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记叙文

时间:2022-12-07 12:40:18 记叙文 我要投稿

答案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没有思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答案记叙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答案记叙文

答案记叙文1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带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1、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答:联想到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感人泪下英雄壮举……感悟到了“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坚强、感悟到了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舍身忘死;感悟到了什么叫血浓于水、什么叫情情无价;感悟到了什么叫人道主义精神、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 此题每项两分,感悟到一两点即可

答案记叙文2

  殊死搏斗

  今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屋檐下蜘蛛结起了一张一尺见方的捕虫网。这网结得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整整齐齐。网的正中有一个拇指大小的蜘蛛,它伏在网上,收紧八只脚,一动也不动。从远处看,整张蜘蛛网像一座摆好的八卦(guà)阵。

  我正在吃着午饭,一只红头苍蝇飞来飞去,嗡嗡叫着,真讨厌。我一巴掌打去,苍蝇向上一飞,正好撞到了蜘蛛摆下的“八卦阵”上,一下子被网粘住了。苍蝇为了逃命,使劲挣扎,整个网子也随着颤动。

  蜘蛛被惊动了,它伸出八只细长的脚,使劲一撑,身体就站了起来,然后钩住蛛丝,轻快而敏捷地来到了苍蝇附近。在离苍蝇约一寸的地方,蜘蛛停了下来,左右来回走了几步,仿佛是在观察对方,制定擒敌方案。

  半分钟后,蜘蛛发起了进攻。它向前一步,一只脚一下子钩住了苍蝇。苍蝇也毫不示弱,猛地向前一冲,挣脱出来,然后拼命振动翅膀挣扎,想飞起来。无奈身上缠着蛛丝,飞不起来。蜘蛛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每转一圈,苍蝇就挣扎一阵子。怎么回事呢?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聪明的蜘蛛用丝把苍蝇缠紧,以防对方逃跑呢。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我亲眼目睹(dǔ)了这场殊死搏斗,想起了幼时的一首歌谣:“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1.“殊死搏斗”指的是 和 的搏斗。(1分)

  2.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划出一个拟人句。(2分)

  3.细读并理解文中画线的歌谣,完成下面填空:(2分)

  诸葛亮指 ;中军帐指 ;八卦阵指 ;飞来将指 。

  4.蜘蛛是怎样捕食网上的苍蝇,享用到美餐的?(2分)

  5、初读短文的题目时,你有哪些疑问?读完全文,问题解决了吗?请选写一个问题及答案。(2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蜘蛛、苍蝇

  2.比喻句:从远处看,整张蜘蛛网像一座摆好的八卦(gua)阵。

  拟人句: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3.细读并理解文中画线的歌谣,完成下面填空:

  蜘蛛 ; 蜘蛛网的正中 ; 蜘蛛网 ; 飞来的苍蝇等小动物。

  4.答:半分钟后,蜘蛛发起了进攻。它向前一步,一只脚一下子钩住了苍蝇。接着蜘蛛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5、只要提出的问题体现了读者在阅读中的思考过程就行。(不得抄试卷中的题目)

答案记叙文3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记叙文阅读原文

  那是在我六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海边的沙滩上野炊。

  我们一起捡了许多被海浪冲到沙滩上来的小虾和贝壳后,父亲坐在有两块大石头的地方开始清洗那些小虾和贝壳,清洗完毕后就可以搭灶生火了。

  搭灶最起码需要三块大石头,很明显这里的两块还不够,父亲朝离此十多米处的一块岩石指了指说:“去把它搬过来!”

  我奉命前去,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大,但是它近一半陷在沙子里,所以重量远远超出了从视觉上的估计。我用尽全力想搬动它,可是只能松动了一点点,然后因为力气不够而松开手,无奈地眼看着它重新陷回坑里。

  我努力了很久,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父亲走到我身边问:“为什么不用尽全力?”

  我说我已经用尽全力了,但是我依旧搬不动它。我边说边继续努力地尝试着想搬移那块石头,并以此证明给父亲看,他对我的怀疑是错误的!

