背景离开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是太远,课文导入完全可以简单一些,不一定都要创设情境。因为每一个儿童面对一篇适合他阅读的故事,都会有一种阅读期待,希望了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等等。所以本文的导入我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三、关于课时安排。

  《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读到“分别”,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我,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是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三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针对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这一特点,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课文偏重于人文性。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所以,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那个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到达了我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一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我质疑问难,并进行拓展说话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有坡度的说话练习:(1)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简直不敢相信大树你如此高大的身影,昔日高大的身影,却变成了如此。"最终会说:"大树再见了,我期望能再见到你。"有的同学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2)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有的说:"亲爱的.朋友,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在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有的说:"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样样虽然我们今世不能相见,可是这一生能有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如果有来世,我期望我们能再做一对朋友。"……(3)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有的对小鸟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大树心里,大树会是你永远的好朋友。"有的对大树说:"大树,你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真了不起!"有的对伐木人说:"伐木人,难道小鸟这份纯真的友情还不能打动你吗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就应当珍视它们的友谊,爱护树木。"……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遗憾的是小练笔时流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裕,结束时有所匆忙。"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在交流阅读感受时:

  生:我从文中体会到树木的伟大,他为了人们点燃灯,宁可燃烧自己。

  生:这片文让我们不要破坏环境。

  师:这篇文要表达是“诚信”,鸟儿信守诺言,如何都要找到树,哪怕做成火柴,已经变成火苗。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纠正偏差。

  从学生交流中,当听到学生的回答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应明确给与否定,并指正。假如把文本价值取向比作靶子,那么多元理解如同靶子上大小不同的圆环,打中靶心,就是准确了解作者与编者的价值取向,打中七八环、三四环都可以肯定,但是脱了靶就不对了,就是曲解。教师要引,纠正偏差,因为多元解读必须在求对的情况下才有价值。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我思考的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命潜能的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如:“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听出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等等。这些激励的话讲了以后,学生也跟着进入了角色。但教学经验不足,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学生突发的回答,有时候只能是“好的,不错,是的”这些苍白无力的话语,一时间不能脱口而出。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你的评价语,也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读,并提问:“①鸟儿为什么要睁大眼睛看?②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看有什么不同?”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是课后反思,我觉得自己对这个地方挖掘还不够深。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对小鸟儿、大树、伐木人说点什么,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最后以悬疑结尾,去年的树不存在了,那明年、未来树又发出新芽了,那树与小鸟儿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学生发挥想象。设计目的是首尾呼应,留给学生思考空间。由于缺少教学经验,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驾驭能力还不够,所以教学效果还不够显著。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资料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可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往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头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仅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资料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研究了自我,而较少地去研究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04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4-15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25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28

[热]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7-08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优秀]07-1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11-25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