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教学反思 篇1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反复反思,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
一、加强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二、创新训练方式,促进主动应用
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1.精编精选练习。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应涵盖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既有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基础题,也有培养能力的难易适中的提高题,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导向性。
2.突出变式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因此,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整和能力,改变思维方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高一教学反思 篇2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细胞和生物体一样,也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当该过程发生异常时,则可能导致一种严重的后果——癌变。学生在必修一第6章第2节《细胞分化》中已经知道:干细胞的研究为某些癌症(如白血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而与癌症相关的更多知识则在本章第4节《细胞癌变》中学习,由此可以进一步了解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细胞癌变》是对本章第2节内容的承接。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还不知道到细胞癌变的机理。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旧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新知识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
二、三维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资料分析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的种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难点:
细胞癌变的机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类在地球上没有天敌,但自然寿命与实际寿命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有威胁着人类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吗?以此作为引言。再问:你听说过哪些癌症?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的有哪些?然后出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和“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坐标图,从而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
2、师生互动:
1)引出“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概念”后。学生讨论肿瘤与癌症的区别;
2)课件出示三则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学生讨论“人群中哪些人易患癌症”,从而引出致癌因子;展示不同环境下的致癌因子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并逐步掌握常见致癌因子;
4)由“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来引出细胞癌变的原因,老师再进一步讲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问题探讨”讨论得出癌症的预防措施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出癌症的预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从癌症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讨论得出“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课件展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和“日常诱癌20例”,学生举例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症的机会或预防癌症;课件展示“日常抗癌食品”、“吸烟的危害”图片,鼓励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由“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引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体验并重视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并比较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展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肿早期征兆的参考;
7)最后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后为人类战胜癌症作出贡献。
3、课堂小结:以知识网络的形式进行。
4、随堂练习:课件展示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生共评,指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癌症并不陌生。如让学生举例听说过哪些癌症、有哪些熟悉的艺人或其他名人是癌症患者,教师介绍近年来本校教师或教师家属患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讲解致癌因子的种类时,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图。
3)利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
4)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5)利用坐标图,使学生通过具体数据的解读和比较,更关注癌症。
6)渗透情感教育与感恩教育。如学校患癌症教师或其家属病后写信向全体捐了款的师生致谢;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自觉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高一教学反思 篇3
中期考试硝烟弥漫过后,反观前半期的教学,感触颇多。
从教学教育活动过程看,我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按以前对高一学生的教学教育方法和观念来教学,通过平时考试才发现我们的教学对象已大大改变,有那些不同呢?
一、现在的学生初中用的是课改教材,教材的侧重于从感性认识来引导学生明白一些生活的道理,但缺少基本知识、理论的系统学习;
二、学习习惯差,不会听讲、记笔记(包括成绩好的);
三、考试是开卷,学生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四、对高一经济学中基本理论的.理解缺少心里准备,学生的角色还处在初中阶段,角色转变太慢。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要低估学生的水平,把他们当成是以前初三的学生,要求他们记住基本知识,先记再理解,循序渐进;
二、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记笔记、会使用工具书,增强自学能力;
三、教学中注意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落实教材,加强书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四、课堂课后严格要求,加强训练。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劳动、努力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高一教学反思 篇4
本周是我们高一年段教学公开周。在这次年段公开周中,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由于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在教学结束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行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也将近十年了,在这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生涯中,本人总是不断地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确实达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并且要落实到位。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仅有的45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