  “不,你没有尽全力!如果你尽全力了,你应该想到向我求助,我相信凭我们两个人的力量,足以将这块石头搬移过去!”父亲说完后就走了过来,和我一起把那块石头抬到了锅旁边。尽管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

  放下石头后,父亲拍了拍手上的沙尘说:“你要记住,你的全力并不仅仅是指你自己一双手臂上的所有力量,它还指你的脑力,甚至是求助于别人!”父亲说。

  “可是,别人的力量是从别人身上发出来的,又怎能算是我的力量呢?”我不解地问。

  “你说的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父亲说。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话至今清晰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中,并一直对我的人生之路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次,当我与别人分享父亲的这番话时,很多人都认为父亲是在提倡一种并不可取的、依赖他人的性格。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父亲那句话中最关键的一点:先尽自己的全部能力,只有在一己之力无法做到的时候,求助才算是一种真正属于我们的力量。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记叙文阅读题目

  1.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2.为了搬动那块石头,我努力了很久,父亲却说我没有尽全力,这是为什么?(3分)

  3.文章以“求助也是一种力量”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4. “尽管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父亲此时是怎么想的?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3分)

  5.“你说的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请你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3分)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记叙文阅读答案

  1.(2分)为父亲帮助“我”搬动那块石头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2.(3分)我在搬不动石头的情况下,没有向父亲求助。

  3.(3分)起到了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

  4.(3分)示例:虽然我凭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搬移这块石头,但我决不能这样做,我要当孩子的帮手,让他明白:通过求助,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力量。(意思对即可得分)

  5.(3分)示例:在汶川地震中,许多灾民被埋在废墟之下,他们不停地呼喊求救并最终得到救援,从死神魔爪中逃脱出来。(意思对即可得分)

答案记叙文4

  刘伟:我的双脚

  最初的梦想

  刘伟出生于1987年,上小学的时候,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成为职业球员是他的理想。一切想象在10岁的一天终止,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不就是截肢吗?好了再接上不就行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刘伟被告知,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我很多。”这个人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面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刘伟的感受是:“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失去双手半年后,他就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生活被放到了没有双手的断点上。他在12岁时开始学游泳,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仅仅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残酷青春

  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

  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音乐。家人反对他走音乐这条路,但没有成功。“人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音乐。”找到一家私立音乐学院,校长给他们的回应是:刘伟进我们学校学音乐只能是影响校容。刘伟对校长的回应是:谢谢你这么歧视我,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用脚弹琴是艰难的,这需要勇气和想象力,许多人用手弹都需要很多年才有起色,何况是脚。刘伟每天练琴时间超过7小时。“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练琴、学音乐、回家。我家在五道口,练琴的地方在沙河,学音乐的地方在四中,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在脚趾头一次次被磨破之后,刘伟逐渐摸索出了如何用脚来和琴键相处的办法。奥运会时,只学了一年钢琴的刘伟上了北京电视台的《唱响奥运》节目,当着刘德华的面,弹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接着,他弹着钢琴,与刘德华合唱了一首《天意》。

  一个“达人”的诞生

  《中国达人秀》并不是刘伟第一次参加选秀。今年5月,他参加了《快乐男声》济南赛区预选赛,“我的歌还没唱几句就被打断,当我们把钢琴抬进来表演时,不到一半,评委就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演奏。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多大点事啊。”

  8月,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当刘伟被命运再一次放到一个耀目的舞台上,他有些像自己写的歌词那样:“我站在这里送给你/送你我最美丽的回忆/送你我的努力/你的鼓励永远都清晰/我站在这里拥抱你/抱你我最真实的身体/抱你我的约定/你的美丽永远都很清晰”。

  (节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15.概括刘伟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答:

  16.文中多次引用刘伟的原话,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7.“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结合本文与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

  15.(6分)①北京市残联副主席刘京生先生在医院对他的引导和影响;②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坚持,“坚持练琴”;③对目标、理想执着的追求,“我会让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④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冷静、成熟的心理素质,“眼前的天空会出现5个字:多大点事啊”;⑤勇敢、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每点1分,5点6分)

  16.(6分)①可以直接表现出刘伟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分)“那你肯定会

  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表现出刘伟遭遇人生最大挫折时的勇敢、自信;(1分)“我是三点一线的生活:练琴、学音乐、回家。……那时真是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表现出刘伟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与坚韧不拔的毅力。(1分)②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客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分)

  17.(6分)① 这句话概括出刘伟个人惨痛的遭遇以及人生艰难的选择、奋斗,的确不是常人可以承受得了的,但他做了后者,身残志不残。(2分)可见刘伟生活的勇气与对人生执着的追求,他身上的突出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1分) ②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气馁。(2分)那些用消极方式来逃避现实的人,是对自己与家人的不负责任,是对人生、生命的漠视。(1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记叙文5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壤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 ① 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湮远:久远。

  1.划线的句子中的“冷面”“花面”“歌”具体分别指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春天“不讲理、不逻辑”?

