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03 07:01: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1

  语文学习中的课外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和延伸了课内阅读,学生学习语文,仅靠语文课和语文教材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对于提升学生智力水平来说,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阅读能力的程度决定了学生的智力发展状况,补课不是能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力、再阅读。”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最关键的。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文字,还没在脑海中形成对阅读的概念,因此教师应该先从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起,介绍知识,使其向往。可设置阅读课,结合不同年级,选择童话故事或者一些经典的寓言等,进行形象生动的介绍,提高学生兴趣。如经常在晨会课上阅读一些经典文章,促使他们形成阅读期待,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同时对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采取鼓励的方式,提高阅读信心。教师要以身作则,和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学生定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自己不读书,但异常重视孩子的读书。很多家长见书就买,却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懂书,孩子的成长与读书是分不开的,那么怎样读书才是真正的会读书呢?我认为,要让学生选择性阅读。开卷有益,选择性、计划性地阅读往往会事半功倍,反之不仅事倍功半,还极有可能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与思维习惯,事实上,心理学上也提倡散漫式的、没有选择的阅读,使人形成散漫式的思维方式。社会上的一些课外读物内容不健康,没有教育意义,而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缺乏辨别力,往往被花里胡哨的封面吸引,容易受到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1.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真、善、美,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近年来,中小学掀起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像《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给予了人们思想道德的启示。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大好事,国学的振兴说明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要向民族的根基回归。哲学上强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命题,一个民族要文化复兴、大国崛起,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晓得自己要往哪里去。因为不失方向,这样的发展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在作为人才培养起步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普及国学教育就显得更有意义。据媒体报道,国内外很多地方都为小学生专门办起了国学学习班,这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不能忽视。

  2.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还要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差异出发。如小学低年级阅读以童话、神话、故事为主,而高年级阅读以小说、传记、传奇为主,女生对有故事情节的书感兴趣,而男生对体育、科学、地理等方面感兴趣。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推荐科普类、童话类、人物传记、小说、散文、四大名著、寓言、诗歌等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西游记》、《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等,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三、适时指导,养成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语文课外阅读获得成果。(1)摘抄佳句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摘录出文章中的佳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画,通过对文章欣赏和体会,摘录出知识哲理、名言警句、妙词佳言、问题答案等。在对摘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问难质疑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是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收获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和思考,学会对阅读材料处处提问,在探索研究中解决疑问,强化阅读能力。(3)对比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材料的重点段落和章节进行反复阅读,对相关材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文章的深刻含义,做到真正从阅读中学习。比如:对《魔法学校》和《嘻哈农场》,就可以进行对比阅读,对《明朝那些事》的《霸业的开始》章节,就可以进行反复阅读。(4)读写结合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写阅读提要,对文章的基本情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写阅读感言,在阅读完材料时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

  四、通过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深度和实践能力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技巧。(1)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学生在推荐好书时,客观介绍所推荐书目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思想;介绍本书的作者和推荐此书的目的;介绍本书的题材和写作特点等,尤其要介绍本书对读者的影响、历史意义等。(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提高学生的读书应用能力。每次读书交流会确定主题,有主持人,有具体时间和地点,每人交流时间有限,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写作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成果展、阅读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化解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手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思维较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较强。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振奋并终生难忘的书,帮助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2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虽然批注式阅读教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群体特点,设置不同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批注阅读模式,这就需要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之前做好课前准备。首先了解班级情况,确定研究起点,以使教师的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教师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前向学生详细地讲解批注知识(比如批准角度、批注方法、批注质量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了解批注方法,以及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批注式阅读学习方法的实践意义与重要作用;最后,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制定上课计划。

  (二)课堂实录阶段

  教学准备完成之后进入课堂教学实录阶段,在这一阶段,首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合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且熟练地使用常用批注阅读学习方法,这是批注式阅读的整体把握阶段。之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语段,锻炼学生掌握批注的要点,在这个阶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性学习。在学生熟悉掌握批注式阅读学习方法之后,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创设情境,结合实际运用批注所得,重点引导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

