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读后感

时间:2022-11-12 10:01:56 散文 我要投稿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1

  两天时间,读了张爱玲的两部小说。《半生缘》和《倾城之恋》。以前总是听说张爱玲是位大才女,文学成就很高,但我终究是没有机会看看她的小说,这不久才从书店借了一本她的精品集。

  也许是因为那时的社会背景,那种时代的书特别是爱情故事,总是有一些悲凉的情调在字里行间,让人读完又觉得回味,还有隐隐的遗憾,感慨那种未始先了的情缘。

  这两部,电视曾播过的,只是我觉得原着看来的更有一番味道。我们现在的年代,也大抵是有特点的,名著总要拿来拍成电视,却又拍不出书中那些味道,让人看起来似乎都落入了俗套。譬如有些场景,世钧与曼帧在十四年后的重逢,柳原与流苏在墙下的细软耳语,抑或是曼帧被祝鸿才侮辱,在荧光屏上看来,倒也就是那么回事——大抵是因为看多了都觉得麻木。倒是从这些文字中读来,却从心底泛出隐隐的痛来。

  乱世的中国,那些男作家大文豪写文章,总要将深深地讽刺与影射融入到文中。张爱玲则不然,比起那些让人发冷的黑暗讽刺,她只是用了女子特有的委婉特质,将爱情写入到旧上海那种繁华背景下,也同样让人感到深深地震撼。

  说批评与讽刺,也有。你看张爱玲那尖尖的脸的轮廓,以及那昂起的头,分明是在冷眼旁观些什么。我看书,并不喜欢再去研究作者的时代背景,对于我来说,到底是有些无聊。这些话,只能才疏学浅的说,但有些东西,也确实能读懂的。

  虽说是女作家,但并不是琼瑶式的缠绵,这也好,我总归是受不了那些的。虽说只看了两部而已,但我也可以说她的小说,绝对是悲哀多于圆满。比如《半生缘》这种让人遗憾感叹命运不公的结局,鲁迅有言,悲剧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对,我喜欢这句话,也表示极致的赞同。曼帧是美好的女子,终是被命运毁灭,她与世钧的感情也是美好的,但也是被毁灭。与其是说命运悲惨,倒不如说是社会造就这样的人与命。曼璐与顾太太并不是绝对的错误,旧上海物欲横流的繁华与压迫造就了这样的思想和顽固。这里,我却莫名的想起老舍笔下的祥子,同样是社会的牺牲者。呵呵,那时的中国,这样的真实的不在小说中的,还少吗。也是——那时的社会,哪里有什么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倾城之恋》中,流苏大概觉得这种结局是圆满的,她心中总是将爱情与利益放在一起的,得到了这个人和他的情,她认为就是得到了一个女人该有的圆满。但在我看来,也并不是如此。

  《半生缘》里描写景致的并不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旧上海的弄堂,那样的弄堂,我未到过,只是在图片中见过,我却觉得有深深的压迫感,只有在看到曼帧与世钧并肩从那里走过时感到了一丝的温暖的情愫。那样的一线天中,也一定是充斥着我们所不了解的黑暗与封闭的陈旧的思想枷锁。——又或者是受《悲伤逆流成河》的影响?那本书中也有这样一个弄堂。

  倒是《倾城之恋》中,景致突然多了起来,也许是因为环境不同,所以环境精致了多?但我认为,那绝不是同一时期写的,这猜想大概是正确的。有时候看到这里描写的环境,并不觉得美好很多,也许是因为这里面,流苏总是将爱情与利益勾扯在一起,——也许是她太精明了?