  3.在“春天曾经是这样”后面加上“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的用意是什么?

  4.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描绘了从冬末冰雪消融到春天春光明媚的整个过程。

  B.本文一会儿描绘春天景色,一会儿叙述“春”这一名称的来历,一会儿又描绘春天的景色,思绪显得不是十分顺畅。

  C.本文用桃花攻陷山村水廓,柳树控制皇室御沟民间江头,说明春天的到来出人意料又势不可挡。

  D.本文用小羊感到多汗,孩子感觉到风筝飞腾,患风痛的腿感到舒活,千千万万素手感到水的血脉,说明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E.本文用拟人手法和不少形象化的动词,把静物作了动态处理,把动态静物写得更加活泼动人,从而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和鲜活的生命力。

  答案:

  1.“冷面”是铺满地面的冰冷的积雪,“花面”是部分积雪融化以后剩下的零零落落斑斑驳驳的积雪,“歌”是雪融化而成的流水。

  2.因为春天的雷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杜鹃鸟斗急一城的杜鹃花,风吹飞漫天的柳絮。

  3.作者相信以前的春天是这样的,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地方的春天已失去了这样的韵味,只有没被开发的地方也许还保留着春天的这种原始而古老的韵味。

  4.C E (A没有写全过程。 B仔细分析,本文的思路是十分严密的。 D通过这些表明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答案记叙文6

  《流泪的花生米》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父亲突然变得喜欢赶集,他的腰仿佛也直了,在村前弯弯的土路上,和人头攒动、噪声如潮的集市上,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这个中的原因,当然是由于他刚考上大学的儿子。

  开学前一天,父亲坚持要把我送到学校。

  火车喘着粗气,天不亮从蚌埠出发,下午两点就到了我求学的城市。下了火车,父亲长吁一口气,如犁过田头的老牛。离报到的时间还有一下午,父亲对我说,不急,时间多着哩。父亲边说,边把目光投向车站周围的饭店。父亲问:“饿吗?”我点点头。我听到父亲的肚子里,也一阵阵地敲着鼓。

  从几家大酒店的门前走过,父亲选中一家叫“薄利小吃部”的饭店,痛下决心似的说:“就这家了。”

  小吃部摆设十分简单,几张对开的桌子和几条长椅组成的座位,稀稀落落散落着几个食客。

  父亲要了一盘红烧肉和一盘油炸花生米。父亲递给我一双筷子,又夹一块肉给我,神采飞扬地说:“补补身子,这是好东西哩。”老板是个粗壮的汉子,腮边布满黑黑的胡茬儿。他手里拿着半斤老烧,走过来递到父亲面前:“大哥,不喝两盅?”父亲受宠若惊,而后幡然醒悟似的问:“多少钱一瓶?”那汉子回:“两块五。”父亲对老板的安排似乎十分满意,斟上酒,美美地吱溜一小口。父亲喝酒的表情十分痛苦,双目微闭,龇牙咧嘴,而吃花生米怡然自得的神态,又显得十分幸福和满足。

  一小瓶酒很快见了底,父亲夹花生米的筷子也开始摇摇晃晃。父亲语速放慢,结结巴巴地说:“吃肉吃肉,不吃完可惜了。”就在父亲让我的时候,一粒花生米从他的筷子头上脱落了,花生米先掉在桌子上,后从桌子的东头弹跳到西头,最后从桌子的西头落在我脚边。

  父亲红红的眼睛盯住那粒花生米,那是一粒十分饱满的东西。这东西要在地里长,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父亲心想,绝对不能放过它。父亲弯下腰,捡起,扔到嘴里,风生水起地嚼起来。这一连串的动作,父亲完成得非常漂亮,不带一丝的犹豫。但这一切都被我,还有粗壮的老板,和几个素不相识的食客看得一清二楚。我的脸一下子红到脖子根,好像那半斤老烧都倒在我肚子里似的。

