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08 08:19: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要求。

  1.学习目标:(1)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2)学习目标明确、恰当。

  2.教学内容:(1)教师能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教材,注意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2)积极开发和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1)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策略和方法灵活多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3)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适时、适度,讲求实效。(4)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4.教师素质。(1)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2)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3)有较强的组织、调控及应变能力。

  5.教学效果。(1)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训练扎实有效,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

  1.改革识字的教学方法,打好识字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拼音、部件、熟字、工具书来独立识字。

  2.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1)在一节课的不同环节复习和巩固生字;(2)复习前面课文中学过的生字;(3)复习、巩固生字的形式多样、活动有趣。

  3.识字融入阅读教学中,在语言环境中加深印象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字指导。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本课要会认的字有: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教师在教学生认字的同时,还出示生词卡片认识了相关的生词,其中有:雨点、数不清、云彩、飘落。这时,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前几个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读一读(个体读、小组读、全班齐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样,就将识字融入到句子中,融入到课文中,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读这些生字、词语,发音准确,印象深刻。

  4.相互交流课外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5.根据学生年龄不同,识字指导的重点应不同,有所侧重。加强范写,抓重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6.重视写字的讲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二)阅读

  1.重视朗读的指导:(1)要体现朗读的层次性。读几遍,每遍要达到的朗读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太随意。(2)朗读形式要多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3)发挥范读的作用。不主张全篇范读,要抓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长句子、难理解的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

  2.引导学生质疑,相互问答,适当讲解和点拨。引导学生说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自己的独到的内心体验。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思考价值,激发学生的思维。

  4.注意积累语言:课内外好的词语、句子、段篇。

  三、低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整体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发挥汉语拼音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工具作用,加强识字指导和训练,培养朗读能力。

  4.注意纠正不良的书写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借助动作、表情理解词义,可以借助课件理解句子的意义。

  6.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给予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识字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创新识字方法,探索识字规律。

  2.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识字情境,搭设字词和事物之间图文结合的桥梁,使生字和事物建立紧密的生活联系。

  3.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识字,体现识字的层次性,做到玩中学、学中玩。采取的形式和环节有:在课文中借助拼音读一读、离开课文借助拼音读一读、去掉拼音读一读、通过猜谜等游戏活动记一记、回到课文中读一读。

  4.重视课堂教学的书写指导,教师示范要规范。给学生当堂书写的时间,培养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课堂识字和写字做到动静结合、疏密有致。

  (三)阅读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实现低段阅读教学认认、读读、说说、背背、写写、画画的教学策略,进行人文教育。

  2.阅读教学一定要熟读文本,可以要求学生读的浅一点、少一点、迟一点。

  3.以读为主,把讲放在难理解的地方,切忌把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上。

  4.朗读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学生语言积累丰富,思维敏捷。

  5.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边读边画,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变。

  四、实施建议

  1.课堂教学符合低段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和特点:姓语、姓低、姓小、姓细。

  2.倡简: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求真:识字、写字的指导、书写训练扎实,朗读面向大多数学生,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个人的认识、体会,哪怕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务实:完成和实现识字及阅读教学目标。

  3.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尽可能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在阅读过程中识字、记字。

  4.教学设计要尽快转变“线性”的单一设计,改为“块状”的开放设计。基于本校和自己班级的实际,从常态课的教学中反思、总结、提高。

  5.课件要少而精,应后置于文本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课件文本尽量用楷体字或宋体字,且为黑色。课件色彩不宜绚丽,过多的画面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缺憾。

  6.写字练习必须在课上当堂完成,与学生课下的减负紧密联系。

  7.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识字教学中知道哪些是会认的字,哪些是要求学会的字。

  8.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平均用力。

  9.关注文本,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看着课本读。

  10.学会倾听,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

  11. 充分发挥单元导读、自学提示、课本插图插语、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语文园地习题的教材编排导向作用

  12.课堂评价多提供展示学生识字和阅读成果的平台,评价语言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的建议

  1.要有目的地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大家交流分享。

  2.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品读好词佳句。注重课内外联系,多做扩词造句,积累运用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句子概念。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从一句话中的逗号、句号到问号、感叹号,要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运用的能力。

