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时间:2022-07-21 12:07:15 散文 我要投稿

名家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家散文

名家散文1

  中国人之聪明

  作者:林语堂

  聪明系与糊涂相对面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绝顶聪明语也。故在中国,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能发明麻将牌戏及九龙圈者,大概可称为聪明的民族。中国留学生每在欧美大学考试,名列前茅,是一明证。或谓此系由于天择,实非确论,盖留学者未必皆出类拔萃之辈,出洋多由家庭关系而已。以中国农工与西方同级者相比,亦不见弱于西方民族。此尚系题外问题。

  惟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所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世上进化,诚不易言。熙熙攘攘,果何为者。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人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惟以聪明的糊涂观法,热河之失,何足重轻?此拾得和尚所谓“且过几年,你再看他”之观法。锦州之退。聪明所误也。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然则聪明是耶,糊涂是耶,中国人聪明耶,白种人聪明耶,吾诚不敢言。

  吾所知者,中国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吾读朱文公《政训》,见一节云:

  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事过去为事。挨得过时且过。上下相咻以勿生,不要理会事。且恁鹘突,才理会得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负能声,及少轻挫抑,则自悔其太惺惺了了,一切刻方为圆,随俗苟且,自道是年高见识长进……风俗如此,可畏可畏!

  可见宋人已有此种毛病,不但“今世士大夫”然也。夫“刻方为圆”,不伤人感情,不辨是非,与世浮沉,而成一老猾巨奸,为个人计,固莫善于此,而为社会国家计,聪明乎?糊涂乎?则未易言。在中国多—见识长进人时,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时;多一聪明同胞时,便是国事走入一步黑甜乡时,举国皆鼾鼾睡到晓,憨憨直到老。举国皆认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圣贤,而独无一失计之糊涂汉子。举国皆不吃眼前亏之好汉,而独无一肯吃亏之弱者,是国家之幸乎?是国家之幸乎?

  然则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蒂,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呜呼,吾焉得一位糊涂大汉而崇拜之。

名家散文2

  说起养宠物,这要缘于我的一位朋友,有一次,我去她家玩,开门一刹那,首先出来迎接我的,居然是她家的小成员--狗狗,是一只很萌的贵宾犬,就那瞬间,我既然决定要为我家增添一个成员,而这个成员不是孩子,而是狗狗。

  很快,这个所谓的小成员就已经加入了我们的家庭,起初,我是不愿意养,觉着每天上班已经很累了,回到家还要为这个小家伙打扫屎场,还有被她搞得一塌糊涂的战场。但朋友说,养到一岁后就会很听话了,好吧,为了熬到她听话的时候,我只好找这个借口来说服自己去为她清理垃圾,还有一周一次洗澡,每每这小家伙洗澡的时候,我就头疼不已,因为她老爱动还不说,还得给我甩一身的水,看着她很无辜的眼神,我简直没有想修理她的冲动。

  人家都说女要富养,虽说我家这个小成员,不属于人类,但从性别上来讲,也属于女,所以我称之为丫头,为了照顾好她,我还特意在网上查询资料,要如何挑选狗粮,怎么样才知道喂给她的量是合适的,总之这些种种,有了这些知识总算也能好好照顾她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身边很多养狗的朋友,每每遇到什么问题,总爱先问问我要如何处理,又或者是生病了要去哪家宠物医院看病不会被坑。

  不知不觉中,丫头加入我们的家庭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现如今已经是一个出落得人见人爱的美女了,每每出门总是不乏小朋友或者是大朋友逗逗她,小朋友甚至是求着她的妈妈,让给养一只呢。

  也果真应了朋友的话,丫头现在非常听话,每天下班回家,家里都是完整无缺,没有丝毫的混乱,而且每次她总是用她最热情的方式迎接我回家,又是跳,又是叫,欢呼雀跃着,我一整天上班的疲惫和烦闷的心情,也就在此刻烟消云散,便不会进入家门,原来,这小家伙的感染力量有这么大。