  从小吃部出来后,我拒绝了父亲送我到校的好意。我以晚了就没有回去的火车为由,坚决打发父亲回去。

  而后,我脑海里尽是闪动着一粒花生米弹跳的影子,还有父亲那串卑微的动作和神情。我无法接受父亲的那串历史,以致四年大学时光,他没能跨进儿子的学校一步。

  去年,我下岗了,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

  在送儿子入学的火车站旁边的小饭馆,发生了和父亲当年相似的一幕。

  我要了一盘红烧肉和一盘花生米,还有半瓶本地老烧。

  一粒花生米以同样的方式落在儿子的脚边。

  等儿子去洗手间的时候,我弯下腰,捡起,扔进嘴里。之后,我顺手抓起桌子上的一团粗糙的餐巾纸,试图堵住从我眼眶里溢出来的辛辣的东西。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恰当的批注。(3分)

  (1)父亲递给我一双筷子,又夹一块肉给我,神采飞扬地说:“补补身子,这是好东西哩。”

  (2)父亲弯下腰,捡起,扔到嘴里,风生水起地嚼起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4. 送儿子上大学吃饭时,“我”为什么要“试图堵住从我眼眶里溢出来的辛辣的东西”?(3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3分)

  答案:

  1.父亲和上大学的儿子在小吃部吃饭的时候,父亲捡起落在地上的花生米,儿子觉得很没面子,后来儿子也有了同样的经历和感受,至今想起仍很难过。

  2.(1)此句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

答案记叙文7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的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欣赏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自信、大气各2分)。

  2、①恋怜爱儿子,欲增强 儿子的自信心。②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4、竞争、认真。

  5、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理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6、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或: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从小得经受锻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篇虚假的生存空间。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答案记叙文8

  《我长大了》记叙文阅读原文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A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我长大了》记叙文阅读题目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1分)

  2、文中画线句子A是 描写,作用是(2分)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2分)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我长大了》记叙文阅读答案

  1、(1分)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2分)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2分)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2分)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

  5、(2分))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 ②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

  6、(2分)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答案记叙文9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 A (a.保存 b.收藏 c.珍藏 d.放置)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 B (a.惊叹 b.惊讶 c.惊奇 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 C (a.爱好 b.喜爱 c.酷爱 d.热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 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 粗 的 细 的, 高 的 矮 的, 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 D (a.孕藏 b.凝聚 c.凝结 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7、给文中的A、B、C、D四处选适当的词语填空,依次应是: 、 、 、 。(填字母)(4分)

  18、本文的线索是 ,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3分)

  19、本文第③段是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 ,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0、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一种精神”是指 的精神。(2分)

  21、有人说,文章中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这个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是很贵重的。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7、b d c a (4分)

  18、象牙微雕(或“一粒米”、“米粒”)、“我现在明白了……而是一种精神” (3分)

  19、插叙,交代事件原委,升华文章主旨(意符即可)(3分)

  20、(只要是表示“执著”意思的词语均可)(2分)

  21、作为学生礼物的轻重就以是否有意义来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爸爸的礼物是合适的,因为它教育“我”做一件事如果有毅力,有执着的精神就能取得成功。(3分)

答案记叙文10

  茶壶碎了以后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担着两筐茶壶去集市上卖,谁知他在经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出来,摔了个粉碎。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摔碎了,你还不快看!这人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人堪称是一个智者,因为生活中能像他一样的实在不多。我们见到更多的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面对已经打碎的茶壶,叹息一番,后悔不已,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甚至因为分神,弄不好还会打碎更多的茶壶。

  1对人生而言,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远远比打碎一只茶壶严重得多。2人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并非是唾手可得的,它还要经历诸多的挫折和失败才有望实现。3世界著名话剧演员波而赫德,在世界戏剧舞台上风靡了50多年,当她71岁时,因一场意外事件导致她破产了,而更糟糕的是,她的腿部受伤引起脉管炎,不得不截肢。4当医生忐忑不安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时,她却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就面对现实吧。5手术那天,她在手术台上高声朗诵戏剧台词,别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说: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6后来,波而赫德继续在舞台上演出了7年。

  当人身处逆境时,最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应该知道,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忘掉那些恼人的事并不意味着背叛了你的初衷。放弃无可回的事实也并不说明你整个人生从此就暗淡无光了。须知,上帝在向你关一扇门的同时,也向你敞开了另一扇门,你完全可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一旦时机成熟,你就会反败为胜。

  1解词:

  斤斤计较:

  唾手可得:

  2第2段中的两个茶壶为什么要加引号?指的是什么?

  3本文从对待___________的态度说起,谈如何面对____________,强调当人身处逆境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4当你面对一些不幸或打击时,你能不能挥一挥手,告别昨天,从头在来,已是

  至关重要。这句话应放在第3段何处?