  (三)课后反思阶段

  课堂实录阶段结束之后,批注式阅读教学并未完全结束,而是进入课后总结与反思阶段,总结与反思不仅包括教师的反思,还应包括学生的反思。首先,教师应该反思课堂阅读教学中所体现的个别指导,这对于提升班级语文阅读学习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体现教师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其次,教师应该思考如何避免把书“批花”或者“批不下”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规范、有效地进行批注;再次,结合课前准备与课堂实录的过程,深入思考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地批注式阅读教学;最后,教师需思考如何使批注式阅读方法实现学以致用,如何能够使阅读与写作完美地融合。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分析

  (一)批注式阅读需要把握实施步骤

  批注式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一样,也需要经历三个主要事实步骤,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课文的预习性批注,即自由批注,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熟悉当堂阅读课的阅读文本,并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对预习时的文本及批准再次进行重点批注,以便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创造性想象;在课后练习阶段,教师要及时要求学生选择与课堂阅读文本相似的阅读文本进行开放式批注,使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比产生强烈的情感感悟,进而真正掌握批注式阅读学习方法的精髓。

  (二)批注式阅读需要教给学生方法

  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掌握十分必要,要教会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通常来说,批注式阅读方法主要有循序渐进式批准法、联想式批注法、符号标画法、提纲式批注法等。循序渐进式批注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先从一字一词开始,对自己阅读过程中喜爱的字词所产生的感悟与情感进行批准,在对批注方法得心应手后,再逐渐地过渡到词句、段落、篇幅、全文的批注。联想式批注是较为简单的批注方法,即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无论读到什么地方,只要有强烈的感悟或联想均可简明扼要地批注下来,这种方法由于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往往能够迸发出新颖、闪光的感悟;提纲式批注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培养他们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大局观。

  (三)批注式阅读需要拓展课外阅读

  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因此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也应该重视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课外批注式阅读,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堂阅读的有力补充和延展。把阅读的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课余学习质量,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课外批注式阅读的具体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自由批注文章,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引导与肯定,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经验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最终培养他们批注式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建议

  在教师方面,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观念,其次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与扎实的文字功底,能够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批注材料,有能力对课文进行筛选与分析,还要能够对学生的批注阅读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收获。在学生方面,首先要掌握批注式阅读学习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要养成良好的批注式阅读习惯,重视每次合作交流的机会,学会倾听记录,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考与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批注成果。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3

  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快节奏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引进快乐阅读的宝殿,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工作,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语文基础知识,加深对字词句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实现对全篇课文思想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强阅读教学,有效提高中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教师要进行有效引导,结合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教学,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构建人文情怀,提高知识积累和语文素养。加强阅读教学实践,在大量课内外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与语文素养。结合阅读教学中的精读部分,有针对性地对作品中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做更深入理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对重点课文要实施优化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辅助资料进行扩展性阅读指导,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加强课外教学资源的挖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创设有利于阅读的教学情境,经常围绕某一问题开展一些研讨会、有奖竞赛活动等,并且围绕效果问题进行拓展性阅读指导。在课外语文教学资源拓展过程中,要深刻挖掘所选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营造具有美感情趣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健康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热爱之情,结合素质教育,利用作品中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课外阅读教学要很好地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更加深入广阔地了解相关内容,强化对作品中思想情感的感悟力,逐步创设具有美感震撼力的文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审美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在阅读诸多课外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认识能力,丰富情感世界,让心灵深深感受到真、善、美的价值,借助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提升自身素质。通过课内外阅读结合,充分发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之美,感受语言美的力量,增加语言积累,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进一步阅读的欲望,有利于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借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为学生推荐好书指导有效阅读方法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指导学生进行健康有效的阅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而且是必须下功夫负责任地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把握阅读航向,指导阅读方法,提供阅读环境,加强阅读交流,为学生推荐好书,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要及时纠正或指导在阅读中偏离阅读目标的任何行为,坚决抵制不良阅读习惯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教师要完成正确指导学生读写方法的重要任务,重视课文的思想价值和情感动因,在逐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下,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层次反应,让学生在阅读以后把各自的体验和感受说出来、写下来。有效指导阅读教学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中学生是最容易被错误导向和低级趣味诱惑的群体,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指导,用自己的学识和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经常与学生沟通,探讨师生阅读的一些敏感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有效阅读教学途径,才可以实施广泛阅读训练。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并且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常用的阅读形式和方法需要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学生大量课内外阅读训练,并且注重反馈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接受效果,并且根据阅读教学的长期和近期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指导,避免教师把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范围控制在教师自己的.兴趣上,选取自己认为生动有趣或优美的文章。