  4.要巧用课文插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使我们的教材能活学活用。

  5.选择典型句段,进行模仿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异性,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学生有不同表述。

  6.抓住课文中的留白处,补充延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形式要多样,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7.多做看图写话的练习,从单幅图起步,到二年级学会写多幅图,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写清图意,表达清楚,有条理。

  8.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生活。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阅历,主动获取写话素材。

  9.提高课堂写话的有效性,及时交流反馈。注重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交流意见,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小学语文说课稿2

  孩子们童稚的心灵是一个诗的国度,他们那一句句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未经雕琢的语言就是世界上最纯、最美的诗句。《眼睛》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小诗。它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生动,韵律和谐优美。如何把握儿童情趣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张扬他们的个性,让诗情画意始终萦绕在课堂,让“活化语文”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课堂是备课时思考的一个重点。

  一、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整个过程为 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情趣”中触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引出一股清泉,让纯真的语言化为盎然的诗句洋溢在课堂教学之中。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在音乐、画面、诗歌这融为一体的氛围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设计

  1、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VCD,播放“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聆听范读的同时观看图象,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2、自读,感知内容

  在学生自读前,提出自读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3、美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①以境促读,境中动情

  教学本课,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相应的诗句及画面,屏幕上可爱的露珠长在小草的脸上,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天黑了,灯塔妈妈睡不着,睁着眼,看看有没有还没回家的船宝宝,它们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让他们对文中的诗句有了直观的形象认识,感受到每一句诗都有一幅美丽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

  孩子们边看边自发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啊!”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学生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露珠,问学生:“你高兴吗?你想怎么说?想怎么做?”孩子们笑着,跳着,欣喜地说:“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此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如果这可爱的露珠长在花儿的脸上,那它就是花儿的 ,如果露珠长在树叶的脸上,那它就是树叶的 。紧接着,我使用了激扬学生灵动的评价语:“开心地说吧!”“这么多可爱的小露珠,我们一起欢呼吧!”这些话语,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创造性被激发,心灵得以解放,此时,整个教室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②以演促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我安排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表演读课文,引导学生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同诗歌领悟到的内容与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出来。这是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露珠、小星星、湖泊、灯塔,有的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读,有的学生手舞足蹈地读,课堂上书声琅琅。

  此刻,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够冲出老师的翅膀,自由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啦!

  ③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认识,我通过多媒体VCD,向学生展示了与诗歌有关的大量的图片,孩子们观看时神情专注,不时发出惊叹。这些学习资源,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积累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更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我在教学该课的最后,安排了创作新的小诗这一环节,为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开始我试着用课文中的这个句式作了两句诗,把它藏在画里了,我播放多媒体VCD中的画面,让聪明的小朋友猜出我做的诗句,接着让他们自己创作,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如“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七星瓢虫是树叶的眼睛。”“雨点是云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我们是祖国的眼睛。”这是多么童真的想象,多么独特的情感体验啊,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那颗聪慧而灵动的心。

  教学本课,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取得了超出期望的生动精彩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几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VCD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用传统教学法,把书本知识通过死记硬背塞给学生,根本激不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本堂课我就是通过播放多媒体VCD中的资源,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出优美、动作的录音,再现了语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情绪被感化,迅速进入内容氛围,因此学生知识学得快记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体VCD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静态的图文变成动态的画面,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朗读指导”。那语言标准、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而且还有语言升降调和重音、停顿等提示符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体验和模仿,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

  3、活用多媒体VCD

  多媒体VCD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教学资源超市》展示了大量的资料,视频图象,以高密度、高质量、高速度地向学生提供了视听信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我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小诗,学生们在轻松自如、和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畅所欲言,既钻进课文“入境”,又跳出课文“出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不露痕迹的进行了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创作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诗。

  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事,也是要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并开展深入研究的大事。现代教育技术给新课程注入了新活力,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和科学使用这一重要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小学语文说课稿4

  王海英老师的《尊严》一课给了我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教学中,老师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从这个切入点入手,突出了重点,自然而贴切。王海英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能利用课件来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出自学的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多次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让学生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使学生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一个像哈默一样自尊、自爱、自强的人,又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善良、朴实、有爱心的人。特别是在细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从描写中体会年轻人哈默的尊严。如年轻人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学生自读、自悟学得很认真。