  自从有了丫头后,每每看到新闻上面关于狗狗被宰杀之类的消息,心里特不是滋味,记得小时候,姥爷给我说,他从不吃狗肉,我问他原因,姥爷说,吃了狗肉运气不好,而且啊,还会得健忘症,虽然我并不是因为姥爷说的这个原因才忌讳吃狗肉,狗是人类的朋友,而是我无法接受人类的残忍程度,残忍到将我们自己的朋友送上我们的餐桌。

  在人的世界里,可以容纳百川,而狗的世界,你就是她的全部,所以不管怎样,哪怕是不喜欢狗狗,也请善待他们,不要让他们走上我们的餐桌,就算是为我们自己积善缘吧。

名家散文3

  穿过风的誓言,记忆的碎片掩映成一曲曲忧伤的歌,斑驳的过往,长满青苔的院墙,记忆里你的容颜未改,一直随春风荡漾。

  我的虹溪,你仿佛是一位画艺精湛的画家,用一纸流觞,道尽你曾经风华一世、传奇一生的十八寨历史;

  我的虹溪,你宛如是一道精妙绝伦的工艺,用几许精湛,写尽你曾经叱诧风云、精忠爱国的地下党辉煌。

  我喜欢你的不争与清丽,喜欢你的沧桑和传奇,如果可以,我想一直依偎在你的怀抱里,享受你所有的温柔呢喃,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记得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离开家乡久了,你每晚的辗转反侧,羁绊感叹,都是因为,你想家了。此话倒一点不假,真切而隐隐作痛。

  人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渴望被看穿。在外的游子尝尽异乡的凄凉与无情,心底唯一眷恋的,却始终都是故乡的人和事。那些留有我们美好记忆的起点,像电视剧里的背景,总是掩映下我们的所有悲伤。

  自高考之后独自一人离开虹溪,每次在车站的离别中看着爸爸的背影渐行渐远,明明不开心,明明不想难过,却还是假装坚强,假装自己心广体胖,假装一切都是浮云,可最后还是用头上戴着的鸭舌帽遮挡住了红红的眼睛。

  长大了,自然要离开家的,我们总要一个人去适应远方的不适与孤独,在某一天站在家中的房顶上,朝着虹溪坝子大喊一声“我回来了”。只可惜,每次短暂的相逢,最终我们还是得踏上征程。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真的还想在回虹溪城楼上去看看,和亲爱的发小谈故事,谈人生……那年那月的情景,再回眸时已是物是人非。也许我该好好收敛一下自己,不然自己这么忧伤泛滥,不悲过去,心系当下,由此安然。

  似乎忧伤总是与生俱来,极易伤感,始终留不住快乐,想要朝着山下大喊我想回家,可是又有谁可以听到呢?无尽的山,无尽的路,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惦念着故土,又或者和我一样有着许多的无奈与不易,可人生总得往前走,最艰难的日子往往可以看穿自己看穿人生。

  对人生充满热爱,混沌之中才会有人生出口,心就不会迷失。五年的光景,我们无坚不摧,却也悲伤哭泣;我们无畏风雨,却也遍体鳞伤。历练、煎熬、成长,这都是我们的必须课。喜欢三中的青香树,喜欢每天放学去操场上荡秋千,喜欢马草塘,喜欢魁阁,喜欢虹溪城楼,喜欢那里所有的一切。

  一滴泪珠不自觉的“啪啪”滴落,走得太久太远,一个回忆就可以让你泣不成声。记忆里的春节,在20xx年之前,都是热闹的,在这之后,这个节日也变得普通不过了。天国永隔,化作相思泪,再谈起竟也能风平浪静,心淡如菊。回忆那么深,记忆那么痛,前行,释怀。这五年里回家只有两次,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回家多了几丝无奈,索性只能自我疗伤了。

  燕过时月满西楼,踌躇满志却始终敌不过现实的摧残,异乡漂泊,尝尽一切酸甜苦辣,留下的是心底最深的念想。愿故乡的人和事,随春风荡漾,一切如旧………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虹溪,祝福所有和我一样漂泊无依,努力向前的朋友们一切顺利。

名家散文4

  有人追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人喜欢梅花“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有人爱上梨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却喜欢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的色彩是单调的,枝干是细小的。它没有桂花的迷人芳香,没有牡丹的高贵典雅,它的特点就是普通,普通到你看了第一眼就不会看第二眼。但朴实无华的东西却往往是永恒的,它的顽强不屈,它的不畏严寒,是何等可贵啊!

