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时间:2022-06-08 11:17: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的一个组成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这个节选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油灯里燃着两茎灯草,于是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吴敬梓紧紧抓住严监生神态和动作上的细微变化,抓住那经典的“两根指头”,采用艺术化的白描手法,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守财奴形象。那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充分展示了作者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⑴.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古白话文的情味,掌握阅读此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⑵.通过诵读、比较、体味等手段走进文本,看见严监生的形象,体味严监生的心理变化,感受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并尝试运用,致力于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谐发展。

  ⑶.通过感受严监生活灵活现的形象,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比较、体味等手段走进文本,读见严监生的形象,体味严监生的心理变化,感受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并尝试运用,致力于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想象以及个性朗读。采用“品读词句”“以读为主”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小说人物形象,又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

  三、说教学流程

  (一)、见文------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解题导入,我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知识,如古代将读书人成为“秀才”、“贡生”等来理解“监生”一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示”了解课文背景,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人物形象,又教给了学习古白话文的方法。

  2、初读感知环节,由于这是一篇古典白话文,它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理解文意与学习写法的基础,尤其是一篇白话文,个别词句比较拗口,必须读通读顺。因此,我先提示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根据上下文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的方法,再让学生自由读文,尝试运用方法弄懂字词,再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对话,扫清字词障碍,从而达到读通全文的目的。这个环节的教学,既初读了课文,又让学生初步习得了阅读古白话文的基本方法。

  3.读通文章后,再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的学生虽已有了一定的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但他们的语言表达是不够精确地,这里让学生抓关键词概括,降低了难度,渗透了方法。

  (二)、见形---细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此环节通过抓重点句子,词语,指导学生理解,想象,朗读,充分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既让学生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能进一步的了人物形象。

  (三)、见心---品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三次摇头动作、神态的三处重点句子,采用多种方式读并细致批注,交流、感受严监生的心路历程,揣摩作者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的妙处。“品读、品读”,“品”离不开读。如师生对读环节,师生对读,边读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此处补白语言交流,本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而动作、神态变化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作者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其动作、神态变化来表现。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透彻把握,使严监生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站立起来,更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开学生思维视野,活跃思维,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手法。

  又如对比朗读,教师假设三次“摇头”的描写都去掉修饰成分,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这样品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微妙变化和不同的表达效果,感受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感受严监生丰富的心理历程,揣摸作者的写作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

  2、通过名著的类比,深层次的感悟“三次摇头”的妙处,感悟小说创作的手法,以及细节描写的入木三分。

  (四)、见性---深读课文,凝聚人物个性

  在教学“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时,先启发学生思考: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就没了气”,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再通过看课文插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感受,最后补白原文的相关描写,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出人物“吝啬”的本性。

  (五)、见本---阅读拓展,提高鉴赏水平

  出示多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里的一篇文章。《人物描写一组》有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本组课文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著名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了,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课文中的这个片段继续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例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外貌描写等,但是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本组课文中对人物的刻画注重细节,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特别传神,堪称经典。而且三个片段均出于名著,大部分同学对名著不甚了解。

  三、说模式

  本科教学采取情趣教学法,像说笑话一样,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说设计

  1、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侄子 郎中 穿梭

  感受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2、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3、教学过程: (1)课前铺垫

  认识油灯,由此引出课文人物——严监生 (2)预习导学,揭示课题

  阅读提示,简介严监生。介绍《儒林外史》,揭示课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B、检查初读课文情况:指名认读生字,读课文。 C、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随机板书.(4)精讲点拨,研读感悟

  A、感知情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情节

  B、感知人物形象:根据情节,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C、感知悬念:引导学生感知小说的写法,创悬念,引人入胜。 (5)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介绍《儒林外史》,引发阅读兴趣

  五、说板书:

  两个亲人 摇头 情节(动作、神态) 两笔银子 又摇头 悬念

  两个指头 两个舅爷 还是摇头

  两茎灯草 点头

  吝啬鬼 守财奴

  六、说评价

  课堂上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同学之间自发评价。

  七、说开发

  为了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出处——《儒林外史》,并引入相关内容。学生了解了课文以外的严监生,同时激发了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二生物说课稿01-19

三基三严培训总结04-17

严子陵钓台导游词05-05

《猫》说课稿05-04

数轴说课稿05-01

《乙醇》说课稿04-27

优秀说课稿04-26

《村居》说课稿03-11

美术说课稿02-24

《绿》说课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