  5文中加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

  1. 过分计较(斤斤:琐细的或无观仅要的事物)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2.加引号具有特殊含意,这里指完好的东西。

  3.打碎茶壶,挫折和失败,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4.2,3之间

  5.当你遇到失败和不幸时,新的机遇就会出现。

答案记叙文11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中年女人。他们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家。女孩正在帮着姥姥择从地里挖来的野菜,看到陌生人进了他们家的院子,慌忙站起身,躲在姥姥身后。

  姥姥站起身,说:“你们这是……”

  女人迎上去,握住姥姥的手说:“可找到你们了,这孩子就是杜鹃吧?”姥姥一听,把身后的杜鹃拉到身前来说:“早听说你们要来,一直盼着呢,杜鹃,快,你城里的阿姨来看你了。”

  女人伸出双臂,示意杜鹃到她的怀里来。杜鹃怯生生地走过去,轻轻偎依在女人的肩头,就像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眼神里绽放着纯真的幸福。

  “哥哥呢?他怎么没有来看我?”杜鹃把头从女人的肩膀上拿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女人。

  “你哥,他……今天正好有事情,改天他忙完了,我一定让他来看你。”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悲伤,但瞬间转成了笑容。

  吃过晚饭,杜鹃写完作业,就上床睡了。姥姥和女人坐在院子里说话。

  小村的夜晚很安静,连风都不好意思来打扰,天上的星星眨着清澈的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月亮悄悄躲在树梢后,听女人和姥姥轻声细语却切切深情的谈话。

  女人长舒了一口气,说:“这是我儿子的愿望。”姥姥握住女人的手说:“孩子,我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怎样的一种伤痛。杜鹃的爸妈出车祸那阵儿,我真是不想活了,可是看看杜鹃,那么小的孩子没了父母就够可怜的了,如果再没了我们,可就真成了风中草了。”

  “嗯,不能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女人轻泣着说。

  “我儿子说他与杜鹃的血样配型很符合,明天我们就带杜鹃进城做心脏移植手术,我儿子撑不了几天了……”女人低低地哭泣起来。

  那个草上满是清露的清晨,杜鹃一手拉着男人,一手拉着女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环山路,走出了小山村。

  儿子顽强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在得知杜鹃已来到医院时,带着一丝?,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父母,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

  这个消息,女人没有告诉杜鹃,她不想让杜鹃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接受重力的打击。

  杜鹃出院了,女人带着她回到了小山村,看着杜鹃?阳光的脸,女人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眼中含着泪花,笑了。

  几天后,看到杜鹃恢复得很好,女人说要回城了。杜鹃扑进女人的怀里,依偎着抱紧,就像抱紧亲爱的妈妈一样。

  杜鹃交给女人一封信,说让她坐上车时在车上看,女人微笑着点头。

  打开信封:我知道哥哥的愿望,也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也许他就要去我爸妈去的那个遥远的地方。我那晚偷听了你和姥姥的谈话,我多么不想进城做手术啊,可是我心里也有一个愿望,我哭了好久,为了我的愿望,我决定跟你们进城做手术。我的愿望没有哥哥的愿望那么崇高,但是是真诚的,我想说,我的愿望是――我想做你们的女儿,照顾你们一辈子。

  女人握着信,泪水再一次模糊了她的双眼,不同的是,这眼泪少了悲痛,多了几分润心的暖。

  1. 本文以“愿望”为中心话题,请说说“哥哥”和“杜鹃”的愿望分别是什么?

  2. 主人公“哥哥”在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正面描写,但通过侧面多个角度塑造了他的形象,试简要分析。

  3. 女人和姥姥在院中轻声细语地谈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 文中人物较多,感情丰富,全文洋溢着“爱”的温馨,试分析文中表现出的几种“爱”。

  参考答案:

  1.“哥哥”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捐给杜鹃,让她身体康复。“杜鹃” 的愿望是做“哥哥”父母的女儿,替他尽孝。

  2. 杜鹃期待“哥哥”来看他,说明“哥哥”是一直以来关心爱护杜鹃的;“哥哥”带着一丝微笑,永远地离开了他做义工三年帮助的小女孩杜鹃,说明他是极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杜鹃写信说“知道哥哥和坏人搏斗,受了重伤”,说明他是勇敢无畏的勇士。

  3. 结构上,承上启下,也照应全文。内容上,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了解事情的根源。情感上,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增添了感人力量。