  很想摘一束菊花,插在花瓶里,但看见它傲迎风雪、何曾低头的样子。我——放弃了,它原本就是属于这自由天地,它纵使渺小,但有它存在的意义,并不像某些花虽早放光华,但外强中干,有首歌唱到:“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

  有的人命中注定做耀眼的阳光,但阳光独占光华的背后,永远有努力放光的星辰。当我们身为星辰时,应当大放光彩,身为阳光时,应学会收敛。你可以自豪但不应自傲。

  由菊花,看人生。由事情,看本质。

  忙里偷闲时,在菊海中傲游……

名家散文5

  刘白羽的散文

  刘白羽(1916--20xx)出版的散文集有《红玛瑙集》、《秋窗偶记》、《冬日草》和《平明小札》、《刘白羽散文选》。他的散文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深刻的哲理性是他散文的特色。刘白羽散文风格激越、刚健,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艺术上,刘白羽善于通过一幅幅典型的“形象”展现时代的真实画面,比如《青春的闪光》中,他见到天安门工地上一位“昂起胸脯,大踏步行走”的年轻建筑工人时,就联想到20年前天安门前插着太阳旗的侵略者的坦克车隆隆开过。然而,今天,第一个十月一日,“从天安门前走过的人……走上建设的步伐。”随后,建设队伍中的伐木者、农民、战士的画面又闪现出来,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出现,迸发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另外,作者善借景抒怀,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刘白羽散文的语言激情充沛,词句鲜亮峭拔,富有充实感。

名家散文6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美丽的花,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

  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

  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决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的迎接着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秋雨》

名家散文7

  周作人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他读了清人笔记《双节堂庸训》里的一段记载:“吾母寡言笑……终日织作无他语。”不禁黯然,因为他的祖母就是这样“忍苦守礼”,“生平不见笑容”。周作人的这段话同样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也是这样坐在那张破旧的藤椅上,“终日织作无他语”,并且不见笑容。

  我的母亲不是周作人祖母那样的封建大家庭的旧式妇女。外祖父项兰生先生是杭州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除了开办新式学堂、白话报以外,还专门请了老师让自己的长女从小习读英语,母亲至少也算是半新半旧的女性,她应该有不同于周作人祖母的命运。而且,我知道,母亲的本性也不是如此:家里的人都告诉我,她是喜欢热闹的。

  然而,从我懂事时起,母亲留给我唯一的印象,又确乎是这样终日织作无他语,也无笑容。

  这是在1949年以后,父亲到了海峡那一边,把母亲和年龄最小的三个子女留在了南京武夷路22号那栋空空洞洞的大楼房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以后。

  一夜之间,母亲由一位受人尊敬的夫人变成了反动官僚的家属,成了人人都以怀疑的,甚至敌视的眼光望着的“不可接触的人”—这是历史巨变必然带来的个人命运、地位的变化。

  母亲以惊人的决断与毅力迅速地适应了这种变化。她主动上缴了留在身边的父亲的“反动证件”,以及一切可以让人联想起父亲的东西(但她仍然留下了她与父亲结婚时的合影,并且一直保存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环顾四周,选定了那张破旧的藤椅,坐在上面,开始编织毛线,缝补衣物,并且再也不动了。

  从此不再和我们—她的子女,以及任何人谈论父亲,以及与父亲相联系的家庭的、她个人的历史。尽管她内心深处仍时时煎熬着对于父亲以及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两个儿子的怀念。开始,她每逢过年,都要多摆上几副碗筷,用这无言的安排表达自己无言的思念。后来,外在压力越来越大,这样的仪式也都取消,于是,思念也变得了无痕迹。本来她满可以借某种倾诉减轻内心的重负,但她不,她守口如瓶:既然人们已经宣布那是一段罪恶的历史,那么,她的口就是那道关住罪恶的闸门,而且一关就是几十年,至死也没有开。