  第二、王海英老师能够抓住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一重点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这很好。

  然而,金无完赤,人无完人,再好的一节课,也有它的不足,建议教师应该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学生对“尊严”一词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应加以指导,对中心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要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还有合作探究学习精神不够,语言积累有待到位。

小学语文说课稿5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二、教学目标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四、教学过程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话来概括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这是怎样的草原?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景阳冈》选自《水浒传》原文,片段主要讲述了经典故事情节“武松打虎”。课文篇幅很长,详细的描写了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生动的展现了武松“打虎英雄”的好汉本色。从本课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四大名著的原文,这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四大名著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读“倚、箸”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了解文章结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3.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难点: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鲁莽勇敢的英雄性格。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2.拓展阅读法

  课文节选自《水浒传》,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水浒传》以及作者施耐庵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名著《水浒传》。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引入《水浒传》)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资料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出示阅读要求: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什么,跟打虎有什么关系;人物性格。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冈 饥 碟 俺 榜 杖 申 兼 勿 拖 悉 肋 坠 膛 截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截”的左下部分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针对不常见的词句适当提示。

  2.梳理层次。

  第一段(1-2)喝酒;第二段(3-4)上冈;第三段(5-6)打虎;第四段(7)下冈

  明确:“喝酒”“上冈”都是“打虎”的铺垫,“下冈”是“打虎”后的举动。

  3.学习第一段、第二段,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喝酒”:豪迈、粗鲁;“上冈”倔强。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武松的喝酒和上冈,知道了武松倔强、豪迈鲁莽的一面,也知道了怎么理解一些不常见的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课最精彩的部分——武松打虎。

  二、深入学习,感受魅力

  1.指名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学生发言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2.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虎的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比较体会。

  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闪、躲(表现出本能的机警敏捷)

  “抡、劈、揪、按、踢、提、打”形象生动凸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和过人的高大形象。

  3.有感情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4.分析手法。(“打虎”动作描写,“喝酒”语言描写,“上冈、下冈”心理描写)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

  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有人说武松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有人说武松不听劝告好面子。都没说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证明他是一个勇敢的英雄。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敢于斗争、勇敢直前的精神,不害怕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拦路虎”,不退缩,不放弃,同时,我们也要吸取武松的教训,有自己的判断力,适当采纳他人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太好面子。

  2.拓展:讲讲武松下冈后的故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四、课文小结

  课文写了“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 → 豪迈、不听劝告

  上冈 → 好面子、倔强

  打虎 → 勇敢敏捷、力大

  下冈

小学语文说课稿7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一篇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篇课文是第一组当中的一篇。第一组共有四篇课文,教学的主题是了解和认识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学生的自我感受,培养他们发现、观察、创造能力。这四篇课文的组合是按照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景物、场景的顺序编排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景物的观察思考逐步推进到广阔复杂场景的观察、理解和想象。

  本组课文从新课改的角度上说,采用了课文学习点的深入和整体训练延伸发挥的编排方式,融知识学习、个性培养、审美教育、创造发挥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本课是郑振铎先生的散文删改。主要通过春天景色特别是“燕子”这一形象的描写讴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课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侧面刻画燕子的形态、动作及所体现的美丽内蕴。

  下面我再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1)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燕子的外形、动作等的特点。

  (2)体会课文中诗化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掌握本课字、词及句子。

  难点在于:

  (1)培养学生做细微、具体、准确的观察。

  (2)从课文具体描写出发,使学生更开阔、生动的想象。

  我再说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方面,运用情景教学在情感化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一诵读为线索整体感悟和具体指导分析相结合,加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学法主要采用自我吟诵、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的方法。

  下面我具体谈一下本课的执教过程:

  本课我分为四个环节:

  1、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2、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3、分读赏析;

  4、回读升华,积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 在导入环节根据本课内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飞往来的场景,并配音乐,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在播放画面的同时,让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在我们播放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然后过度到本课的学习。

  二、 在初读感知环节采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投入感情,然后教师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三、 分读赏析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感情分读课文,并体会情感。为了推进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我准备采用“诵读小标兵”的竞赛方法最后评出“诵读小标兵”。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教学:

