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斜率说课稿

时间:2021-07-12 16:40: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直线斜率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直线斜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直线斜率说课稿

直线斜率说课稿1

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叫印小峰,来自蒋华中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直线的斜率”。由于本节内容的知识容量稍大,我将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着重处理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第二课时着重处理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向各位专家阐述我对《直线的斜率》第一课时的构思与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第一节《直线的斜率》,这是解析几何的开篇之作。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节内容不管是从知识点,还是从思想方法上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涉及到两个知识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它是直线的基本要素,是研究直线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起点;本节课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直线方程及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提供了知识保障。另外,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原有的直线的简单几何知识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的倾斜程度等相关性质。这也是初步向学生渗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这个思想方法的渗入对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解析几何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本节课有着开启全篇,奠定基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理解直线倾斜角的定义,知道直线倾斜角的范围。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的目标。并体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过两点的斜率公式

  教学难点:斜率和倾斜角的确定

  关键:借助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斜率公式的形成过程,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讲授过程当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入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三、学法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主张给学生多一点空间、时间,把角色还给学生,通过实践、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感悟,使学生在亲历知识结论的探索中获得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于是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发现、归纳、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境(时间安排约1分钟)

  情境(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情境(2)楼梯或山坡的倾斜程度可用坡度来刻画。

  问题(1)过一点要画出一条直线还需什么条件?

  问题(2)我们熟悉的坡度是怎样确定的?

  (二)学生活动(时间安排约5分钟)

  学生进行思考、联想、讨论一般能回答问题(1)

  对于问题(2)学生讨论后,老师借助书本或直尺进行演示,并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体验坡度是由什么来确定的。

  再由学生概括出:(坡度=高度/宽度)

  问题(3)熟悉了坡度的概念后,如果给你直线上两点,你能用它们的坐标来刻画其倾斜度吗?(要求学生联想问题情景)

  由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直线的斜率

  设计思路: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分析学生熟悉的例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把楼梯的倾斜程度与直线的倾斜程度进行类比,展现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建构数学(时间安排约12分钟)

  (一)斜率的概念

  直线的斜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如果,那么直线PQ的斜率为

  (引进增量之比这与以后学习导数是一致的)

  思考:(1)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有关吗?

  (2)对一条与x轴不垂直的定直线而言,直线的斜率是定值吗?

  (3)如果,那么直线PQ的斜率怎样?

  问题讨论: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我们用什么来反映这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不同倾斜方向的直线在坐标系中的图像,让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引出下一个知识点:

  (二)倾斜角的概念: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把轴所在的直线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规定:当直线和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倾斜角为

  倾斜角的范围是.

  概括: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量,斜率侧重于数量关系,而倾斜角则更加直观形象.

  (四)数学应用(例题讲解约10分钟,当堂练习约12分钟)

  例1直线都经过P(3,2),又分别经过点 ,讨论斜率的是否存在,如存在,求出直线的斜率。

  思考:直线的倾斜方向与直线斜率有什么联系?(分类)

  (本例题设置的过程安排了四种不同的情形,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串联,累积和加工,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作辅垫。)

  例2经过点A(3,2)画直线,使直线的斜率分别为①不存在;②0;③;④

  (本例题设置目的在于理解斜率的几何意义,即平移和纵、横坐标增量间的关系,解题时应提供两种解法:一为待定系数法,二为利用几何意义解题。斜率数值的设置顺序上也体现了有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例3 已知直线经过点、,求直线的斜率及当时的倾斜角.

  (本例题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斜率及倾斜角两个角度来熟悉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练习(设计意图:(1)着重基础;(2)、(3)着重知识的运用)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①若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一定相等;

  ②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的倾斜角也一定相等;

  ③若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不等,则它们中倾斜角大的,其斜率也大;

  ④若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等,则它们中斜率大的,其倾斜角也大。

  (2)已知三点,求KAB,KBC

  思考:如果KAB=KBC,那么A、B、C三点有怎样的关系?有什么用处?

  (3)已知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的值.

  (五)回顾小结(时间安排约3-4分钟)

  1.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及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2.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及倾斜角的范围.