  而且她小心而顽固地断绝了与海峡彼岸的一切联系。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三哥辗转托人带来口信,表示愿意对家庭有所资助,尽管这显然有父亲的意思,母亲断然拒绝。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三哥又托人登门看望,请母亲在录音带上留下几句话,母亲依然一口回绝:她宁愿沉默到底。

  但她却以极其谦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人。无论是谁,包括邻居的孩子,对她提出的一切要求,她都全部满足。政府的、居委会的一切号召,从为灾民捐赠寒衣,到“大跃进”献铜献铁,她都一律响应。后来居委会要求借我们家的汽车间举办学习班,全家人都不赞成,母亲毫无二话,表示同意,自己也去旁听,跟着邻里的老老少少学唱革命歌曲。以后居委会又提出,周围居民住房紧张,希望我们将楼下的客厅、餐厅全部让出,母亲依然满口答应。客户搬进来后,每月计算水电费,母亲总是以自己多出钱为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凡有争执,无不退让了事。我多次责怪母亲过分小心,大可不必,母亲总是默默地看我一眼,却不作任何辩解。

  当那场史无前例的风暴掀天动地而来时,全家人都认定这回在劫难逃,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一切都没有发生,居然逃脱了抄家之灾。在那个横扫一切的年代,真算是个奇迹。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我们,是居委会的老工人师傅劝退了红卫兵,保护了“老太”(这是邻居们对母亲的昵称)。

  母亲的身体越来越衰弱,她终于挺不住,病倒在床上。我清楚地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母亲拥被而坐,咳喘不止,对着从数千里之外赶回探视的儿子,断断续续地说道:“这几十……年来……总算……没有……连累……你们。”说完坦然一笑,又沉默了……

  我的灵魂却受到了猛的一击:呵,母亲这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不言,忍苦守礼、守法,全是出于对她的子女刻骨铭心的爱!我凝望着因习惯于无语而显得麻木的母亲石刻般的脸,突然醒悟:在这历史的大风暴中,正是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肩膀独自承受了一切,默默地保护着我们每一个子女,这是怎样伟大的母爱呵!……

  我无言,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我愿意永远地俯首于这幅圣母图前—母亲端坐在藤椅里,终日织作无他语,也无笑容。

名家散文8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自然界万木萧条落叶纷飞,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产生了心灵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联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及物及人,悲从中来,正如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物之枯荣引发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诸如李白“人烟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浩然“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元萨都刺有五绝云“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唐朝诗人马戴更把这种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杜子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常年在外,忽逢秋叶飘零,联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时节,失落的人生,他的满腔愁绪劈空而来,万里与百年,无涯的空间与飘渺的时间,艰难苦恨,潦倒新停,尽付昏昏浊酒滔滔江水。他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时期,飘摇难料的身世,颠沛流离的老境,欲济无楫的失意,国难家愁与秋的荒凉冷落浑然一体,苍凉的悲壮,苍茫的`愁绪,排山倒海,风云变幻,动荡不安,正如“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之际,诗人酬志无门,只能游于江渚之上,当他体验了底层的苦难,便获得了精神的回归,“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秋,却是意境的写照,清冷、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王勃的意境更为开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则以豪放见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苏轼这个大才子,心境随世态而渐老,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林逋则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抛开了浅盏低吟,唱起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对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清人王士祯则是独钓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其境旷世高古摄魂夺魄。世人总喜欢春天的繁华似锦,排斥秋天的无情与落寞,然而,秋天却是人们回避不了