  1、带着“小燕子是什么样”的问题诵读第一段,然后投出一只燕子的具体画面,让学生详细观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状,同时在观察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燕子翅膀轻快;尾巴似剪刀的特点,并板书燕子特点的重点词语:活泼、机灵。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结队归来的画面,让学生观摩画面后,带着“小燕子为春天带来了什么”的问题朗读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想象“赶集似的聚拢”。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赶集似的聚拢”及“增添生机”,我特别设计了一个学生模仿燕子叫声的教学细节,理解“增添生机”。

  3、播放燕子在微风中、阳光中翻飞的画面片段,在画面的启发下,采用小组代表竞赛的方式,形象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创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飞翔的样子,突出重点词语:掠过、一转眼、横掠过、偶尔、波纹、荡漾。分组讨论这些词语的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对燕子声音和动作的模仿、关键词语的体会和想象,来观察和理解燕子飞翔的动态特点,从而突破课文重、难点。

  4、投出燕子在电线杆上的画面,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放下课本,观察多媒体画面,想象燕子和电线杆的构图像什么,引导学生沿着“五线谱”想象到音乐,然后鼓励诱导学生根据这个画面唱出一两句自己创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后让学生明白用五线谱打比方,我们不仅看到燕子的空间想象,同时仿佛听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过读课文最后在整体播放整篇课文的画面和《嘀哩嘀哩》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把本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父母听

小学语文说课稿8

  一、教材解读:

  《丑小鸭》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丑小鸭》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都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了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它处处受嘲讽,处处受排挤,但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在小学课本中,学生已经学过大量缩改的《丑小鸭》,“丑小鸭”的故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隐喻,渗透在各种文本及其他信息中, "丑小鸭情结"早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丑小鸭也因此成为了身处逆境而不断进取的典型形象,它几乎是奋斗者的化身,因为它的顽强不屈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反之一推理,似乎说如果它不奋斗就不会变成天鹅,可是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是啊,只要你是天鹅蛋,孵出的他总会是天鹅!看来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白天鹅,在于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鹅蛋!而不是鸭蛋。而变成天鹅的过程,不仅仅是拼搏的结果,试想,如果是一个鸭蛋,无论它怎样的拼搏,是永远成不了白天鹅的!再读课文时感到早期的它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少,反而自卑、轻视自己的多!丑小鸭自卑的原因是它没认清自我,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丑小鸭在早期就能认清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不会生活得那样痛苦了!所以我把“要正确认识自我”作为《丑小鸭》这一伟大名著的重新解读。

  二、目标设定:

  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教语文是途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显性的,是载体,关怀人的成长和培养人的素养是终极目标。

  干国祥老师曾提倡“深度语文”的教学理念,他的语文教育观就是“主题、可写、互文、对话、存在”。干老师认为文本解读的内涵应该包括只读性文本、互文性文本、可写性文本,在《丑小鸭》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上述理念,由《丑小鸭》的故事情节(只读性文本)渐渐深入,不断引进材料,即互文性文本,引导学生对成才观进行深度思考,对作者的主题进行质疑。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有自己的主题意义。让整个课堂极有思想深度。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课文到课外各类材料,最后让学生理解:要正确地认清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从丰富多元的文本与对话中对原童话的主题有了新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能因终极目标实现而得到忽视,通过动作描写、精彩的心里活动描写等方法的赏析、文章线索的把握、重点词语、句子的揣摩等,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诸方面的语文素养,是本节课的又一目标。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及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赏析来认识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丑小鸭给你的启示” 。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

  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首先是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看后让学生谈谈对泰山的看法,让学生体会身处逆境的泰山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自信。

  2、诵读法

  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语文教学来说,不能脱离文本,而注重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表情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文本。

  3、讨论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将简单的分组讨论引向有组织、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层次的讨论形式。

  4、谈话法

  充分利用谈话法,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丑小鸭的遭遇,引导他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学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

  1、圈点勾画法

  此法主要用在初步感受课文、了解丑小鸭的形象中。圈出对丑小鸭的心理及语言描写的句子。

  2、诵读法

  对圈点的句子进行朗读,读出丑小鸭的心理,准确把握其情感。

  3、讨论法

  充分讨论,互相启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团队的力量。

  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

  先播放动画片《人猿泰山》的片段,生用一句话点评一下主人公。引出课文《丑小鸭》。[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面的活动作好情感准备。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读文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丑小鸭在成长期(丑小鸭)与成熟期(白天鹅)的性格特点。

  成长期:自卑、懦弱、窝囊、坚强……

  成熟期:善良、谦虚、真诚……

  2、划出你对丑小鸭性格评价的文字依据。

  3、筛选出一组最恰当的词语。

  自卑――谦虚

  4、抓住关键语句或词语美读,体会丑小鸭在两个时期的不同心情。如第二段的“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嘲笑的对象”

  师:换成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说这句话;

  师:“你”为何悲哀?

