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1 11:13:56

(优选)《荷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1

  在我执教的《荷花》一课时,主要采取情境设置,引出课题,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展开教学。

  我先问质发,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引出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从而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随着学生汇报的进程,学生在这期间也增长了很多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图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辞作以简要的讲解,教师加上过度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一课,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展开这一课的`教学。

  但在这节课中原本设想时间安排的很稳妥,但不料前面在学生汇报时叫地学生多了(5、6名),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影响到后面的进展,使得学生的朗读草草而过。再有,教师应该悉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许是由于紧张,但这一点必须改掉),对于课文的朗读应作为重点部分,但本节课的朗读我没有指导到位,是由于忙着去感悟课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不过,这节课还是存在着许多亮点之处。例如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出示的几幅荷花图片很具有代表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教师准确精辟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学生的内心,抓住了关键性的词语。如果在谈论一朵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用法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能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觉。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及时、恰当、准确的评价。讲课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过于稳,跟小学生上课,就应该活,充满激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时的情景和“我”看荷花时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并且尽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荷花,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进行,比如,在教学中文中的第四段,我让学生想像作者看到荷花,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作者是看到了白荷花的样子非常美,把自己也想象成了荷花,尤其是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是说荷花瓣随风飘动的样子,想像成了自己美丽的裙子,更能表现荷花的美丽,作者看着看着都把自己给忘记了。紧接着,作者由动写到静,又展开丰富的想像,蜻蜓飞过来,小鱼在脚下游过,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告诉我什么呢?学生想象丰富,并且练习了排比的句式。

  不足之处,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荷花》教学反思3

  一、融合课后习题

  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课后习题融入到教学中,不用再用多余的时间来讲解课后习题,也让学生掌握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二、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增强视觉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三、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生字。

  在讲解生字“蓬”的时候,将它和“篷”这个形近字进行比较,并结合“帐篷”“莲蓬”分别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讲解“挨挨挤挤”“冒”这两个词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动态的感觉,使用了换词的方法,替换为“密密麻麻”“长”两个字,最后课件展示图片,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不足之处:

  一、准备工作再加强

  因为是网络教学,在播放视频朗读课文的时候,声音不太正常,虽然已经提前做好调试但是还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状况,所以下次要在上课之前再进行一次播放。

  二、应让学生多体会画面

  在老师范读时,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适当提高练习的难度

  课堂上找了几道题来练习,但是题目太简单,可以在基础题上做一些提高一些的题。

《荷花》教学反思4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课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今可采用谜语导入“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分析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荷花》教学反思5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作者叶圣陶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完成写一种植物的教学任务。

  1、随文识字。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读好句子,先学习生字以扫除在朗读时可能遇到的障碍。这样的生字教学设计既能提高识字效率,又能避免由于识字教学的介入而中断的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朗读体会。

  本文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本语言。如:教学第二小节时,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叶多、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读好这部分课文,熟读成诵,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同时迁移到写一种植物的方法上来。

  3、借助媒体。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感受荷花的婀娜多姿,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与作者一起“看荷花、赏荷花、想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上,从而更好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课文第二段中三种荷花的样子。

  4、教学不足。

  学生发挥想象的余地不多,可能受到媒体和同学回答的影响,在作业时有点千篇一律。

《荷花》教学反思6

  本节课教学让学生通过读文,欣赏教师大幅的荷花图,在悠扬的轻音乐下放松、陶醉,创造性地想象,调动了学生欣赏美的情感。我反复问自己究竟是哪个环节触动了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心?是我的配乐朗诵?是那色彩斑斓的板书?还是那星光下的荷塘月色?不!它们不是单一存在的,正是他们的融合给了孩子们太多的惊喜,甚至超过了欣赏实物片断。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在如此优美的词句下孩子们能更好的想象属于自己和荷花仙子的美好境界!也正因此孩子们感受到了语文的熏陶,这也正是自己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大量的激情仿写锻炼了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扎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如:在什么地方提问?哪些是有效的问题?当然孩子们的表现是存在差异的,但只要他们把握机会表现自己,我就为它们喝彩!

  丰富多彩的内容相对于短短的四十分钟,确实太少了,有时面对那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我不得不说抱歉!但我始终认为“抱歉”和孩子们的表现欲、求知欲,比起来太微不足道了,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为什么让一部分没有表现到自己的`孩子感到遗憾?看来我的教学理念在某些环节还是过于死板,要改进,要真正领悟到重学生学,重学生学得过程的精髓!