  4.“哥哥”对杜鹃的呵护之爱,父母对“哥哥”的关心之爱,姥姥对杜鹃的心疼之爱,杜鹃对“哥哥”父母的回报之爱,杜鹃对“哥哥”的敬重之爱,“哥哥”对父母的愧疚之爱等。

答案记叙文12

  张森凤

  这是一对深山里的父子。父亲是个乡村医生,他常教导儿子,做医生讲求的是诚实,有时一句谎言可能会断送病人的生命。打儿子懂事时起,他就没见过父亲讲过半句谎言,父亲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真理。

  12岁那年,父亲带着他进山采药。父子俩进入了密林,莽莽苍苍几百里大山,父子俩带足了干粮、帐篷等生活用品,打算在这里多呆一些日子,多采一些好药。谁料就在第三天晚上,一场灾难向他们袭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密林,然后又爆发一场山洪,大水卷走了他们所有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辨别方向的指南针。

  “我们还能走出密林吗?”儿子问父亲。

  父亲说,能,当然能,虽然没有了指南针,但我们还可以看太阳、看北极星群的方向,饿了,我们可以采野果子吃。只要我们不失去信心,就一定能走出去!

  从父亲的话中,儿子受到了鼓舞。父子俩上路了,他们从太阳的起落中辨别方向。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就啃一口野山楂;困了,就躺在厚厚的落叶上睡觉。

  然而,第四天上午,爻一场灾难向他们袭来:一条毒蛇偷袭了父亲,毒液迅速地弥漫了他的全身,他的口中吐出了白沫。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儿子绝望了,没有了父亲这个主心骨,他真不知何去何从。

  这时。密林下,一丛白色的小花映入了父亲的眼帘。父亲微笑了,断断续续地说:“孩子,我们有救了!这是一种……叫‘还魂草’的小花,是专门……医治剧毒蛇毒的,你出山去。找个医生,让他……带着金银花……速来救我……‘还魂草’跟金银花捣在一起,可治……蛇毒……”看到儿子担心的目光。父亲又说,“放心,这种蛇毒,三天之后,才会……死人,你速去速回……”

  看到父亲那么肯定的眼神,儿子深信不疑了。他采下几株“还魂草”,发狠地往密林外跑去。顺着父亲交代的落日的方向,两天后,儿子终于跑出了密林。母子俩一起去镇上找了个医生。可医生只看了那“还魂草”一眼,就摇头说:“这只是一种无名的野萝卜花,根本不能解除任何毒性。金银花虽有解毒功用,但也只能解除茵毒,根本不能解除蛇毒啊!”

  可是母子俩不信,他们带上这两种药草。带着一群人,按照父亲的“三天”期限重新赶回密林时,父亲的尸体发出一股恶臭,早已死去。那个医生也去了,他看了看死尸紫黑的面容,摇摇头说:“这是中了剧毒的眼镜蛇的毒气,三个时辰内必将暴毙而亡!孩子,你父亲是医生,他不会不知道。他是骗了你啊!”

  刹那间,儿子泪如泉涌。如果没有父亲这个谎言。他想他真的能走出密林吗?答案是,不能!他想他会一直陪在父亲身边,因六神无主而困死密林。

  谁说谎言可怕?当谎言中融入一股浓浓的亲情时,谎言就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伟大!

  (选自《现代青年·细节版》20xx年第3期)

  1 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丛白色的小花映入了父亲的眼帘”这一情节?请作简要分析。

  2 听了“那个医生”的话后,儿子为什么会刹那间“泪如泉涌”?

  3 读完全文后,你对题目“伟大的谎言”中的“伟大”一词是如何理解的?

  4 “当谎言中融入一股浓浓的亲情时,谎言就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伟大”,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5 某学校期中考试以上述选文作为阅读材料命题,以下内容选自该试卷参考答案,请你根据参考答案推断并概括试题的提问语。

  本文讲述了一对父子去深山采药被困山林时,父亲在遭遇毒蛇袭击后用一句谎言骗儿子独自走出密林的故事。

  提问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写这一情节,交代了父亲用谎言骗儿子的经过,为下文写儿子走出密林做铺垫,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 父亲中了剧毒后,儿子已绝望了,不知何去何从,如果不是父亲用谎言骗他,他是走不出密林的,一定会困死山林之中,“那个医生”的话触及那个融入一股浓浓的亲情的谎言,所以他“泪如泉涌”。