一、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以更好地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标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可以知道,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 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 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①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 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在第三章的地位以及我们年段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要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还可以创设新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山东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进行本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通过网上参考了其他三个版本关于本节课内容的体现,从而有效地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高一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内容概要: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要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的表现及存在的不足,了解全面小康的美好远景,知道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要求,了解全面小康进程是不平衡的。
(二)能力目标:辩证分析我国现状的能力,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驾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中华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二)难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亮点:
1.结合自身体会和了解,向学生介绍中山市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及中山人的生活水平,学生感慨颇多;
2.介绍“三步走”战略及目标内容时补充介绍“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及目标制定的背景为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铺垫;
3.在讲解GDP时运用数据进行国际、国内的对比,引导学生树立为建设富裕的海南而奋斗的志向,激发学生怀抱建设家乡的责任心;
4.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经济建设目标的关系及相关内容的讲解思路比较清晰,层次分明。
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够合理。前半部分的内容耗时过长,导致后半部分讲解粗糙。好在后面的内容条理非常清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也有所涉及,不难把握。
2.课文内容取舍和课外知识补充的关系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大概是我的教学理念是:帮助学生多了解现实社会。经济学知识必须运用到现实的社会实践当中才具有说服力,而且必须是结合实际去理解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理念、策略、规划、做法等等。因而,处理教学内容这块是我的弱项。
3.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不仅要思路清晰,而且要简洁、生动、有力。这对于我一个新教师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由于当班主任,又跨年级上课,备课时间并不充裕,更谈不上课前演练,课堂表述能力亟需加强。
4.留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少。这个问题除了时间处理不当外,还主要是因为我的教学心态不够从容。总是想完成教学内容,多给学生补充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听课状态和接受能力。尤其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非常不够,这点我感到非常愧疚。
5.没有形成知识巩固练习的习惯。授课过程时间紧迫,通常没有节余时间做练习。备课的时候也常常忽略练习题的设计,要做练习主要依靠教辅资料。这方面也亟需改进。
高一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的新课程,去除了以往旧教材繁、难、偏、旧的知识,通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些都是高中政治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惊喜。惊喜之余,我们也发现,新课程同以往传统教材相比,把原来教材几节课的内容汇成一节课来教,而且可以说是完全打乱了原来的逻辑顺序,刚刚拿到教材时,我们都感觉到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在经过了几次培训之后,我们渐渐理清了头绪,摸索到了新课程同样有她内在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生活逻辑,教材当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我们日常生活展开的,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生活,参与生活。既然如些,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也必须要进行改革,以往以单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几位老师经常一起讨论,共同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授《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就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上课。在班级提前找出三个人,分别来充当股票投资人、债券投资人、保险投资人,让他们课前自己找资料进行各自投资项目的准备,上课过程中,这三个人分别进行股票投资分析、债券投资分析和保险投资分析,通过各自的分析过程,就将股票、债券、保险三者各自的含义、优缺点、收益方式等知识融入其中,上面的学生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这样一节课下来,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第一次尝试成功之后,我们又分别进行了几次尝试,在这样的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确实很高,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但课下作业和复习时的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对教材当中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不是很透彻,实质上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将教材的知识给学生系统的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头脑中有教材的知识框架体系,这样学生复习起来也就容易些。在下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求将教学形式的更新与教学效果的实质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高中政治课上起来有趣,学起来容易。
二、学生学习情况反思。
学生刚刚从初中校园里走出来,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的不一致,学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的.变化,使这些孩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有很多不适应。思想政治作为其中一门功课,在初中长期以来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和所费精力都是不能和其他学科相比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就面临着很多难题。我们必须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任何一门功课,都有它设置的理由,作为学生都要学好它。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首先来自于这门功课的任课教师,所以,开学之初我们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狠下功夫,从课堂入手吸引学生、抓住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改变对思想政治课的固有观点。每堂课,我们都立足于生活化教学,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有东西可说,有东西可讲,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空谈大话,她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前课后,我们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切身感受,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在一些现实问题当中,我们积极和学生讨论,进而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心底里喜欢政治课,爱学政治课。学生学习,更为关注的是考试的成绩,如果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好,而考试考下来却分数很低,他们也不会喜欢这门功课的。在期中期末的复习过程中,我们都是按照《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把学习过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有章可循,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考情反思。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思想政治第一模块——《经济生活》,这一模块由四单元组成,因时间关系,安排过两次单元测验,分别是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加上期中考试,本学期共组织过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都是自己命题,命题的思路是降低考试难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次考试下来,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从学生卷面得分情况来看,选择题失分比例相对较小,大题目失分比例相对较大,尤其是一些具有分析性的题目;