  一节有音乐,有色彩的语文课是如此的有魅力,前方任重而道远,每一节课的取其精华预示着自己将走的更远

《荷花》教学反思7

  语文是一种语言学习,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文又是母语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有着深广的人文性特征。而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这两者的和谐统一吧。这节课,我通过听读看想说做写等多种方法与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期待与快乐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一开始的音乐放飞想象,激发了学生探知的欲望,然后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产生独特的'体验。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象,也可边听边做上动作,体会蜻蜓、小鱼的快乐,感受荷花池边如梦如仙的美。最后以给荷花姐姐和大自然写信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这一不常见的学习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这一课体会最深的是学生把书读得很好,因为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地预习,也利用早读课指导过他们如何去读这篇课文,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上这一课,感觉特别好,少了课堂上烦琐的朗读指导,荷花似乎更美了。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多次强调指出: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我不知道我对此的理解是否确切,但我按我的理解去做了。我想,不管对与不对,只要学生高兴学、学得也高兴,那我这堂课就是有收获的。

《荷花》教学反思8

  上《荷花》之前,我恰巧在体育东路小学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该课的第二课时,她的课给我启示很大。在让学生谈完对荷花的印象后,她用自己甜美的范读带学生(闭眼)去“看”荷花。跟着是学生自主阅读,赏读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老师也趁机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图画、朗读、想象来感悟荷花的美,效果不错。

  但我感到她这一课时的容量过大,不但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一些重要的训练,也匆匆而过(如语言文字训练、想象说话的训练)。因此,我备课时既学习,又改进:课前,我让学生在电脑课上观赏荷花、荷叶(课件播放),以弥补部分同学这方面的经验缺失;把讲读1、2自然段放在了第一课时,这一环节重在赏读、背诵积累;第二课时在语言训练方面重在要学生写出三种姿势,而不是单单脑中有个姿势就行了。想象方面重点放在“活的画”和练习上了。从整个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较满意。这也可算是“学有所得,取长补短”吧。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荷花》一课后的一点自得之处和疑惑之处。

  一、自得之处

  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脉络(闻到清香——观赏形状和姿势——想象情景)进行整体感知。从全局出发了解了全貌,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画出觉得这段话中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二、疑惑之处

  课堂调控不够。在第一、第二课时,都有为了让学生感情朗读、大胆想象、多元表达而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对课堂的调控,我一直很困惑。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为了尊重学生,尽量多关注一些孩子,给他们创设表现的舞台,那课堂就容易陷入无序状态,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学任务也经常会完不成。

  另一方面,如果课堂上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许能完成你预先制定好的任务,但是,课堂就容易陷入僵化状态,没有生机,更难有所谓的“生成”。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调控,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荷花》教学反思9

  上课伊始,孩子跟着我一起走进了“荷花池”边。教学第二段,我让孩子们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很多孩子都找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句。我让他们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许多孩子都答道“荷叶的多”(从“挨挨挤挤”看出来的)。我很高兴,孩子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挨挨挤挤”。但是孩子们却忽略了“碧绿”这个词,一时心急,自己问了孩子们“那你从碧绿这个词看出什么呢?”其实,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找出这个词,可我怕会浪费了时间,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显得太过心急了。

  荷花的三种姿态,孩子们通过朗读就能自己找出来,但在“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的“冒”字能否换成其他的字的这个教学点。课堂上我设计的环节是:这里的“冒”字可以换成“钻、长、探”等字。可是课后通过和师傅的交谈,我才发现,这里不可以把“冒”字换掉。“冒”字比其他的字更能表现出荷花的急切心情,想快一点看看这个世界的样子。我恍然大悟,由于经验不足,教给孩子们错误的知识,更多的还是因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上不准确。

  教学第四自然段,是我最满意的.地方。我先是跟着音乐进行朗读,让孩子们在我的朗读声中,置身于荷花池里,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感悟荷花的美。接着,再让他们想一想,除了蜻蜓、小鱼来到荷花的身边外,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被荷花的美所吸引过来。这一部分,算是一个小练习。但是,如果让孩子们去读,效果也许会更好。

  从一节课中,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不过,有问题才会有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更大的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一大幅活的画”的美。

  2、理解“我”看看着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

  教学方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古以来,便有不少赞美荷花诗文。荷花给人的不仅是食用、观赏,更重要的是那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作家叶圣陶写的《荷花》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仔细观察挂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从文中感悟到什么?