  四、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中学生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积累了丰富语言材料,对生活有了更加广阔的认识,提高了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激发了写作热情,养成了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然后就需要在勤奋的写作实践中加强练习,力求在日积月累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写作实践,逐步促使学生在细心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教师在指导写作训练时以精读的范文为例,与学生交谈文学作品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勤于练习写作,这样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学习语言最直接的方法是从潜意识中形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学生生活内容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认知世界,提高语言感受力,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不断丰富各方面知识,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氛围中认知事物、丰富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后,就可以灵活自如地进行描写和叙述。创作离不开生活,作文当然也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强化作文练习,在正常的基础训练之外,还应进行学生兴趣作文训练,以多侧面、全方位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随事写感想,在强化写作训练的同时,把社会实践与观察生活的积累变为学习语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进一步强化语言基础知识积累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指导。通过有效阅读指导,激发当代中学生的健康阅读情趣,让学生在相对数量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语言素材,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在广泛阅读过程中,使中学生真正学会准确而艺术地运用语言,灵活自如地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把他们的想法和愿望用完整的文章准确而艺术地表达出来,从而有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作文水平。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4

  一、教者要指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低、知识面狭窄,难以选择理想的校外阅读材料,作为教师就有必要去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阅读书籍。首先要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外

  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动机强,自然,阅读就更加兴奋,阅读的速度也就越快,阅读的时间也就比较短,效率自然也就迅速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都要给学生选择和教材文本

  的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阅读材料,多选择一些人教社出版的与新

  教材课文配套的《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和学习动机。在阅读中也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读,都应考虑些什么问题。只有全面关心学生的阅读动向和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阅读更多更好

  的课外阅读书籍。

  二、抽出课内时间辅导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要靠其自觉性来完成的,有的学生往往被惰性控制而不去阅读,这样就要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来,教师进行认真的指导,教会学生怎么去读,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什么样的文体读物,通过训练指导,学生很快地提高了阅读能力,养成了自读自学的习惯,教师要做好引路者。另外,学生的课外时间是有限的,让他们课外去读更多的读物是很难做到的,当课外读物进入课堂指导范围,并不像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样,会影响课内的阅读学习,而恰恰相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养成,丰富了知识和文化底蕴。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是何等的重要,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指导,说明阅读的意义深远。当然,在课内阅读绝不会耽误教学进度,相反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英语课将会上得很轻松。

  三、强化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够使学生对于要解读的`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能更准确地阅读,更快明白文中的主旨意义和作者的文章意图。首先,要让学生抓中心思想。先布置给学生任务,需要读哪些文章,体现了一个什么中心思想,学生自然靠阅读兴趣进行认真阅读,当他们读完后就会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可以采取同学间的互相交流、探讨,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深度,自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更明确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还有揣摩语言,通过语言的揣摩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准确的判断能力、较高的理解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课外阅读对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强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效率大有裨益。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和动态的过程,不能期望在短期内通过某个项目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均达到很高的学习水平。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5

  提倡学生课外阅读,也不是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在纷纭复杂良莠杂存的阅读文本中盲目涉猎。应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效益。人人认为,以下的指导工作应该力求到位:

