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1-11-13 09:59:5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计划锦集九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教学计划锦集九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本册教材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结合“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经历从相同数連加的算式引入乘法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了解乘法的现实背景,体会乘法的意义。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结合大量“分一分”操作活动,经历除法算式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现实背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结合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对多”的问题,探索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值对应规律,掌握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4.第六单元“时、分、秒”。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1.通过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最喜欢哪些图书等实例,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2.通过一些操作与猜测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习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提高质量的措施:

  1、教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3、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5、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多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随意去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练习的快慢不可能一致,不要采取一题一评的反馈方式把练习时间搞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自主作业的进程。要给做得快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有事做。对全班练习的反馈,最好的方法是提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判断、选择,去识别优劣和正误,不能只关注结果的对或错。对口算的练习,从第三单元的教学开始,就应该化整为零、常抓不懈,只是要善于变化练习的形式,不让学生疲而生厌。把口算练习结合在游戏之中的很多素材和范例,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教学计划 篇2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哪些知识?教材的编排有什么特点?

  方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

  1.方程的特征,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2.等式的性质,解只有一个运算符号的方程;

  3.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两个练习,最后还有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三个特点:

  1. 在教学方程的特征前先认识等式。因此,教学方程从再认等式开始是必要的,符合知识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依据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教学方程知识先初步认识方程,再教学解方程的方法,然后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以等量关系贯通全单元,在认识方程时借助现实的相等情境写出方程,在应用方程时把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用符号化的方式抽象成方程。方程的概念随着这条主线逐渐形成。

  3.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了便于教学,把等式的性质分成两条,解方程分成两段。这样编排体现了知识由易到难,技能从会到熟,等式性质及其应用紧密结合。

  (二)教材为什么用天平图创设情境?怎样教学方程的意义?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它的两臂平衡或者不平衡,分别表示两端的物体质量相等或者不相等。教材多次以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例1写出的等式表示2个 50克砝码和1个100克砝码的质量相等,例2写出的式子有的是等式,有的不是等式,尽管每个式子里都有字母x,联系天平图能体会各个式子的含义,从经验系统里提取等式的正例与反例。

  教学方程的意义,要指出它的主要特征。如果让学生把例1和例2里的五个式子分类,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了方程的特征。

  教学方程的意义,要体会它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

  (三)为什么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怎样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过去,小学数学习惯于用四则计算各部分的关系解方程。中学数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显然,中小学关于解方程的教学长期不衔接。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解方程的技能熟练,但只能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进入中学以后,原有的思维定势干扰了继续学习,不能适应较复杂的方程,造成中学阶段教学解方程的难点不在知识本身,而在消除原有的思维习惯。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进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分成两条教学,例3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例5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教学等式的性质,仍然用天平平衡的情境,容易体会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由此得到等式的两边进行同样的运算,结果还是等式,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例3从四组天平图得出四组等式,编写很有层次。每组左边的天平与等式是原来的状态,右边的天平两边添上或去掉同样的砝码,相应的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各组天平与等式,都是等式性质的一个具体案例。第一组等式由已知数组成,后三组等式里含有字母,等式从不含有字母到含有字母,体现了性质的包摄性。前两组等式的两边加上相同的数,后两组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四组等式合起来得到一条完整的性质。教材让学生在各组右边式子的括号里填数,体会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在圆圈里填等号,体会原来等式变化后仍是等式,从而充分感知等式性质的内涵。

  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条性质,编写思路与例3相同,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第一组天平图的`两边添上的物体与原来物体的质量相等,要把这种现象视作原来的质量乘2。第二组天平图把天平两边的物体都平均分成3份,去掉2 份,剩下1份,要理解成原来的质量除以3。二是根据天平上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以及天平保持平衡,先在每组右边式子的括号里填数、圈里填等号,再把各个等式的两边进行相同的变化,结果仍是等式,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三是让学生体会等式的两边不能除以0,把“0不能做除数”的经验迁移过来。至于等式两边都乘0,结果是0 = 0,虽然也是等式,但已失去了现实意义,因而等式的两边一般不同时乘0。