  不管如何,张爱玲的文学成就与这些文字,我们终归是赞同的,不过也算名至实归,她的文字,读来,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只是悉松平常的场景,却能在温暖的时候让人觉得欣慰,悲伤的时候又让人觉得难过。作为虚构的故事,这就够了。

  看到她的小说我便又想到现在,让人可以回味的爱情故事真是越来越少了。本土作家好像也并不被我们这代人认可,只是总看到层出不穷的80后作家,延续着什么华美的残忍、明媚的忧伤。这样的书,我也爱看,毕竟是面向年轻人的,但读来,总觉得少一些中国小说的回味悠长与震撼人心。殊不知,这些非主流之风蔓延成主流,在我看来,也没什么味道了。

  在别人看来,我的'这些文字,有人总要带些嘲弄的眼光看的,想来真让人觉得悲哀。

  不管怎么说,愿中国名著可以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2

  张爱玲说:这是真的。美丽的女孩,经历了人世种种磨难,到后来她应该是失去了青春和美貌,但却依然记得那个春天,那棵桃树,那件月白色的衫子,那个年轻人,以及他说的“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的短文少,《爱》是其中一篇绝佳。

  短短的三百多字,穷尽了人生所有不如意。总有许多人为了文中男女主角的错过而扼腕唏嘘。不是平行线,他们有着最甜蜜的交集,但是两条线的交点是那么微小。短短一句话的时光,他们相遇相爱,却也带来一世相离的苦楚。天意弄人,最美好的初恋情怀因为意外成为无奈和心酸。然。

  可是这短短的三百多字,又是包含了多少的甜蜜。困厄可以有很多,可以铺天盖地、惊险袭来,但在这苦难中,唯一需要用来支撑自己的,便是那一瞬的爱。女孩从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中生存下来,是因为她内心深处有着最纯明的渴望。她永远记得,那个春天美好的爱恋,她是希望能再寻回它的。所以她可以一直坚持,一直铭记,哪怕岁月更迭。“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刚巧赶上了,给她送来了能够作为一生财富的爱,丝丝缕缕,无尽绵长。这一辈子也该足够。

  每次当我想要读读张的作品的时候,我总会去重读《爱》,也总会想起奶茶的那首《原来你也在这里》: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喔原来你也在这里/啊那一个人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却换来半生回忆/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赎心情/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奶茶的能抚平人的悲伤的治愈系声音将张爱玲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这篇文章诠释得恰到好处,《爱》是苍凉惆怅且无奈的,尽管她没有动用痛彻心扉这样的词来写这个故事,但张的看似平静的语言却隐藏了无限的悲哀,这里面浅浅的哀愁的情绪就像名贵的香水,不管你离多远闻,怎么努力地闻都是这个始终不变的味道,若即若离,却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而《原来你也在这里》却有着温暖的曲调,奶茶用她暖暖的声音,填补了张爱玲半个世纪多的荒芜,终于圆满了这段错过后终于相聚的爱情。

  平淡的文字道出了所有的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质朴却坦诚,美好得令人心痛。也许在他们无法相守的以后,女孩曾努力地把自己当做一个被人看低的侍妾,但她总是会记得那一句平常得无以复加的“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吗?”。那时的她,干净美好,全身上下都是纯洁的细胞,单纯的思想使她曾让她对未来充满了希冀,也始终安静平和地生活着,可是当岁月剥夺了青春,只留下了斑驳的印记在脸上与心上的时候,只能回首望望年轻时的简单记忆。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还好他们之间有过那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岁月纵然无情,但前世的多少次回眸才换来这次的不期而遇啊。

  张爱玲曾说过自己的创作理念:“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苍凉是一种启示。”《爱》大概是将这样一种苍凉描刻得淋漓尽致。而正是在这样简略的苍凉之下,才能集显爱的伟大与真挚。张爱玲自身的经历也算坎坷,幼时特殊的家庭际遇让她更懂珍惜、守护爱,而后来爱情的失败,她该是更看透了情这一字的。智慧如她,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构划一个爱的完美世界。拿得起,怎能轻易放下。纵然自己无法得到,也可以将之放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时时惦念怀想,也算是一种苦涩的浪漫。她便是这样的人罢,只是这样的人在这世上又有几多。所以,文字中也无可避免地透露出苍凉。这似乎是对现实的嘲讽,也是一种悲哀的无可奈何。

  多希望这样一个美好的女人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宿。但我想,即便不能,她也是可以淡淡一笑,然后归于平静的。因为她大概已经明白,什么是为爱而生,向爱而死。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1-08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09-28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09-21

毕淑敏散文的读后感09-19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09-05

冰心散文读后感09-03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06-25

背影经典散文读后感06-09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02-08

《巴金散文》读后感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