  1.课内课外结合,优势互补

  课外阅读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应该提醒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这样课堂教学就自然起到了指导课外阅读的功能。反过来,课外阅读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这种良性循环使课内课外产生了强烈的互补效应。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进一步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珍爱生命”时,鼓励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生命知识篇》、阅读知识与感情交融的冰心的《谈生命》、阅读丰富诱人的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都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关于生命的认识和感受。因此,课堂教学是“必须”的,而课外阅读则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做好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利用课外阅读的补充优势,才能进一步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积极撰写思品小论文,培养思想品德意识

  课外阅读中读写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一,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必要时应做好摘录,并组织交流,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第二,指导写读书心得。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这还仅仅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撰写阅读心得的指导,要求学生定期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慨与独到见解,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和要求学生把所读材料中的正确观点、典型事例、焦点现象以及热点问题进行相应的记录,积累属于自己的'思想素材。

  3.开展综合阅读实践活动,提升思想品位

  通过一个阶段的课外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辩论会、新闻会、时政讲座;办手抄报、黑板报、墙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判断、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正与反、美与丑、是与非,并能自觉地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自觉树立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进一步发扬优点和长处, 较正缺点、弥补不足。

  4.实施有效评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反馈,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课外阅读行为,改进课外阅读策略,激发出学生更强大的课外阅读动机。

  进行模糊评价,立足学习进步。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思想进步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法那样运用听讲效果、感知程度,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上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大量的课外阅读常常促使学生开始独立地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从书中汲取养料,并以主人的态度运用和创新,达到“书为我用”的境界。

  注重过程评价,着眼素质提高。课外阅读是一个“外引素材,内化感知,提高素质”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成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对学生思品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据此,应坚持渐进性的评价原则,在追求课外阅读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本课主要的目标还是在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亲近名著,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爱上阅读,感悟到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这次的导入我选择了将趣味导入和情境导入相结合的手法。希望在一个温馨而感伤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进入到书中的世界。

  《城南旧事》是一本描绘作者在父亲和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我们的孩子也是刚刚走过“英子”的年纪,完全可以很快在书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共鸣。我希望这种共鸣能最大程度地带动他们阅读的兴趣。所以,在课堂的一开始播放了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同时用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多种感观的刺激下感悟悠然的情境。

  细心回味我和学生上课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1、主题明确:

  一本书的内容有很多,值得交流的地方也很多,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我几次品读了这本书,也上网浏览了其他教学设计,发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回忆了林海音(英子)的在北京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我确定了“那些人 那些事”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进行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主题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清清楚楚一条线,层层递进;

  2、设疑导读:

  为了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身世及命运走向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主动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一步一步的带领他们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童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情高涨,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醉于对童年深深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3、影音结合:

  文字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人物,最真实、最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但若阅读指导课只有文字阅读,总不能让学生提起很高的阅读兴趣,恰到好处地在阅读指导课中加入影音元素,往往可以让这堂课锦上添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耳熟能详的骊歌在课堂开始时想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隽永而有淡淡伤感的意境之中。在介绍完小说人物后,一段截自电影《城南旧事》的视频,再次让各个主要人物依依浮现于学生们的脑海中。文字与影音相结合,是近来阅读指导课讨论较多的教学方法。我觉得,适时适量地插入影音,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了解名著人物。

  课堂结束后,通过老师的探讨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的确有很大提高,对于人物的喜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也都表现出孩子们的成长。此外,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

  首先,课堂中的导入部分没有最大程度地地渲染相应的气氛。孩子们对于导入时的音乐并不熟悉,这一情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长亭外,古道边”的氛围,我不得不延长了音乐欣赏的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氛围。

  其次,通过本次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文字的感悟略为生疏。他们平时的阅读量较少,以至于在阅读速度、理解速度、信息筛选速度中都较为缓慢,这也使得在导入环节中,无法最快速地进入到老师营造的氛围中去,也便无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要更简洁,在朗读某些文字时,应该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这都提醒着我要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孩子们大都能进入到课堂教学中,但仍未达到完全调动所有学生的情感的程度,个别学生的参与度仍不够。这需要平时课堂上的沟通与引导。相信更多的引导能够使今后的课外阅读更加深入,更有实效。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7