  3、小组交流归纳。

  三、新课展开—具体品味荷花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尝试题:

  (1)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美?(用笔勾画出)

  3、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4、出示课件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之所以美,是因为作者把那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十分贴切)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把白荷花那种亭亭玉立的美丽风姿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真是了不起。

  (那一池荷花太美啦,简直就是美如画,而且是活灵活现的,多让人陶醉啊!创作这幅画的画家不就是大自然吗?“真了不起”,表达拉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我忽然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荷花的阵阵清香,千姿百态,所以“我”被吸引住了,早已和这些美丽的荷花融为一体了。)

  5、学生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丽、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后反思:从课堂上看效果较好,学生学习课文积极性高,能读中悟、悟中读,能从画面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荷花》教学反思11

  《荷花》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看图学文,文中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天真的幻想,按照闻花香——看花多——赞花美——变花舞的描述顺序,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别有情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课文重点是对荷花静态美的叙述。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为高年级的《静态与动态》读写重点项目做准备。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欣赏能力方面,更有它得天独厚之处。

  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统一起来,设法使学生真正深切感受到美,享受到美。

  要达到上述目的,关键在于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找到突破口,从教材来看,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具体描写了荷花的“多”而“美”,给人们留下了鲜明的表象,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又处处洋溢着看花时产生的赞美之情,为后文的丰富想象提供了基础,作了极好的铺垫,因此抓好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抓好语言文字,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内在联系,便成了突破难点的关键。

  根据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按照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规律,教学这一课就要采取“整体设计,层层深入”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想象”的完整过程。

  一,初看图学文,感知事物的形象

  1.看图时,要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按什么顺序看的?看后有什么印象?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避免“牵”着学生走和限制学生思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还能从整体上感知事物形象。

  2.让学生在若干看图顺序和方法中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荷花》图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并说明理由。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动脑筋,动口去获得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种能力,并让学生懂得恰当的观察顺序和方法的产生,要因图而定。

  3.指导学生按选择的最恰当的观察顺序,连贯地说说图意。

  二.图文结合细体味,深切感受事物美

  学习中注意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看看,读读,想想等形式,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品评重点词语等方法,来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荷花之美,美在何处,教师并抓住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从哪里看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荷花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花的香味,颜色,姿态等方面去体会,要反复朗读有关描写花美的语句,尤其是“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作者边欣赏,边赞叹的喜爱之情。理解、体味“一大幅活的画”这句话包含的情感。为过渡到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二次重要铺垫。

  三.看图、音乐欣赏,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充分理解,深切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孩子易动情,富于幻想的特点,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吻合优美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当学生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心驰神摇,仿佛在画中游的状态时,教师把一朵画有一个孩子脸蛋的大荷花插入图中,面对着一幅活的画,欣赏着动人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蜻蜓,小鱼可能对“我”说的话语。同学们思绪纷纷插上了想象翅膀,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巧妙融在一起,使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笔下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韵,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荷叶及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过“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在学生解说的同时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图形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采用了配乐朗读与舞蹈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觉得自己美吗?”我热情满怀的说。“美!”学生异口同声。我抓住时机,“好!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让我们一起来释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乐响起,我们大声诵读,翩翩起舞又姿态不一,一时间教室似乎就是一个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再现得淋漓尽致。

  课外延伸部分,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鲜花图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头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节教学我最满意的是学生学会了写景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

  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细心观察+丰富想象+细致描写=精美的文章。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把这种从文本学习到挖掘文本外资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学以致用。不知之处是,在展现荷花美时,荷花图应该让学生上台画出学生自己文中笔下的荷花,这样就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

《荷花》教学反思13

  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二,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或“———— 的荷花。”有学生说:“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姿态是那样的动人!”有学生说:“亭亭玉立的荷花。”有学生说:“千姿百态的荷花。?------一时课堂沸腾了起来。

  我感到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好、通过练、记得牢。

《荷花》教学反思14

  学习了《荷花》一课,多少有些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无论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的还是微风中的各种姿态都是那么的美。读着读着眼前就会让人的头脑里出现一幅活的画。一打开课文,那碧绿的荷叶圣洁的荷花,就深深吸引了孩子,再来读文章,想象着画面,清新美妙的感觉就不知不觉的融入朗朗书声里了。就让孩子们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然后又进行了朗诵比赛,平时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几个同学向大家发起了挑战,孩子们都读的那么动情。看着他们陶醉的样子,我知道美丽的.荷花已经印在孩子们的头脑里了。这么美的文章不仅要美美的读更要美美的品味。我抓住了两个切入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给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们沉醉其中,我们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杰作。

  第一个切入点:师:孩子们请起立,闭上眼睛,看着这美丽的荷花,我们陶醉了,忽然感觉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了,你们就是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啊,能告诉大家,你是其中怎样的一朵吗?