  师:评价美与丑,总有一个参照物的,“你”把自己跟谁比觉得丑?要是你身边都是小天鹅你还会觉得丑吗?为什么?“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由以上问题学生讨论出文章的主旨,教师小结:身处的环境固然对自己影响较大,但快乐与否的根本问题是――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很重要,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认识你自己》,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怎样”的问题,简单交流一下。

  5、找出其他表现丑小鸭自卑的句子或词语,进行赏析。

  师小结: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面上),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一只美天鹅,永远只会活在自卑的世界里。看来自卑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啊!不自卑就是要自信,可过于自信就是自负,看看成熟的白天鹅吧,他怎样教诲我们。(板书:不自卑、不骄傲)

  6、如果你就是那只白天鹅,你在回忆自己丑小鸭时期时,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延伸拓展

  1、用一句名言或精辟的话把丑小鸭变成天鹅的过程的感受表达出来。(谈启示)

  生:逆境更能出人才;

  爱拼才会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分别讨论其概括是否恰当?

  2、迁移阅读:《动物学校》、《老鹰和小鸡》、《寻找内心的奇迹》

  学生谈读后感受

  3、总结(认识自我名言小结)

  师结束语:最后就让我以希腊神托所上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人啊,认识你自己”不自卑、不自负,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正确认识自我,走好人生第一步吧!

  (四)、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认识自我,不自卑,不骄傲)

  平凡 → 成功

小学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第十三课《翠鸟》。

  〈二〉教材分析:

  《翠鸟》是第六册第四组文的首篇精读课文,课文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翠鸟艳丽的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及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再写“我”在老鱼翁的启发下,体会到喜欢翠鸟应当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的念头,表达了对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

  本课准备分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难点: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

  二、说教学理念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策略与学法

  根据上述理念,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和引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一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与文本,与同学、老师展开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二是关注学法指导,着重导读第一段,相机渗透学法,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读探究、合作交流,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三是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教具准备:插图、教学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读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展示翠鸟图,引导观察,感受外形美。

  3、图文对照,阅读感悟。

  (1)读一读第一段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2)想一想文中描写的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3)说一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4)品一品文中那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学法。

  [通过电教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加深感悟、理解;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注重过程指导和方法指导,既渗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导,又体现了本课抓特点的方法指导,为下面的自读作好铺垫。]

  〈二〉自读

  〈1〉自读2—3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自学:

  (1)自由读2—3自然段,划出描写翠鸟捉鱼动作的语句,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这些词句突出翠鸟的什么活动特点?那些词句用得准确、生动?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

  (2)相机导引,学习佳句。

  4、指导朗读。

  [本教学环节通过学法迁移,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个体阅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充分地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自读4—5自然段。

  1、默读4—5段内容,想一想,老鱼翁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的脸上有些发红”?

  2、交流明理。

  [本环节着重体现让学生在自主的读、思活动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诵读

  1、配乐,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读书热情,体现学习内容的整体回归和情感价值观的整体提升。]

  〈四〉作业

  1、必做题:(1)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选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选做题:(1)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2)搜集其它鸟类的资料,准备编辑手抄报。

  [作业的设置既兼顾全体也关注个体。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并通过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11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

  (二)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四、教师教法

  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学生学法

  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六、教学程序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八、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

  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九、板书及习题设计

  1、板书:

  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2、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一轮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振奋,让尴尬的母语教学走出了固有的蘩篱,走进了一片新天地,也让我们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让尘封的头脑引来了甘泉活水,经受了思想的洗礼。另一方面也让许多一线教师感到迷茫与困惑,禁不住要问“路在何方”,回答当然是“路在脚下”。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进步必然需要改革。