  必然经历的季节,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才有艺术的苍老之境。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唱响了嘹亮的秋的赞歌:刘禹锡有《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诗人杨万里则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了秋天的别样美景,他的《秋凉晚步》云: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李白从秋山秋水中,感受秋天的逸兴湍飞,秋高气爽宜人秋色直入笔底: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秋,是走向衰老的标志,成语“老气横秋”是也。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成熟与老辣的象征,是清寒与寥廓的外显;是秋月朗朗,鹊桥飞渡;是枫叶萧萧,秋蝉默默。此刻,树叶完成了一个轮回,把自己交给大地,交给粗壮的根,在蜕变中孕育新一轮的成熟与丰收。因此,秋又是落叶对根的情思,是大雁对长空的向往;秋天的奉献是无私的,秋天给人的境界是深远的。

  田园诗人王维,隐逸山林之中,写诗画画参禅,每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秋天的感悟刻骨铭心而又深入浅出,物态自然,意象空灵,情与景融,意与境谐,他那眼中之山水,即心中之山水,即意象之山水。他的一组组山水诗就是一幅幅山水画,读了,心驰神往;看了,神与物游;品了,通会之境,人书俱老。《山居秋暝》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感慨于秋之空山的幽远空旷与寂静,禅意十足,归意可掬,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与浣女,莲动与渔舟。是诗焉?是画焉?是禅焉?似是又不全是。这是一幅世外桃源归隐图,沉醉于兹,心旷神怡,这种诗画禅俱佳的秋的去处,纵使贵族王孙,亦足以陶然可乐,而流连忘返。

  四季有四季的特点,“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我却独爱着秋天,秋天是令人怀念的。与春天的浓艳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片落叶而阵阵讴歌!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处苍老而击节赞叹!

  秋天,我为你的每一个细节而怦然心动!

  秋天,为你举杯!为你壮行!

  罗兰: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评析]

  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诗化的语言与句式,浓情的点染和描绘,是其外在的美;而态度的旷达与淡然,思绪的透澈与洒脱,则是其内在的美。作者把秋天人格化、个性化了。这种人格和个性的风度,就是秋天深层美的极致和底蕴。

名家散文9

  早上,突觉天气凉爽了很多,便惊喜开窗。是的,秋天真正到来了。

  我不喜欢病菌盛行的春天,不喜欢大汗淋漓的夏天,也不喜欢那瑟瑟发抖的冬天,唯独在秋天,我才不会轻易感冒,不会整天一身汗酸味,也不会将自己包裹的乡粽子一样。所以,我只对秋天一往情深。

  秋天虽在前几个星期就如约而至,但,也许是全球高温的缘故吧,秋天一直和夏天一样,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面对这迟来的秋天,我没有丝毫怪罪之意。

  出了家门,我要好好享受以下秋的沐浴。

  仰天望去,天空很蓝很蓝,没有一丝杂质,那种蓝,有如清澈溪水般透明。我向来对天空万分喜爱,喜欢它的蓝,喜欢它的高,喜欢它的广阔,喜欢浮在天空的云朵。但,我更喜欢秋天的天空,好像天空也和我一样,爱那秋天。所谓天高云淡,就是在形容秋天。棉花似的朵朵白云,乖巧地飘荡在天空的怀抱。也许不仅仅是天空,那太阳也像非常喜欢秋天。往日的热情收敛了许多,有的只是温柔,对天地万物的温柔,那柔和的阳光拂在脸上,暖暖的。面对这么舒适的天气,我散慢地伸了个懒腰。

  风很大,将我的头发吹得有点凌乱,美好的心情顾不上去整理那头发,张开双臂,任凭秋风从衣服中穿梭,这个时候,真可用“凉爽”二字来形容了。路旁的树叶似乎对这秋风十分喜爱,随着风飘过的方向,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一曲独特的交响乐,很好听。有几片枯叶挣脱了树的束缚,随着风儿一起舞蹈,不一会儿,路边就稀稀落落飘落下一些枯叶。没有泥土可让他们的生命重新轮回,便静静地躺在水泥地上,等待别人将他们带去那通往天堂的路。