  3 父爱是伟大的,父亲为了挽救儿子生命的谎言是伟大的。

  4 当谎言融入亲情,那就不是真的谎言,而是表达“真爱”的一种方式,所以作者认为“谎言就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就会变得十分伟大”。

  5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或: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答案记叙文13

  父亲挑书阅读答案。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的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后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做出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净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的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答: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答: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3试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真正含义。

  (1)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答:④段画线句子含义: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2)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答:⑥段画线句子含义: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4.在文中画出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答: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

答案记叙文14

  【原文】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辽阔的海洋拥有巨量的海水,所以,尽管从远古到近代接纳了从陆地流入难以计数的各种物质,海洋却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以致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海洋污染灾害。

  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我国的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的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海洋污染是怎样破坏海水环境的呢?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生产力,进而危害鱼类;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在海域中积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乃至人类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而且石油分解时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危害海洋生物;有机物污染会使海水富营养化,使海藻异常繁殖,赤潮泛滥,破坏生态平衡。

  现在,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问题】

  22.近几十年来,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3.第三段的结构特点是【 】;主要说明方法有【 】。(2分)

  24.第三段“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中“一些”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2分)

  答:

  25.面对日趋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你有什么积极的建议?(写出两条即可,2分)

  答:

  【参考答案】

  22.答案: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2分)

  23.答案:总分(或:先总后分、由总到分,1分);分类别,举例子(答对任意一个即可,1分)

  24.答案:不可以。“一些”一词限制范围,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分)

  25.答案:示例:建议通过国际立法严惩污染者;建议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明确海洋的重要;建议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源。(开放性答题,能说出两点即可,2分)

答案记叙文15

  “雄鹰不为暴风折翼,狼群不因长夜畏惧”,越是强者,在困难面前越是勇往直前,这也是强者成为强者的重要原因。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因为那次……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坐在窗前做数学卷子,前面的题如同矮小的篱笆,根本挡不住我这头凶猛的野兽。

  蓦然我的视线停留在试卷的最后一题,眼神不由得凝重起来。我左手捋着下巴,右手在草稿纸上写着各种条件,却怎么也得不出答案来。就这样过了半小时,仍是没有半点进展,我心中不免恼怒起来,急促地在草稿纸上乱画,将原来的思路答案全部毁掉,还是一筹莫展。陡然,我脑子里蹦出一个荒唐的想法——去电脑上搜答案。手随心动,我居然真的打开电脑,一输题目,答案就直接呈现在网页上。可这时,我的心中却慌乱了起来,手中的笔也落不下去了。心中想着,老师不是说过抄答案不就等于偷窃吗?我身为班长,怎么能干这种事呢?心中又蹦出了另一个声音:“你不说,除了天知地知以外,还有别人知道吗?老师不知道,你不还是好班长吗?”

  心中的两种想法不断碰撞,久久未分出胜负。烦躁的我不耐烦的抬头看向窗外,那株郁郁葱葱的翠竹,修长笔直的挺立着。竹竿上那个蠕动的白点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只通体白色的小虫子,正在不断地向光滑的竹竿上努力的爬着。它的上身使劲收缩,带动下身向上,就这样重复着一个动作,持续不断的向上攀爬。可爬着爬着,一不留神身子没能紧紧粘住竹竿,它竟然又掉回地上,从零开始。可它也不恼,周而复始地完成着它的“攀爬大业”。十多分钟后,它终于窜上了竹子的顶端。

  我呆呆的注视着那不知名的虫子消失的地方,心中突然释怀了。我关闭了电脑,再次坐回到书桌前,重新执笔推算。摒除心中杂念,把所有条件重新演算一遍,一时间解题灵感骤现,答案也就立刻跃然纸上了。到了学校,数学老师讲卷子时,满是期待的询问:“最后一题,有几个人做到呢?”我问心无愧地举起了手,心中的“乌云”也烟消云散了。

  我想,获取答案的过程不是比答案本身更有意义吗?从今以后,我遇到难题再也不会退缩,我会战胜它,这也许才是我获得的真正答案吧!

【答案记叙文】相关文章:

刷鞋匠的绝招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06-16

气球记叙文12-04

电脑记叙文11-27

绘画记叙文11-24

初中记叙文11-17

黄山记叙文11-14

等待记叙文11-13

春节记叙文11-12

除夕记叙文11-10

元旦记叙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