第二,从学生复习情况来看,虽然每次考试都有复习提纲,但有一些同学并没有做好充分复习准备,以至考试成绩不理想;
第三,理科班的侧重点在理科方面,尤其是数、理、化,在学生心目中,政治课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上课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作业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抄也可以;考试的时候随便答答,得几分都无所谓,在这样一种思想引导之下,其上课状态、考试分数则可见一斑。这样的现象,一定要进行治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本学期即将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针对本学期的情况,现将下一阶段工作思路设计如下:
第一,积极探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形式与效果统一,倾力打造高效课堂。
第二,多搞学生社团活动。如发表时政评论等。
第二,开发好校本课程。下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政治生活》模块,与此相适应,我准备开设的校本课程分别是《漫谈国际风云》和《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追踪》,我将以具体国际、国内热点案例为基点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性和生活性。
在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发扬本次活动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屏弃不足之处,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力求使下一阶段工作更一上层楼!
高一教学反思 篇7
第一次接触“三五五”教学模式,感觉它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的完成学案导学问题,并通过应用课来延伸拓展基础课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巩固课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检查和落实。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感觉“三五五”教学模式实际应用起来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在我们要求学生展示学案问题和达标训练答案时,要么要求某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要么让学生抢答,其他同学到底做的怎么样呢?而且一些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也不积极参与或者根本不参与,或者以讨论问题为名说说笑笑,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教师又该怎么做呢?怎样让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真正的融会贯通,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的思考,踊跃的回答问题是我们今后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2、对于学习上不积极、思想上有问题的同学,我们应多找其谈心指导,但是由于晚自习第三、四节教师也必须在教室看自习。所以老师们根本没时间找学生。
改革之初总是艰难曲折的,新的教改模式要想真正很好的推行落实并且效果显著,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去积极的倡导和实践。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反复反思,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
一、加强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二、创新训练方式,促进主动应用
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1.精编精选练习。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应涵盖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既有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基础题,也有培养能力的难易适中的提高题,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导向性。
2.突出变式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因此,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整和能力,改变思维方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高一教学反思 篇8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数学是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学科,也是高考科目中最能够拉开分数层次的学科,因此学好数学,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学习工作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高一新生在学习上刚刚踏入新阶段,如何去除初中时养成的不适宜高中学习的习惯,又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和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别非常大,从原本的实际思维转入抽象思维,需要一个大幅度转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的吸收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思考高中各知识点的涵义,各种表示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仔细辨识、区别,达到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
(3)通过学习,要努力培养自己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形成运用知识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我们应试时,时常发现厌试心理,有时会有些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但过分紧张也会导致考不好,所以平时应把练习当作考试,但考试时则平视为练习,心态好了,成绩自己就上去了。
如何减少解题失误,这是一个考高分的关键。失误少了,分数就会溅涨。这需要学生的仔细观察与认真阅读题目,抓住题目重点、题心,并围绕重点、题心考虑其他条件与答案。其次,考虑要周全,避免出现遗漏情况,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这需要平日思考事物的长期积累。
考试考得不好,这是常遇到的问题,心情沮丧是正常心理,但不能持久下去。要将答案听彻底,记下,并与自己的解题思路相比较,发现不同之处,或不要之处并记于心里,这样对于下次考试则很有好处。
高一教学反思 篇9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并且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新学期校领导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硬任务来研究、尝试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开学以来,为响应校领导的号召,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力求通过合作学习的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本人在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首先要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刚上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完成而该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必须讲授。
其次,备课组老师要精心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确保导学案的优质高效。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只有抓住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互动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时就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准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导学案”的编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如:设计的自主探究的内容难度太大,或者设计的检测题目太深,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进而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我们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就是因“导学案”中编制的题目太深,导致原计划用一课时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足足用了两课时。