  刚刚还快乐的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

  弯腰轻拾起一片普通的落叶,仔细端详。叶上的纹路很清晰,深黄色的叶片交杂着裂痕。将叶子举过头顶,透过裂缝向天空望去,顿时有种莫名的冲动。这片叶子在这个世界上停留了不到一年,又将回归故路。生命似乎太短暂了……

  背着秋风吹来的方向,松手抛开落叶,看着叶子不知去向,才继续向前走去。

  秋的到来,宣告一年的过去。清晰记得上回秋天,自己沉沦在玩了中,没有目标,没有行动,这年的秋天眨眼又到了。看花开花落,观潮涨潮退,看似时间过了许久,其实仅仅是随手一挥间。还没懂得珍惜,时间便残忍地不带一点留恋地从指尖溜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抓住一丝。留下了太多忧郁,带走了太多机遇。有种悲伤,有种无奈……

  秋的日子,我会好好珍惜,在那寒冬来临之际,至少我懂了。

  重新仰起头,望望那天空,天似乎更蓝,阳光似乎更温柔了……

名家散文10

  我们,已经在世界上生活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我们已经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升学考试,走上了人生的转折点,但是,尽管我们那么努力,世界上也不会有一帆风顺的道路。

  人生的道路,是自己选的,有的人选择了一条犯罪的路,而有的人却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成功。路,是没有笔直的,笔直的路前面就只有一堵墙,而不是一片蓝天,只有我们自己在每一个岔路口做了正确的选择,才能通往蓝天。

  食物链最顶层的老鹰,在初步学习飞行时,不知要从悬崖上摔下去几次,才可以学会,但是尽管这样,幼鹰却仍凭着自己坚强的信念,忍着痛苦学会了飞翔。再看看人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猪,它们从一出生就被人们成天好吃好喝地饲养着,每天吃了就睡,睡了就吃,从未靠过自己的力量,然而,待它们长大后,却被成天饲养它们的人类无情地变成了可口的盘中餐。

  人生也不过如此,当你无意间走错了路,做了错误的选择,就再也不会有后悔的余地,只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们经常说,只有历经艰苦,才能锻炼出自己顽强不屈的意志,只有遇到挫折才会有丰富的经验,用那件事告诫自己不要再犯。

  请记住,在自己要犯错时,想一想那些青少年犯罪的人,他们也是从一件小事而慢慢步上歧途,但是,他们的一生就这样被自己毁了。

  世界上,不是所有通向成功的路都那么好走。

名家散文11

  巴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早觉》

名家散文12

  对散文也很难下什么定义,有些国家把诗歌和戏剧之外的文体都称之为散文,连小说也包括在内。中国人好像也是把诗歌和戏剧之外的文体归入散文,只是不把小说包括在内,但也认为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故事。

  我小时侯读过《古文观止》,长大后便认定像《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是散文。后来读冰心的《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认定这是白话散文。再后来读鲁迅的《秋夜》《风筝》《过客》,又觉得散文与小说,与短剧有些难分。《过客》虽是散文,却用了短剧的形式,那《风筝》可以发展成短篇,《过客》简直可以成为中篇或长篇小说!再后来又有点概念不清了,觉得有些古诗词都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概念不清了一个时期之后,又有点清了,看起来那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美的短文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名家散文13

  友情,就像我久而练成的腹肌,友情一旦消失,肌肉就会被剥离,我不是勇者,肉体和精神上都会使我痛不欲生,因为他们是美好和健康的东西。友情像空气,无处不在,呼吸离不开空气,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友情是在好友走出门外后为你拉着门帘默默的等候,友情是在一堆零食面前静静地守着,等你把爱吃的拿走。友情是在漆黑的夜里坚持着送你到安全路口,友情是把一句玩笑话记在心里,默默替你去实现的人。友情是在你压抑痛苦时,陪着你一起难受,恨不得替你承受的人。