  语文教学曾被“千夫所指”,曾让“举国关注”。那么语文教学的出路既要体现改革的普遍意义,又要显现出自身的特色。这便是回归主体————还权于学生,让位于学生;凸显本体————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炮手》一课对以上观点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炮手》一课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当时,德国军队已侵入巴黎郊外,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一座红瓦白墙的农舍发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而这座房子却是他家仅有的财产。

  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贯穿全文,所以主人公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形象地被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缘于对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缘于对文章中体现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体现了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作为一篇充溢着人文气息的文章,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地就莫过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满带着人性精彩的话语:“那是我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这是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真挚的爱,这份爱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讲究语言的艺术美。将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准确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又用对比的方法写出当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时,“炮手的前额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这些细腻的刻画使一个普通爱国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立体化、人性化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综合以上两点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感情朗读中,体会炮手在神态、言语变化中流露出的爱国之情;

  2、结合课外辅助材料,深入体悟神态变化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位于由炮手神态变化的表层现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实质。原因在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以人文性统驾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语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里行间洋溢的无形之美————情感体验。人文性是人类灵魂指向的体现,抓住了这一点,即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与此同时将对形式美的体悟隐喻其中,则证明了这一点:形式为内容服务。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分析

  基本理念:

  1、创设情境,建立“战地记者”的角色需要展开教学,运用阅读期待,引发学生以研读专题为基点,进行辐射式的自主探究。

  2、回归于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读文中发现问题,在读文中解决问题,同时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体,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具体设计:

  (一)、营造情境,定位身份

  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从情境中找自己的身份,更便于学生以亲历者的角度去介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记者这一角色也有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展开,意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回顾大意,体察背景

  学好教材内容,必须引用相关的背景资料作支撑,让学生可以在宏观把握事情背景的前提下,与文章展开对话,且背景资料引入借助于角色需要而显得自然。

  (三)、全景感知,筛选质疑

  在全景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提问,但对于所有问题,不必都面面俱到,适当筛选,既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作用,又提升了问题的精炼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单式板块研读,体悟爱国之情

  让学生围绕研读专题,扫描全文内容,借于平时的训练,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里作了一个弹性化设计,更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还权于学生落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写法延伸部分借于学生手中的作文书,使得内外沟通,课内外学习相得益彰。

  (五)、模拟采访,换位感受

  (六)、撰写日记,延伸迁移

  “受之于心,自然要发之于外”以上的两个步骤给学生一个释情抒感的空间,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完整了记者这一角色的职责。

  (七)、作业布置

  第一题的确立主要由于本文中出现了字形上易错的生字;第二题则缘于文章中出现了“?望”“回头看”等词,表示“看”的词语很多,这里借助于练习,丰富学生对于看的了解;第三题则是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课需用两个课时完成。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教学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教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去年的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了小鸟大树成为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再见,结果大树被砍,送到工厂里做成木材,又被切成木条做成火柴,最终用来点燃了煤油灯,小鸟为了履行约定,便对着灯光唱歌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感人又很悲伤的故事,极具教育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过程和方法】经过分主角朗读课文的方式,体会小鸟的内心境感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现实教育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学习并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是我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文中小鸟情感的变化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不例外。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我期望首先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经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启这一堂课,我能够问“同学们有没有人种过树”,或者“有没有人养过小鸟”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再问问他们“小鸟和大树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基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能够引出本篇文章的资料,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梳理文章大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会先让学生们自我阅读课文,把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挑出来,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解决,然后再由教师自我进行示范诵读,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读完文章后要对学生读错的重点字词进行加强记忆,能够在黑板上加以书写,并带领同学多读几遍,以保证字音字形的正确。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经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资料。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学生在通读完课文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说一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最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再进行明确: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大树听,可是冬天鸟要飞回南方过冬去,鸟答应了大树,等明年回来时还要唱歌给大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大树的时候,大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终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为了履行约定,应对着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紧之后我就会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呢能够依次找同学来回答:这个故事中一共有5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小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小鸟和大树是最先出现的,小鸟给树唱歌,并且在临别之际约定来年再唱歌。