另外,由于个别学生习惯于教师的传授或由于自控能力差,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老师、同学要多多关注,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多沟通,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高一教学反思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我是产假后才接手这些班级,所以对班级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仅管带着小孩上课很辛苦,但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高一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例如:当上《城市的交通运输》一课时,我用湖州市区的交通图代替课本中的香港交通图来分析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原理。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一教学反思 篇11
20xx——20xx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下面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反思如下:
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使用高一独揽必修上册,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都为自然地理的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乃至整个中学地理最难的内容,尤其是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抽象、难理解,要求学生要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有些知识点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要求学生要有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要有联系实际迁移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
这届学生录取时的中考成绩可以说是全区最差的,一些学生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概况起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不学习型:4个班中每个班都有1——2个学生,有的班人数更多,几乎完全不接受学习。他们上课或睡觉,或干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更甚者上课说话破坏课堂纪律。他们中又分为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低,但是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所以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太差,所学知识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一般,久而久之,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意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不接受了。
(2)能力有限型:这些学生也想学习,也在学习,甚至是努力地学习,但是因为智力水平有限,基础太差,能力不够,即使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仍很不理想,甚至很差,这些学生属于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学习能力的人。
(3)自我约束力差型:这样的学生占多数,他们只要努力刻苦学习还是能够跟上进度,能够达到相应成绩的。但是他们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学习时续时断,需要老师经常提醒帮助。老师督促的紧一些成绩就会上去,稍微松一松成绩就会下滑。这样的学生比例较大,如果老师精力有限成绩就不能保证了。
教师自析:
本人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和学生的`沟通有一定困难。刚刚送走的高三学生整体水平较高,潜意识中对本届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总要与往届的学生比较,而这届学生恰恰是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最差的,如此大的反差一时转不过弯来,因此,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工作起来比较急躁,而如此一来结果适得其反。后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情况有一些好转。
总之,在下个学期还要以调整自己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更贴近学生实际。另外,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层辅导以提高成绩,完成会考任务。
高一教学反思 篇12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在不断的反思中深感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实效,实惠,但同时也发现其存在一些瑕疵。以下是自己的几点观察和教学反思情况:
一、在新课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新课程的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其中的道理,从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新课程中多媒体技术成为学习的平台。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因为新的知识被赋予新的背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三、在新课程中教材成为教学的辅助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在新课程中探究式学习的不足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精神。但它也有耗时长效率低的缺点。在45分钟内,不可能组织太多的探究活动。一学期36个学时,更不可能堂堂课去探究,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地理教师感觉课时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活动太多,课时没办法按时完成。接受式学习虽有弊端,但效率高,尤其就;实际而言,我们基本上是大班教学,需要接受式学习来使更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受益。因此高中课改不应排斥接受式学习。据了解,实验区课堂教学接受式教学多于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在课后更有用武之地,如地理必修1(人教版)中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市区与郊区气温的对比、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素材有限,而且有的操作性不强,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探究问题,增加了备课的时间和难度。于是出现了“探究”在公开课、“接受学习”在平时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应有配套的探究素材库供老师们选择参考。这样才能确保探究式学习的真正落实,学生才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和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目前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有实际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适于大班制的地理活动素材及辅导资料。
五、在新课程中自身的要求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高一教学反思 篇13
本次课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课的密度和强度适中,教学中能采用各种各样适合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练习方法,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难度、男女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较好,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能积极创新,很圆满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师生互动比较少,教师只是巡回指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没能做到充分和学生互动。
2、时间掌握不够合理,致使学生早运球创编图形练习时,时间比较紧促,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场地布置不够合理,使得学生在干扰运球练习时有点拥挤。
本课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高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04-10
02-17
02-28
06-27
10-24
04-17
04-08
06-19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