  本册教材不要求解未知数是减数的方程。

  例4先看天平图写出方程,把解方程置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现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学生能在天平图上直观地感受求正方体的质量,只要在天平的两边都去掉10克。教材中小卡通的思考是对直观思维的抽象,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为了得到x的值,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二是使方程左边只剩x的方法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10。例题示范了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其中x+10-10=50-10是关键的一步,在初学解方程时,应要求写出这样的一步。

  在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要领之后,为形成解方程的能力,教材做了三点安排:首先是第6题的天平两边都去掉1个梨或都去掉3个橘子,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借助图画直观地为浓缩解方程的思维过程作了铺垫。接着在第7题里让学生在等式右边填写运算符号和数,还要想想左边怎样才能只剩x,右边应该填什么,为什么,“扶”着学生简化书写过程。最后是第9题的找错与改错,防止简化书写时发生类似的错误。

  应用第二条等式性质解方程,教材的编排与前面相似,也是编排了一道例题和一道“试一试”,本册教材不要求解未知数是除数的方程。

  (四)本单元列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怎样教学?

  由于本单元只解含有一个运算符号的方程,因此只能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相差关系、倍数关系中较难的问题,以及已知图形的面积求有关长度的问题,如果列算式解答,分析数量关系要进行连续的推理,如果列方程解答,思路比较顺畅。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是由问题的数量关系决定的。在数量关系式里,如果未知数量在等号的一边,已知数量在等号的另一边,沟通了未知与已知的联系,那么列算式解答。如果等号的某一边既有已知数量,也有未知数量,那么列方程解答。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列方程解题,为什么设未知数为x。这些体验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获得这些体验就会自觉遵循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例7与“试一试”,突出寻找等量关系的思维过程,利用实际问题里的相差数或倍数,从“多几(少几)”“是几倍”等概念得出等量关系。例7的等量关系在讨论中得出,“试一试”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填空写出,凸现等量关系对列方程的支持作用。实际问题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有益于形成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单元结束时的“整理与练习”,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怎样想的”,自我评价“根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学习状况,都是引导学生体验等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与以前的教材比,本单元教材还有哪些变化?

  本单元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还有两点变化。一是关于得数的检验。过去和现在的教材都重视检验,但是,过去注重对解方程的检验,而且十分强调格式。要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列出等号左边的算式并算出得数;要与等号右边的数比较,写出“左边=右边”;最后还要写出结论:x等于几是原方程的解。由于格式烦琐,用于书写检验的时间比解方程还多,因而学生把检验视作负担,被动地进行。现在的检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检验解方程是否正确,另一种是检验实际问题的答案是否合理。例4里“把x = 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指出了解方程的检验方法,至于检验的过程则不要求写出来。本册教材里的方程只有一个运算符号,学生会感到用口算进行检验很方便。教师要允许学生用口算进行检验,减少书写麻烦,这样才会自觉检验,形成习惯。例7的检验不是代入原方程,因为代入原方程只能检验解方程,不能检验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这道题要检验算得的小军跳高成绩是不是比小刚多0.06米,可以利用1.45 - 1.39、1.39 + 0.06或者1.45 - 0.06中的任何一个算式进行检验。只要结果符合题意,列方程和解方程就都是正确的。

  二是本单元例4的最后只指出“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没有讲“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学生必须懂得“解方程”的意思,否则看到冠于数学习题的“解方程”还不明白要求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至于“方程的解”完全可以用“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代替,后者容易懂。因此,不提“方程的解”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1、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处理意见: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在教学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时,利用天平图和其他图画直观形象地显示等量关系,渗透寻找和利用等量关系的思想方法。

  (2)暂时不要鼓励对数量关系的发散性思考,也不要提倡列出的方程多样,确保把握和应用事件里的最基本的等量关系。这对以后的教学十分重要。

  四、学情分析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只是,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五、对重要教学情(景)境的安排说明