  生1:我就是那朵才开了两三片花瓣的荷花。

  生2:我就是那朵全部绽开了笑脸的那一朵。

  生3:我就是那半开半闭羞涩的那一朵。

  生4:我就是那朵刚打开花苞的那一的那一朵。

  就在这样的意境里,孩子们的想象放飞了,我继续引导,就像一个仰望空中放飞风筝的幸福的孩子。

  第二个切入点:师有感情的朗读第四段。放轻音乐,一阵微风轻轻地拂过湖面,轻轻地拂过你们这些荷花,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调皮的小鱼游到我的荷叶下面乘凉了,它们找到了遮阳的大伞!

  一丝丝春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我听到了池边的游人赞美我们的优美的身姿,我沉浸在幸福里,我感觉我就是那最美的荷花。

  太阳用金色的阳光给荷叶上的水珠穿上了金光闪闪的衣服,风婆婆吹过这些荷叶,水珠宝宝在荷叶上流动着,一不小心跳进了水池,我的花瓣上的小水珠一点一点的像坐滑梯一样的跳入了水中。

  灿烂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是多么温暖多么的幸福啊!

  我听见我身边的全开放的荷花姐姐对那支花骨朵说:要快快长大呀!

  我看见一群群小蝌蚪正急着找妈妈呢!

  孩子们内心的世界是多么的多彩呀!那看似幼稚的语言又多么的纯美呀!我被他们感染着,快乐着!开心!语文老师!

《荷花》教学反思15

  《荷花》是一篇美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文中插图上有许多碧绿的大圆盘似的荷叶和各种姿态的白荷花。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了更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发展创造性思维,想像“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感受作者与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取“化静为动”的手法,通过贴图、移图、比图、增图、赏图五个环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充分感知、自悟自得,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增加了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一、贴图,激发兴趣,感知美。

  首先,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运用“贴图”揭示出语言所具有的.形象性,有些难以确切体会的词句就“不攻自破”。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文中的“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动姿,为使其形象能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便在浅绿色的底板上贴上一片片重叠并相碰的荷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挨挨挤挤”这一用语。

  我还让学生走上讲台贴图,同时进行说话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变客为主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合作教学的活泼环境。如课文中描写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们各自拿着不同姿势的“荷花”,迈着理解课文特有的轻松的步子,把荷花分别插入茂盛的荷叶图中;并按要求,分别边贴边用课文的词句说:“一朵;有的 ;有的还是 。白荷花在 之间。”这种让学生贴贴图,说说文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移图,品词析句,理解美。

  对有一定难度的词句,有时借助图画,稍加点拨,学生即可明白了。如“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的“冒”它的妙处是学生不易体会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体会,我便将学生刚才贴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层面上的白荷花,由下而上移动,通过这一动作,学生对“冒”字便心领神会了。

  三、比图,捕捉“文眼”,领悟美。

  文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出示了另一句:“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然后请学生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接着,我拿出一朵“怒放的荷花图片与一朵”“欲放”的荷花图片,让学生比较,学生也说不准哪朵更美。这时,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达成共识,:“怒放”的荷花是美的,美在开得大,颜色鲜;而“欲放”的荷花也有自己特有的美,它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由此领悟到:“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四、增图,拓展延伸,想象美。

  课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作者的联想。作者被这一池荷花的美景感染了,他的情感思想也随之活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作者仿佛成为一朵荷花在池中的所见情景及由然而生的心境,我便在原图上增添了有一个小孩脸蛋的大荷花加入图中,引发他们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以及变成了荷花之后的心情。同学们纷纷插上想象的翅膀,讨论开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五、赏图,配合表演,创造美。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边欣赏图画,同时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语句进行动作表演。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对课文内容的再体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美感体验得到升华。

【《荷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2-04

09-09

09-21

02-27

07-06

07-06

07-10

07-10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