  我爱我的朋友,胜过爱我自己,我的童年的生活很压抑,幼时的我很孤僻,我总为交不到朋友而苦恼,我在漫长而孤独的体育课上一遍遍祈祷着上天赐我一个全心全意真心喜欢我的好朋友,我也试着曾和她们搭话,可她们很冷漠,记得每次学校看电影都让带零食,母亲给我的钱只够我买面包和一瓶水,连一包薯片一袋酸奶都是奢侈的。而她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比谁买的零食多,花的钱多,甚至彼此交换,长长的队伍里,我尴尬的站着,尽量不去注意她们的互动,本就不善言谈的我就更加缄默了。有时,我会感受到一些“可怜”“同情”“惊讶”甚至不理解,的眼神。就连最困难的孩子也会比我的零食“丰富”很多,‘你就这点儿吃的呀’我听到后脸变得通红,感觉她好像在侮辱我,我低着头,感觉世界都在嘲笑我,有时觉得为什么自己不出车祸,或者天上掉个陨石砸死我,这样就不会再难过。

  所以每看一次电影,我并不像别人一样开心。直到现在,我还会有悲伤情绪。童年的阴影再加上这种性格因素伴随着我上了大学,也许都是成人的缘故,我学会了隐藏不良情绪,我现在的朋友们,她们有的温和善良,有的调皮可爱,有的谦和稳重。我们相亲相爱,偶尔有缺点,可我愿意包容她们,我觉得我祈祷的愿望实现了,我变了,我不是一个人,我有了亲密的伙伴,我的感情变得丰富健康起来,我是一只飞蛾,扑向围绕的是一盏明亮的灯。

  也许,这样的前半生经历就是为我接下来的后半生来积攒更多的沉淀吧。也许童年过的很不舒服,但这更让我倍加珍惜。加油!为友情而奋斗的青年!

名家散文14

  母亲节,是世上最温暖幸福的节日。可我却感到悲伤和寒冷,因为,我的呼喊,母亲再也听不到

  放下母亲的电话,我心情突然沉重起来,沉重的再没有心思回到电脑前继续手头可有可无的工作。

  母亲是晚上十点打来电话的。母亲说清儿啊病好了没有?要记住去看医生,我和你爸就靠你了。放下电话,我呆座在客厅的沙发上就象有千斤重担压在我的心头喘不气来。母亲老了,老的没有自信没有从容了,就连声音都没有以前响亮了。

  母亲说就要过年了,一家人都回来吧,好多年都没看到佳睿(母亲的孙女)了。如果实在走不开就算了。我是母亲,你爱人的母亲也是母亲,别忘了一定要看看他们,他们好,你们好,我也就好了。听到妈妈的劝慰我鼻子酸酸的,眼泪浸出了眼眶。

  其实母亲一直都在念叨要看看她的孙女。就是一直没能如愿,说好假期回去的,可学校又要补习,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双休再仔细一算,要座火车,要乘汽车,还要走一段山路就这样推来推去一直推到现在。

  我的家在城里,我和我的爱人每年轮流回家过年。母亲猜想今年应该回老家过年了吧,所以提前盼望我们回去。那种盼望是一种心情的牵挂,一种付出的盼望,是在大年三十晚上母亲把最好吃的夹到你的碗里,看到你吃的津津有味,而自己却高兴的泪光盈盈最无私的爱的表达。因此在母亲的心里我回不回去就成了母亲过不过年的象征。

  我心里清楚地记得我去年回家的情形。母亲老早就按照农村的习俗准备好了过年才吃的猪头、猪脚,礳好了汤圆,还有一些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零碎小吃。母亲也知道这对我们身在城里的人来说那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母亲说那是一份心意。

  和母亲一起过年的日子母亲是劳累的也是幸福的。一日三餐忙前忙后,总不让我们为她分担一点活儿,就连洗碗抹桌的事情母亲都不让帮忙,说那太油了会弄脏衣服。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把无私的母爱奉献给了我们。那几天母亲爬满了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一直是开心的幸福的。