  1.教材第2页的试一试的第2题与练一练的第第3题在列方程时不能列成“20-12=x、16.8÷4=x”,它们虽然是方程,但仍是算术思路,不易让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今后的教学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2.教材第8页的例7,结合情境图教学时,主要是能找出等量关系,当然关键还是要会解方程。且应让学生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找等量关系;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

  六、对课内外练习的选用意见

  1.教材中第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中的第3题要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意思,然后再列方程,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等量关系。

  2.教材第4页的练一练第1题与第6页的第7题相类似;第8页的练一练第1题与第10页的第2题相类似。目的都是让学生正确运用等式性质,体会解方程的策略和思路,理解解方程的关键步骤。

  3.教材第13页的“探索与实践”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操作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共8课时教学,另可增加1课时进行综合检测与讲评等。具体安排如下:

  第1课时:教学1-2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3题。

  第2课时:教学3-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4-6题。

  第3课时:完成练习一的第7-12题。

  第4课时:教学第7-8页的例5、例6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1-4题。

  第5课时:教学第8-9页的例7和“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二的第5-7题。

  第6课时:完成练习二的第8-12题。

  第7课时:指导学生“回顾与整理”,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第8课时: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和“探索与实践”部分的两道题。

教学计划 篇3

  一、基本情况分析:

  去年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普遍不错,但是优生不广,尖子生也不拔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多差异。对于优生学来说,他们能够透彻的理解知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清晰的。对于几乎所有的学生来说,一些基础知识无法有效掌握,学生仍然缺乏大量的推理训练。推理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怕几何难,相关知识也不是很透彻。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课业负担,不鼓励学生购买补充参考书,学生独立扩展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后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需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表现,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有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专心学习,积极参与。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雄心勃勃,浮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理想,比如预习的习惯,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学习的习惯,主动改错(考试和作业后)的习惯。有些学生对他们没有或不够重视,需要老师的监督才能这样做。陶行知说:“教育是培养习惯”,这是这次教学的重点。

  二、指导思想:

  通过九年的数学教学,可以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操作,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总结。会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类比进行简单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求实态度。较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由五章组成:

  第二十二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三章:一维二次方程;第二十四章:图形的相似性;

  第二十五章:求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焦点: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和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倡导证明的多样性。

  困难:

  1、引导学生探索、猜想、证明,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3、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章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重视课后反思,设计每节课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实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课后反馈。选择合适的习题和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当面给学生指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不留难点,让学生学到东西。

  不及物动词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努力全面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教每一课。

  4、对每个班级实施课后辅导,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学和科研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6、复习阶段,允许学生动脑子,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模拟试题的训练,让学生逐渐熟悉各种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计划 篇4

  一、发奋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一)认真学习新的指导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转化成教育行为。

  (二)坚持开展读书笔记活动,并交流心得。

  (三)每周一召开园教职工会议,及时沟通并解决问题。

  (四)做好幼儿观察记录。

  我们将时常细心观察、记录幼儿学习发展情形,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程度、兴趣、需要及行为类型,注重收集资料,时刻反思如何拓展幼儿学习的经验和机会。

  二、班级经营目标

  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潜质,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2、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有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职责感。

  3、帮忙幼儿树立最简单的安全防卫常识,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把安全、卫生、保健贯穿于一日活动中。

  4、帮忙家长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知识观,明确幼儿期教育重心是个性潜质的培养,使家长认同熟悉我们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课程形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构成良好的“家园对话互动网”。

  三、幼儿重点潜质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的职责心

  职责心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必备的态度和品质。尤其是在幼儿阶段的培养更为重要。我们将透过分配任务和指导幼儿按规定、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培养。比如,能够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床铺,比赛穿衣服,系鞋带等。另外还能够让幼儿帮忙老师收发图书,整理玩具柜,给花草树木浇水等。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幼儿要有较强的时刻观念。

  要求幼儿在离园之前回忆在园所做的事情,并讲述给父母听。长期坚持不仅仅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口语表达潜质,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