  (六)课后作业(时间安排约1分钟)

  课后练习题1、2、3、4.

  以上是我的就《直线的斜率》第一课时的构思与设想。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将在第二课时中讲解。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评批评指正,谢谢!

直线斜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直线与方程”是苏教版数学必修2的第二章的内容,是解析几何的开篇之作。而“直线的斜率”这一节是这一章的第一节,是用斜率与倾斜角来刻画直线方向的,它学习的内容是基础的,学习方法是重要的。是为今后用代数的方法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的重点为:直线斜率的本质认识与直线斜率的坐标公式。因为过定点的直线的倾斜程度就是用直线的斜率来刻画的,斜率的是通过直线上两点的纵坐标的差与横坐标的差的比来计算的,反映了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核心思想。教学的难点为:直线斜率、倾斜角的定义和本质的理解、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因为倾斜角实际上是直线相对x轴的倾斜程度来反映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它与斜率一样,都是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但两者的角度不同,所以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一联系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由于“直线的斜率”是“直线与方程”的第一课时,又是解析几何的开始部分。从学生原有的认知上分析,确定教学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知道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

  (3)掌握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4)使学生初步感受直线的方向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体会到要研究直线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只要研究直线的斜率的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观测、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行结合的美感与严谨治学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与学法

  1、学法指导:学生原有对直线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在坐标系中能画出直线的图形,而高中则要求学生能用几何量:斜率与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能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斜率的问题,所以在学法上要指导学生:观测生活中的楼梯的坡度;探究坡度的大小与数学中的斜率有关系;领悟斜率的计算公式;理解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2、教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测目标,点拨生活中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本质,合理、严格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正确推倒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情境,提出课题:从生活实例上楼梯出发:有的楼梯陡一些,有的楼梯平一些。

  问题1:这种“陡”与“平”可以用坡度来刻画,即“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大小来刻画,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又如何来刻画呢?是从学生的生活发展区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类比发现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用纵坐标的增量与横坐标的增量的比来刻画。从而引出将要学习的课题――直线的斜率。这样引入课题显得比较自然,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

  2、自主探究,形成概念:

  问题2: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那么用什么量来表示这种“坡度”呢?

  在直线上任取两点,如果,那么直线PQ的斜率为(),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1)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与所选择的直线上两点的位置无关;(2)它是一个比值,是一个定值;(3)前提是,当时,即与轴垂直的直线,它的斜率是不存在。

  3、解决问题,理解概念

  通过对例1的分析与讲解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使学生掌握直线斜率的符号与直线的方向之间的对应关系。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思考:(1)给出斜率,画出符合条件的直线;(2)给出直线让学生分析直线斜率的特征。对题目作进一步的探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例2是画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斜率的几何意义,在例2的画图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直线相对x轴的倾斜程度,应该还与一个角有关系。从而引出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问3:如何定义直线的倾斜角呢?倾斜角概念得出后,教师总结:(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样,也是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的量,但直线的倾斜角侧重与直观形象,直线的斜率则侧重与数量关系;(2)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任何直线都有斜率。

  五、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课本练习1、2、3、4。通过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定义、公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旨在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以便调节后面的教学节奏。

  六、回顾反思,形成系统

  我是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的。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小结时不仅概括所学知识,而且还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和涉及的数学思想也进行归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又可以培养其能力。

  七、作业布置

  所布置的作业都是紧紧围绕着“直线的斜率”的概念及运用。通过作业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八、关于评价

  在授课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对课堂提问及例习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调节课堂节奏,“易”则可加快,“难”则应放慢速度,并借用富有启发性的、阶梯性的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课后,我将通过批改作业以及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直线的斜率”概念的掌握情况,检查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同时,对下一步教学工作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另外,通过对作业的评判和统计课堂练习完成情况,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直线斜率说课稿】相关文章:

1.《氓》说课稿

2.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3.【精选】说课稿范文7篇

4.【精选】物理说课稿四篇

5.实用的说课稿4篇

6.精选说课稿汇总六篇

7.【必备】说课稿集锦八篇

8.【精华】说课稿汇编10篇

9.有关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