  然后是小鸟和树根又出现了,小鸟第二年回来之后只看见了树根,大树却不见了,于是小鸟向树根询问大树的下落。小鸟和门先生也一齐出现了,鸟按照树根的指示找到了山谷的工厂里,在工厂里,它遇见了门先生,门先生又告诉它大树被做成了火柴运到了村子里。最终是小鸟和小姑娘一齐出现了,小姑娘告诉小鸟,大树做成的火柴点亮了煤油灯。以上就是文中人物出现的场景。

  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小鸟内心境感的变化,我会让小组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小鸟以及其他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小鸟在应对每个人时不一样的心理变化。如小鸟和大树在一齐时是开心欢乐的;在大树被砍,小鸟去找寻大树的踪影过程中,小鸟是焦急,急迫的;在最终得知大树变成了火柴点燃煤油灯之后,小鸟是悲痛难过的。

  最终,我们找同学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或者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每个人体会到的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有的人说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还有的人说要无私奉献。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我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能够的。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同学们继续深刻体会文章情感,在班级内找人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出各个主角的语气,能够让同学们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进取性,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同学们将文章体会到必须程度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同学们能够互相讨论,交流一下自我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自主性很大,每个学生体会到的情感不一样,那么他代入的主角也会不一样,从而想法就会不一样,这个环节教师就需要给予同学鼓励,让他们大胆发挥自我的想象,发散思维。

  (五)作业小结

  同学们在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还需要课后相应的复习与巩固,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的掌握。为此,我针对本节课的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一是让同学们课下练习课后生字词。二是把这个童话故事用自我的话讲给家人听,并且和他们交流自我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资料的浓缩。经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激各位考官聆听!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中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彩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彩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的第4篇课文。 《彩虹》一课主要描述的是富有奇思妙想的我站在“彩虹桥上”后的无线遐想,我为爸爸下雨,帮妈妈拿镜子,荡秋千裙子我的裙子变出彩云 。从而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关爱家人的孩子。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认读并掌握本课生字12个,并会写7个生字,并组词,尝试造句子。

  2。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读好长句以及问句。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我对家人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会我对家人的情感。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3个课时。本节课是课文的第三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单元的学习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除了朗读课文以外,也要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学习相关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想想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主动探索。

  三,说学情。

  课文的阅读的学习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学习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呼唤着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以问题导入,回顾课文本文中的彩虹指的是什么?如果你有一座彩虹你会在它上面做什么?并翻开课本观察课本中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中的内容。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文中字词的读音,以及听问句的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手指课文,注意听。然后再听完录音之后并要求 学生将文章的段落标出来,明确每一行空两个字的为一段。

  第三环节:分析课文,领会内容及情感。

  这一环节,我只要安排学生在读中思考,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我首先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思考美丽的桥指的是什么。学生明确桥指的是彩虹。并且指出美丽的形容彩虹说明作者很喜欢彩虹。然后请全体女生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提醒男生看书听读音有无错误。随后找出第二自然段一共由几句组成,并思考:我问爸爸什么了?我想用它干什么用?我为什么要下雨呢?学生找出答案,并画出重点句子,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我对爸爸的关爱。

  同方法学习后面三个自然段。明白我对妈妈,哥哥的爱。 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首先齐读段落,男生注意听字词的读音。随后,请学生思考:我问妈妈什么了?我想用他干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做月亮。妈妈高兴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并明白我对妈妈的爱。

  最后,学习第四自然段,由同学们齐读段落。并找出:我问哥哥什么了?我想用它干什么?我为什么要把秋千挂在彩虹上?哥哥会高兴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并明白我对哥哥的喜欢。

  第四环节:朗读课文,深化情感 课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读中体会。本环节让学生再次分组进行朗读,随后思考,文中我对爸爸妈妈哥哥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明白我对家人的爱。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将课堂进行延伸,思考:如果你有一座彩虹桥,你想在它上面为谁做些什么呢?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说,乐于分享能力。 一系列的“读、悟、议”,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目的。

  板书设计

  根据课堂展开进行书写。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静夜思》说课稿07-24

小学语文《中彩那天》说课稿07-14

小学语文古诗的说课稿优秀10-29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06-09

语文说课稿06-09

语文《手指》说课稿06-09

语文园地七说课稿07-25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07-01

语文《老王》说课稿范文06-08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02