  “读”作为获得知识素材的重要手段,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其内在规律,发现其实际方法与策略,并给学生加以指导。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指导,并逐步发展其阅读能力。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把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铭记于心,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把阅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现在就普遍情况而言已有明显改善。但老师们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升学的压力,重课内轻课外,事实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虽然课外阅读了不少书,但效果甚微,语文能力不见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阅读目的不明;阅读方法不当。

  二、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特点与意义

  1.阅读的本质特点

  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要因解道,因道悟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由“因文解道”到“因道悟文”精辟地概括了阅读的基本规律。阅读一般都要经历有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有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一个循环往复、逐渐深化的过程。因此,阅读中的理解过程,必须也相应地表现为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这样两个互为条件、互相渗透的认识过程。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主要是指阅读者通过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进而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能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所谓由里及表的认识过程,并不是由表及里的简单的回复,而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是认识的螺旋式上升。阅读实践告诉我们:阅读者在感知词语、句子、篇章,进而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后,在反过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回味咀嚼,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词语、句子、篇章来表达,这对于提高理解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有些词语的深刻内涵,有些句子的言外之意,有些篇章的匠心巧思,离开了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需要,往往无从理解。如:《孔一己》末句“大约孔一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和“的确”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如果不是结合孔一己被当时社会遗弃的悲惨遭遇来理解,就无从窥见鲁迅先生用词之深意。

  除了明确阅读的认识规律,还需了解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并能依据这种活动规律指导阅读实践。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心理活动规律包括: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情感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来说,这三种活动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动的趋向性(如好奇、兴趣、动机等)又往往对思维活动和语言思维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因而情感活动呈现不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捕捉学生阅读情感活动,进行适时引导。

  2.语文课外阅读的特点

  (1)自愿性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语文课外阅读是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自愿参与,没有考试的压力,能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有益的阅读活动,使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华得到充分发展,克服了课堂教学“一刀切、齐步走”的缺点。

  (2)主体性 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切是在老师的精心组织安排下进行的。语文课外阅读是由学生自己开展读写听说活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能更好地发挥主动学习、敢于探索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3)开放性 传统语文教学是封闭型的、单调划一的教学内容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外阅读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硬性限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正实行了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4)创造性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重知识能力,语文课外阅读重在知识的运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

  3.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

  (1)它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语文只重视课内学习是不够的,在家里、社会上看书、写字、读报、写信、打电话、听广播、看影剧等都是很好地学习语文。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才能全面训练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正确运用和牢固的掌握语文工具。

  事实证明,语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同活动,这种多思维结构的大语文教育能产生新的效应,真正拓宽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总之,课内学习是奠定基础,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学生独立运用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能力。

  (2)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具有自愿性、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因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终身受益不尽的。

  (3)它为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的时代,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敏捷,自我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他们的精神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他认为社会不仅要有牛顿,而且要有莎士比亚;不仅要有康德,还要有贝多芬。总之,为了适应无限丰富、生动、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每个人要求全面的开拓自己的精神生活,要求德、智、体、美的意志、性格、情操等全面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

  四、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指导应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等具体条件进行不同的.指导。一般做法如下:

  1.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最近,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中学生广为流传,造成种种不良影响。这说明选好读物是课外阅读指导头等重要的事。

  2. 指导好课外阅读形式

  (1)结合课文教学进行

  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大量的经常的工作,结合得好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最佳效果。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可指导学生了解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特点,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经过对集体创作的再加工,出色地塑造了宋江、鲁达、李逵等众多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反映了“”的历史规律。故事完整,情节紧张,细节描写真实细腻,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水浒》全书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就比较容易把握。