  假期就要到了我们又要回自己的家了。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和父亲拿了腊肉、酒米连带一颗父母的心一起装进了口袋。等待第二天一同怀揣回家。那晚,父亲和母亲就静静的陪着我们座了大半个晚上,却很少说话,我知道他们那种难舍而复杂的心情。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要走了,兄弟姐妹把我们送上车,一再要求我们今年一定要回去过年。此刻唯独没看到父亲和母亲。这时我赶忙下车去和母亲告别,走到楼下我看到父亲静静地座在灶台前有点发呆的样子,母亲倚在灶台的门上不停地抹泪。看到我下来父亲就站起来说:这就走啊?我说明天要上班,走了。

  母亲一边抹泪一边跟在我的后面,一直唠唠叨叨的听不清楚在说什么,到了门口母亲在腰里摸索出20块钱说:佳睿没有回来,这是奶奶的一点心意。

  车启动了。母亲挥着双手一直跟着车子往前跑动,我突然看到母亲老泪众横,泪流满面。一双形同枯枝的手在风中摇晃。我再也忍不住了:妈妈,我明年一定把你的孙女给你带回来!

名家散文15

  终南山幽趣记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唐代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会运用“以不全求全”的艺术手法。你看,借大一座终南山,只用四十个字就勾画出了它那高大绵延的形貌。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海拔1700多米,去天甚是遥远,说它“近天都”乃是艺术夸张。诗人登上终南山,但是见“白云”弥漫,眼前的景物全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白云浮游於眼前,人好似腾云驾雾一般。朝前走,白云似在有意躲闪,不敢正面的相撞;回望,原已经分身两边的云朵,又合拢来了,依然是茫茫云海。走出“白云”幽绝处,前面目之所及则是蒙蒙“青霭”,仿佛再走几步,就可触摸那“青霭”了,可惜!尽管不停地走,总是摸不着。

  三联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眺,终南山从北到南广阔无垠,景物依稀可见,只用“分野中峰变”五字就写尽了。

  那里富有的奇妙景观,如“高峰夜景留,深谷昼未明”;“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带雪复衔春”和“洞远皆通岳,川多更有神”等种种天生气色,—一写真写实是很难的。难就难在:“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那么,要欣赏终南山的悠悠白云,青青烟霭,奇耸山峰,秀丽岩壑,以及同一时间内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的阳光等生动逼真的景观,诗人也好,画家也好,全无能为力,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幸运地享受自然美!我们就是在诗家的启迪下,去寻访“阴晴众壑殊”所包含的奇妙的幽雅趣味。

  终南山距西安市40多公里,自古就是旅游胜地。春天,我们结伴同游,先是游中峰一带的玉泉洞、金华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观赏山间傍晚那抹在林梢上的“霁色”,目睹秀丽的山峰,宛如锦绣画屏,说它“列翠满长安”,真是写得十分的准确。诗中有画,画面逼真,色彩鲜明,若是非置身其中,何能有此感受呢!

  以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小台得名的主峰南五台,山腰清泉翠竹,苍松荫郁,确有“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之感。据《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为探虚实,我们沿蹬道直登峰顶,南望终南群峰,宛若翠屏环列,芙蓉插云;北望秦川,莽莽苍苍,壮丽河山,尽收眼底。五座山峰之间有大小庙宇四十多处,布局得体,建筑精巧,流连其间,遐思不已。大台顶峰原有建於隋代的圆光寺。现寺虽毁仅留遗址,但登临其上,确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别具幽趣。最后我们游了翠华山。它也是终南山的主峰之一,又名太乙山。相传因汉武帝在这儿祭过太乙神而得名。山间有太乙谷,从谷口入山,约走5公里山道,就到了景观集中的大正峪村。村庄位於顶峰,要沿着村前怪石林立的十八盘盘旋而上。村旁有太乙池,面积约7公顷。相传唐天宝年间,山峰崩裂,堵塞山水,汇集成地,池水青绿如蓝,山影倒映水面,随着阳光反射角度不同而变化奇异。村东头有龙涎窝一景,溪流为瀑,奔泻作响。村东北有老君堂、金胜堂。

【名家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的随笔10-13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成长的散文08-20

曾经的散文08-19

轮回的散文08-19

关于眼泪散文06-18

城市的边缘散文06-15

关于梦的散文01-11

散文随笔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