  (三)开展识字活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潜质

  1、我们利用教室的墙壁、空间,为幼儿创设环境,使他们每一天都能接触一些汉字,潜移默化地得到知识。

  2、以游戏的形式识字,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将识字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比如语言教学,透过学儿歌、谜语、故事、古诗的讲、读、猜、识等,体现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结合。借助幼儿识字之长,以熟带生,使幼儿很快掌握。

  (四)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潜质。透过交换玩具,分享经验,合作游戏,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建立朋友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忙幼儿发展对人亲近、合作的态度。懂得轮流和分享等方面的潜质。

  (五)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并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培养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健康。

  (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划分清楚班级活动区,使幼儿注意力不被其它区域活动所分散,能使其相对集中地专注于正在进行的活动。

  2、准备充足、搞笑的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不被其它活动所干扰。

  3、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培养幼儿作出选取的潜质,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发展。

教学计划 篇5

  凡事预先则立,不立则废,轻拂三月的春风,又开始了20xx年的教学,想在语文教学的天地中上绘上绚丽的一笔,就先从通读教材,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计划开始吧。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32篇,略读课文9篇。全书共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第八单元两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分别编排了张衡,陶行知,阿兰。图灵、宋庆龄几个人物的简介,还介绍了清明节、雪顿节的来历及民俗等。在第一、七单元各安排了:“指南针”,分别讲了“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使说话写文章更生动精彩”和“结合课文内容阅读、搜集资料”。

  本册教科书继前五册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单元。他们依次是:多彩的世界、人与动物、科学精神、人与自然、亲情关爱,意志品质、爱国精神、中外文化。每个单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习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的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的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综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5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19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与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四、本学期奋斗目标

  1,本学期要扎实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钻研教材教学,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照搬别人的东西,不搞形式主义。

  2,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学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成绩。

  3,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家长,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

  五,为能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教学措施。

  1,教师要树立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摒弃得过且过的思想。要在实践中思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养,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净化学生。

  2,开好新学期的家长会。由于本班学生农村学生居多,家长在教育意识方面有些淡泊,好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程度低,导致好多家长不会辅导孩子。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送到学校就学好学坏就是教师的了。使教师的教学很被动。

  3,狠抓学风。

  4,、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创造教育,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5、发掘他们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7、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8、改变以往单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否科学。尽量避免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多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9、利用有利时机,给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说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一则新闻,强调说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与生动。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无限魅力。

  六,教学时间分配表

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目标

  1.养成关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中的热点新闻的习惯。

  2.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辨析,尽量得出合理的结论。

  3.初步学写研究报告。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策略

  1.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传媒具有多面性的特点,信息量大,需要培养及时关注并辨析热点问题的能力。

  2.要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新闻,关注世界。

  3.要指导学生对听到的、看到的诸多问题进行归类、梳理,选择出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合理的、正确的结论。

  4.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报告”这种形式表达出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报告”可以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谈自己对某一问题利与弊的分析;谈自己的建议、也可以报导某些有代表性的新闻。

  5.评价要贯穿活动过程的始终为基础,要着眼于学生准备情况、研究讨论的主动性和研究报告的客观性这几方面。“研究报告”也不必求大求全,更不要把它看作是活动的唯一成果,要更着眼于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能力。

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

  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

  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

  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

  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

  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116分,不及格的学生仅有7人。总体来看,成绩还算不错。七年级尚未出现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学设想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六、培优辅差计划

  优生辅导计划:加大难度,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班级取前10人,每周开展活动一次。

  差生辅导计划:狠抓基础,立足课本,提高信心,激发兴趣。班级取最后10名,每周辅导一次(或二次,视章节难度)。

教学计划 篇8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七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 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届七年级新生和以往的学生相比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上学期我们几位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年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每天记住学过的单词生词,

  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5.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6.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7.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9.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0.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计划 篇9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精华】教学计划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数学教学计划锦集8篇

2.【精华】教学计划模板锦集5篇

3.【精华】学校教学计划锦集九篇

4.【精华】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锦集6篇

5.【精华】小学教学计划模板锦集5篇

6.【精华】学校教学计划模板锦集7篇

7.【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模板锦集五篇

8.【精华】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锦集8篇

9.【精华】语文教学计划模板锦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