  (2)每周安排固定课时指导

  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定的时间里,可把学生带到图书馆阅览室去边指导边阅读,或先上指导课再带学生去阅览室翻阅摘抄资料,也可以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种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好,所以阅读习惯容易养成,因此深受欢迎。但要加强指导的计划性,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纪律性和自觉性。

  (3)开设选修课

  在一些师资、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开设课外阅读选修课,有计划有目的地介绍阅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怎样使用语文工具书、当代文学动态和作品赏析以及语言趣谈等。开设选修课,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文修养,要选编合适的教材和讲义,也可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课。

  (4)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是普遍推行的一种形式。学生可按阅读兴趣、爱好相近的自由组合,也可以按家庭住址分地组合。阅读内容可以统一推荐和自由选择相结合。这种形式的活动,应明确要求,安排具体,加强检查。关键在于做好小组长等骨干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8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而且可以启迪学生心灵。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中学生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学者名人,几乎都有广泛涉猎各种读物的经历。语文学得好、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也大都得益于博览群书。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书海浩瀚。既有社会生活的写照,也有未来世界的召唤,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青少年的人生指路标。

  一、培养阅读兴趣,打好智力基础

  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多数中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对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对光怪陆离的知识海洋充满了好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适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课外阅读兴趣,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1.掌握心理,巧妙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中学生渴望与人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高中生的这种愿望尤为强烈,驱使他们喜爱文学作品,不少学生甚至迷恋于课外阅读。此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要注意两点:⑴推荐方法多样化,调动阅读兴趣。⑵读后评价经常化,促使阅读兴趣持久。

  2.注重方法,增加容量。鲁迅曾对爱好文学的青年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知识是相通的,中学生应各种门类的书都读一点,开阔自己视野。

  二、加强阅读指导,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了一定的课外读物后,知识变得更丰富,思维变得更活跃,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时就要求老师善于启发,加强指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它能力的发展。

  1.指导辨别。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不再满足于原有的阅读范围,需要阅读更多更新的材料。而电子刊物的出现和网络的普及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阅读不再限于纸质材料,可以上网游览,可以阅读光盘,阅读的容量变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黄色的、暴力的、邪恶的不健康成份,如果任学生自由阅读而不指导辨别,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方面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教师需教会学生识别不健康读物,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课外书,培养他们的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垃圾读物的诱惑,真正实现“开卷有益”的目标。

  2.创设情境。老师有目的地创设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解答,训练多角度“思辩”的能力。思维往往产生于控索求知中,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也就揭示了矛盾:现有的知识不足,需要新的知识。

  ⑴学生阅读历史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分析能力的训练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⑵学生阅读游记,老师可先要求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或列表介绍所到之处的见闻、特产、风土人情,既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3.鼓励质疑。学生在大部分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怎么办?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存疑、质疑,使他们懂得认识客观世界是一个无限思考的过程。对待新问题的认识应该有“信以存信”、“疑以存疑”的科学态度。

  学生有疑难,证明他们动了脑筋,通过质疑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南宋朱熹对“疑”能促进思考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的疑,指导他们做好摘记,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去解决,或在课后评论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教师切不可过早给答案,以防止中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学生不肯动脑筋,思维懒惰。更何况有些问题也不是老师随时可以解答的!

  三、开展阅读实践,完善思想品德

  中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语文教师理应开辟最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与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作家、作品“对话”,从而真正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善和美的道德理想”。通过参加读书实践活动,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把认识内化为品德,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学生思想迷茫时,他们可以从书中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1.交流感受。在与文章作品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世界细腻了,思想世界拓宽了。他们在阅历文学中的人生的同时,开始了遐想和反思,渐渐有了个性化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迫切需要与他人交流,听取别人的评价。在交流中,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引导反思。学生读书之后,往往会自我反思,与书中的人物比较,自己做得怎么样,但这种反思较为肤浅,可能稍纵即逝,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从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同伴与人生榜样,反思之后实践,反思之后读书,“反思一实践一阅读”应当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只有融入现实生活,才能不断得到人生前进的动力。

  3.倡导体验。读书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亲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鼓励学生课外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区活动、进行科学考察、游览祖国名胜,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让他们自主开展各种活动,注意课内教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搭配。

  ⑴根据课文和课外读物的体裁及思想内容,结合时令、节日、活动、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等来确定活动内容。

  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活动:办小报、开朗诵会、举办专题讨论会。

  ⑶语文课文后都有“语文综合学习”栏目,安排活动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某些特点,参考教材编者的建议,做到科学而又合理。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9

  一、课外阅读指导应由功利化转向人本化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常听见一些语文教师对家长或学生说:“平时要多读课外书,这样才能写好作文,才能做好试卷中的课外积累题。”这样的说法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功利化、狭隘化,让学生和家长形成了一种错觉,似乎进行课外阅读仅仅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或做好试卷中的相关试题。学生带着提高成绩这一功利化的目的去读课外书,读书的目的全是为了应对考试,读书的乐趣无从谈起,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也能够看到,带着功利化的目的去读书的孩子,当不再需要面对考试时,有很多人也“顺理成章”地放下手中的课外书籍。可以说,这种功利化的课外阅读指导思想与“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的指导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课外阅读指导作为培养“人”的一种重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丰富人、纯洁人、提升人、发展人。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应去除功利化因素,转向人本化。要站在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和提高人生幸福感的高度来认识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和作用,而不能把课外阅读指导的目的简单地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考试分数。在进行具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那些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去读可以丰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的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人本的课外阅读氛围,让课外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放松、滋润、快乐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亲近书籍,把书籍看作自己的亲密伙伴,自由地在书海中进行语文实践,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香的浸润,不断从书籍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品味读书的乐趣,形成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与心灵的成长。

  二、课外阅读指导应由简单化转向具体化

  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必须实现课外阅读指导从简单化向具体化的转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好阅读规划。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总量的要求是不少于145万字。具体分解为: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针对学生所处地区与个体的差异,这些数字还可以向上作相应的浮动,但教师应以这一战略性的规划为准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其次,推荐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积累程度精选出一批情趣高雅、经典耐读的书目,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读。北京清华附小就有一套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这个书目具体到每个年段,且分为必读与选读两类。低年级以简单通俗的绘本、童话为主,中年级逐渐加入儿童小说与散文,而到了高年级就加入了一些更富思想性、艺术性的经典著作。这套具体的书目,犹如一张藏宝图,让学生在茫茫书海中轻松地撷取到精华。笔者认为,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推荐书目中加入传统文化经典、历史、诗歌等内容。第三,丰富阅读形式。除了让学生在校外进行常态化的自由阅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随文阅读,如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让学生去读《城南旧事》;进行专题阅读,如在假期中以“科幻”为主题寻找此类书籍阅读;进行集中阅读,如师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同读《爱的教育》。第四,注意阅读反馈。缺少科学的反馈环节,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往往会流于形式。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反馈体系,是当前语文教学探讨的一个热点。笔者常请家长用书信来反馈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组织学生在小组读书会上相互评价反馈。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交流课、阅读竞赛、专题展览、成果评比、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反馈。

  三、课外阅读指导应由运动化转向常态化

  现在很多学校都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从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如“校园读书节”“经典诵读”“读书周”“读书月”等。但我们也经常发现,当活动开展时,阅读指导进行得轰轰烈烈,读、议、演、写,热闹非凡,但活动结束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书是高山,书是海洋,读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想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收益,必须浸润在书的海洋里,长期而耐心地去感受、安静而仔细地去汲取。我们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也须坚持常态化的原则。那些突击式、运动式的课外阅读指导也许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和书籍来一次亲密的接触,但从长远来看,突击化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丰富其阅读积累来讲,也只能是隔靴搔痒。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实习指导评语04-04

课外阅读教学计划03-28

山雨教学反思反思03-1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6-11

教学的反思03-12

教学反思03-02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识字教学教学反思11-10

功的教学教学反思11-12

教学dtnl教学反思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